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枪打出头鸟
据《明报》报道,小米内部正在商讨明年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的计划。文章指出,虽然雷军一再对外表示,小米5年内不会上市,但有投资银行人士认为,受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空前成功的刺激,小米的上市计划可能提速。
据可靠消息称,小米最近拟以超过400亿美元的估值,融资近15亿美元,目前正与包括DST(投资过阿里巴巴、脸谱等)等在内的潜在投资方谈判,小米有望进入一流科技公司的行列,市值超过索尼与联想的总和。
截至11月11日,联想在香港资本市场的市值仅为1206.40亿港元。有证券分析师对《IT时代周刊》表示,“尽管外界对小米市值远超联想,表示不可理解,但资本市场看重的是一家企业的未来,联想已经定型,PC被认为是夕阳产业,而联想的智能手机较为低端,小米独特的营销模式及良好的成长性,则给资本市场画了一个饼,未来充满想象空间。”
《华尔街日报》近期获得的一份机密文件显示,小米去年营收达270亿元,净利润为34.6亿元,同比增长84%。这一信息来自小米向银行提交的贷款申请文件。今年10月,小米计划向海外银行发行10亿美元债券,利用这笔资金,进行海外扩张或收购。
小米的增速远超过同行,这家成立仅4年的公司,出货量已杀入全球前三,2014年上半年实现33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长149%,全年有望售出6000万部手机,实现营收800亿元。近日,国际市场调研机构IDC以及Strategy Analytics,分别了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调研报告,小米手机出货量以及市场份额,均排名全球第三位,紧随三星与苹果之后。
IDC的报告显示,小米出货量增长了211.3%,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2.1%,飙升至5.3%,而联想位居第四。而在Strategy Analytics的调研报告中,小米的出货量高达1800万部,占5.6%的市场份额,LG位居第四,联想位居第五。
尽管是国际调研机构公布的报告,华为、联想对此均表示不服。报告公布一天后,联想凭借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交易获批,在收购声明中痛快地喊出:“我们才是全球第三”。根据IDC数据,小米第三季度出货1730万部,联想出货1690万部,若算上摩托罗拉手机的出货量,联想超越小米并无争议。
小米对华为的领先优势也并不大,后者第三季度势头迅猛,尤其是Mate7以及P7中高端产品热销,有望重新赢回属于自己的位置。小米全球“第三”宝座并不稳固,可能会此消彼长,国产三雄谁都有机会胜出。不过,单独从出货量的比拼来看,对华为不利的是,其今年削减了大量的低端产品线,运营商渠道也有所压缩。
8月份,余承东对外强调,华为手机机型将削减8成以上,只保留几款精品机型。华为已经从规模的追求,转移到对利润的追求。这也符合华为总裁任正非的观点,今年上半年,任正非在消费者BG管理团队的午餐会上说,“一部手机赚30元,算什么高科技?”任正非告诫消费者BG团队,不要去跟小米比,不要拿自己的优点,去跟别人的缺点比,关键是利润优先,赚到钱才是真本事。
剪不断理还乱
今年8月,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公布了第二季度国内智能手机数据,小米以1499万部的出货量超越三星(1322万部),联想、酷派、华为列三到五位。虽然4家中国手机厂商的差距并不大,但谁是第一事关颜面。对传统手机厂商来说,华为、联想、酷派谁做老大都可接受,但被一家刚成立不久的手机公司打败,他们难以面对这个现实。
联想CEO杨元庆曾多次暗讽小米。3月,杨元庆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小米是一个好的教材,但它还不是对手。我们有很多的地方要向它学习,比如说市场营销的方式、软件开发的升级方式,但你再具互联网思维,也得有人做制造,得有人做生产,这东西不能天上掉下来,你不做不能够说这个环节就可以不要了,而这个恰恰是联想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们是品牌、制造、产品运营端到端的整合,而且,还得再加一个国际化。”这段话其实是在讥讽小米在制造、国际化上的短板,饥渴营销不可长久。
“有些企业试图把价值链其他环节都外包,把主要注意力放在营销环节上,希望获得快速成功,圈来资本市场的钱。他们不去琢磨如何苦练企业内功,怎样做好研发、把控产品质量、管理好供应链、改善售后服务,这样的业务模式,最终是行不通的。他们要么让用户总是饥饿着,要么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频频出现问题,消费者投诉不断。” 8月,杨元庆在参加亚布力论坛夏季高峰会上,不点名批评了某家手机厂商。
杨元庆还表示,随着互联网概念日趋火热,在社会上产生了两种极端心态。一种是恐惧,觉得传统产业必将被互联网颠覆;另一种则是浮躁,认为互联网包治百病,只有互联网公司才能成功,因此急于求成,想通过互联网概念一夜成名,忽视了健康企业对价值链均衡发展,对核心价值构建的需求。
而近日,杨元庆开通了微博,并申请认证为联想“首席产品经理”。这和雷军、余承东等人一样,都希望利用微博来获取用户需求抱怨。杨元庆从联想的幕后走到了前台,与用户近距离沟通,产品为先的思路,正是互联网思维的一部分。杨元庆质疑小米模式的同时,也在学习小米的成功经验。他说:“虽然微博已经过了鼎盛期,但对于我们来说,恰好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是一个可以了解客户需求和反馈的重要渠道。”
与联想相比,华为与小米的冲突更直接。自荣耀品牌于去年12月宣布独立运作后,双方的关系就迅速恶化,或明修栈道,或暗度陈仓。从平板电脑分辨率,到价格战,再请水军抹黑,围绕华为与小米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歇。
今年6月,华为平板产品M1时,雷军和余承东就平板电脑分辨率展开争论,双方在微博上你来我往。同样是6月,雷军宣称小米在单品供应能力上,已超过华为。之前,小米一直被认为搞饥渴营销。8月14日,余承东喊话:“雷总,阿黎,咱们两家这样继续打下去,估计中国连山寨机市场都会被打没了。”
华为智能手机2013年曾杀入全球前三,但地位并不巩固,“探花”的位置与联想、小米轮流坐。荣耀独立后,对华为促进较大,截至8月底,荣耀6售出130万部,荣耀3C系列超过600万部,荣耀3X系列超过400万部,总共出货量超过1000万部。余承东说,荣耀的价值,未来远超过小米。
idc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40个美国“Mall of America”购物中心在美国本土拥有400多家店铺。在使用M2M解决方案之前,所有的煤气表、水表和供暖设备都由设备经理人工控制,设备数据的收集管理完全依靠人工完成,成本很高。加入M2M网络方案后,水表、电表设备的数据和运转情况都可通过串口收集并传输至以太网,并最终上传到位于总部的管理中心里。改进后,Mall of America的设备管理经理数量从400多个降至40个,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根据市场调查,M2M的市场中占最大份额的现有应用是公共事业,如供水、供电、环保等部门。在这些领域中,各种设备的种类不多,但数量巨大。所有设备都需要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连接到监控中心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等等。另外一个需求比较大的行业是安防行业,如门禁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地铁速度噪声控制等。健康和医疗行业则是M2M市场新的增长点。根据IDC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M2M终端数已超过1 200万,年均增长率超过75%,应用领域覆盖城市综合管理、交通运输、医疗、农业、旅游、工业环保等多个领域,M2M终端市场规模已达到151.5亿美元。
M2M工作原理
M2M就是用一个设备捕捉管理一个事件,然后再通过一个特定的网络把这个事件传输到一个软件平台上面。通过软件平台对事件做分析、解读,从而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建议。比如,温湿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传到软件分析平台上,平台分析出温度是否过高或者过低,从而给出开启空调或者开起暖风的工作建议。
专访
李景峰 IDC中国服务与通信研究部高级分析师
CHIP:全球M2M应用发展情况如何?中国市场有何特殊性?
李景峰:全球应用M2M业务的国家和地区很多,但目前欧美的市场最成熟,中国物联网产业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尽管整个产业从2010年起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整体中国M2M产业依然处于孕育和准备阶段,距离大规模的应用尚有一段距离,但突破性的技术、芯片、产品和解决方案等将逐步问世。虽然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较晚,但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推动下,进两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2012年2月14日,中国《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正式后,物联网产业发展正式提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并成为中国新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规划,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围绕“智慧城市”开展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等重点应用的示范工程,以带动地方经济与新兴产业发展。M2M作为物联网的重要载体已经在城市运行、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市容市貌、感知物流、环境检测、居民社区等方面得到了具体应用。
CHIP:M2M市场的推动力是什么?
李景峰:中国运营商依然是M2M产业的主要推动力来源,虽然产业发展与客户需求的精细化,产业环节参与者间的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竞争环境也由单纯的竞争转变为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围绕客户需求,运营商将聚合产业合作伙伴,提供端到端的完整解决方案将成为客户的主要需求点与核心竞争力。
CHIP:中国M2M市场的存在哪些问题?
李景峰:由于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依然需要长时间的培育与引导。就目前情况看,中国M2M市场尚存以下几点问题:市场整合度不足,缺少主导力量;整体市场缺乏统一标准,准门槛相对较高;市场成熟度角度,客户确认认知度;政府推动力与执行力需持续;对政策与政府投资过度依赖。
M2M的主流应用方向
目前,M2M技术主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生产方面:水文水质监测、供水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车辆监督、交通流监测、电梯监测、一氧化碳监测等;智能交通方面:指挥调度、交通管理、交通监控、公交服务与监测、货物运输、电子收费、交通信息服务等;以及城市管理、食品溯源、经济运行监测、资源监测等。
根据IDC物联网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505亿美元,预计到2016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 210亿美元。重要应用集中于智能工业和智能电网领域。具体产业应用占比如下:
专访
钟镭 创力网络科技(Lantronix)亚太区总经理
CHIP:M2M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技术之一,目前M2M应用现在发展到了什么阶段?特别是中国的应用情况如何?
钟镭:Lantronix认为M2M在中国的发展正处在快速上升期。在未来十年中,预计有超过500亿需要互相连接的设备。经过早期的市场开拓,目前市场对M2M的认可度已经很高,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行业开发公司。此行业应该可以认为国内市场是和国际市场是同步发展的,技术需求上并未出现明显代差,只存在市场规模上的区别。
CHIP:未来五年,中国和世界M2M市场将出现哪些变化?
钟镭:未来几年间,随着技术的进步,M2M设备将有可能在更多的新的细分行业得到应用。另外,智能连接将是新的亮点。它将使不同类别,不同生产商的产品自动连接,而并不需要人的介入完成编程、配置等工作。
CHIP:您如何看待M2M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和机遇,有哪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钟镭:在中国可能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中间商二次开发能力与客户需求间的差异。与普通通信网络不同的是,M2M系统往往具有很强的客户定制特性,这也就要求一大批同时具有深刻行业理解和扎实开发能力的行业开发公司的存在。
4.12亿
市场研究机构Juniper Research的调研报告预测,全球移动连接型M2M和内置式终端数量将于2014年增至4.12亿部。该机构高级分析师Anthony Cox表示,Juniper高度看好M2M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发展,该行业有望成为M2M市场增长迅猛的领域之一。
570亿
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预计,移动M2M市场规模在2014年将超过570亿美元,而2008年年底,这一市场的规模还只有不到160亿美元。巨大的市场潜力使许多无线运营商和终端制造商纷纷看好M2M的前景,他们也在寻求为越来越多独立的机器添加无线连接功能。
500万
在欧洲,几乎所有的瑞典和意大利家庭都安装了智能仪表,其中很大一部分借助无线网络通讯。在奥地利,法律要求,500万户家庭要在2019年前安装智能电表。
100万
idc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CEI:此次的《全球高效数据中心最佳实践》调研报告为IBM带来了哪些启示?
孙建钢:调研发现全球数据中心正面临如何实现更高效能的困扰。调查显示,只有21%被调查的全球企业及组织机构的数据中心处于最高效的战略型数据中心水平,62%的受调查的数据中心仅具有中等效率,而17%的数据中心处于运行效率非常低的基础水平。随着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创新技术与应用的发展,我们迫切需要准确认知自身数据中心发展方向,并制订有效的规划积极紧抓新技术趋势,全面提升数据中心效能以应对各类挑战。
CEI:你认为企业应如何打造高效数据中心?
孙建钢:与低效数据中心相比,高效的数据中心会将超过50%的资金投入到新项目及创新中,低效的数据中心在新项目方面的投入只占其总预算的35%,而会把65%的资金用于维护其现有的基础架构上。此次调研总结出高效数据中心的四大特点,这四点也成为企业打造自身高效数据中心的重要途径,即:优化IT设施,实现存储容量和可用性的最大化;实施灵活性设计以支持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利用自动化工具提高服务水平和可用性;制订规划保证与业务目标一致性。
CEI:云计算为打造高效数据中心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云数据中心成长的驱动力是什么?
孙建钢:现实要求我们迫切需要准确认知自身数据中心发展方向,并制订有效的规划紧抓新技术趋势,全面提升数据中心效能以应对各类挑战,而通过云计算模式来实现IT的随需应变,已经成为提高数据中心容量与能力的关键方式。云数据中心成长的驱动力自然来自云计算的发展。具体来说,第一是IT的成长,比如大数据的推动;第二是成本的压力,调查发现很多企业近两年并未增加对于IT的投入,如果能够通过云计算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管理好数据中心的旧系统或者维持好现状的话,省下来的资金将会帮助他们尝试更多创新的业务;第三是弹性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
CEI:IBM为什么将“全生命周期”强调为智慧的云数据中心所具备的首要特征?
孙建钢:云数据中心之所以区别于传统数据中心,主要因为前者是基于分析和服务的数据中心,所以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全生命周期;第二,要有一些前瞻性的吸收;第三,多维度的平衡决策;第四,循环可持续的弹性增长。
idc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2015年4月23日下午4时,小米4i手机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全球首发仪式,这也是小米第一款在海外全球首发的产品。i指代印度,4在英文中发音同for,因此这是一款专门“为印度”定制的手机。
会活动之前,小米向印度全国的米粉发出邀请,三天内有超过1.2万人报名,最终约1600人拿到了门票,穿上代表小米的橙色T恤成为会观众。
会上,小米全球副总裁雨果・巴拉详细介绍了小米4i的各方面性能。该手机搭载64位骁龙615处理器,5英寸显示屏,并配备3120毫安时大容量电池,最新的安卓系统。相比之下,与小米4i性能相近的摩托罗拉、三星等品牌手机普遍定价在2.5万卢比左右(约合395美元)。
巴拉介绍,小米4i于2015年4月30日率先通过印度本土电商发售,并通过多渠道开卖。从2015年5月开始,小米4i还陆续推向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市场。
自从小米在印度开卖以来,就不断有米粉在小米印度的脸谱网站主页下留言,希望小米手环尽早进军印度。有些心急的米粉甚至通过海外市场买到了小米手环、小米盒子等产品。
此番自掏腰包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米粉没有失望,小米手环最终在印度市场定价999卢比(约合16美元),前1000个售出的小米手环更打出了1卢比的友情价,到场的米粉每人可获赠一个小米手环。
在印度米粉的眼中,小米的吸引力不仅来自高性价比,还来自它针对印度市场的一系列特性。锡德・西杜成为米粉已经8个月,拥有一部小米3。他用“神话般”一词来形容小米4i。这款新机型最吸引他的是电池容量、屏幕显示和屏幕大小。“手机大小对印度人很重要,印度人不喜欢大手机。”
米粉巴斯卡尔・巴尔迪自从小米进军印度以来,已经购置了小米4、红米note和小米移动电源。他说,小米4i最吸引人的是针对印度市场的一系列特性。特别是相机和屏幕显示。“小米4i采用了阳光下的优化显示,而印度的日照很强。”
在印度,小米手机不仅拥有一系列优秀的参数,提供人性化的用户体验,更成为一个新兴阶层的身份符号。赫曼德・杜贝是一名德里的学生。他说,小米从定价到设计,都突出了印度市场的特点,服务印度民众,“小米帮助那些并不富裕但却着迷科技的新一代人实现了梦想”。
小米自2014年7月进入印度市场后,凭借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产品大受欢迎,不到5个月就在印度卖出了100多万部。根据IDC的一项市场调研报告,小米在2014年四季度获得印度智能手机市场4%的市场份额,成为印度市场第五大智能手机厂商。
idc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国产手机崛起背后的争议
近日,多家第三方市场调研公司(HIS、Counterpoint Research、IDC、Strategy Analytics、Trendforce)了今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市场的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除了三星、苹果之外,国产品牌几乎已经再无直接对手,而在中国国内市场,国产手机更是牢牢地占据了前三的位置。只不过,和前两个季度华为稳稳坐定国内市场第一的情况有所不同,此番各方调研公司的数据中,再度出现了数据打架的情况,在IDC、Counterpoint Research等机构的报告中,OPPO、vivo已经“联手”实现了对华为的超越,而在Strategy Analytics、Trendforce的报告中,华为则仍然保持了行业老大的位置。
其实,近年来国产手机行业已经多次出现“第一”之争,去年华为、小米就也曾经因为统计数据的不同轮流做过老大,如今争锋的对手换成了OPPO、vivo,则再一次说明国产手机在冲刺高端市场的过程中,“路线之争”已经进入到愈演愈烈的阶段。
线上渠道助力国产手机成长
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国内手机销售渠道构架呈现运营商渠道、线上渠道、线下渠道三国并立的局面,3G时代运营商渠道的强势缔造了“中华酷联”的火爆,而电商渠道日趋完善的产业链加上对粉丝经济的运用,让小米以黑马姿态通过持续爆发式增长成为线上渠道营销的代表品牌。
扁平化的线上电商渠道不仅仅降低了消费者的购机成本,更降低了厂商进入市场的门槛。小米、锤子、乐视、大可乐、一加等互联网手机品牌蜂拥而至,众多初创型企业借助线上渠道快速完成了从生存到疯狂成长的转变,也为国产智能手机强势崛起奠定了基础。线上渠道,对于最初众多国产手机的诞生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渠道架构内部的分化
运营商渠道极大推动了智能手机普及化进程,而线上渠道则真正实现智能手机的“全民化”,随着整个智能机市场成熟度的提升,原本势衰的线下渠道反而异军突起,OPPO、vivo凭借完善的线下渠道“逆袭”小米,让市场看到了渠道为王阵营内部的分化。“卖图片”的线上渠道难以满足终端消费者的需求,当价格不再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最重要因素时,能够多点触发且多元化体验的线下专卖店更受成熟理智消费者欢迎。营销渠道架构内部的分化让庚Phone、大可乐等新兴手机品牌轰然倒下,越来越多互联网手机品牌淡出人们视野的同时,终端市场消费者开始反思国产智能手机品牌的“底蕴”。
专利危机下的技术突围
侧重渠道的做法让小米、乐视、一加等互联网品牌快速崛起并获得大量资金,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同时,国产手机开始向外扩张,但2015年小米等国产手机品牌拓展海外市场时遭遇的专利危机,让人们看到了国产智能手机高速发展埋下的隐患。继小米在印度市场遭遇专利危机后,杜比实验室(Dolby)也将OPPO和vivo告上印度法庭,称这两家公司的手机产品侵犯其专利权,要求支付专利费。
专利或者说技术的缺失严重制约了国产手机的成长,尤其是在全球市场布局上,缺少技术底蕴支撑的国产手机不得不放缓了扩张速度进而苦练内功。华为在2015年和2016年的高速成长也侧面反映了技术路线阵营的崛起,华为不单是国内拥有和申报手机相关专利最多的品牌,同时也是2016年前三季度市占率最高的品牌。
华为在2015年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了3898件专利申请,令其有足够的底蕴在全球消费市场攻城略地,而华为今年在中美两地同时对三星发起专利诉讼也让市场看到了华为在技术储备上的雄厚底蕴。
中高端手机火爆下的创新需求
智能手机通过触控操作加智能操作系统,颠覆了功能机主导的手机市场,但多年下来,智能手机鲜有另终端消费者惊喜的革新存在,即使iPhone这样足以被冠以“现象级”的品牌,依旧得面对销量下滑的风险。消费对中高端手机的青睐,一方面是市场区域成熟的表现,另一方面则反映了消费者对新技术或功能的需求,毕竟绝大多数手机厂商都只会在中高端手机产品上融入新技术或者功能。渠道+低价能够让国产智能手机快速掌握低端市场,但中高端市场比拼的核心却是技术,唯有技术才能成为创新的核心推动力。
技术和渠道的平衡
当技术及创新应用功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时,侧重渠道的互联网手机品牌自然会进入阵痛期,其通过渠道聚集的大量资源将被投入技术储备中,逐步完成转型或者均衡渠道和技术两个方向的比重。小米、乐视等互联网手机增速放缓甚至下滑更多是市场进入成熟期后的必然选择,这类品牌本身也有意识放缓脚步,夯实基础,为新一轮的市场角力做好准备。
华为代表的技术路线企业自然会成为本轮市场风格转型的最大受益者,不过其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相当重视线上+线下渠道的建设,尤其是运营商渠道,“中华酷联”时代华为同运营商的关系相当良好,手握大量专利技术加上完善的渠道建设,华为足以在未来的市场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侧重渠道或者侧重技术,不均衡的发展战略都能帮助智能手机厂商在某一个阶段获得高速发展,但当整个行业从导入期、成长期进入成熟期时,不均衡发展战略就不再适用了,渠道和技术的平衡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国产手机转型的方向。
写在最后:剩者为王
idc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Gartner是全球最大的、专门针对IT提供分析和咨询服务的企业,它的报告覆盖目前全部IT产品线;在数据的背后,Gartner更多地是要向管理者提供洞察力,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孙定:Gartner、IDC等机构的数据,常常被媒体引用,但是对读者来说,Gartner还比较陌生。您能给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Gartner吗?
马丛生:Gartner 1979年于美国康涅狄格州斯坦福成立,是第一家专门针对信息技术研究和分析的独立咨询公司。截至目前,Gartner已经拥有超过4000名员工,其中有1200名为世界顶级的分析师和咨询师,分析师们平均具有15年以上的从业经验。
2008年,Gartner在全球的收入达到了12.79亿美元,这也是全球最有规模的IT分析和咨询公司。
孙定:作为媒体,一般提到Gartner,更多的是引用Gartner的数据。而Gartner内部是如何给自己业务定位的?
马丛生:Gartner有数据,但更多是数据背后的分析,洞察数据背后所呈现的产业趋势。
Gartner的业务,概括地说,就是每天为客户提供做出正确决策所需的技术见解和洞察力。我们在IT的研究、发展、评估、应用、市场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客观、公正的论证报告及市场调研报告,为决策者在投资风险和管理、营销策略、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上提供重要咨询建议,帮助决策者作出正确抉择。
其实预测数据只是Gartner很小的一部分业务。Gartner每年都会上万份的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报告有技术方向、有市场动态。从技术方向上它涵盖了IT的方方面面,从IT的使用者到IT的提供者,都是我们数据报告的用户。而从市场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报告也涵盖不同类型的市场趋势预测和判断。从这些研究报告派生出来的服务,才是Gartner的真正价值。一方面,用户通过我们的网站直接订阅报告,获取报告内容,同时还有很多交互性的工具,让客户可以在线和分析师约定时间,进行更详细的交流;另一方面,我们拥有的资深分析师,只要你登陆Gartner平台,就可以随时同他们进行交流,而这些交互沟通得到的东西是报告里所不能体现的。所以Gartner真正的价值体现包含很多层次。
除此之外,Gartner还是全球最大的IT会议主办方。每年我们都会举办各种峰会,比如亚洲CIO峰会、IT博览会等以Gartner冠名的会议。所以说,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卖报告,或者研究某个产品、某项技术。
孙定:Gartner的报告目前能够覆盖到哪些IT产品线?
马丛生:总体来说,我们覆盖的产品线很全面。Gartner通过市场调研,向客户提供包括硬件、软件、通信、 IT服务和半导体这5个主要市场的市场预测、市场份额数据等信息,同时我们也提供跨市场领域,例如垂直行业、IT市场、渠道策略以及中小企业等市场信息。
而且,由于Gartner全球采用统一的研究方法,每份报告由同领域内不同国家的分析师一起来写,因此,我们的报告是很透明的。
订阅但不定制
与竞争对手相比,Gartner的业务模式更注重技术的最终使用者;而为了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权威性,Gartner仅接受订阅报告,拒绝定制项目。
孙定:我注意到,在很多同类报告中,比如一季度PC产业报告,Gartner、IDC,还有Forrester等各个机构的数据常常不同,有时候数据差别还比较大,甚至还会出现截然相反的预测结果,比如Gartner预测增长而IDC却预测下滑。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巨大的差异,作为数据分析和咨询机构,Gartner怎么证明自己的权威性?
马丛生:事实上,数据的不同是由于业务模式的不同。
虽然在调研覆盖的领域上有重叠,但从基本的竞争定位来说,各技术调研公司有不同的侧重点――Gartner的主要客户是技术的最终用户,侧重为CIO、CEO们提供建议;IDC的主要客户是技术提供商,侧重在市场数字和分析上;而Forrester则侧重于市场营销、消费者调查和网络战略。
Gartner非常注重自己作为第三方分析机构的独立性。因此,我们的报告仅供订阅,我们不为技术提供商、企业或政府部门委托调研做定制化的内容。所以,我们的客户中,IT技术提供商仅有30%,而技术的最终用户则达到了70%,也就是说,我们更多是为业务主管和投资人提供参考,帮助他们预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孙定:在中国市场也有不少定位在IT领域的调研和咨询公司,但是Gartner这样的业务模式和大多数公司“项目制”的模式不太一样。
马丛生:的确是这样。国内本土咨询机构主要阵地就是中国市场,从这个层面来说,Gartner和它们的确在某些领域存在着竞争。
Gartner虽然十年前就已经在中国有一些业务,但真正进入中国是从2008年开始,那时候我们在中国市场才开始有分析师。所以目前,我们在中国市场的客户仍然是以厂商居多。
尽管如此,Gartner在中国也不会出定制化的报告。在Gartner看来,过多地参与为企业定制的项目,就会带有市场倾向的嫌疑。而作为一家研究和咨询机构,需要的是保有独立性,不依赖于某一个群体定制,才能保证我们所持的观点是中立客观的。
这正是Gartner生存的基础。我们相信只有如此,Gartner在市场上才有信誉,才会赢得客户。我们发出的信息、发出的声音,发出市场上的技术方向和市场的趋势才有价值。因此,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我们自己。
扩张中国版图
金融危机不仅没给Gartner带来寒意,反而使咨询和服务的需求增加;在中国市场,Gartner最重要的任务是让用户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现在的练兵,都是未来Gartner在中国顺利推进业务的经验。
孙定:从第三方的角度来说,分析机构和媒体都需要站在客观的市场上看待产业的发展。而且,分析机构需要向客户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这也就决定了分析机构必须始终处于产业和市场的最前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整个市场的收缩非常明显,而从2009年下半年,复苏的迹象非常明显。那么,金融危机对Gartner以及整个咨询行业是不是也有影响?从Gartner的角度来看,你们是不是也认为复苏来到了?
马丛生:是的。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企业和IT厂商都在缩减成本。因此,我们在全球的计划相对而言比较保守,这也包括中国市场。虽然从销售的角度看,收入的确下降了,但是在实际的经营中,我们发现,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业务的量反而变大了,这说明市场对咨询和分析报告的需求在增加。在2009年,前三季度仍然是下滑,但到了第四季度,业绩上升得很快了。因此,我们在全球的计划也变得更加积极。
孙定:Gartner在中国的运营策略将会是怎么样的?和其他国家相比,有什么不同?
马丛生:中国市场不像国外市场那么成熟,这是中国和国外最大的区别。以印度为例,印度和中国同样是新兴市场,但印度除了具备英语的语言优势之外,它比中国市场更外向、更全球化。3年前我们在印度起步,现在业务规模已经比较大了。
而在中国,目前的规模还只有印度的1/3,分析师更多地是专注在PC、服务器等产品上,客户也以跨国企业高层,还有联想、建行、华为、中石油等一线企业为主。
因此,我们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客户认识到我们的价值。Gartner做的是咨询和服务,这不同于用户必须的软件和硬件。如果对客户来说,我们的价值无法体现,那么,就算现在客户和你做生意,以后也不会再有更长久的生意了。
孙定:那么,您给中国市场定下的具体发展计划是怎么样的?
马丛生:Gartner在中国的3年,去年是“练兵”,今年是承前启后,明年则是初见成效了。2008年我们刚起步的时候,在中国只有12名分析师,而从去年开始,我们有了自己的销售团队,更多的经历放在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和政府上。目前像政府、金融这些行业都有我们的用户,这个潜力是巨大的――中国的市场足够大,还没有释放出来。所以现在Gartner是做好准备,把自己的兵练好。目前,我们的分析师和销售人员已经达到了40人的规模。
新的IT机会
客户所从事的行业和它扮演的角色,决定了它们希望等到的是Gartner的哪一类数据;而对中国企业来说,PC、虚拟化、云计算等,都是机会。
孙定:根据Gartner掌握的情况,目前中国的客户,最关注哪些领域的发展?
马丛生:不同的用户关注领域不太一样。比如跨国企业的CIO和CEO们,以及中国的亚信、华为等IT企业,它们更关注某个市场和领域;而对建行、中石油等企业来说,它们更关心技术的发展方向。不过,目前中国市场对业务流程的关注还不多。
孙定:对于亚太和中国市场来说,Gartner比较看好哪些行业的发展?
马丛生:我比较看好客户端产品。一方面,中国的PC企业对全球市场分析报告表现出非常热切的关注;另一方面,从产业发展数据本身来看,2010年,亚太区PC出货量预计将增长20.3%,达到1.146亿台;2010年亚太区PC支出预计将增长12.4%。
而在中国,PC企业的利好消息也是不断。在PC市场上,政府和教育领域的需求最稳定。中国政府在今年年初宣布教育经费增加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并侧重于为学校和幼儿园使用电脑创造机会。同时,为了进一步刺激内需,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政府倡导企业家精神和新计划旨在帮助中小企业更加灵活且富有生产力,而个人电脑成为提升办公室生产力不可或缺的工具。此外,未来5年内,中国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这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而作为城市化基础设施的PC,也将获得更好的发展。
因此,Gartner预测,2010年中国PC市场的出货量增长预计将达到22.1%,成为亚太区PC市场增长势头最好的行业。
孙定: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是值得我们读者关注的?
马丛生:在我看来,中国的IT企业需要关注的是我国战略型新兴产业,比如互联网、物流、智能电网等。而另一方面,全球市场的大趋势也会反过来影响中国,在未来几年,全球的技术趋势将成为中国要顺应的浪潮。从这个角度来看,虚拟化、云计算等也都是未来IT产业的重中之重。
采访手记:效率至上
见到马丛生,是在Gartner北京的办公室里。虽然言谈举止都表现得十分轻松,但马丛生仍然能让人感到一种浓浓的商业气息。
他对时间的把握非常严格。采访约定下午两点,他就准时出现在会议室,没有过多寒暄,直奔主题;而到了预定的1小时之后,马丛生则快速进入下一个会议室。在北京这个时间观念极不严格的城市,这异常少见。
“我喜欢讲效率的做事方式,所以很多时候我很直接。初到一个公司,我会把自己的性格、行事方式尽快展露出来,目的是让大家尽快了解我,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马丛生说。多年从事销售工作,让他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见解――好销售必须是一个快速学习者,现在市场、技术变化太快,没有效率,就无法跟上变化的节拍;而在企业,公司业务要快速发展,就需要公司的员工快速成长,这也同样要建立在效率的基础上。
总裁感悟:学习打持久战
马丛生的从业经验很丰富,在进入Gartner之前,他曾经担任过BMC软件中国区总经理、EMC中国区副总裁、惠普大中华区软件部门总经理,一直都在从事销售管理的工作。进入Gartner之后,马丛生的任务仍然是管理中国区销售团队。
然而,进入Gartner之后,马丛生却并没有感到轻松。“因为,Gartner在中国仍然面临种种挑战。”马丛生说。
比如,在全球,Gartner的客户中,技术的最终使用者占70%,但在中国,最终用户们对研究报告的认知还很薄弱。而在企业层面,尽管CIO们很明白,了解技术趋势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国内大多数企业CIO显然不是决策层的核心职位之一。而且,Gartner保持中立的政策,对于销售来说,似乎也不够灵活,“所以,在Gartner,销售额并不是考察销售的惟一指标。”马丛生说,他更注重的,是一个销售能不能把Gartner的价值传递出去。
idc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7篇
在保持了几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2005年首次放缓了脚步,产业面临新的发展瓶颈――随着用户的成熟与理性,越来越多的渠道也面临着向信息化顾问方向的转型问题。
随着大型企业及重点行业信息化建设高潮过后,更为广大的商用客户市场及中小企业市场,将成为下一轮信息化建设的新高潮,也是整个中国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据IDC的最新报告显示,国内IT用户正在逐步成熟:从最初的大规模IT设备采购、应用系统的建设,到目前业务系统的整合以及IT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相互融合,他们正在重新审视IT真正的应用价值所在。当前,电信、银行、能源等重点行业的投资规模继续趋于平稳,用户IT采购进一步成熟化与理性化。对厂商而言,面临大型企业信息化市场的发展瓶颈,下一步的发展在哪里?
由于实力的悬殊和市场战略的差异,跨国企业在探索这个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紧迫感明显强于国内同业,因而前者的最新动向值得业界关注。
新兴行业市场初现
2005年12月,包括微软、英特尔、惠普、甲骨文和BEA等多家大型跨国IT企业和国内百余家渠道商达成共识:在2006年大举进入新兴行业信息化市场。
根据上述跨国企业的定义,该市场位于大型企业及中小型企业之间,大体为电信与电力、金融与邮政、制造与分销,以及政府与公共服务等四大行业之外的独立板块。其中制造行业可细分为摩托车、服装、烟草、医药、航天等;交通运输行业可细分为高速路、远洋、机场、港口、铁道、空管等;公共事业可细分为电力、水务;媒体行业可细分为报纸、图书馆、排版等。
新兴行业市场的出现得到了产业界的认可。有相关人士对此表示,该市场的出现是进一步细分市场的结果。惠普认为新兴行业的信息化需求潜力巨大,并且随着近几年中国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位于这些新兴行业中的企业信息化市场逐渐成熟。微软和英特尔也表示,新兴行业的信息化需求潜力巨大,并且随着近几年中国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位于这些新兴行业中的企业信息化市场逐渐成熟。
相关市场调研的分析与上述判断趋同。赛迪对2005年和2006年中国行业信息化市场的分析:能源、交通、物流等信息化改造需求十分强劲;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由中央向地方全面推广,地市级、县级信息化投资不断加大;银行等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步入成熟期,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行对信息化需求强烈;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成为IT投资的亮点。
与此同时,商务部研究院信息咨询中心的“2005/2006年中国行业IT需求趋势系列调研报告”也对行业信息化做出了类似判断,并预计2005年到2007年,中国行业信息化IT投入将迎来一个提速增长期,年提速约1.5个百分点。
增值模式促成大势
新兴行业市场或商用客户市场对于业内的所有厂商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如何去开掘、培育和发展这一市场,显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从过往行业的普遍做法来看,IT厂商普遍对大型企业市场采取直销模式,对于中小企业市场则往往会走传统的IT渠道。对处于两者间的商用客户来说,它兼顾了大型企业规模化及中小企业分散化的特点,是否需要全新的销售模式与之适应?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众多跨国企业携手业界伙伴进行销售模式大变革的原因所在。
上海夏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个较有代表性的案例。该公司专注于制造行业客户,制造业有很多类型的产品,不同类型的产品有不同需求,他们做市场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按区域来分,在某一固定区域内找出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另一种是按细分行业来分,比如相关联的产品。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占到上海夏朗近40%的业务量,但该公司副总经理金黎平回忆这几年拓展中小企业市场经历时感觉是“比较累”。因此,他们非常积极地加入了由跨国公司牵头制定的信息化大联盟。在夏朗看来,跨国公司及相关ISV是向自己提供“枪支弹药”的最佳合作伙伴。
idc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8篇
继三星代工厂普光等倒闭后,苹果旗下iPad供应商也传出停产歇业消息。今年10月下旬,业内被称为“台湾第一大”以及“全球前三大面板厂之一”的中强光电南京分厂“璨宇光学(南京)有限公司”下发通知:目前公司已依法申请解散清算程序,正式停产歇业。
据了解,璨宇光学(南京)有限公司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大中小尺寸LCD面板、反触挂面板的一条龙全方位显示器提供者,曾拥有员工1 500多人。主要为iPad提供背光模组,供应南京LG厂区,满产时每月产能为百万级。
相关人士表示,该公司停产歇业是多重因素所致,但主要原因还是受上游企业的不景气拖累,导致订单严重不足。
在过去的一两年中,平板电脑市场经历了最辉煌的时期,但令人诧异的是其低谷期来得如此之快,不少企业的转型也令人措手不及。从用户的需求上讲,平板电脑并非是必需品,它的功能定位更介乎于“比智能手机更大的屏幕”以及“比传统笔记本电脑更方便携带”。另外,它的使用场景也与上述两者相重合。所以当出现越来越轻薄的笔记本电脑以及更大屏的智能手机时,这一产品便遭到两大刚需市场的挤压。
生死存亡间的一线契机
自今年开始,平板电脑市场就已经处在洗牌的格局中。像苹果这样有着产品线自我消化能力的大公司,则是通过转移战略重心来化解市场危机。苹果如此,三星联想也是如此,他们通过多重的产品线来维持利益平衡。但像那些一直处在行业边缘的平板厂商,就难以抗衡平板电脑市场来带的冲击,其中一些转型做起了便携式电脑的生意。
如今,平板电脑的三大系统都在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空间。苹果的iPad系列进行重大升级,缺乏产品特色的Android平板电脑继续价格战,而能够兼容娱乐和办公的Win10平板电脑,如果能够处理好这两大功能的平衡关系,也许有一定的生长空间。行业知名分析师潘九堂最近公开消息,称小米有意推出同时支持Android和Win10双系统的2代平板电脑,将采用英特尔Cherry Trail平台的处理器,最快会在第三季度,小米也有意改变此前第一代平板销售不利的形象。
但是,这都是些不足以改变整个市场格局的“小”动作,大动作是什么?是将平板电脑的使用场景和功能性重新定义。
混合型平板电脑表现如何?
简单说,混合型平板电脑抓住了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这两个市场的用户。但事实上,混合型平板电脑在三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当时还被苹果CEO蒂姆・库克戏称为“电冰箱+微波炉”的奇怪组合。但是令库克也没想到的是,三年时间过去,iPad没有改变世界,但混合型平板电脑却成了这个市场的“救命稻草”。
IDC项目负责人Ryan Reith指出,2015第二季度,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40家厂商生产混合型平板电脑,而就在两年前,仅仅还只有14家。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数量还会增加。
现在,这些混合型平板电脑已经模糊了平板电脑的移动性和传统电脑的兼容性之间的界限。它们已经成为了计算机市场中增长最快的一类产品。据业内预测,Surface Pro 3和Yoga 3 Pro这类被称为“2合1”的混合型平板电脑的销量,会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增长五倍。
这样的增长幅度在平板电脑市场中并不常见,其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前可拆卸可折叠键盘的流行,以及移动硬件的性能提升。如英特尔Core M微处理器能够将平板电脑类设备的速度提升到传统中等笔记本的水平。
如今,人们对平板电脑的需求用途主要集中在玩游戏、收发邮件以及观看电视节目上。来自Strategy Analytics调研公司的报告指出,纯平板设备的销量预计会在下一年度中下降8%,而使用场景更契合人心的混合型平板电脑的销量却能稳步上升。比如英特尔移动平台副总裁Navin Shenoy在一份市场调研报告中提到:“人们购买混合型平板电脑的周期,要比传统笔记本要短8~12个月。”
小编观点
idc市场调研报告范文第9篇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于11月16日至21日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作为目前中国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大型科技类展会,本届大会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主题,各大参展厂商将集中展示以创新科技助力经济转型、改善民生的最新技术成果.
高交会上, 联想集团以企业级业务为重点展示内容,全面展示政府、教育、医疗、能源、企业、金融、邮电等七大行业的专属解决方案和平台级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将帮助各行业客户将IT技术转化为全新的优势,从而为创造客户新的价值。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成熟行业总经理兼企业级产品营销总经理刘征介绍,联想在移动互联行业开拓领域的优势是平台化战略,联想给客户提供的是一整套生态系统,开发平台由联想创立,这种业务形态是联想在移动行业应用领域的创新。现在初步统计整个移动互联的行业应用涉及了8大细分行业,15个细分子行业,一共已经积累和实现销售了200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涉及行业包括金融、政府、电信、教育等。
此外联想还以“创造新体验”为主题,整体展示政府、教育、金融,企业、能源、医疗行业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已经是成熟的、在细分的行业领域里实现了销售的解决方案。比如金融行业展台展示的两个案例,一个是生命人寿,一个是天安人寿,这两个案例的展示基于联想平板电脑移动业务系统,这些公司分别从联想采购了上万台的平板电脑。去年最大的保险行业应用案例是中国人寿,交付了接近10万台平板电脑。
在IT基础架构方面,联想汇聚百余项创新科技和专利技术,打造了IaaS云计算平台解决方案、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等一系列云计算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和大数据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在应用部署方面,联想还将帮助用户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基于用户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此外,联想的资深专家团队还能够以咨询顾问的角色,帮用户对业务的未来发展做出长远的战略规划。 针对不同细分行业客户的差异化应用场景和需求特点,联想以最终用户体验为核心,依托移动互联技术,打造了一系列创新、高品质、按需定制的行业专属解决方案。本次高交会上,联想全面展示了教学交互体验更好的数字校园,业务办理更便捷的银行营业厅,投保更快捷明晰的移动展业系统,更加智能、灵活的证券营业厅,医生、患者体验更佳的数字化医院,更雷厉风行的政府执法助手,更快速准确的政务数据采集系统,更为安全、更为优化的智能电网运行保障,带来更畅快驾驶体验的移动互联车载解决方案,更高效的全方位移动销售管理系统,更随心所欲的高清视频点播系统等覆盖7大行业的共计数十个行业专属解决方案。
刚刚公布的联想集团2013财年第二财季的业绩显示,联想连续两个季度蝉联全球最大个人电脑供应商,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创历史新高达17.7%,比去年上升2个百分点。作为联想PC+战略的重要支撑,联想企业级业务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据IDC的截至2013年9月的第二季度中国服务器市场调研报告显示,联想以12.2%的市场份额成功跃升为中国第三大X86服务器厂商,为联想企业级业务在全球市场取得进一步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75-2017.htmlidc市场调研报告范文10篇
相关文章:
灾区小朋友慰问信08-17
高考升学宴邀请函09-20
开学典礼高三学生五分钟的发言稿08-27
英语的五年级作文11-26
感恩老师的作文1000字11-22
900字雨中情作文11-14
七年级家的作文:我爱我家07-23
长沙艺术职业学校是职校吗10-06
2024年湖北经济师报名条件08-14
两分钟简短自我介绍10-19
幼儿自我介绍英语口语09-20
会计核算管理自查报告08-31
银行服务收费自查报告07-26
超市实习工作报告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