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于1965年建校,现有教学班21个,在校学生340余人,教职工102人,是晋中市唯一的集盲、聋幼儿康复、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在多年的特殊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教师深切认识到特殊教育承担着促进残障儿童少年全面发展的使命与职能,为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能够独立地融入社会,学校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残障儿童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来实施教育教学。传统的特殊教育教学,重视单一的、注入式的文化课传授,忽视职业技术与实践技能的训练与操作,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特殊教育发展的需要。
残障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呼唤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的残障学生大多来自晋中12个县(区、市)偏远的山区,他们自身存在生理、心理缺陷,思维单一,性格暴躁固执多疑,很难与家庭、社会相融,导致他们文化知识较为肤浅、片面,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职业技能不强,尤其是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个人良好品质的培养上难度较大。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交往能力、生活质量,又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及就业、生存和发展。为使这些残障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使其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和独立生存的实践本领,学有一技之长,全面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学校教师必须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师专业化成长呼唤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部分教师是从普校调入,年轻教师的结构比例偏大,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为了加快教师对特教理论与专业的学习与掌握,加速他们的专业成长,使他们从规范课堂走向有效课堂,从共性发展走向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研究实践,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凝练鲜明的教学风格,作为教育者必须大胆进行规范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新课程改革呼唤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国家统一编配的聋校教材内容相对简单、陈旧,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知识需求,不能满足他们升学和就业的需要。2004年改用普校教材,而普校教材相对于特校学生来说太难、太深,难于理解掌握。目前,两种教材均不适合残障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材的不适应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构建特教高效课堂,形成办学特色,打造品牌学校,学校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内容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是“问题导学、自学探究、交流展示、点拨解惑、练习实践”五个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主体参与、分层优化、激励评价、及时反馈”的有效课堂教学思想。它关注的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关注的是教学环节的根本性改变及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性,关注的是课堂评价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推进作用。
第一步:问题导学。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样自学。
第二步:自学探究。包括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两个环节。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问题思考等。
第三步:交流展示。以不同形式交流展示自学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解题方法等,共享学习成果。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四步:点拨解惑。即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教师及时加以指导、点拨、解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探索,找途径、想办法,解决问题,理解所学知识,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养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练习实践。在学生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巩固练习等形式,以反馈学生接受情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赋予课堂结构以新的生命,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学校教育教学长期研究的课题之一,它拓展为学校以学生成长与发展以及得益多少为评价标准的教育科研之路。
学校积极围绕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业务考试四种形式分阶段实施推进。
理论引领,调查研究(2007年9月―2008年1月) 学校开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特殊教育课堂教学”的专题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和学生座谈等活动,认真践行“活力教育、魅力校园、智慧课堂、出彩人生、幸福师生”的教育教学新理念,确立了“主体参与、分层优化、激励评价、及时反馈”的有效课堂教学思想,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
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组,教导处、教研室等相关人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各尽其能。
2007年9月,由教导处和教研室牵头,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经过半年的努力,编制出了《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计划》,填补了特殊教育没有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的空白。
组织召开教学改革研讨会,经过中层领导、教研组、学科组、个人访谈等多层次的研讨,初步制定出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专家讲座和课堂教学实录,使广大教师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
初步探索,提出模式(2008年 2月―2009 年 1月) 第一,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学校制定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经校委会、教代会反复讨论修改予以通过,开始实施。
第二,规范推行方案。为了便于教师熟悉“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印制固定格式的教案,要求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统一按“五步教学模式”进行备课、授课,课后及时进行总结反思。
第三,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每学期至少订阅2-3种报纸杂志,至少阅读2-3本专业书籍,用先进的理论指导“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每人每学期提交一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由学校精心选编,统一印制成册。
第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精心制作了“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版面;科学规划设计了校园文化、走廊文化、橱窗文化、教室文化;创设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濡染、文化育人的功能。
精心实施,形成典型(2009年 2月―2010年1月) 首先,上好研究课,同伴互助共进步。教研室组织开展教研组和校级公开课活动,不同年级之间进行听课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探讨研究。
其次,上好观摩示范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各子课题组成员逐步掌握“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学校评选出各门学科的高效典型课进行展示,从而使更多的教师认识到“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价值。
再次,有效课堂教学四十五字教学艺术诀窍。“多激励,用爱心,施情感;多活动,低起点,小步走;多耐心,分层次,扫障碍;多参与,快反馈,强矫正;多循环,抓落实,常反思”。
搭建平台,绿色评价(2010年 2 月―2011年 7月) 其一,统一要求,常规落实。各班各学科按照“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每学期期末,每位教师针对“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情况交回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各一篇,在全校统一展评。
其二,搭建平台,人人出彩。学校教导处、教研室制定计划,按照市教育局推出的教师三年大练兵活动要求,围绕“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全员参加,人人参与说课、教课等活动。
其三,绿色评价,激励鼓舞。将课堂教学改革的参与情况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参与课题研究以及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的教师,不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而且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并与评优评模、晋升职称等挂钩,激励鼓舞了全体教师积极践行“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结反思,示范引领(2011年 9月―2014年 3月) 一是总结成果,反思问题。结合学校实际,对全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聘请名校专家点评指导,不断完善适合残障学生学习且具有学校特色的“五步课堂教学模式”。
二是交流经验,推广模式。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会、制作学习简报供教师和全省特教同行学习借鉴。为兄弟学校提供经验支持和帮助,先后有阳泉、忻州等地的特殊教育学校携手联合,推进“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让更多的特殊学校和残障学生受益。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效果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了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是先以学生自学为主,之后教师参与点拨,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该模式带来了课堂教育教学形式和内容全新的、革命性的变化,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进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都在教师的全程监督、帮助、指导下有序进行,使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展示,确保了各环节的有效完成,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校教师获市级以上优质课17人次,市级以上教育教学论文获奖218人次等。在2013全省特殊教育学会论文评审中,学校有9名教师荣获一等奖,9名教师荣获二等奖。学校申报的《少教多学“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在聋校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课题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校被命名为实验学校。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彰显了学校教学特色,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由于学校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改革措施得力,目前,职业教育、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质量新的增长点,成为推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新高地。2011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中残联授予“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2012年12月,“山西省提高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效率研讨会”在学校举行;2013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教育厅领导到学校进行调研;2013年12月,山西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在学校举行; 2013年10月,学校荣获首批“山西省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特色学校”称号; 今年,学校即将承办全国信息技术讲课比赛。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网、山西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学校进行了宣传报道;榆次、忻州等兄弟学校纷纷前来观摩学习、携手推进“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学校的办学声誉和知名度日益提高。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反思
“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是学校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探索出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随着课改的深化,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尤其要探索研究特殊教育教学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有机整合,凸显和强化残障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人人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复合型实用人才。
今后,学校要潜心研究“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认真审视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钻研与“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相关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思考在不同课型背景下实施“五步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具体策略、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探索总结规律性的指导意见。为适应残障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校将逐步研究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残障学生的综合素质。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特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59-02
1 问题的提出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在提出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时,特别强调要“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国务院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中也提出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强化残疾人中、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特色”。在特殊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只有最大程度提高残疾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才能帮助他们获得谋生的手段和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特殊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各级政府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各特殊职业学校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和精选教学内容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特殊职业教育质量。但特殊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是解决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教学方法则是解决如何教得更好、更有效(或者说是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效)的问题。因此,当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确立后,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殊职业教育教学现状迫切需要教学方法改革 特殊职业教育学校所招收的残疾学生,年龄跨度大,受教育程度不一,大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山区,有的从未接受过任何教育,有的在普校受过歧视,有的曾经历过求职碰壁。这些学生由于生理障碍,活动范围狭小,与健全人和社会生活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因此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比较弱,文化层次偏低。来到特殊职业教育学校后,部分学生畏难情绪严重,上课基本睡大觉,或用手机玩游戏,课堂上死气沉沉。听障学生则由于语言障碍,信息摄入有偏差,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处于昏昏欲睡状态。特殊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大多来自非特教专业,或从普通教育系统转行而来,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不适应特殊职业教育的情况,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习内容脱离实际,残疾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综上所述,改革教学方法在特殊职业学校已显迫切。
2 特殊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面对文化基础薄弱、理解能力有限的残疾学生,如何进行教改?我们在不同学科中尝试运用模拟(仿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尝试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在课堂之中、学科之内、班级之间融入一定的竞赛,让学生在比态度比技能之中相互促进,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取得教学实效。
1)充分利用模拟(仿真)教学法。如针灸推拿专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问诊能力、答辩能力以及临床辨证能力,促进学生对内科按摩学各种常见病症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等知识的学习,在每一届二年级学生中定期开展《内科按摩临床》辨证赛活动,活动决出“最佳辨证团队”和“最佳辨证个人”,二年级学生作为选手和决战方,一年级学生作为主持和观众。学生热情很高,现场气氛热烈。此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活动形式更为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全国盲人医疗按摩师执业资格考试积累了经验。
2)实践课运用分组协作练习法。针灸推拿专业老师的专业实践课上运用分组协作练习法,教师先手把手教会各组组长,各组组长再分头教会小组成员,在小组练习时教师再抽查部分组员,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小组合作练习时间。
3)聋生课堂广泛使用直观教学法、情景模拟演示法和现场教学法。聋生课堂教师注重示范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并采用小组竞赛和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激发聋生兴趣。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企业岗位的需要,英语课堂的情境对话和语文课堂的口语交际经常采用情境模拟,在课堂或实训场所模拟现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陶艺、木雕和油画专业老师更为注意帮助学生树立“作品即产品、教室即车间”的理念,将学生的作品以产品的形式展示或标价,让学生增强成就感。另运用“任务分解法”,即从学生制作的第一个步骤到作品完成的最后一步,将其分解、细化,量化考核,按照要求完成每一个步骤即每一个任务。
4)肢残学生文化课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尝试教学法,专业课则使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肢残学生无视听障碍,可尽情体现主动性。课堂教学打破教师先讲、学生再练的传统模式,比如在应用文和数学教学中使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尝试写作和练习,再比较、讲评、修改、讨论、归纳、总结,此方式能满足学生“试一试”的心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法律、德育和职业指导课则广泛运用案例分析法,选择案例贴近学生实际,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辨,从而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计算机和电子商务专业课则将教学环节设计为:确定项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通过此过程指导学生完成网页的设计或网店的搭建等。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学科教学手段多样 各课程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特别是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下了较大的功夫。学校在每个理论课教室和部分专业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并组织老师进行课件开发,建立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合理使用课件、教学软件、实践录像。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对于存在感官缺陷的残疾学生来说,大大提高了知识掌握的效率,教学效果普遍提高。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校本教研引领成长 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在教师,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年派教师下企业实践和参加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另外以课程与教法培训为重点,通过组织讲座、参观、自学、课例研讨等多种形式,改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为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分享教学经验,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富有校本教研特色的教学论文交流活动,在教师每学年完成一篇教学论文的基础上,评选交流分三轮进行:第一轮以教研室为单位分小组集中交流,每位教师选取五篇教学论文学习,写出评价意见,并推荐一篇论文参加全校交流;第二轮将教师们推荐的论文选送至专家评审,从中选出5~10篇优秀论文。第三轮召开优秀教学论文全校交流大会,并至学校网站教学科研板块。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老师们互相取长补短,对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利用“三地”强化训练,实践能力稳步提升 在学习专业实践课时,会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通过直接参加生产实践训练,将各科专业技能整合成专业综合技能。实践教学环节中注意套用企业的操作和管理模式,模拟实际操作环境,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实现零对接。如服装专业的学生制作学校校服和军训服装时,采用记工分的方式来发放劳务费。
3 结束语
特殊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任重道远,教师只有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在实践中将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并探索实践新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才能使学生不仅启而有发,而且还能学到真本领,掌握硬技能,从而真正实现体面就业。■
参考文献
[1]张宁新.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与课程设置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3.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学校改革发展最宝贵的人力资源,要尊重、信任、团结和赏识每一位教师。由于我国对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还在发展中,特殊教育教师力量不足,有许多特教教师之前是学习其他专业和从事普教等工作,没有经过特殊教育的专业学习和培训。在教学期间,靠自己点滴摸索,难免会走许多弯路。学校应该聘请知名特殊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特殊教育前沿理论培训,利用外部优质资源,拓宽视野,激活思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通过引专家入校等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名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科研的能手。学校通过经常性、多样化的培训、学习,使每位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此外,学校校还努力应该培养“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有效促进了他们个体的专业化成长。
2、开展特教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训练
有压力就有动力。针对教师专业发展无动力的现象,学校要给每位教师提出相应的任务,使他们把压力转为动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坚持手语、三笔字、简笔画等基本功的训练。详细的布置基本功学习内容,统筹安排,将手语、三笔字等学习安排到业务学习活动中,渗透到教研组教研活动中,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学期末进行单项的基本功验收考核或竞赛,以此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3、提供学习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特教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均有待提高。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学校应该面向全体教师,分类指导,创造条件,学校给教师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走出去、走进去。安排有一定特殊教学经验的教师进修,更新专业知识。让教师们掌握先进的特殊教育理念、方法与技术,提高特教实践与研究能力,成为特教学科带头人,从而形成一支特教骨干教师队伍。要推进特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还应该为特教教师争取各种学习培训机会,学校为教师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加强领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派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的培训,有计划的培养教学骨干。外出学习的教师要带任务学,回来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内容,达到一人学习多人提高的目的。让教师们在参观学习中放宽了眼界、更新了理念、提升了能力,也确立了更高的工作目标。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有进步,才能在特教专业领域上立足和发展。
4、搭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平台
学校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精心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狠抓集体备课,规范集体备课程序和要求,提高集体备课实效,切实提高我们每位教师能力和水平。加强“常态课”教学质量的监控,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通过听课、评课,及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并加以针对性的总结指导。学校要开展各类活动,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组织研讨课、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说课大赛、优秀教学资料教案评比、教师基本功竞赛、课题研讨会、读书汇报会,承办省、市各类大型教学活动,接待参观、调研等人员,从活动中加强教师的团队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引导教师明确发展目标方向,使教师感到自身专业化发展是适应教育改革形势的需要,是其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由此增强教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产生强烈的学习发展愿望,由被动发展变为主动追求。
5.加强教研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要加强教研管理,树立“教研为先导”的意识,创造浓郁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做实践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以研究出质量,以研究出效益,以研究创特色。结合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开展小型、多样、高效的课题科研活动,创造性地开展教研活动,真正让教研和科研活动为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服务,努力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激励教师探索教改途径,总结教学经验,及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鼓励、支持教师参加省市各级各类的征文、论文竞赛,让教师们通过参加竞赛活动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进一步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促进特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加强特殊教育内涵建设的保证,教师专业化不仅是发展的方向,更是不断深化的过程。促进特教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学校乃至个人都有重大意义,是一件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事情。特殊教育学校只有促进特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让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沿。
特殊教育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县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122-03收稿日期:2016-08-17
特殊教育教师是特殊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直接影响特殊教育的发展速度和水平。2012年9月20日,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2号),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规划目标,并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管理制度、待遇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以期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可以说,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已成为我国当下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最基层的特殊教育学校,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在硬件水平、师资力量、教师培训机会和条件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都不可同日而语,如何促进特殊教育教师特别是县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特点1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自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学应被视为专业”以来,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迅速成为发达国家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不同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不尽相同的理解。不少学者主张打通传统的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的分隔,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纳教育理念下的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理念、专业智能、专业情怀和专业规范四大子系统,其中专业理念起统帅作用,其余三者是基础,四个系统内部之间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各种障碍的特殊儿童,工作复杂程度非普通教育工作所能相比,专业性更强。因此,特殊教育教师除要具备普通教育教师条件外,还必须具备崇高的专业道德和人道主义服务精神、先进教育理念和正确教育信念、复合型知识结构和综合型能力结构、健康心理和良好个性品质等特殊的专业发展内涵。
2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除了具有一般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同特征外,又有其专有的特征:
一是独立性。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育教师相比,有着更为特殊的需求。因此,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历程中,必须保证相对独立性,建立相互依赖又相对独立的教师培养、培训、进修体系,以满足特殊教育教师的需求,不断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
二是复合性。特殊教育教师承担着“培养、塑造、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等多重教育任务,要针对每一个特殊儿童制订相应的个别化教育计划,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进行康复、教育和训练,这种情况在普通教育中是不存在的。这势必要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不能简单局限在普通教育的樊篱内,需要涉及教育、康复、医疗、心理等各个方面,具有复合性。
三是创造性。相对普通教育,特殊教育起步较晚,没有丰富的理论资料和实践经验可供借鉴,尤其在掌握特殊儿童心理特点、与特殊儿童进行沟通、设计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训练等方面,都需要教师创造性地探索。因此特殊教育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也应该体现创造性。
二、县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1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
特殊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特殊教育教师不是任何具备了教师资格的人就可从事的,它有其特殊的专业能力要求。我国特殊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机构也相对匮乏,相比于普通教育教师,特殊教育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大多为后来进修不同专业的大专或本科学历,教师专业水平不够强。以湖南省永兴县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全校26名教职员工殊教育专业教师10人,占比为39%;其他专业教师12人,占比为46%;工人4人,占比为15%。(见图1)由此可见,特殊教育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比较弱,专业水平不高。
2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意识不强
由于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也会对其专业成长产生影响。残障少儿的教育过程艰辛而效果不明显,致使许多教师较难通过这一职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满足感。同时,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学生升学、就业的压力相比普通学校少了许多,教师的自我期待和认同感也下降。在这样的环境下,特殊教育教师不仅没有培育“优秀人才”的荣誉感,连“桃李满天下”的精神享受都无法实现。这就导致有些特殊教育教师觉得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没有生趣,教学没有激情,他们只求完成教学内容,不管教学效果,对特殊教育专业发展没有动力。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意识不强,就谈不上专业化发展。
3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相对滞后,职后培训较少
我国特殊教育师资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极少,远远不能满足特殊教育日益发展的需要。在县级特殊教育学校里,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比例不高,如我校教师2014年继续教育培训总67人次,其中参加专业培训的为7人次,占比10%;2015年继续教育培训总55人次,其中参加专业培训的为9人次,占比16%。(见图2)教师培训的机会总的来说并不多,甚至有些教师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特殊教育的培训类型多是专业理论知识培训,而关于特殊教育的技能方法等实操性的培训极少。
4特殊教育的外部支持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接受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很少,究其原因,经费是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各校的特殊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来源比较单一。在国外有些国家,如美国,其教育部下设的特殊教育办公室可以帮助或资助有志于成为特殊教育教师的学生完成学业,特殊教育的经费不仅有来自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拨款,还有较多是来自私人团体的支持。经费来源的多样化能为教师的进修培训提供保障,他们还对参加进修培训的教师提供额外的补贴,这样便可留住优秀的特殊教育师资。
三、县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1改革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模式也应该多元化。我们可从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个方面来完善。一方面可以通过高等院校专门设立的特殊教育专业,进行系统的教育,这种方式专业性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是加强教师职后培训。有学者提出,校本培训是当前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要多采用“以学代训”“以研代训”等校本培训形式,倡导交互式培训、研究型培训等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在实践中,强化实施五项校本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加强师德培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依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坚持依法施教,科学育人。
(2)加强新课程培训。坚持以“全员参与、重点推进、共同进步”为目标,采用集体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办法,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新课程培训,不断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
(3)加强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育学、心理学及康复理论等知识培训,使教师能够根据残障学生身心特点和学科特点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强化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开展医教结合培训,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效益。
(4)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校本培训中,学校要始终把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问题即课题”,积极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分析、反思、实践、总结,鼓励教师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集思广益,使学校科研与个人科研有机统一,共同发展。
(5)加强专业知识更新培训。根据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不仅要有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教学的能力,更应具备适应“三类”适龄残障儿童身心特点的教育教学能力。学校要持续对教师进行中国手语、言语康复、智障学生评估及训练等培训,把所有教育教学人员培养成为具有专业发展方向的专家型教师。
2拓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渠道
(1)鼓励专业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可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积极联系有特殊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定期派1~2名骨干教师到高校脱产进修,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本专业理论与技术的层次,尤其是本专业的前沿理论与技术,也可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到相关高校研读本专业课程。
(2)举办专题讲座。除了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外,学校要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安排骨干教师面向全体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学习各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并有计划地聘请校外的教育教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介绍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信息。
(3)加强校际交流活动。特殊教育学校相对较少,且与普通学校很少交流,更谈不上比较,这样使大多数特殊教育教师的质量观模糊,教改信息不通畅,思想闭塞,教育观念守旧。校际交流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基层特殊教育学校更要积极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学习他校先进经验,充实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既可“请进来”,邀
请示范学校来本校进行业务指导和经验介绍;也可“走出去”,组织教师赴兄弟学校学习取经,从而为教师搭建互相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校先后有目的地选派教师前往湖南长沙、株洲、湘潭,广东广州、佛山、中山,浙江温州等地的优质兄弟学校跟岗学习,让教师们在参观学习中拓宽了眼界,更新了理念,提升了能力,也确立了更高的工作目标。
(4)做好“六个一”工作。要求教师每年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撰写一篇读后感;至少订阅一种与所教学科有关的报刊;每学期执教一节公开课(汇报课、示范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发表(或交流、参评)一篇教学论文(课件、案例);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总结(反思)。学校组织教师相互交流,逐步创建学习型、研究型的专业教师队伍。
3加强保障体系建设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政府层面和学校层面的制度。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不明确,执行力度较差。因此,要争取政府制定一部专门针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定,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权利、义务、时间、条件、经费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各地政府在岗位设置、奖励评优等方面,要对特殊教育教师给予适当倾斜。此外,特殊教育学校也要对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精心规划,给予制度、经费等保障和支持,如保障进修时间、提供学习经费、奖励优秀学员、年终考核专项加分等,尽可能给教师创造宽松的继续教育环境。
4激发教师的学习内驱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教师个人的内在努力,所以必须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师对自身专业素质提升的内驱力。特殊教育学校要为每个教师的培训学习搭建平台,在提升教师归属感和幸福感上做文章,学校应创设条件为教师订阅教育教学类的相关书籍,供教师学习,尽可能调动教师“我要学”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写论文、做课题,凡能在国家正式刊物上或论文获奖或申请到科研课题立项或编写校本教材,学校不仅要奖励,还要在晋职评优和职称评聘中优先。同时,特殊教育教师要善于自主学习,懂得抓住每一个可能的学习机会,向书本学习,向校内外的同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甚至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使自己适应特殊教育专业化发展的要求。特殊教育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可在实践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楠如何有效关注发展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6,(8).
[2]王雁,朱楠,唐佳益专业化视域下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5,(10).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09-1300.html特殊教育教学论文范文10篇
相关文章:
《自洛之越》原文及翻译赏析11-16
适合留学生朗诵的诗歌08-22
感谢支持的话语12-20
酒店销售部年终总结09-23
2024年每一学期末班主任工作总结及计划 学期期末班主任工作总结(八篇)09-16
根治欠薪工作总结汇报(十三篇)09-09
户口委托书07-26
年会邀请函11-02
读书演讲稿08-23
怀念在记忆深处的人高二优秀作文12-23
小学生难忘的暑假生活作文11-26
写景游记作文11-19
六一活动作文11-14
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有哪些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