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教学篇1
【关键词】体育差异性教学; 个体差异性;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11-01
一、体育差异性教学的意义
尽管体育新课程中明确提出了“关注个性差异性与不同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理念。但在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基础教育,是全民的教育,必然它是面向全体的,因而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现状必须使全体学生达到一个共同合格的水平,通常采用的是“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老师把同一班级的学生看成相同的或相似的。然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同一课堂上的同学来自不同的背景,他们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身体条件、技能特长、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学生的身心素质是最为参差不齐的。学生各有所长且差别极大,老师的教学目标常常是让每一个人都达到“年级水平”或在特定时间内掌握一系列指定技能动作,然后用预定标准来衡量每个人的成败。有时候这样的目标是正确的,也是有必要的。然而,这只能体现出班级里每个人的学习起点,而不能确切反映出个体学生的成长,因此不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个性的发展。只有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差异教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因此,体育教学也应该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实行能合乎于全体学生提出的总的要求,同时也并不是对学生有统一规格的平等对待,既注意到了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又注意到了每一个人的各种才能的发展,这一做法符合了以素质教育为背景的新的教育原则。
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关注个体差异”表明了新课程的新理念。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来学校学习是为了获取自己今后生活、生存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就应该尊重他的选择,给予他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提供他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这就是“关注个体差异”的立足点。学生由于身心素质的发展参差不齐,他们各有所长和各有所短。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性教学是必要的。它既符合对全体学生提出的总要求,而又不是用统一的规格来对待千差万别的学生,既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注意每一个学生特殊才能的发展。既有利于实现课程基本目标,又有利于学生扬长补短,发展个性。这一做法正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体育教学的差异性
几十年来,中小学体育教学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曾有几度变化,如“兵操训练”、“技术传习”、“身体素质发展”、“增强体质”、“快乐体育”、“全面发展”等教学思想都曾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对中小学体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作用。虽然以上所有各种教学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确实曾对学校体育教学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它们都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主体的需求。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几十年来,学校体育教学是严格地按教材来进行教学的,受教材的制约,而教材是由专家根据竞技运动的内容来决定选取的,不是根据学生主体的需要来决定选取的。这样的教材选取方式,决定了教学思想无论如何改变,学生的被动式、填鸭式学习方式不会改变,没有了个性发展、没有了个体差异,其结果是将教学过程变成工厂流水线。所谓差异性教学,就是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差异,并把此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差异性教学原则,就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差异,创造与之相应的教学环境,采取差异性教学对策,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个性的核心内容是主体性与创造性。差异性教学与个性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互交融、互为因果的。换言之,差异性教学是以个性发展为依据的。实施新课程之后,折中状况将得到根本改变,教师队伍的教学指导思想将发生巨大的转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素质。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后起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作用,因此教师就有关具备相当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人文素质、道德素质、语言素质等。
(二)学生评价。 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性,所以在对与学生的体育评价上,教师就应该更加客观地树立一种充满激情的、灵活有效的,以质性评价为主的新观念——“能尽力的都是好的”。教学过程中,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发展也是有差异的。教师注意要及时给予激励、校正,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与暂时的不足,及时认定学生的个性发展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形成“我要学”、“我需要学好”的学习欲望,自我培养向更高目标迈进的理想!
(三)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教师就应该对待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发生转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零距离”的与学生接触等等。以教师带动学生自主的锻炼。
四、结论
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本着“不求人人高分,但求人人进步”的宗旨,着眼点并不是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体育专业人才,而是挖掘每个学生现有的潜能,使他们都有所长进。并通过教学实践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由此,针对不同体育素质层次的学生,教育者要科学地设计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及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与调控。评价学习结果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方式,把学生练习态度、练习成绩、提高幅度作为核定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部分。与此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
参考文献
差异性教学篇2
一、在了解学生学习差异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去安排教学内容.每个班中的学生个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对那些学习成绩较为优异的,教师要适当的给他们安排一些拓展内容,这些拓展内容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技巧性.这样才有助于优等生发挥自我优势,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取.另外,教师在应对中等生的时候,要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安排中等类型的练习题,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安排适当的拓展内容.教师在应对较为落后的学生的时候,要尽量在课堂设计一些他们容易理解和学习的内容,这有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了学习的主动性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对物理学产生兴趣,也就能逐渐的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渐渐的学习的信心也就提搞了,物理学习进步的就更快了.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基本的了解,超额的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不能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就会扰乱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就很难对物理产生兴趣,物理学习就会变得更加困难了.时间久了,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甚至会产生恐惧的心理.
例如,高中物理苏教版中平抛运动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在组织教学之前以一个教学班为单位对学生做了一个学情调查,发现一个教学班之中学情差异是很大的.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预习比较到位,之前的知识也掌握的比较牢靠.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基础掌握并不牢靠.对平抛运动的理解并不清楚.解题的思路也不够明确.针对这么大的差异性,笔者在这节课的教学环节中就进行了隐性的差异性教学.尤其是在本课的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的一块的设计中.笔者让部分比较不错的同学进行主动的探究.让他们自己总结.然后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并促进在这一模块中学情一般的学生.笔者通过实践发现,通过这种隐性拉动,几乎全体学生不仅仅掌握了,平抛运动的特点,如物体初速度沿水平方向,如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影响.和接下来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学生不仅仅掌握的比较好.同时由于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性.激发了很多原本不太积极的学生的积极性.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该打造出差异性高效率的教学
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很多是因为课堂上没有专心听讲,思想和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教师讲的问题没有听进去,大脑没有跟着老师的思维走,从而导致长期的思维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以致跟不上其他的同学.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多注意这一部分学生,要及时的发现,及时的提醒,还要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活动,以便提高注意力,有的教师为了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经常在多数同学问题还没有思考完成时,就由少部分的学生回答所取代,造成落后的学生似懂非懂的,导致了课堂的低效力.还有的差的学生他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弱,回答问题时不能清楚地回答,这时老师就打断学生的回答,或取代回答(其他优秀学生回答),严重的还要被老师批评,这样就给学生有造成了自卑的心理,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一类的学生以后回答问题就会更感到害怕,更加表达不清楚,或还会造成本来会的同学,就是因为心理自卑而不敢回答或者回答错误的现象等等.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还要避免盲目而无效的提问.课堂的时间很宝贵,教师如果提的问题让学生无法回答,那么就失去了原有的实效性.物理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学,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应当多和实际生活联系,提出更加符合社会实际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被挖掘出来.学习的过程中,还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实践.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多思多想,主动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避免在课堂上做一些无效的事情.还要思考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是否可靠,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最有效,学生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成绩等问题.
例如高中物理苏教版加速度一课的教学中,如果照本宣科,肯定会让部分学生思想麻木,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差异进一步拉大.笔者设计这节课时注重教学效率的问题.以一根主线贯穿课堂.从生活中随手把一个苹果抛向空中这个现象入手.从问题的产生,到分析具体问题,再根据差异性教学原理,让一部分基础较好同学先自学来解决问题.让对这节教学内容比较吃力的学生讨论,自行研究这个问题.然后举行两种模式课堂对比.在热烈的气氛中,几乎全班同学都主动积极的参与进来.加速度及其相关概念、原理都得到了很好的掌握.
三、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
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对于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较为优秀的学生,教师要严格要求他们,要坚持“高要求、严标准”的原则;对于处在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和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教师还要积极鼓励他们,教给他们较好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朝着更高的方向努力;对于学习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教师要采用鼓励为主的评价方法,先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之处,及时的表扬、鼓励,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树立自信心.
四、开展个别学生单独指导的学习方法
对于不同的教学科目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好学生的重要前提,对于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存在差异的学生更是如此.对于好学生来说,教师要给他们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培养他们单独思考的能力,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对于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教师要纠正他们存在的错误行为,积极引导他们正确的学习;对于较为落后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和鼓励,让他们从基础抓起.这样他们的进步空间就会更大,学习效果也更加突出. 五、设计物理教学的时候要能够紧密联系生活,不脱离实际新课程重视的自主学习.这是因为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符合人民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是在探究的过程中产生的.另外,由于每周3节课左右的过多机械式讲解,造成了学生厌烦的情绪,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学习,有些物理知识也可以不用进行实验,学生只需要简单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就成.这样课堂的有限时间就可以节约下来,后进生也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总的来说,物理教学改革要在把握课堂教学的基础是上进行,这也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职责.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师面临更大的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更新旧有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的学习方式才可以有较大的改进,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才可以真正做到终生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让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将来的生活中更大程度的发展自己,为社会贡献自己.
差异性教学篇3
在数学课本的导入章节中,数学知识的教授就开始按照整个现代数学发展的体系来进行。在历史和现代的关系上,美国的小学教材从整个现代知识的结构出发,以最简洁和最明了的方法去阐明。例如,在语文上,选取最具现代气息以及切近小学生生活的材料。在数学上,以最实用和最明晰的方法来说明知识的原理、结构和方法。在科学上,从植物、动物和环境入手,采用人类最新的认识成果以及科学方法引导小学生入门,从不在知识发展的过程性和历史性上纠缠。在学习材料和巩固练习的处理上,美国小学教材的学习材料大都简短精炼,一个单元中有三篇甚至更多的材料,因而虽然容易学但阅读量大。整个教学大纲规定的非常精细,教学环节安排的非常仔细,练习册的检测和教学目标丝丝入扣。如,在一年级语文教材中,课文大都十个句子左右,但是涉及到练习却包括语法、语音、拼写以及写作等,而且每个都有二到四页之多。这种学习材料和巩固练习之间的处理,其优越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材料简短精炼从而不用死记硬背,但是巩固练习多促使知识掌握扎实并且灵活性强。
二、自主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具体表现为自我安排能力弱,在学校安排外的自由时间里,没有自己切实可行的活动安排。其次表现为兴趣点不明确。笔者曾经在一个理工大学的班级里调查,内容是“你们最想干的职业是什么”。出人意料的是,接近三成的学生说不知道。另外自主学习能力低还表现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大多是被动的灌输,很少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去获取。表现为课堂参与度低,不愿意发言及参与活动;课后不愿意去读书馆查阅资料,扩大相关知识的范围。西方小学非常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美国加州的一年级的教材为例:在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开始有talkabout,中间有thinkabout,最后有connectandcompare。这样编排能够让小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学习的每时每刻都把自身摆在中心。在科学教材中,从小学生自己生活的周围开始,逐步教给小学生大量的方法,然后让小学生去做计划做记录,得出结论以及再次验证,最后去和老师同学交流。整个教材的引导模式是,我的周围、我的计划、我去研究、我去和别人交流我研究的成果。这样编排不仅能够增强学习兴趣,而且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整个教学环节来看,整个美国小学阶段的教学安排非常灵活,甚至刻意避免一些程式化的东西。教学的地点可以是教室里也可以是草坪上,教学的方式可以是讲故事也可以是玩游戏。在让学生讲故事的时候,绝不提倡学生把那个故事背诵下来,而是理解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在一切环节中都重视“我”以及“自我”观念的培养。在我国的小学教学中重视背诵,背诵课文、背诵古诗词,认为只有背诵才标志着掌握。但是背诵只是记住了“套路”,却忽视了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在面对纷繁多变的现实生活时,总是不能从容自如。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来看,在中国的小学教育中往往表现为“大老师小学生”,在美国的小学教育中在表现为“小老师大学生”。在中国教师往往被赋予权威的符号,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甚至好多学生模仿教师。在美国教师的作用往往被表现为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做计划以及做研究等。绝不提倡盲信课本和老师,而是不断地去怀疑去探索。比如在加利福尼亚一年级的科学教材中,首先引入的就是什么是科学家如何成为科学家,科学家是提出问题并且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向科学之路,使他们成为科学家。
三、研究能力的培养
中国大学生研究能力低首先表现为缺乏怀疑和探索精神,对既成的知识趋于消极接收。其次表现为缺乏研究方法,没有系统的研究方法支撑。再次,在中国即使有个别的学生很喜欢研究,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的得到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没有办法或者途径去交流。没有交流的环境和平台,并且得不到及时的肯定和支持,个体研究的动力很快就被磨灭。美国的整个教育体系别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提出问题被认为是打开科学之门,掌握科学的方法被认为是通往科学之路,而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则被认为是共享和价值认同。中国的整个教育体系重视合格公民的培养,遵循规则、尊重知识和权威,循规蹈矩不越雷池。大多知识是通过老师和课本的告知去获得,很少提倡自主研究。如“阳光对于植物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在美国小学一年级科学的学习中,学生往往会被要求制定计划进行研究,最后将结论和大家进行交流。而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这样的知识大多是通过书本和老师的讲授而获得的。建立在重视科学精神基础上的是大量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并通过整个知识体系的科学编排而贯穿始终。翻看美国加州的一年级的科学教材就会发现,科学方法和知识的介绍是两条并行的主线。在第一课开始之前,先是大量科学方法(scientificmethod)的系统介绍,具体的探究技能(inquiryskills)的系统介绍。这些系统的方法和具体的技能在以后的知识板块以及每课中分别仔细介绍、练习,并且逐步养成让小学生运用的习惯。在我国的小学教材中,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显得薄弱甚至是严重缺失。以至于很多大学生在在填写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时,不知道填写用什么方法去进行研究。教育理念的差异与两种文化气质的差异有关,即“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差异。在崇尚“工具理性”文化气质的支撑下,美国整个教育和社会体系已经形成众多的交流和检测的平台,能够及时对各级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肯定和推广。学习、研究、推广和生产,似乎是无缝对接,巨大的商业推手使这些环节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随着电子多媒体的发展,我国在这方面也逐步发展起来,一些交流性、竞技性的平台逐步建立起来。但是要真正形成学习、研究、推广和生产的无缝对接,还需要很长的路去走。
四、结语
虽说大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最高阶段,但是大学教育的根基在小学教育。大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要从小学教育中去着手解决。科学的教育理念的展开,系统、精炼以及细密的教材体系的编排,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的培养与学习,都必须从小学教育开始。
差异性教学篇4
(1)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在中职地理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给学生提供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且学生乐意接受的学习内容,实行差异性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不同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学习目标,由于目标是自己选定的,学生可以比较容易掌握知识,取得成功,他们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重新树立起了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积极主动地提出新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2)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管理水平。作为当代地理教师,我们既要紧跟新课标的要求,即学习观、教学观和人才观,又要接受和学习新课标理念的生态资源观、差异发展观和多维评价观。而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差异性教学就是这一教育观念的很好体现。差异性教学的实施,是中职地理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并实现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和平台;更加有利于教师个人才华的施展,为未来教师从“知识型”向“研究型”转变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差异性教学的顺利开展使得教师摒弃了以往旧的教育观念,积极的去开拓创新,这样的教学模式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有利的。
2差异性教学在中职地理教学中的案例实施
在实施差异性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调查、摸底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情况,把学生分为A、B、C三种类别:A类为文化基础相对较好的学优生,B类为中等生,C类为基础比较弱的学困生。教师根据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因材施教,使学生都学到新知识取得新进步,做到不同类别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教学目标的差异性、教学过程的差异性、作业设计及批改的差异性、学生评价的差异性等方面来实施。下面以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来实施差异性教学。(1)教学目标的差异性。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类别学生的需求,在吃透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把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相对划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本节课中制定如下教学目标:A类学生能够说出洋流的概念,能大致记住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B类学生能够运用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分析不同纬度和不同海区的洋流的分布规律;C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以及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2)教学过程的差异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兼顾不同学生的需求,将不同程度的问题有机地穿插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问不同类别的学生,采取差异质疑的方法。如本课中可以问C类学生什么是洋流,洋流按性质可以分为哪两类这种课本上一目了然的概念性的知识,以激发学习兴趣;可以问B类学生一些需认真思考,通过地理原理得出结论的问题。如洋流是怎样影响地理环境的,请举例说明;对于A类学生,可以提一些综合性、探究性的问题,如郑和下西洋,为什么选择在冬季起航,夏季返航?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特别是B、C类别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于A类学生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鼓励其持之以恒。当然,当B、C类学生的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也可以给所有学生设置同一训练目标。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都应该有三类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问题的讨论,相互影响,轻松掌握所学知识。教学过程的差异性,使全班学生都有参与讨论的机会,教师有的放矢地对不同层次学生提问,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3)作业设计与批改的差异性。作业设计与批改的的差异性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因类制宜地设计作业。教师应该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几组作业。如本课C类学生的作业就是洋流的概念、分类和对人类的影响,在课本上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B、C类学生的作业要能够利用洋流的分布规律做一些读图题,另外C类学生还可以做练习册上的提高题。这样各类学生都学有收获,激发了学习地理的兴趣。②因人制宜地批改作业。教师在批改地理作业时,要因人给出不同的评语。如C类学生不能要求太高,只要作业书写认真、完整,教师就应给出一些鼓励性批语,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对作业完成较好的学生要表扬,给以肯定。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注意出现的问题,为讲评作业做准备。一旦发现学生进步,要迅速调整类别,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4)学生评价的差异性。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进不了普高而选择了中职学校,这就意味着不能再用普通学校的评价方法来评价他们,而应该根据中职生及其专业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在中职地理期末测试时,可以根据三类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出题,以基础知识为主,较难的题作为附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另外,可以把平时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迟到早退现象等记为平时成绩,按一定的比例计算到期末总成绩中,这样,大部分学生可以被评为中等生,有的还被评为优等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科学、恰当的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在愉悦的氛围更加努力,提高学习兴趣,促进个性潜能的发展。
3在中职地理教学中实施差异性教学的几点建议
(1)差异性教学的核心是弹性分组,学生的层次分类是变化的、动态的。每个学生都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学生的A、B、C三种类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生不断学习的过程中,A类可能会变为B类,C类也可能变为B类,这就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调整分组,这样教学才更有针对性。所以,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教师都应关心、及时鼓励,激发他们进取的热情,使其保持稳定的心态,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2)教师要时刻留意学生的变化,保护其自尊心。对于具有个性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差异性教学可以说是更有效、更科学的教学方法,符合培养专业人才的根本要求,但面对学生,应格外注意其心理感受,将不良影响尽量降到最低。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隐形分层”,即层次不同,辅导不同。对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采用深化、循循善诱的教法;对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采用兴趣化、通俗化的教法,这样就可以避免有意分层可能带来的不良效应,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总之,在中职地理教学中实施差异性教学,教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差异性教学篇5
关键词:
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同年级不同班级,同一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我们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差异性教学。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差异,主要是情商、智商上的差异、原由知识水平的差异和认知方式的差异。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及个性差异,开展教学活动时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差异,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努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选择不同层次的数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实施差异性教学,促进不同个体的和谐全面发展。
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本质上是实行教育的平等,对每位学生提供适合于他们个性的教学。差异的教学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1)正确认识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之间有生活经验的差异,思维水平的差异,原有基础的差异。因此,我们就不能用一个尺子衡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寄望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消灭差异。教师要让数学去适应学生,当学生不能适应数学时,我们要改造数学教学,对数学实行再创造使得它适应学生的学习。
(2)制定切实可行的差异性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课程总体目标以及学生个体的差异,从知识、技能、情感的基础出发,制定出适合本节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执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在自身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方面有其生存和提高的空间。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确立了不同的教学目标。目标一,认识分数,能用分数表示单位“1”等分后,所表示其中的几份;目标二,认识分数,会自找单位“1”并平分,并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然后说明分数的意义;目标三,认识分数,会根据生活中的数量,求出其中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或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出单位“1”的具体数量。这低、中、高三个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的关注,让不同层面的学生习得了适合他们发展的数学学习。
二、设计差异性作业练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业有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无论哪种,都是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巩固和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环节。
1、作业设计要情境化、生活化。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特别是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会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高年级学习数的整除的概念以后我设计了一个打电话游戏: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从高到低依次是:(1)既是8的倍数又是8的约数。(2)最小的合数减最小的奇数。(3)最小的质数。(4)最小的合数。(5)6和12的最大公约数。(6)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7)最小合数加最小质数。(8)既是奇数又是合数。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复习了数的整除的概念,同时又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智力能力。如果教学按部就班,照书一抄,照书一背、照公式一套,学生的智能是不会提高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逐渐从解决简单的问题向能够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发展。提高问题的类型层次。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计师: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1)算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共需要多少米?
3、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要求。不仅要有难度上的层次,更主要的是根据学生的智能强项,设计运用不同层次的作业。在作业的方式方法手段上 要多样化、选择化。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实施“分层作业”策略,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三、建立互动交流机制,构建课堂学习的共同体。
“互动交流”是一种以沟通与交流为基本特征的动态行为。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种交往、互动的重要而又根本的途径——对话。在教学中师生双方之间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对话中获得精神的交流和意义的分享,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在人人参与的真诚沟通中,实现自我超越,提升生命与人格,构建起课堂学习的共同体。所谓对话教学,不是看是否采取了对话的形式,主要是看是否体现了“对话”的精神与原则。“对话”是师生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这正是新课程的执着追求。
1、“互动交流”要强调民主、平等。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只有一个相互尊重、人格平等、互相认可的和谐的教学环境,才有助于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乐于表达自己的心声。教师“蹲下来”与学生交流,注意寻求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一种“零距离”的,活跃和自由的状态下敝开心扉,放飞思想,实现师生的“真情对话”,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
2“互动交流”要注重理解、共享。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会。对话与过去的“问答式”截然不同。过去的课堂问答,虽然表面上是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但骨子里教师仍然是居高临下传授知识的权威。教师的提问是有“潜意识”的,学生的回答不过是顺着教师的 “潜意识”而已,最后还是要由教师一锤定音。通过对话,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将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学生式教师和教师式学生,教师不再 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不再仅仅被教,也通过对话在教,他们彼此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共享实现教学相长。
3“互动交流”要重视重建、提升。对话是多向交互,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对话产生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从而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并产生新的视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对话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教学信息得到交流和共享,学生的认知平衡不断被对话中的不同观点所打破,又在对话中的交流、选择和吸收中达到新的平衡。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我们把教学活动分解成几个不同层次的阶段,与此相对应设计四个“分话题”。一是:这个由七巧板拼成的图形变换成另一个图形以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二是:为什么长方形数方格的结果和邻边相乘一样,而平行四边形却不一样?难道他们有什么不同吗?三是:为什么你想到要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四是:能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吗?这四个话题相互联系,又与知识形成的逻辑过程密切结合,使师生的对话变得有的放矢,也有体现了本节课的主旨,更符合“对话”的时代精神。可见“对话”不只是教学的又一新策略,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个性“解放”。
四、建立差异性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要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因人施评,凸现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过程性评价,以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1、评价讲究因人而异,突出个性化。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评价大多采用即时口头评价形式,其实质上是一种教育行为,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过程性评价。评价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不同学习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评价并非“盖棺定论”,而是促进学生“长善救失”的一种教育手段,意在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进一步参与,促进学生发展和完善。
差异性教学篇6
一、什么是差异性教学
差异性教学就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并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开展有区别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最大化的进步。美国的学者汤姆林森认为差异性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为教学的组成要素,教学要从学生的不同风格、准备水平与兴趣出发来设计具有差异化的教学内容与过程、结果,最终达到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以发展的目的。另外有学者戴安·赫克斯在其所著的《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一书中指出:差异性教学意指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速度、水平或者类型,以适应学生的需求、风格或者兴趣。从以上的各个定义中可以看到,差异性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差异性,强调的是教师采用不同的手段,其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二、差异性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一)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在实际的教学中,不难发现:经过多年的学习,高中生关于数学知识的储备水平有所差异;他们对数学的喜爱程度也有所差异;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所区别;受家庭、环境、素质与能力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掌握能力也是各不相同。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教学一味采用“一锅煮”的方式,就会发生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长久下来会造成学生两级分化的情况的加剧,这不但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不利用学生的发展。
(二)社会的需求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系统论的观点认为,在系统中千差万别的要素能够各行其是,系统才能够良性循环。社会也是如此。现阶段,社会高速发展,经济越来越发达,社会分工也越来越明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性。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要想良好的运行必然需要具备不同知识与能力、处于各个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也就是说,社会的需求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统一的教学方式满足不了这种需求。
(三)差异性教学能够促使学生的进步最大化
差异性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知识基础与学习兴趣、能力之间的差异性,重视采取各种不同的手段来教授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知识,并不是借由学生间的差异来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降低标准,实施照顾优生、放弃差生的淘汰教学。差异性的教学方式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结合起来,教学方式多元化且能让学生的进步最大化。
三、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开展差异性教学
(一)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行动方向。进行差异性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差异性教学目标的设定。设置差异性教学目标首先要根据教学的总要求来设定总体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出学生的个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学生的自我预习阶段、课前目标讲述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在教学之前,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近水平的学生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在学生的自我预习阶段,教师给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设定适合的预习目标,学生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达成计划。课前目标讲述阶段教师要做的是对学生进行本堂课整体目标和分层目标的讲解,并给学生提出学习方式的建议。在课堂的教学阶段教师则主要是将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采取不同的组织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教学计划的主要方式。进行差异性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中采取的教学手段也应当是不同的。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给学生进行分层,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讲授不同的内容,内容的含量和难易程度有所区别。另外,课堂的提问也要分层次进行。课堂练习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深化,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精选习题,并且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注意帮学生查漏补缺。
(三)设置不同的作业练习
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大部分的练习都是在课外进行,因此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设置作业时,教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一般层、困难层。然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比如说基础很差的学生完成基础层,学习成绩过得去的学生完成一般层次,成绩很好的学生则完成难度较大的题目。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有所进步则可以挑战一下较高层次。
(四)进行差异性的学习测试与评价
教师对于学生的考核与评价也要注意差异性。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时,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测试标准。这种方式下,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成绩,但这并不是自欺欺人的自我满足,而是对学生自信心和积极性的必要保护。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方式下,教师制定的测试题能够对每个层次的学习进行全面估测,而不是大体的计量,教师能够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有更精确的了解,便于调整教学思路。此外,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只以成绩论成败,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起点和能力,要注意到学生的点滴进步。
差异性教学篇7
关键词:性别差异;小学英语教学;语言习得;语言运用;差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081-02
性别差异与英语教学的关系问题是当前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性别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是显著的,尤其是小学阶段,合理的尊重性别差异,这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兴趣的培养上都显得非常重要。性别差异是英语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由此英语教学应对此予以充分的考虑,使得男孩和女孩在英语学习上不断提高甚至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率。本文通过对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考察与反思,提出小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尊重性别差异的观点。首先阐述了性别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客观存在;其次,分析小学英语教学效果产生性别差异的原因;最后,基于性别差异的客观性,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一、性别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客观存在
性别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是客观存在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基于性别差异,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男女学生在英语语言习得过程中是否存在差异,二是男女学生在英语语言的运用中是否存在差异。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性别差异现象是复杂的,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可以确定的是性别差异在语言教学中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这种差异从孩子出生一直持续到青春期。那么性别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有什么样的表现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1.英语语言习得与能力运用方面性别差异语言习得主要是通过教材和讲授获得语言的学习方式,其典型是学校的第二语言教学。英语在我国作为第二语言,英语习得的方式主要是教师的讲解。语言运用就是依照一定的规则将语言符号同语境因素匹配起来,因此,语言能力其实就是语言符号与语境诸要素合理匹配的能力。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了弄清小学阶段男女生在英语学习能力方面是否真的存在差异,差异有多大,笔者对一些小学英语老师进行了访谈和调查,经分析研究,可阐述为以下两点。第一,英语语言习得方面。孩子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获得知识,而课堂听课效果如何对孩子的英语语言习得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课堂的整体听课效果中,女生的课堂表现程度要好于男生,她们比男生更加认真,能够积极地配合老师;在回答问题时,女生回答老师问题的次数明显多于男生。第二,英语语言运用方面。男孩女孩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英语学业成绩评价和课堂口语表达等层次。国外学者Burstall在1975年对法国6000名8岁孩子学习英语的跟踪研究表明,女生在所有语言测试的分数要比男生高。Boyle在1987年对490(女生233人,男生257人)名香港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调查中发现,在近10次的英语水平测试中女生的成绩要明显高于男生。美国语言学家艾利斯(Ellis)在他的《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中也提到性别差异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问题之一。
2.男女生心理的差异在英语学习中的客观存在性别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是客观存在的,男女生心理方面存在的差异对其英语学习有着重要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麦考比和杰克琳(E.E.Maccoby&C.N.Jaclin)在《性别差异心理学》中提出了女孩的言语能力比男孩强的观点。也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学习心理的差异表现在认知风格和成就动机两方面。在认知方式上,1954年和1964年,心理学家赫尔曼·维特肯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棒与框实验”,据实验推测,女性是场依存性(filed dependence)的,男性是场独立性(field independence)的;我国学者樊习英也提出男女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认知风格差异是显著的。在英语学科的学习策略上,男女生也大不相同。总体来说,国内外的研究以及实证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性别差异在英语教学领域的客观存在性。
二、小学英语教学效果因性别而异产生的原因
造成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效果在不同性别中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生理、心理、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1.生理方面的原因。研究发现,男女生大脑在生理结构上确实存在差异,这一差异使得女生的语言学习非常有优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女孩的左半脑发育速度和成熟度要快于男孩。而大脑的左右半脑功能是不同的,左半脑负责的是语言中枢,右半脑负责的更多与空间能力有关。而基于性别差异,男女生使用大脑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男生在处理问题时大多运用右半脑,而女生多用左半脑。这也是为什么女生在口语表达方面优于男生的原因,并且这种优势一直持续到青春期。
2.心理方面的原因。男女生心理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认知风格和动机两个方面,下面笔者从动机和兴趣两方面入手谈论其原因。从心理学上讲,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其朝向某一目标发展的内部驱动力。按照动机的引发原因,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是对事物本身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行动的动机是外部因素引起的。笔者对自己所访谈的学校六年级男女学生40人(男女各半)进行问卷调查。对于“你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吗”这个问题,答喜欢和比较喜欢英语的男生占男生总数的40%,而女生则占到女生总数的85%;而在一般和不喜欢英语的答案中,男生占60%,女生只占15%。在“如果你喜欢英语,请给出原因”这一问题的答案中,答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女生占47.3%,而男生占22.2%;答因为有礼品的学生中,男生则占了73.6%,比例远大于女生。结果表明,女生对于英语的学多归于内部动机,对英语本身感兴趣的较多;而男生对于英语的学多归因于外部动机。
3.环境方面的原因。后天因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不管遗传的生理差异有多大,男女两性之间的许多差异都与孩子儿童时期经历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后天因素的影响中,学校教育活动的影响占着重要的地位。受传统的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男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自己形成了相对的性别角色定位;并且教师和父母在一定程度上也以一种特有的“性别期待”来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例如,在家庭教育中,对于男孩子,父母通常会培养他坚强、勇敢、果断、自信等性格,而在学科上,对于男孩子的培养更倾向于科学类的理工科目;对于女孩子的培养更多的是培养其温柔、善良、善解人意等性格,在学科方面的培养更倾向于文科类和艺术类等。这使得孩子从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性别偏好。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言行、教学过程等方面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他们往往喜欢学习老师的动作。就现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师的结构来看,小学英语教师中女教师居多,这也使得对女学生形成了相对的性别期待,而对男孩子这种期待相对较小。并且,女老师大多喜欢听话乖顺的孩子,这与女孩的性别特征较为相似,在英语课堂上,女孩会获得更多的鼓励;而男孩爱动的性格将会使其更可能遭到老师的批评,会使其产生抵触情绪,这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孩子来说是不利的,也会造成在英语学习中性别差异的不平等现象。
三、探讨基于性别差异的客观性,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的策略和方法
1.结合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的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活动取得成功的动力倾向。奥苏贝尔根据学校情景,把学业成就动机分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以求知为目标,是对知识的渴求,以获得知识为满足;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把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荣誉和尊重的根源;附属内驱力是指为获得长辈或者老师的赞许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属于外部动机。教师应根据男女生的心理特点,利用男生好胜心强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鼓励他们与女生展开英语竞争,并对其取得的成绩给予一定的反馈;在游戏活动中要善于激发其成就动机,引导其正确认识女生语言学习的优势,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达到和女生一样的英语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游戏教学时,应注意游戏的有效性,提高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其内在动机,使“让我学”变成“我要学”,最终由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转化为认知内驱力。
2.结合差异教学理论,有针对性地对男女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基于性别差异的客观存在,要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男女生性别差异的特点,结合差异教学的理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学者华国栋认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教师应该对男女生的性别差异特点有着充分的把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异教学。差异教学理论鼓励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可以和小学英语教学紧密结合,教师可以通过测验成绩,分析男女生在哪方面差异较大,对其各自的不足进行正确的指导。但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应该在保密的条件下进行,不应给孩子造成学习压力,否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3.重视合作学习,利用优势互补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性别差异的客观存在,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男女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性别差异的优势互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英语课上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创造英语学习气氛,营造英语学习环境,这对小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此次合作的目的,设置情景,调动学生的兴趣;合作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以树立其自信心;在适当情景下,教师应设置适合班级学生特点的游戏环节,引发男女生认知风格的碰撞,促使他们在兴趣的引导下,发散思维,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语言潜能,最终得到全面的发展。
4.尊重性别差异,建立公正、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性别差异的客观存在,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学生的性别差异,打破性别歧视,消除性别刻板印象,结合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在小学英语教学上建立公正、合理、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对男女生表现出来的性别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以不同于传统的性别期待观,期待男孩在英语方面的出色表现,以辩证的视角看待男孩淘气的问题,多些宽容和鼓励,提高其对英语的热情和兴趣。
参考文献:
[1]樊习英.性别差异,外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因素[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04).
[2]樊习英.尊重性别差异:改进外语教学的策略之一[J].辽宁教育研究,2007,(05)
[2]庞玉厚.外语教学语境中的语言性别差异现象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12).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02.
[4]郑新蓉.性别与教育[M].第1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1.
[5]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4,30.
差异性教学篇8
关键词 差异类型 差异解决方法
差异性教学原则――素质教育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和个性品质差异,尊重差异,并把此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差异性教学原则,就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能使低层次学生有反馈机会,有补偿的余地,使高层次学生有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平时上课中,一部分同学早已完成任务,或玩游戏,或浏览网页,或网上聊天,他们做得都很隐蔽,一般不会让老师发现;另一部分同学动作慢慢腾腾,经常犯简单操作错误,任务一般完不成,个别同学甚至任务没完成,也在玩些其他东西。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根源就是差异性。到底有哪些差异性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1、学生基本功的差异。如学生A比学生B上课时思维要敏捷;学生C长于形象的直观记忆,学生D则长于抽象的语言记忆。学生E接受能力明显长于其他同学,有的参加过校外培训,有的甚至参加过则参加竞赛,有的则连电脑都从未接触过。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不同的内容时就产生了差异。
2、学习兴趣的差异。A类生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B类生智力因素好,缺乏刻苦精神,学习兴趣有偏差,成绩不稳,但有潜力;C类生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吃力,成绩不理想。只有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只有了解学生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实施“差异教学”。
面对诸多的差异性,使信息技术学科采取差异教学手段,势在必然。这也是目前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那如何开展差异性教学,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差异性教学呢?我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驱动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
2、严密的课堂组织教学,使学生无懒可偷。每学期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我都会向学生慎重宣布一些课堂纪律,明确提出:严禁打游戏,严禁网上聊天,严禁做与课堂不相关的事情,严禁把课堂当茶馆。在每一节课堂上,老师的眼睛就像公路十字路口的“电子眼”,不放过任何一个“闯红灯”的人,观察每一个同学的细微变化,要善于发现同学的“诡秘”行动,特别是易被遗忘的角落,尤值关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控制软件,老师在讲解时,应及时“全体广播”;同学在操作时,应及时切换到“监视”功能,认真负责好“猫捉老鼠游戏”。这种做法主要树立老师的威严,让学生对老师有一种敬畏,不敢有一丝松懈;老师全面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督促每一个学生,有效的协助学生进行自我控制,而不致在课堂中迷失方向。
3、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严肃而自由”,严肃仅是一种规范,自由方是学生学习思维的释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体现这种自由,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方能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应该让“差生”敢于提问,让“优生”勇于质疑。让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简单划一的操作充满生气,让电脑的“神秘”消除“神秘”,可以采用竞赛法,作品展示法,与其他学科整合法。这种做法可以让“优生”、“差生”融与课堂,不致游离于课堂,每一个学生才会学有所获。
4、进行差异评价,及时反馈。首先,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准备情况、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了解,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所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获得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相应层次的问题,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其次,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催化剂。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09-1312.html差异性教学范文8篇
相关文章:
高中班会教案11-19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8-03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08-01
小儿垂钓原文翻译及赏析11-02
电子专业英语自我介绍07-26
时间感言09-21
开发部年终总结11-15
幼儿园小班工作总结下学期(12篇)08-19
大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个人总结5篇08-09
烟花爆竹零售经营者承诺书08-27
出生证明授权委托书08-10
初一班长竞选演讲稿09-20
雾三年级作文300字10-17
大学设计专业有哪些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