经典的历史典故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说到典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中华上下五千年,产生了无数故事。当你说出一个典故的时候,知道它背后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吗?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典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的历史典故,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经典的历史典故1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
其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出生地主要有东海说和河内说。《孟子》的《离娄上》和《尽心上》两章都提到姜子牙“居东海之滨”;《吕氏春秋・首时》也说,“太公望,东夷之士也”;《史记・齐太公世家》也说他是“东海上人”。但这些说法都很笼统含糊。晋代张华《博物志》说得较为明确:“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水经注・齐乘》也说,“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
姜子牙后辅佐了西周王,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 。姜子牙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纣兵大败,纣王登台自焚而死,从此商亡周立。
大多数人知道姜子牙是因为电视机《封神榜》,讲诉的是姜子牙带领众神帮助周文王取得江山的故事。小说、影视剧中的姜子牙是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的座下弟子,后奉命下山,扶周灭商,其间历经种种磨难,最终消灭殷商,成就封神大业。但这毕竟文学艺术作品,那么在历史真实的中姜子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姜子牙是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也称为吕尚、吕望,别号飞熊。他复杂的姓氏和他的先祖有关,他的先祖本姓姜氏,曾是四岳(部落首领)之一,后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在舜、禹之际被封于吕,因此从其封姓。关于姜子牙的具体故里还有争议,但一般认为是山东省东部的日照、莒县一带。
姜子牙虽然出身显赫,但到商朝末年时家道早已没落。据相关文献记载,姜子牙曾做过屠夫、小商贩,曾屠牛朝歌,卖食棘津,还有的`说他是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姜子牙曾经是赘入妇家的女婿,后因不善生计不妻子逐出家门,这在小说、影视剧中也有体现。
还有一些文献中记载,姜子牙在遇到周文王之前,曾经在商朝中担任过低级官职,后来因不满商纣王的暴虐无道而弃职,游说天下诸侯,但无所遇,于是便隐居在渭水河畔。一次西伯姬昌在出猎前进行占卜,卜辞上说: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果然文王在渭水北岸遇到钓鱼的姜子牙,文王大喜,言道: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呼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姜子牙尊为师。此后在姜子牙的辅佐谋划下,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姜子牙被尊为师尚父。经过几年的准备后,武王决定兴师伐纣,出征前进行占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臣恐惧不安,只有姜子牙坚决主张进军,武王于是出征。此后经过牧野之战击溃商军,纣王在鹿台自焚,武王大军进入朝歌,商朝灭亡。
武王已平定商纣后,成为天下之主,他便开始封赏有功之臣,首先他就把姜子牙封在东部营丘,建立齐国。姜子牙在东去封国的途中,有人对他说: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姜子牙听了此言,连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达齐国。正赶上莱侯带兵来攻营丘。原来营丘毗邻莱国,而莱人是东夷族,他们趁商纣之乱而周朝刚刚安定,无力平定远方,因此和姜子牙争夺国土。
姜子牙到达齐国后,修明政事,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因此人民多归附齐国,齐成为诸侯中的大国。武王病死后,年幼的周成王即位,由周公旦辅政,这引起了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的不满 ,他们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变,连东方的淮夷也反叛。
为此周公派召康公通知姜子牙: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此间五等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讨伐。 齐国因此可以征讨各国,形成东方各国事实上的领袖。最终在姜子牙的支持下,周公旦彻底平定叛乱,周王朝得以安定。
史书上记载康王六年,齐太公望卒,太公之卒百有馀年,子丁公吕 立,姜子牙究竟活了多达年岁,史书上没有准确的记载。
但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的推算,周康王六年是公元前1015年,姜子牙的的生卒年大致为公元前1128年公元前1015年,即113岁。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年限,也有其他的说法。
姜子牙是一位满腹韬略的政治、军事家,被誉为兵家之祖,他所著的《六韬》,又称为《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军事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由于姜子牙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此后姜子牙一直受历代统治者的崇尚,被誉为武圣。739年唐玄宗下诏追封姜子牙为武成王;宋朝时姜子牙所著的《六韬》被列入武经七书,他本人被追封为昭烈武成王。在武庙中,更是以姜子牙为首。
在元明时期,姜子牙逐渐被神化,明代万历年间,道士许仲琳创作《封神演义》,从此,姜子牙由人变成了神,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小说中姜子牙有一次不成功的婚姻,而且没有儿女,但根据文献记载姜子牙的儿女很多。除了继承王位丁公吕 外,还有许多,他们很多都成为今天一些姓氏的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姜子牙还有一个女儿,史书上称她为邑姜。邑姜嫁给了周武王,生下了周成王、以及晋国的开国国君唐叔虞,山西太原的晋祠供奉的就是唐叔虞和邑姜。
而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在春秋时期一直是东方的大国。特别是在齐桓公姜小白的统治下,更是将霸业推到了顶峰。此后公族势力逐渐削弱,最终在公元前386年贵族田和自立为国君,废除齐康公,将他迁居于海滨,姜齐正式灭亡。
经典的历史典故2
破镜重圆解析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出处】唐・韦述《两京新记》卷三
【解释】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重新团聚
【相近词】和好如初、言归于好
【相反词】覆水难收、一去不返
【同韵词】洋洋万言、盛暑祁寒、斗艳争妍、一时之权、绝后光前、生齿日繁、叠岭层峦、附耳密谈、风尘之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破镜重圆典故
“破镜重圆”形容夫妻的不离不弃,而“破镜重圆”的典故则出自唐人孟 著《本事诗-情感第一》:南朝最末的一位皇帝陈后主陈叔宝是一位风流天子。他在南京虽然身为皇帝,却不太管理国家大事,整天醉生梦死地在宫中喝酒吟诗,过着荒唐的生活。陈叔宝有一个妹妹,被封为乐昌公主,她生得幽妍清倩且文采过人,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兼美女,声名远播,她选择夫婿也自有眼光,不恋侯门贵族,独重诗文才识,成年后,由自己做主下嫁太子舍人徐德言为妻。
当时杨坚已建立隋朝,随时有可能南下灭陈。而陈国日益衰微,古时亡国之君及其亲族都被迁徙京城,以防死灰复燃。一天徐德言对妻子说:“一旦国破家亡,凭着你的才气容貌,一定会被掳入权贵豪门,夫妻恩爱一场,竟成永诀。倘若情缘未断,还望有相见之日,应该有信物为凭。”公主听罢,泪流满面,便从妆奁中拿出一面镜子,徐德言于是将一面铜镜破为两半,自己留一半,另一半给妻子,作为日后重见的凭证,并与妻子约定,万一两人失散,就用破镜来互相寻找,镜子重圆日,就是夫妻团圆时。徐德言说:“你以后每年正月十五那天在市上卖这半面镜子,如果我还活着,我也在这天来找你。”
不久后,隋文帝派遣次子杨广和大将杨素率军灭了南陈。民众亲离四散,乐昌公主和徐德言果然在战乱中失散。乐昌公主被掠入了隋朝大臣越公杨素家里,成为他的宠姬。但乐昌公主郁郁寡欢,日日夜夜都在思念着徐德言。每到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乐昌公主便私下命老仆拿着自己一直珍藏在身边的半块铜镜沿街叫卖,行人见那老仆只卖半面镜子都十分奇怪,便问要价几何,谁知老仆的开价高得没有边际,众人都以为她神志不清,从此再无人过问。
徐德言流离颠沛,生活困苦不堪,心情也极度失落,但揣着怀里的半面镜子,又一次次鼓起勇气去寻找不知流落到何处的妻子。光阴易过,爱妻无踪。几年后他慢慢地流浪到隋朝的京城长安。又逢正月十五这天,他来到集市上,看到有人正在高价叫卖半面镜子,徐德言将那人领到住处,不由地一番打听。徐德言拿出自己保存的半边镜子,两下一合,果然破镜重圆。一问之下,才知道妻子已沦为权倾朝野的越国公的爱妾,徐德言的心不禁冷了半截,但他还不死心,便在镜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老仆回去后诉说了事情经过,乐昌公主知是徐德言,待看到诗后,心中无限悲痛,泪水整天挂在脸上。杨素见状,觉得非常奇怪,便向乐昌公主询问缘故。乐昌公主将夫妻情事据实以告,杨素深为感动,他问乐昌公主,是不是要回到徐德言的身边,乐昌公主说:“原是一女不嫁二夫,但杨公对我不薄,不忍辜负,不过徐相公情意未改,而且依约寻来,妾也不忍离弃,还望杨公成全。”杨素就派人召见徐德言,在府上设宴款待,庆贺他们夫妻破镜重圆。此时的徐德言已是鬓生白发,憔悴落魄,恰似两世为人。夫妻重逢,恍如梦境,但乐昌公主已为他人妇,诸多言语不知从何说起,也不敢多说一句。席间,杨素也觉尴尬,便命乐昌公主做诗,公主悲喜交集,因即席赋曰:“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做人难。”在座的人无不感叹嘘唏。杨素更是感动不已,索性好人做到底,第二天,便送乐昌公主回到丈夫身边,还赠送了一大笔钱财。后来徐德言与乐昌公主回到了江南,二人白头相守偕老。
乐昌公主若在杨素家里,一定比回到丈夫身边的日子过得好,因为南陈已亡,公主早已成庶人,徐德言流离在外,只是文人的他,谋生不易,不可能给乐昌公主比杨素那里更好的生活条件,但她却有情有义,不爱荣利,也成就了这则人间爱情不移的佳话。“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问世间情为何物,但只教生死相许。”徐德言和乐昌公主这一段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一直为历代的才子佳人所讴歌、所赞颂。
破镜重圆造句
一、三个月后,夫妻二人破镜重圆。
二、改革是有效的,但代价却是争吵不休的夫妇早早劳燕分飞,而不是让他们破镜重圆。
三、古话说得好,破镜重圆。事实上,与其为修复缺憾的镜子而再次刺伤自己,不如就这样让它碎了。
四、你闷闷不乐的在校园里打转,穿着松垮的运动服,吃着没有营养的垃圾食品,就在此时,一张传单迎面而来,上面写着寻找渴望破镜重圆的失恋者。
五、曾经以为自己会安心地追求新的生活,以为破镜重圆这样的`想法极尽荒唐无聊,以为时间会冲淡一切。然而,只一个词,轻易击中死穴。
六、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你真相信天底下有破镜重圆这件事?
七、俗话说:破镜重圆,俗话又说:破镜难圆,信任就像一张纸,皱了,即使抚平,也恢复不了原样,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就是在珍惜我们的幸福。
八、另外,翠娘与元宝这对欢喜冤家最终也破镜重圆.
九、现在她前男友离婚又来找她,她的心思就活动了,恨意全消,只想着破镜重圆,她要求和我离婚。
十、电视剧中高圆圆饰演的恨嫁女杨桃,在历经相亲、恋爱、领证、分居、破镜重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终于在梦寐以求的婚礼中喜泪收场。
十一、如今几个月过去了,小李并未能与前妻破镜重圆,反倒是小吴异地恋谈得火热。
十二、金庸小说里的不戒和尚年轻时,因赞美了别的女人漂亮,妻子醋意大发,抛夫弃女出走十几年,这不戒和尚从此为僧奔走天涯去找她,最终破镜重圆。
十三、你也打了她了,从前的恩怨就算一笔勾销了,你们破镜重圆吧!
十四、同在长安离的那样近,藕断丝连不定什么时候就要破镜重圆,艾麦麦管不住郑义馋嘴,只能琢磨彻底消除高秀雯威胁。
十五、书中的小主人公小强,是被母亲无意丢失的,倍孤寡老太太捡回扶养长大,就是他,最后将自己一家人重新团聚在一起,破镜重圆,并将呱呱老太太当做亲人和家人一起生活。
经典的历史典故3
典源出处《世说新语・栖逸》:“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注引 《嵇康别传》:“山巨源为吏部郎,迁散骑常侍,举康,康辞之,并与山绝。岂不识山之不以一官遇己情邪?亦欲标不屈之节,以杜举者之口耳! 乃答涛书,自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大将军闻而恶之。”《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注引 《魏氏春秋》 曰:“山涛为选曹郎,举康自代,康答书拒绝,因自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大将军闻而恶焉。”《晋书 ・嵇康传》:“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曰:‘……’。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绝交书》文长不录。
释义用法魏时嵇康 (字叔夜) 因为山涛推荐他做官,而写信与之绝交。后用此典指绝交或不通音问。
用典形式
【绝交书】 唐・顾况:“骚客空传成相赋,晋人已负绝交书。”宋・张炎:“绝交书,招隐操,恶圆箴。世尘空扰,脱巾挂壁且松阴。”
【索报书】 唐・白居易:“近来渐喜知闻断,免恼嵇康索报书。”
【莫学嵇康】 唐・耿:“音书须数寄,莫学晋嵇康。”
【中散旧交疏】 唐・杜甫:“文园多病后,中散旧交疏。”
【叔夜交游绝】 元・郭钰:“旧来 叔夜交游绝,老去文通笔砚枯。”
经典的历史典故4
运筹帷幄
刘邦称帝后,曾问群臣自己为何得天下。高起、王陵都称赞他是因为大仁大义。刘邦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并认为,自己能任用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因此得天下。
退隐黄袍山
相传汉相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即寻其师黄石公居住的通城县张师山(张良老师隐居之山命名为张师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西北)。张良在张师山相距约50公里处访得一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下来(黄袍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东南),张良并修建了“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创办了“伐桂书院”,以授当地孩子文字。伐桂书院遗址位于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大埚山谷中,伐桂书院古石碑仍存。黄袍山后人为了纪念张良,为其修建了圮桥和石墓。
北宋时期诗人黄庭坚7岁随父游黄袍山,黄庭坚造访张良退隐黄袍山的“良山道观”和“伐桂书院”时,有赋诗一首:《牧童》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明清朝时期有一帝王访此山,亲书“圮直德眙”,以纪念这位汉朝时期的智相。“圯直德眙”古匾现高挂于通城县黄袍山大埚的黄庭坚故居“鲁直第”的.侧堂之上。
暗度陈仓
同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这样,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略定三秦,刘邦倚据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了。一个“明烧”,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张良与道教
据《仙传抬遗》记载,张良曾遇黄石公授书,读后便能应机权变,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张良还以此修之于身,能炼气绝粒,轻身羽化。与绮里季、东园公、 里先生、夏黄公,为云霞之交。后解形于世,葬龙首原。赤眉军起义,有人发其墓,但见黄石枕,化而飞去,不见其尸形衣冠,得《素书》一篇及《兵略》数章。
相传张良登仙后,位为太玄童子,常从太上老君于太清之中。其八世孙张道陵亦得道。又据《巢县志》记载,巢县白云山有子房洞。相传为张良辟谷隐修之地,后人置祠,岁奉香火。又陈县(今河南开封东南)天授观为奉祠之所,宋政和(1111―1118年)间封为“凌虚真人”。
经典的历史典故5
典源出处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七《容恕》:“初,(娄) 师德在庙堂,其弟某以资高拜代州都督。将行,谓之曰:”吾少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据过分,人所嫉也。将何以终之?’弟对曰:‘自今虽有唾某面者,亦不敢言,但自拭之,庶不为兄之忧也。’师德曰:‘此适为我忧也。夫前人唾者,发于怒也,汝今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将自干, 何如笑而受之?’”唐・刘《隋唐嘉话》卷下、《新唐书・娄师德传》亦载。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二:“唐娄师德,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者,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其自干耳。’盖本《尚书大传・大战篇》:‘太公曰:“骂汝毋叹,唾汝毋干。毋叹毋干,是谓艰难。”’”
释义用法唐娄师德劝戒其弟遇事应宽恕忍让,即使人唾己面,要含笑承受,不要擦拭,而要让其自干,以免激怒对方。后用此典形容极度忍让,避免冲突。
用典形式
【拭面】 宋・陈师道:“折腰方赖 禄,拭面未伤和。”
【唾面】 宋・苏轼:“唾面慎勿拭,出胯当俯就。”宋・陆游:“耐辱岂惟容唾面,寡言端拟学铭膺。”
【干汝唾】 宋・陆游:“顽面敢辞干汝唾,蔬餐聊得曲吾肱。”
【娄公唾】 明・李东阳:“面受娄公唾,身无董氏弦。”
【唾面娄】 唐・唐彦谦:“中年涉事熟,欲学唾面娄。”
【师德唾面】 明・唐寅:“师德唾面羞也忍,刘宽污衣怒也忍。”
【面能干唾】 宋・陆游:“世事如今尽伏输,面能干唾况其余。”
【唾面自干】 宋・陆游:“唾面听自干,彼忿自消磨。”
【唾面自拭】 宋・陆游:“转喉畏或触,唾面敢自拭。”
【唾俟面干】 宋・陆游:“唾俟面干元不校,羹忧手烂更谁嗔?”
经典的历史典故6
鹬蚌相争
典出《战国策・燕策》。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
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邯郸城游说赵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老蚌爬出来晒太阳,但有个鹬鸟跑来啄食它的肉,蚌马上合上两片壳刚好夹住了鹬鸟嘴巴,鹬鸟说:‘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小蚌你死定了。”蚌说道:“你嘴巴今天抽不出,明天抽不出,等死的'是你。”两个都不肯舍弃让步,这时刚好有个老渔翁走过看到把他们俩都捉住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恐怕强大的秦国要当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经典的历史典故7
著名的历史典故一:兔死狗烹 鸟尽弓藏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蠢坚持不允。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已留点余地呢?”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文种此时方知范蠢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一把。文种见剑鞘上有“属楼”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著名的历史典故二: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释义] 师:借鉴。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语出]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近义]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奢淫谄慢,鲜不夷戮,~也。”
[成语故事]
鲍元前379年,齐国公子因齐即位,自称为王,他就是齐威王。
齐威王,刚临政那几年,不问国事,饮酒作乐,国家日渐衰败,人民生活困难。
有一天,一位姓邹名忌的人前来叩门,自称懂得弹琴,知道威王爱好音乐,特来拜见。
威王召他进来,取琴给他。邹忌只是抚摸着琴弦,并不弹奏。威王问:“先生为何只是抚摸而不弹,是琴不好么?”
邹忌放开琴,严肃地说:“小臣懂得琴理,至于弹琴,那是乐工们的事。”于是邹忌大谈了一通琴理。威王听得不耐烦,打断他的话,说:“先生既懂得琴理,必定善于演奏,愿先生试弹一曲听听。”
邹忌(zōu jì)回答说:“小臣以研究琴理为业,当然善于演奏;大王的职责是治理国家,岂不善于国事么?今大王身居王位而不治理国家,与小臣抚摸琴弦而不弹奏有什么不同?小臣只抚弦而不弹奏,不能满足大王的意愿,大王身居王位而不问政事,恐怕不能满足百姓们的意愿吧!”
威王大为震惊,说:“先生用弹琴的道理劝说我,我懂得先生的用意了!”于是将邹忌留下和他谈论国家大事。
邹忌劝威王节制饮酒,远离女色,讲求实际,区别忠奸,爱护人民,整顿军备,经营霸王的事业。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威王心悦诚服,立即拜邹忌为相国。
著名的历史典故三:望梅止渴《世说新语假谲》
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假谲(jué)》。
有一年夏天,曹操带兵打仗,将士们走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水喝,非常口渴,可周围一点水都没有,怎么办呢?曹操心眼多,心想: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他站在一个很高的.地方对将士们大声说:“这条路我走过,前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又多又大,我们赶快去那里去吃梅子吧。”其实根本没这档子事,可大家听曹操这么一说,马上都想到梅子的酸味,人人嘴里都不觉流出不少口水。大家一下子都不觉得渴了,于是都很积极地往前走,盼望马上就能吃到梅子。最后大伙终于走出了这片大荒原,赶到了目的地。
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由来,用来比喻某种愿望无法实现,只能用幻想或大话来自我安慰。类似的成语还有画饼充饥。
著名的历史典故四:鹜蚌相争 渔人得利
战国时,苏代(著名纵横家苏秦之弟)听说赵国将要攻打燕国,他替燕国当说客到赵国去劝阻。苏代见赵惠文王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燕国来赵国途中,经过易水(今河北省中部的一条河,流经易县)时,看到一只蚌露出水面在晒太阳,正巧飞来一只鹜鸟去啄蚌肉。蚌马上合拢其壳,将鹜鸟的长嘴紧紧 地挟住,鹜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被晒死。”蚌回答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会被憋死。”双方都互不相让,来了一个打鱼人,一下子把它们都捉了起来。 在苏代的劝说下,赵王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苏代讲的这个故事,叫做“鹜蚌相争,渔人得利”。至今还被人们常常引用,以说明由于双方互不相让,结果弄得两败俱伤,使第三者从中得到好处。
著名的历史典故五:黄梁梦-一梦枕黄梁
在唐代,有一位姓卢的读书人。这一年,卢生要进京考取宝名,走到邯郸时天已到中午了。于是,他在邯郸北边找了一家客店,住下来歇歇脚。恰巧,一位姓吕的道士吕翁也住在客店里。于是,卢生和吕翁就坐在一张席子上,说东道西地谈起来。卢生看看自己身上破旧的衣服,叹口气说:“我是一个读书人,本应当早早考取宝名,做上高官,痛痛快快过一生。可是我没有赶上好运气,直到现在还这样穷困,真叫人伤心啊!”听了卢生的话,吕翁笑了笑说:“我们这样不是也很好吗?不过你想得到荣华富贵,我可以满足你的欲望。”说着,从挎袋里掏出一个青磁枕头,递给卢生说:“你枕上这个枕头睡一觉,就什么都有了。”这时,店主人正在生火做饭,洗好的黄梁米刚刚下到锅里。卢生枕上吕翁给自己的青磁枕头,不久就进入梦乡。卢生梦见自己先是娶了一位富贵人家的小姐,妻子不但美貌动人,而且陪嫁了许多东西,家里很快富裕起来。第二年,他进京赶考考中了进士,不久又做了京城里的长官。后来,他因领兵打仗有功,受到皇帝的奖赏,并做了朝中最高的宰相官,掌握着朝中的大权。他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亭堂楼阁。出门有兵马前呼后拥,回来后有美女陪伴。他有5个儿子,个个都有学问和才干,而且都做了官。他的5个儿子又生有十几个孙子,真是子孙满堂,福禄齐全,享受到了人间的奢华富贵生活。他一直活了80多岁,才辞官不做了。正在这时,一声鸡叫,卢生从梦中醒来。他睁眼一看,吕翁仍然坐在旁边,自己身上还是那身破旧衣服。店主人家蒸煮的黄梁饭冒着热气,还没有熟呢!
现在,在邯郸市北不远处,还有卢生祠。人们还沿用“黄梁梦”、“梦黄梁”、“黄梁美梦”、“邯郸梦”来比喻不切合实际的幻想,或是某种欲望的破灭。
著名的历史典故六: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语出] 北齐・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迸时候有座城市,城门楼起了大火,不远处池里的鱼儿们张望着;“看出什么事了?”鱼儿们问。“城门着火了。”一条鱼说:“能救救就好了。”“该你什么事,多管闲事,咱们看热闹吧,我们在水里又烧不到咱们,快看呢,哈哈……”“你这样幸灾乐祸不好吧?”“那有什么的?”话音未落,一群军兵来取水灭火,结果把水都提干了,剩下少许水又浑又脏。鱼儿们苦不堪言。其中一条鱼说:“自私的家伙,你还高兴不高兴了?”“好倒霉啊!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著名的历史典故七:以小人之心 度君子之腹
[语出] 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春秋时,有一年冬天,晋国有个梗阳人到官府告状,梗阳大夫魏戊无法判决,便把案子上报给了相国魏献子。这时,诉讼的一方把一些歌女和乐器送给魏献子,魏献子打算收下来。魏戊对阎没和女宽说:“主人以不受`贿赂闻名于诸侯,如果收下梗阳人的女乐,就没有比这再大的贿赂了,您二位一定要劝谏”。阎没和女宽答应了。
退朝以后,阎没和女宽等候在庭院里。开饭的时候,魏献子让他们吃饭。等到摆上饭菜,这俩人却连连叹气。饭罢,魏献子请他们坐下,说:“我听我伯父说过:‘吃饭的时候忘记忧愁’,您二位在摆上饭菜的时候三次叹气,这是为什么?”阎没和女宽异口同声地说:“有人把酒赐给我们两个小人,昨天没有吃晚饭,刚见到饭菜时,恐怕不够吃,所以叹气。菜上了一半,我们就责备自己说:‘难道将军(魏献子兼中军元帅)让我们吃饭,饭菜会不够吗?’因此再次叹气。等到饭菜上齐了,愿意把小人的肚子作为君子的内心,刚刚满足就行了。”魏献子听了,觉得阎没和女宽是用这些话来劝自己不要受`贿,就辞谢了梗阳人的贿赂。
著名的历史典故八:化干戈为玉帛
[语出] 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大禹受舜的禅让而继位,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奠基者。据说大禹活到了一百岁,死后葬在会稽山。大禹是夏后氏部落首领鲧的儿子,据传为颛顼(zhuānxù)曾孙,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君。
大禹幼年时便随鲧东迁,来到中原。其父鲧被尧帝封于崇(即中岳嵩山),叫崇伯,实际上是一个封国国君。当时中原闹水灾,尧帝便叫鲧治水。因为治水的组织是半军事性质,号令很严,所以鲧的地位和权势迅速上升,以致发展到有能力以暴力破坏氏族社会“禅让制度”的地步,尧帝看到了这种威胁,便命舜以“治水无状”的罪名,把鲧处死于羽山。
大禹的父亲被杀之后,舜又向尧推荐说:“可以让鲧的儿子禹接替父职,继续治水。”禹深知这里面隐藏的政治意图,因此,他“薄衣食,卑宫室”、“声为律,身为度”、“左准绳,右规矩”、“疏九河,陂九泽”、“度九山,开九州”,为平定水患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忠于职守,克勤克俭,身先士卒,埋头苦干,还把地域划定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不仅如此,大禹还功成不居,好让不争,谦卑自律,责躬罪己,仁厚爱民。以前,大禹的父亲鲧在自己的封地上建造了很高的城墙来保卫自己,使得自己属下的部落及族人纷纷离他而去;也使得其他部落的人认为有机可乘,都虎视眈眈地等待着机会。大禹当上首领后,注意到这个情况,就马上派人拆掉了城墙,填平了护城河。不但如此,他还把自己的财产分给大家,毁掉兵器,以道德来教化人民。大禹带领部下,因地制宜,教民众学种稻谷、种杂粮,发展农牧业生产。这时候天下安定,国富民强,老百姓家里集聚了够好几年吃的粮食,国库中的贮备也足够用好几十年。
大禹带领整个部落的人都各尽其责,别的部落相继来归附。大禹在涂山开首领大会时,来进献玉帛珍宝的首领有上万人。舜也觉得大禹是一个能够治理天下的贤能之人,就在老了以后把帝位禅让给了大禹。
经典的历史典故8
有个姓牛的宰相,为了拍皇上马屁,提出请皇上召集天下辩士到京一会,一来好选拔人才,二来也扬扬万岁的才名。
皇上被牛宰相吹捧得得意忘形,点头同意,于是牛宰相拟了一张皇榜,贴遍全国各地:
当今万岁才高八斗,智过孔明,驳难第一,天下无双。今诚召海内善辩之士,若能驳倒皇上,要官得官,要富得富。
有个叫许玄度的名士看到了皇榜,哈哈大笑,立即上京去了。
许玄度到京城那天,朝堂内正在举行驳难大会。各路好手轮番登台,就是没有一个能难倒皇上。
此时,堂官大声报进朝堂:“名士许玄度请求与皇上驳难。”皇上一听,连忙宣许玄度进殿。
许玄度进了朝堂,行了君臣之礼,立在旁边的牛宰相发问:“来者何人,现居何职?”
许玄度答道:“草民许玄度,没有官职。”
“大胆刁民,竟敢私闯朝堂与万岁驳难!”牛宰相大怒,一挥手,“来人,把这个刁民打出去!”
许玄度面不改色,说道:“慢!草民揭榜而来,榜上没有写明要居何职。既然皇榜上没有明文规定,草民与朝官一样可以与万岁驳难。”此话一出,众人议论纷纷,很多人痛恨奸相当权,所以你一言我一语,都替许玄度说话。
牛宰相一看势头不对,换了话题:“你要与万岁驳难,先过老夫这一关。你能驳倒老夫,方有资格与万岁驳难。如若驳不倒老夫,哼!”
许玄度马上答应,请牛宰相出题。牛宰相眯起老鼠眼,斜睨了一眼许玄度,脑袋一摇,出口成章:“东南一乞丐,上京露贱态。讨得半碗羹,却被恶狗追。”
只见许玄度清了清嗓子,念道:“恶狗咬布衣,朝堂露媚态。胸无半点墨,只作汪汪吠。”
话音刚落,朝堂里立即哄堂大笑起来。许玄度问众人:“在下的驳辞能否通过?”
众人齐声道:“通过!通过!”
牛宰相没法,只好让许玄度与皇上驳难。许玄度念道:“人有一丸药,只能救一命。君父同得疾,试问救何人?”
许玄度的难题一出,朝堂内鸦雀无声。这是个非常难以回答的命题。如果救了皇上不救自己的父亲,就是不孝,百善孝为先,不孝子孙要被赶出祠堂;假如救了自己的.父亲不救皇上,那是不忠,不忠者重则杀头,轻则充军。
皇上被许玄度问得无话可答,牛宰相一看形势不对,赶紧转移话题,念道:“万岁皇榜选贤良,许公匆匆下首阳。穷酸不知自家丑,卖弄半篇破文章。”
许玄度听了,回敬道:“牛相对我眼眯眯,笑我穷酸穿布衣。一身绫罗包媚骨,唯恐马屁拍不及。”
许玄度的诗一出,四周又哄堂大笑。司仪官趁机宣布退堂,许玄度出了朝堂,离开京城回到了家乡。
许玄度是走了,可皇上天天思索许玄度出的难题,想解开却找不出答案,日也想夜也想,过了三个月,竟得了怪病,浑身无力,卧床不起。牛宰相借机派出捕快,命他们押解许玄度回京问罪。
捕快把许玄度送到宰相府,牛宰相大喝一声:“给我拿下,推出去斩首!”许玄度大声叫道:“容我一禀,死而无怨!”
牛宰相道:“死到临头,有何分辩?”许玄度道:“草民是来给皇上治病的,你身为相爷,怎可杀我?”
“你不是郎中,怎能治病?”
“我敢立军令状!”
牛宰相想,你舞文弄墨,耍耍嘴皮子还行,想治好皇上的病,真是痴心妄想。也好,让他死无怨言!
牛宰相嘿嘿一笑,道:“好,我口述,你书写!”随即高声念道,“万岁之病,因我所生。病根治得,前罪赦免。违逆相爷,自认死罪。”
之后,牛宰相带着许玄度进了宫,禀告许玄度立军令状看病之事。禀毕,把军令状递了上去。
皇上看了许玄度的军令状,不觉哈哈大笑。这一笑,心情大好,病也轻了三分,当即宣许玄度觐见。
许玄度来到龙榻前,皇上用手一指,道:“大胆许玄度,竟敢戏弄牛宰相,你可知错?”
许玄度一笑:“万岁,错有时对,对有时错。就像忠与孝,孝子才能出忠臣,忠臣未必是孝子……”
皇上听到这里,豁然开朗,一拍脑袋:“许爱卿,你上次那难题,我有驳辞了!”
“请万岁开示。”
皇上大声道:“君臣天与地,父子血肉连。三皇五帝后,忠孝不两全!”
许玄度“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万岁英明,机智过人,玄度服输。”
皇上听了精神倍增,撩开被子,下床扶起许玄度,对牛宰相道:“牛宰相,你还不认罪!”
牛宰相跪在地上,“臣罪该万死……但不知今天所犯何罪?”
皇上叫太监朗读许玄度的军令状:“万岁之病因我,所生病根治得。前罪赦免违逆,相爷自认死罪。”
牛宰相一把抱住皇上的大腿,“万岁,这是许玄度……”
许玄度打断他,道:“这还不是你牛宰相口授的?我何曾改过一字?”
经典的历史典故9
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陈桥兵变”后被拥立为帝,黄袍加身。在宋朝建立初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禁军也黄袍加身,赵匡胤通过酒宴“杯酒释兵权”,称为其巩固统治的开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中国古代名人中一起了解具体典故吧。
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宋朝初期,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禁军军将也黄袍加身,使类似澶州兵变和陈桥兵变的历史剧重演,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在酒宴中发表意见,威胁利诱双管齐下,暗示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赵匡胤与汉高祖、明太祖大杀功臣之举相较,被视为宽和的典范。
赵匡胤有一天召赵普问道:“从唐朝末世以来数十年,皇帝已经换了八个家族了,战争频繁不休不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什么原因呢?朕想停止天下兵戈,使国家长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
赵普回答:“陛下讲了这事,是天地人神之福啊。造成天下的混乱,非别的原因,就是藩镇的权力太大,君弱而臣强罢了。今日如想要解决这样的情况,唯有削弱藩镇的权力,限制他们的财政,将他们的精锐的军队没收,这样天下就会和平了。”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赵匡胤在退朝后留下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诸高级将领饮酒。酒至半酣,宋太祖对军将们说:“我若没有诸位,也当不了皇帝。虽然我贵为天子,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当了皇帝之后,我终日没有好好睡过。”
此话令石守信等人大惊失色:“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敢再有异心?”赵匡胤说道:“谁不想要富贵?有朝一日,有人以黄袍披在你身上,拥戴你当皇帝。纵使你不想造反,还由得着你们吗?”
石守信等将领跪下磕头,哭着说:“臣等愚昧,不能了解此事该怎么处理,还请陛下可怜我们,指示一条生路。”赵匡胤借机表达了自己让他们放弃兵权的想法,建议“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不如多累积一些金钱,买一些房产,传给后代子孙,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大臣们答谢说:“陛下能想到我们这事,对我们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第二天,各位军将就称病,请求辞职,赵匡胤一一敕准,并且给予他们优厚的退休金。
煮酒论英雄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章回中,有如下描述: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这一段故事发生在曹操在白门楼勒杀吕布后,带着刘关张三人回到许昌,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献帝和刘备论上了亲戚,并称刘备为皇叔。献帝此时察觉曹操的不臣之心,于是给董承衣带诏书,除掉曹操。而董承在暗地里联合了刘备等大臣密谋除掉曹操。谋臣劝说曹操早日干掉刘备,免得刘备日后做大,曹操嘴上说:“实在吾掌握之内,吾何惧哉?”实则还是有所顾虑,刘备之仁义天下知道,而关羽、张飞都是虎狼之将,于是就发生了曹操对刘备的考验,发上了以上精彩的一幕。
那日,风雨变化,天外龙挂,用现在的话说,发生了雷雨天气,而此处的龙挂指的是闪电。于是曹操指天为题,以龙的变化、升隐来暗指英雄的行为,这正指刘备的痛处,刘备就是担心曹操把他当做对手,就是怕曹操把他当作英雄。如果那样,别说刘备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连人头都会不保。于是在曹操追问他天下英雄时,他假装糊涂,处处设防,甚至用一些其他人物来搪塞,比如袁绍、袁术、刘表等。以刘备的胸怀,这些碌碌无用之人,又怎么能入他的眼睛?
曹操是不是言过其实、过于自负了呢?从三国演义后面的情节来看,曹操的这番话充分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高瞻远瞩:袁术淮南称帝后,被曹操所破,带玺欲归其兄袁绍,被刘备截杀,落魄惊恐而亡,临死想喝蜜水都不能如意。袁绍空自兵强马壮,先自毁长城,拘田丰于狱中,关沮授于军营,驱许攸于阵前,终被曹操破于官渡,十余年内,其三子先后被曹操所灭。刘表枉称八俊,忧虑焦思而亡,而其子更不如他,后人写词如此道:刘景升子,豚犬耳。而孙策空称江东小霸王,死在许贡三门生下。看这些所谓“英雄”的结局,曹操的眼光是许等超前?
短文的高潮发生在最后,刘备在曹操面前使用韬晦时,曹操却不买他的帐,用手一指刘备,再指自己,说: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一言而石破天惊,枭雄如刘备者也变了颜色,匙箸落于地。能如此看透刘备胸怀,天下无二人。而天不灭刘备,忽传惊雷,刘备这才掩饰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好个机智的刘备。
老天是眷顾刘备的,此时若无惊雷,曹操就立刻洞穿了刘备的内心世界。两人虽同为英雄,在境界上还是有差别,想到曹操献七宝刀行刺董卓的从容应对,刘备靠的还是天的眷顾啊!但假设刘备真死于此地,诸葛亮就不会出场,那些轰轰烈烈的故事就戛然而止!
这段描写,我们统计了一下,总共732个字,如此短小的篇幅,却把两个人物活然于纸上。一个如升龙,跃于云上,虎视天下,所谓视天下无一物,曹操的措辞是何等张扬,“我必擒之,非英雄,何足为英雄?”等等。而刘备似隐龙,因为时机没到,羽翼未丰,还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又能急中生智,巧度难关,不愧是曹操所指的英雄。
时间的流逝,能把很多东西一洗而空,豪华高贵的铜雀台如今早就荒芜,当年的.赤壁古战场也没了金戈铁马的模样,但有一种东西却流传了下来,英雄主义的光彩和英雄们的故事,始终心耳相传。
如今很难再看见龙挂的天气,即使有,也很难找到那样的人陪你喝酒,天下多的是“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人,对于这样的人,不如埋头喝自己的酒吧,还可以听听北京人玩的摇滚:
风吹不散长恨,花染不透乡愁,雪映不出山河,月圆不了古梦,沿着掌纹烙着宿,今宵酒醒无梦,沿着宿命走入迷思,梦里回到三国。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经典的历史典故10
【释义】
旗鼓:古代作战时用以指挥进退转移的军旗和战鼓。成语是指作战的双方势均力敌。
【用法】
用来比喻事物的两方实力或能力等不相上下。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后汉书・隗嚣传》:“如今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
【成语故事】
公元25年,刘秀中兴汉室,在洛阳建立了东汉王朝,史称汉光武帝。建国之初,全国尚未统一。当时,曾在王莽手下当过蜀郡太守的公孙述,雄踞益州,并在成都称帝。占有天水、武都、金城等地的隗嚣,也自称西川大将军。隗嚣和公孙述之间有矛盾,经常发生战争。为了孤立公孙述,刘秀决定拉拢隗嚣。隗嚣为了找个靠山,也向刘秀俯首称臣。于是,刘秀便正式封他为西川大将军。隗嚣受封后击退了赤眉军的起义。此后,公孙述又与人勾结袭击陕西中部一带,进攻长安。隗嚣率军配合刘秀,击退了他们的`进攻,并从此得到了刘秀的信任。为了阻止公孙述的进一步扩张,刘秀修书一封,希望隗嚣能够派军堵住公孙述的进攻。他在信中写道:“我现在正忙于东边的战事,大部分兵马也都集中在东部,西边兵力薄弱。若公孙述率兵进入汉中,侵犯长安,那么希望能够借助将军的兵马,与他们一决雌雄。如果真能如此,那真是上天对我的赐福。”刘秀是想借助隗嚣的力量,形成势均力敌的局面,从而击退公孙述。
经典的历史典故11
公元1853年的阳春三月,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克南京。天王洪秀全满足于半壁江山到手,开始关门当太平天子,全心投入到金碧辉煌的“小天堂”的营造中。
洪秀全从四十一岁进南京,到1864年6月52岁时自杀,十一年中从未迈出过京城一步。只有一次坐六十四人抬的大轿出宫,去探视生病的东王杨秀清。
那时他正值壮年,却既不指挥杀敌,也不过问朝政,搞得老对头曾国藩也莫名其妙:他在干什么呢?一句话,在他的太阳城金龙殿坐享荣华,在后宫与他的“嫔妃娘娘”们饮酒作乐去了。
乡村塾师出身的洪秀全,虽说不上有啥出众的文韬武略,却擅长“数字化”管理,尤其表现在他对后宫妃嫔的约束上。
洪秀全是个一夫多妻主义者,而且规定多妻制是太平天国高级文武官员的特权:“大员妻不止,无职之人,只娶一妻”。
金田起义后洪秀全即选美纳妃十五人。一年后至广西永安,“有三十六个女人”。
进南京后,每做生日,部下蒙得恩就要为他献上美女六人;每年春暖花开之际,蒙得恩还要在天京十三道城门口为洪秀全选美女;后来干脆明文规定:“所有少妇美女俱备天王选用。”
公元1861年太平军进取苏浙的时候,洪秀全又从李秀成选送到京城的三千名美女中挑出一百八十人收入天王府。天王府宫中有横直均八尺的大雕花床,干什么用的,不言而喻。
洪秀全一共拥有多少个女人,恐怕永远难以准确统计。据一本叫做《江南春梦笔记》的书说,天王府连太监也不设,妃嫔加上服役的女官,总计有二千三百多名美女,陪侍洪秀全一个男人。
公元1864年京城沦陷,其子洪天在被俘后的口供中说:“我现年十六岁,老天王是我父亲。我八十八个母后,我是第二个赖氏所生,我九岁时就给我娶了四个妻子。”
天王洪秀全的八十八个后妃,已超过了历代帝王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后妃的人数了。当时爱好声色犬马的咸丰也只有十八个妃嫔,相比之下逊色多了。
这八十八个后妃,一律没有封号,统称为妻。因妻妾太多,洪秀全自己连姓名都记不住,怎么传唤享用呢?洪秀全来了个古今中外后宫史无前例的'创举,数字化依次编号,于是就有了第25妻、第73妻等旷古未闻的名目。
至于上千个如花似玉的宫女,更是比妻妾还要等而下之的备用享乐工具,所以连个数字编号都摊不上。
洪秀全不理朝政,把精力放在了管理后宫上。他制定了许多奇怪的“数字化”清规戒律,使后宫女人终日生活在非人的苛政之下,动辄得咎,比牛马都不如。
在攻克南京前十七天,天王在芜湖江面的龙舟上突然颁发了一道严分男女界限的诏令:“女理内事,外事非宜所闻。”并且,用四个“斩不赦”限制身边妇女与外界联系。
天王虽对朝政不发令旨,却平均三四天写一首诗管教美人。
公元1857年太平天国刊印颁行的经典官书之一《天父诗》,收选了五百首天王大作,其中四百七十六首是洪秀全进入南京初期三年中写给后妃的夫权独白,实际上就是苛刻的数字化教条,叫妻妾宫女们背诵。
如在诗17、诗18中。他订了个数字化的“十该打”条规:
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
起眼看丈夫三该打。问王不虔诚四该打。
躁气不纯静五该打。讲话极大声六该打。
有唤不应声七该打。面情不喜欢八该打。
眼左望右九该打。讲话不悠然十该打。
洪秀全还不厌其烦地进行说教,要求妃嫔们从细节抓起,侍候好他这位宫中“太阳”。如诗197:“起眼看主是逆天,不止半点罪万千。”
诗237:“看主单准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
诗294:“因何当睡又不睡,因何不当睡又睡。因何不顾主顾睡,因何到今还敢睡。”
在这些“天父诗”里,哪里还有洪秀全在初创拜上帝教时所倡导的“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平等思想?而且看毕天王的这些“诗歌创作”,人们就会明白他为什么四次参加科举都考不上!
洪秀全在美女群中享受了十一年的帝王生活,终于在湘军的隆隆炮声中,不得不抛下他的后宫粉黛魂归天外。一个掌握了天朝大权的乡村塾师,所编列的数字化后宫,真实地反映了洪秀全的荒淫无耻和极端腐败。
经典的历史典故12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经典的历史典故13
明清时开辟的四门
南门:曰“永宁门”,是这座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建于隋初,当年它是皇城南面三座城门中偏东的一座,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为永宁门。
东门:曰“长乐门”,因为国都南京位于西安的东面,“长乐”二字带有祈祝大明江山长久欢乐,万年不衰之意。
西门:曰“安定门”,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被保留下来。明代扩建城墙时位置略向南移。明清西安西城门“安定”二字暗意西部边疆安泰康定。
北门:曰“安远门”,明清西安城北城门,安远二字是继承中原汉族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希望边远少数民族对朝廷知恩归顺。
民国时开辟的城门
中山门又叫小东门,在今东新街东端。1926年初,在冯玉祥倡议下开辟了中山门,以纪念国民革命领袖孙中山而得名。
勿幕门又叫小南门,在今四府街南端。1926年,为纪念辛亥革命中陕西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而修。
玉祥门又叫小西门,在今莲湖路西端。1926年,北洋军阀刘镇华包围西安8个月之久,使西安人民饿死4万多人,直到冯玉祥将军率国民军击败刘镇华后西安才得以解围。后来,陕西省主席宋哲元为纪念冯将军的历史功绩,特开此门,取名为玉祥门。
解放门又叫小北门,原名中正门,在今解放路北端。1952年因扩建火车站广场而拆除,现已重新连接,至此西安城墙全线贯通。
建国后开辟的城门
朝阳门:位于西安城墙的东段,这座城门朝着太阳,是每天第一个见到阳光的城门,故取名朝阳门。
建国门:为纪念新中国成立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城内的路为建国路,新开的门为建国门。
和平门:与西安火车站、大雁塔处与同一南北轴线上,开于1953年,为了表达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渴望,故名和平门。
文昌门:碑林博物馆南侧的`文昌门,开于1986年。这里的城墙上建有魁星楼,是西安城墙上惟一与军事防御无关的设施。明清时的西安府学和孔庙建在今碑林博物馆旁边的城墙边,魁星楼也建在城墙之上。魁星楼下这座新辟的城门就被命名为文昌门。
朱雀门:朱雀门是唐皇城的正南门,门下是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隋唐时,皇帝常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
含光门:含光门是唐长安皇城南面偏西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封闭了其中门洞,保留了东门洞,北宋以后全部封闭。
尚德门,尚勤门,尚武门,尚俭门。4门取名皆是宣扬儒家的指导思想。汉朝时,汉武帝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西汉的首都建于长安(今西安)。为了宣扬儒家思想,巩固统治,故将儒家崇尚的“良好品德、习武健身、勤俭节约”,寄予尚德路、尚勤路、尚俭路,与之相对新开的城门命名为尚德门、尚勤门、尚武门、尚俭门。
经典的历史典故14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象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象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人物简介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2]
伯牙弹琴,钟子期聆听。刚开始,琴声似在赞美着巍巍的高山。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仿佛见到了高耸入云的泰山。”过了一会儿,琴声又似表现出奔腾澎湃的波涛,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宽广浩荡,波涛滚滚如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一辈子不再弹琴了,他觉得世上再也没有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值得自己为他弹奏了。
经典的历史典故15
萝卜味甜,脆嫩、汁多,“熟食甘似芋,生荐脆如梨”,其效用不亚于人参,故有“十月萝卜赛人参”之说。古往今来,有不少名人也都善食萝卜的。
三国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得大败,从华容道夺路而逃,适值天热,几万大军又饥又渴,实在走不动了,恰好道旁有大片萝卜地,士兵们拔起萝卜充饥,这块萝卜地为挽救曹军生命起了关键作用,后来被称为“救曹田”。
据传,1300多年以前,武则天称帝时,华夏很少战争,加之她娴熟政治,治国有方,天下太平,常有麦生三头,谷长双穗之说。一年秋天,洛阳东关菜地长出一颗特大萝卜,大约三尺,上青下白,农民视为奇物,把它进贡宫廷。女皇见了,圣心大悦,传旨厨师做菜。厨师深知,用萝卜做不出什么好菜,慑于女皇威严,只得从命。厨师们苦思一番,使出百般技艺,对萝卜进行了多道精细加工,切成均匀细丝,并配以山珍海味,制成羹汤。女皇一吃,鲜美可口,味道独特,大有燕窝风味,遂赐名“假燕窝”。从此,王公大臣、皇亲国戚设宴均用萝卜为料,“假燕窝”登上了大雅之堂。
“牡丹燕菜”是洛阳酒席中24道名菜的首席菜,它就是用萝卜烹制的`。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到洛阳访问时,曾在“真不同”饭店品尝此菜,厨师在烹调此菜时,取牡丹花入肴,使之浮于汤面,使“洛阳假燕菜”更加鲜艳夺目,深得贵宾们的称赞。周总理见菜后说道:“洛阳牡丹甲天下,菜中生花了。”从此,洛阳燕菜又多了一个“牡丹燕菜”的美名。
清代著名植物学家吴其浚在《植物名实考》中,极其生动地描绘过北京“心里美”萝卜的特点,说“冬飚撼壁,围炉永夜,煤焰烛窗,口鼻炱黑。忽闻门外有‘萝卜赛梨’者,无论贫富髦雅,奔走购之,唯恐其越街过巷也。”他在北京为官时,晚上总要出来挑选些萝卜回去,他对“心里美”萝卜的评价是:“琼瑶一片,嚼如冷雪,齿鸣未已,从热俱平。”
北京老作家兼美食家汪曾祺会制作不少家常酒菜,如“扦瓜皮”、“松花蛋拌豆腐”,还有“拌萝卜丝”。他用南方的小红水萝卜(又名“扬花萝卜”)连皮切成细丝,加糖后略腌后即可装盘,然后浇以酱油、香油和醋。他认为若与少量海蜇皮丝拌则尤佳。
苏州有种萝卜经盐渍后叫“春不老”。“春不老”脆嫩香美,淡淡的咸味透出丝丝的甜味和鲜味,是寺僧们用来敬客佐茶的极佳茶点。当代文学家邓拓当年去苏州灵岩山游览时,寺中的高僧妙真大和尚曾用“春不老”敬客,邓拓品尝后赞不绝口,若干年后仍不忘记,后来邓拓先生将它写进了著名的《燕山夜话》中。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39-831.html经典的历史典故
相关文章:
童话故事作文100字:团结力量大10-19
中秋节猜灯谜及答案240个09-13
客户投诉调查报告09-18
教师节黑板报的新闻稿07-21
感谢婚礼上老师的话语11-13
最新美文:寂夜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