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发展规划篇1
一、职业规划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职业规划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对同化,相互发展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专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说是相对同化的过程。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自身因素的发展与外界因素的制约是一对矛盾体,它们相互制约,相互成长,相辅相成。正是这种矛盾促進了教师专业的发展。”[1]从我们调阅的《幼儿园教师个人专业规划表》以及对教师近十年获奖统计分析中可以清晰看出,有明确的发展规划目标的实验组甲组,经过努力,大部分慢慢实现自己的规划目标。而乙组教师职业规划不够明确,获奖率也比较低(获奖类别为教学基本功、教具玩具制作、科研论文、读书心得体会、其他社会活动五大类)。我们从获奖类别、参与积极性、获奖等效果分析看得出,具备职业目标的教师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加快了教师职业也规划与专业发展的同化过程。
(二)职业规划让幼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在从事某种职业是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衡量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要素[2]。职业生涯规划让教师清晰地认知自己,规划自身职业发展,在整个过程中,幼儿教师对自我的学历、能力、家庭情况、个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在整个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工作中爱幼儿,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具备娴熟的业务能力和职业技能。除此外,职业规划要求教师进行终身学习,这也是教师职业素养之一。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幼儿教师学历普遍不高,这就使得很多专任教师的学习能力有所欠缺,但通过相关部门引导和监督幼儿教师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幼儿教师更加清楚自己需要学习更多相关学前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相关技能,从而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三)职业规划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形成
专业的教师会用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经验来判断和处理幼儿的日常事件,更多地从其行为对幼儿的发展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细心而谨慎地选择与幼儿互动的策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地发展[3]。美国著名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先驱金斯伯格首先论述了人们职业意识或职业追求的发展变化过程。他认为,就职业心理发展来看,从童年到青少年阶段个体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分为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三个阶段[4]。幼儿教师职业规划,属于现实期,他们制定职业规划中的内容,和自身专业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教师们通过基本功提升、教案设计、教玩具制作、教学科研等提升自身专业发展能力,专业自我形成,并用专业教师的处事方式对待职业生涯中面临的问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经过系统的职业规划培训的教师在学历提升、、教学能力等方面遥遥领先,因此,职业规划有助于幼儿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目标形成,这种目标意识又不断地促使幼儿教师提高能力,积淀专业素养。
二、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规划策略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从事职业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评价,通过对自己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展趋势,从自己的职业倾向来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具体实施步骤的计划[5]。农村幼儿教师,其专业发展的情况,直接影响农村幼儿教育,因此,在农村幼儿教师中开展全面的、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掌握自身优缺点,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做好职业思想、知识技能、学历提升等准备工作,具备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自我认识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从关注外部激励专项提升内在需求上,即以教师的自我认知为专业发展的基点,从教师的职业认同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维度、职业生涯即达成等视角来分析教师的自我认知,才能有针对性地整合内、外之力,实现教师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6]。近年来,有关职业生涯的研究中,生涯自我效能是常被探讨的因素之一,我们从一些专家的著作和作品中可以领悟到,生涯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其生涯选择和适应有关行为效能的判断,也即个人对自己生涯能力的自我评估。笔者认为全面地了解和评价自己是认识自我的表现。釆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认识自我、分析自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知己”。农村幼儿教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必须从客观的角度剖析自己,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从自身的性格、专长、兴趣、知识水平、思维方式、道德素养和自身所处的环境等来全面的剖析自己。这也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做一名成功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关键。
(二)确定目标
美国的戴维·坎贝尔说过:“目标之所以有用,仅仅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卢梭也说过:选择职业是人生大事,因为职业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7]从这个意义上说,确定职业目标有助于帮助幼儿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他们成长成才。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在职幼儿教师树立现实的、科学的职业目标,也是促进他们取得职业生涯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提升职业认同度
教师职业认同是个体从心里认可和接受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而且能对职业的各方面做出积极的感知、评价[8]。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度的高低,关系到他们对本职业的热爱和肯定程度,既是他们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又是幼儿教育成败的关键。当前幼儿教师职业社会认同度偏低,既有幼儿教师群体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这种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问题,在全球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社会背景下,已经成为制约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瓶颈,职业规划是解决这一瓶颈的关键。作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在职幼儿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搜集一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信息,了解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加强专业化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加强内涵建设,凸显职业的社会价值。作为幼儿教师职业,提升社会认同度的根本出路只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教育的质量,以此赢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可。
(四)职业匹配
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是不同的,不同的职业队人格的要求也不同,只有当职业和人的人格相匹配,人工作时才心情愉快、干劲足、效率高[9]。每位教师同样需要关注人格与职业匹配。人格与职业匹配对于个人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事业成就和家庭幸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专家研究表明,个人对职业的满意度和流动的倾向性,取决于个人的人格特征与职业的匹配程度。因此,农村幼儿教师在确定职业时除了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良好的技能,更需要个人的人格与之匹配。当个人人格与职业匹配时,工作得心应手,态度积极,富有成就感,不仅所学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还会感到轻松愉快,产生很高的满意度。
三、基于职业规划的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凭现有的学历和知识技能,远远不能达到幼儿园教师的标准,因此在学校阶段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的职业规划,在学生进入幼儿教师岗位后,其职业规划的作用才慢慢体现,并与教师专业共同发展。
(一)在校期间,落实职业规划教育各项内容
1.切实落实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
早期职业规划教育重点落在对专业认知和专业发展的介绍上,首先在招生宣传上,就应该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进行宣传,对于学生素质的要求、日后发展过程中的竞争、专业发展的流程都应向家长和学生进行充分宣传,避免一拥而上、随波逐流式的专业选择,造成学生日后因发现自身不适合这个行业而放弃对于专业学习和自身发展的努力。
中期职业规划教育,应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课程,在日常课程中专门开辟职业规划课程,从心理辅导、个别分析、意愿引导三个方向,建立职业规划,实施职业规划,修改职业规划这样的流程,让学生在离校前就有一个明确的奋斗方向,一步一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对于中期的职业规划教育还应建立相应的评价和考核机制,来确保职业规划教育的有效性。
晚期职业规划教育,应将其理解为学生真正以幼儿园实习教师的身份或者幼儿园正式教师的身份进入幼儿园后的职业规划,真正的职业规划不是仅仅停停在学生在校期间的,而是应该伴随着农村幼儿教师的整个教育教学生命周期的,始终按照先规划再执行的模式一步一步实现专业发展。
2.拓展职业理想与目标教育的途径。
职业理想与目标教育的途径主要有课程介入、专题辅导和教学渗透,并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应向新生介绍专业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结合职业指导课或开设选修课,在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同时,进行职业理想与目标的知识教学与方法指导。三是与技能训练相结合。通过技能训练,进一步增强职业意识,明确学习努力方向。四是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可以就职业理想与目标的具体内容,开展专题讲座、报告会、交流会或社会实践等主题教育活动。
3.打破常规教学机制,引进生本教学体系,激励学生自学学习的能力和热情。
生本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充分地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给学生以想象和发挥的空间,而这正是职业高中学生最大的问题,在传统的应试式和师本式教学中,他们已经成为了失败者,如果在职业高中的各种教学中还是要延续这种教育和教学方式,学生继续成为失败者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要改变这种局面,只有引入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尝试激发学生自我学习活力,变传统的“教为主”为“学为主”,改“好教”为“好学”,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基于职业规划的专业发展让农村幼儿教师成为幼教专家
1.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多种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对农村幼儿教师发展阶段提出了重新定位的要求。要根据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水平,整合城市幼儿园、农村幼儿园、高校资源,完善幼儿教师的资格和培训制度,以此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10]。高校、城市幼儿园、农村幼儿园,三者各有其优势,是互补的关系:高校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人力资源优势,但是缺乏实践性,而城市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需要共享高校人力资源与先进教育信息,同时也是是高校教育理念的优质实践场地。此外,城市幼儿园具备一定的区域示范性,可以为农村幼儿园提供环境创设、活动设计与组织、家园联系、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为农村幼儿园提供帮助。农村幼儿园也为城市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技能展示的平台。因此,高校、城市幼儿园、农村幼儿园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基于职业规划,建立多维度的教师专业培训体系。通过对“幼儿园教师个人专业规划表”的研究,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规划是有层次的,个人目标上,有的教师想成为专家型的幼儿教师,有的教师只要过得去就行,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学历不达标,教育教学能力弱面临转岗或辞职的边缘。因此,实施教师分层培训,制定基础型教师、经验型教师、骨干教师分层培训计划和措施,依托课题研究和园本培训平台,积极争取并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进修,着力构建点、线、面和谐发展的立体式师资培训体系,真正实现面向全体教师,有效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3.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组织、制度和经费的保障。职业规划属于理论意识形态,只有真正落实到教师专业发展上,职业规划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发挥促进作用。为此,建立有效的组织、制度、经费保障体系,是基于职业规划的教师专业发展基础保障,能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纳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上。
总之,职业规划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互相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能加快教师成长速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村幼儿教师增进对职业的认识,明确目标,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升农村幼儿教育质量。
[本文为“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中心”2014年一般课题“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规划对其专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NYJ20140615]
参考文献
[1]李黎波,纪国和,李国佳.浅析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探索,2010,(08):104
[2]古蓬勃.刍议新时期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教师成长,2010,(12):75
[3]刘占兰.重塑专业自我,做专业化的幼儿教师[J].学前教育研究.2007,(08):85
[4]杨晓萍,李传英.从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管窥当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8,(12):18
[5]李浩.中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6):85
[6]殷凤.自我认知,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0):26
[7]赵英兰.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8:18
[8]高晓敏.幼儿教师职业认同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8):44
[9]宛容,兰文杰.试述人格与职业的匹配[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4):23
儿科发展规划篇2
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妇女发展“”计划与到年规划思路》,区制定了《市区实施〈妇女发展“”计划与到年规划思路〉的方案》。5年来,我区坚持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努力使妇女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妇女发展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妇女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具体表现为:
(一)妇女参政的比例明显提高。本届区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达到30.8%和29.3%;街道、镇均实现了党政领导班子中至少配备1名女干部的目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女干部的比例占干部总数61.74%;全区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明显增加,2005年占73.42%,已达10175人。
(二)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增强。妇女劳动就业权利基本得到保障,2005年单位从业人员女性比重为49.7%;建立了区妇联职业介绍中心,妇女就业渠道更加宽泛,就业结构趋向多元。
(三)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终身学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在职妇女和社区妇女接受各类技术和文化培训的比例逐年上升,截至2005年末近3.6万名妇女参加了信息技术培训。
(四)妇女的健康状况不断改善。至2005年女性平均期望寿命已达83.19岁。基本做到每2年1次为女职工进行妇科检查,实行特困妇女健康实事项目,为7100多名低保、下岗、失业、协保、提前退休、残障等特困妇女提供免费妇科检查,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重症病例及时追踪,使妇科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五)依法维护妇女权益的机制日益完善。依靠社会和各级力量,建立了区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分中心和社区两级法律援助站(点),成立了区妇女儿童法律事务服务部,为低收入妇女或家庭提供有效法律帮助。积极推进“女职工特殊利益专项集体合同”的试点签订工作。
“”期间,我区妇女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需要,推动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实现妇女在参政、就业、保健以及婚姻家庭中的平等权利,加大对区妇女儿童发展事业的财政投入,使区妇女事业发展与知识创新区的功能定位相适应。为进一步明确妇女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方向,特编制本规划。
二、“”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期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知识创新区建设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本规划编制更加注重妇女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总体思路相衔接,与知识创新区的总体目标相联系,进一步强化政府在促进妇女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妇女发展全局,以促进妇女发展为本,以提高妇女综合素质为目的,切实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充分认识妇女发展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努力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将保障就业、促进参与、提升素质、优化生活与加强维权等方面作为“”期间妇女优先发展的领域,为全市进一步缩小“性别发展指数”和“性别赋权尺度”与国际大都市妇女发展水平的差距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总体目标:以推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为总目标,确保妇女享有获得经济与社会资源的平等机会,进一步发挥妇女劳动力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妇女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和决策中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妇女在决策层的比例和决策水平。提高妇女的文化、科学、心理和健康素质,进一步增强妇女的综合竞争力。确保妇女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平等受益,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保障妇女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进一步优化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到年,使区妇女发展水平处于全市的先进水平。
三、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一)保障就业——充分发挥妇女劳动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主要目标:
——优化妇女就业环境,消除就业歧视和职业隔离,确保妇女获得平等就业机会。将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的女性比例控制在适当范围内。
——开发新的就业岗位,按“应业就业”的原则增加妇女就业。提高开发女性人力资源的能力,鼓励妇女参加受政府资助的就业培训项目,促进妇女就业岗位和就业模式的多元化。
——积极引导、宣传、鼓励妇女自主创业。
策略措施:
1.1加大对“制止招工、招聘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宣传,依法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1.2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利。城镇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基本稳定在“”水平。
1.3积极倡导灵活就业,探索妇女从事非正规就业的规律。
1.4积极参与《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的修改和完善,加大对有关女性从业人员特殊劳动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侵害女性从业人员劳动保护的违法行为。
1.5结合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产业发展方针,鼓励妇女参加政府补贴的中、高级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妇女在就业中的竞争能力;积极开发女性人才资源,逐步提高女性经营管理人才和女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不低于25%。
1.6积极引导妇女自主创业,宣传妇女自主创业的典型,研究妇女成功创业的规律,形成推动妇女创业的有效模式。
1.7政府出资以招标形式购买社团服务,构建妇女创业和就业的后援服务体系。
1.8开拓就业岗位,扩大妇女就业。各街道、镇每年至少举行2次对失业妇女的专门职业指导,区职业介绍所每年至少举办1次失业妇女专场招聘会。
(二)促进参与——不断提高妇女参与决策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深度和广度
主要目标:
——全区各级党代表、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的女性比例和结构以及人大、政协常委会中的女性比例要在上一届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提高妇女在各级决策层中的比例,并逐步平衡女干部在不同层面、地区、行业和部门之间的分布。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班子中应至少各配备1名女干部。区委和区政府部门要有55%左右的领导班子配备女干部,担任正职的女干部数量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加。增强各级决策层管理者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意识和社会性别意识。
——提高妇女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使区人大和区政协中女代表、女委员领衔提出和被采纳的议案、提案以及书面意见的数量逐年增加。
——增强广大妇女的参政意识,鼓励各界妇女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发挥独特作用和优势,培育妇女社会团体,建立有序的管理机制。
策略措施:
2.1将性别平等发展的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统筹考虑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明确女干部配备要求。
2.2加大女干部选配力度,强化培养,及时启用。局、处级正职女干部比例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45岁以下的局级女干部、35岁以下的处级女干部在同级干部中的比例要逐步增加。抓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定期进行集中调整,并注意适时补充,保证局、处级后备干部队伍中的女干部比例分别不少于15%和25%。注意充实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形成女干部队伍合理的知识和专业结构。
2.3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社会性别意识等相关课程纳入党校主体班和社区学校的教学计划,并建立教育长效机制,统筹规划教材、教案、教师培训等工作的配套实施。
2.4加强对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调研和决策能力的培训,使女代表和女委员领衔的议案、提案的数量与质量稳步提高。
2.5保证企事业单位中职代会女代表比例与女职工比例相匹配。
2.6强化妇女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机制建设,创新工作载体和手段。各相关部门在组织有关法规、规章和政策出台前的听证活动时,应保证妇女代表的参与率,认真听取各界妇女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2.7发挥妇女在社区管理和建设中的作用,定期表彰在社区管理和建设中的先进典型。
2.8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选拔聘用干部、录用公务员、职务晋升时坚持男女平等,并体现同等条件下女性优先的原则,不因妊娠、生育、哺乳等影响女性选任、录用、晋升。
(三)提升素质——全面提高妇女综合竞争力
主要目标:
——把性别意识纳入教育决策主流,依法维护男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提高女性接受教育的平均年限和文化素质,改变专业分布上性别结构过度倾斜的状况。在女性群体中倡导终身学习理念。
——提升妇女科学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妇女科学素养达标率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
——提高妇女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康素质,特别关注和预防心理障碍对妇女造成的危害,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妇女心理咨询网络,提高妇女心理适应和调适能力。
——保障妇女生命和健康权益,进一步提高妇科病检查的受益面,继续努力将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和孕产妇死亡率稳定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
策略措施:
3.1整合社会资源,资助贫困家庭女学生,特别要对选择理工学科专业贫困女大学生给予一定的资助。
3.2在政府出资的教育和培训项目中,积极开发提高妇女素质、促进妇女就业的培训项目,鼓励妇女参加培训。
3.3举办适合女性特点、顺应科技发展趋势的活动和讲座,提高女性(从中学开始)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树立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志向,培养女性的科技创新能力。女性科学素养与全民科学素养同步提高。
3.4广泛开展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活动,形成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将流动人口中妇女的教育纳入社区教育管理中,推行青年女性的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同时拓展老年妇女教育的渠道。
3.5公共文化设施机构要根据妇女特点和需求,开展各类文化教育活动,加强妇女文体团队的教育、引导,推广、普及群众性的健身、健美活动,每2年举办1次“家庭文化节”。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提高妇女全面发展的素质。
3.6关注妇女心理健康,普及心理疾患防范知识,通过各种便捷、可靠的途径,提供缓解心理压力、预防心理疾患的咨询服务,以及青春期少女危机救助体系。
3.7加强对危及妇女生命健康疾病防治和发病原因研究,对严重影响妇女生殖健康的重大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3.8在现有妇女健康措施落实的基础上,依托社区,鼓励已婚育龄妇女优生优育,促进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逐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更年期和老年妇女的健康信息,提供妇女保健技术指导。
3.9通过“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家庭生育计划”等活动平台,广泛开展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传播的宣传教育,提高妇女自我保护意识。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的干预。
3.10积极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率。稳妥提高常住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进一步降低非户籍人口孕产妇死亡率,继续努力将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和孕产妇死亡率稳定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
3.11逐年提高《女职工团体互助医疗特种保障计划》参保率,并达到基本覆盖。进一步提高妇科病检查的受益面,社区困难妇女免费妇科检查每年不少于2000名。
3.12发展残疾妇女的职业教育和适宜技术培训,增强其生存发展能力。
(四)优化生活——进一步提升妇女的生活质量
主要目标:
——切实贯彻男女同工同酬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消除就业和收入上的性别歧视。
——在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确保妇女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平等受益。
——促进创作和生产适宜妇女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物质消费品,丰富妇女闲暇生活的选择。
策略措施:
4.1逐步缩小男女人均年收入的性别差距,消除就业和收入上的性别歧视。加大最低工资保障线的执行、监督力度。
4.2保障妇女在社会保障和分配领域内的公平权利,定期监测妇女在各类社会保障中的受益状况。按照“应保确保”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促进妇女参加基本社会保险的比例与社会保险覆盖的比例同步增长。
4.3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与合作,通过主要媒体创建女性专题栏目,倡导妇女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妇女的精神生活内容。
4.4加大对妇女常用保健品、化妆品和卫生用品的质量检测和卫生监督力度,督促相关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倡导妇女理性、科学的消费观,保障妇女合法的消费权益。
4.5鼓励妇女在参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社会活动中实现对社会的贡献,积极发动、引导妇女参加扶老助困等社区或社会公益活动,充实妇女社会生活内容,增强社会和妇女自身对妇女价值的认同。
4.6倡导互敬互爱的夫妻关系、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提倡男女两性共同承担子女教育、家庭事务管理等家庭责任。建立平等、文明、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各级“五好文明家庭”达70%。
4.7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利益,特别要关注残障妇女、老年妇女、困难单亲家庭妇女的特殊需求,进一步发挥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救助职能。
(五)强化维权——努力营造有利于妇女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主要目标:
——建立促进妇女权益实现的社会支持体系,拓展和妇女有关的政策制定中妇女参与的有效途径。
——贯彻执行妇女各项权益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和监督体系,有效维护妇女的人身权益。加大对涉及伤害、侮辱、拐卖妇女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使110报警服务台对涉及家庭暴力报警的受理率达到100%,严厉制止侵害妇女的违法行为。
——加大维护妇女各项权益的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妇女了解维护人身权益的法律知识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策略措施:
5.1依法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建立相关政策出台前后认真听取并吸纳妇女组织和机构意见与建议的机制。
5.2加强妇女权益保护的调研,建立和完善妇女维权的预警机制。增强以社区为基点的妇女维权网络的法律援助能力。制止各种损害妇女合法权益的行为。
5.3在全区各公安派出所设立“家庭暴力受理点”,及时受理、及时处理,把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暴力的持续和升级,全面推进反对家庭暴力工作。努力制止家庭暴力和性骚扰,充分发挥110报警服务台的作用,为遭受家庭暴力及处在危急困难状态的妇女提供切实有效的救助措施。
5.4加强对妇女维权组织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增强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开展法律援助的能力。
5.5更好地代表、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促进女职工维权工作法制化和规范化,在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推进“女职工特殊利益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签订率达85%以上。
5.6加大普法力度,把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宣传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依法行政的工作之中,特别要提高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司法人员执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意识,将有关妇女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作为公务员培训的内容之一。
四、重点推进项目
(一)2007年筹建区妇女儿童发展指导中心。
(二)2007年建立区家庭文明指导中心。
(三)在全区各街道、镇逐步建立社区家庭文明指导分中心,至2009年实现全覆盖。
五、组织实施和监测评估
(一)组织实施
1、促进妇女发展是《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妇女发展规划是区政府的职责。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应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规划分解的目标任务、本系统的职责和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纳入本系统、本地区的“”总体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考核目标;纳入区政府常务会议日程;纳入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和街道、镇政府领导班子办公会议日程,并将本规划实施情况作为正职领导向人大述职、主管责任人政绩考核的内容。
2、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领导、协调、组织、监督本规划的实施。建立目标任务分解制、责任签约制、失职追究制、监测统计制、监测评估制,推动本规划的如期达标。
——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每年有计划地推进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实。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本规划相关指标的具体落实。
——加强队伍建设:各委员单位确定1名分管领导和联络员负责日常与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联系,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立相应的办公室,并配备1名专职(兼职)干部。加强对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联络员、监测统计人员、专家评估人员和维权人员的业务培训。
——落实专项经费。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将本规划实施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区妇女人均最低1.5元标准由区政府拨款,实行专款专用。
——加强规划实施的规范管理,完善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定期编发工作简报,及时反映规划实施动态。
3、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妇女发展实事奖”、“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先进奖”等奖项,每五年表彰对本规划实施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与个人,倡导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为妇女发展办实事。
4、发挥社会各界对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实施本规划的评议监督作用,建立特邀监督员队伍,对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实施规划的状况进行实时监督。
5、加大规划的宣传力度,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各级宣传部门要将对本规划的宣传纳入年度计划,积极配合本规划的贯彻实施。
6、整合维权资源,建立维护权益专业委员会,协调解决涉及妇女合法权益的难点问题,不断提高妇女权益保障水平。
(二)监测评估
1、加强对本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测与评估、反馈与交流工作,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应将监测统计工作列入本系统、本地区年度常规统计制度,准确反映妇女发展的状况和变化,为预测发展趋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服务。应认真组织好中期、终期评估工作,准确评价实施效果,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建言献策,为如期达标提供策略思路。
2、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下设由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的专家评估专业委员会和由区发改委、区统计局牵头的统计监测专业委员会。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相应成立评估统计机构。
——委员会主任会议负责指导和协调本规划的监测评估工作,审议监测评估工作方案,监督方案执行情况,审议监测评估报告。
——专家评估专业委员会负责制定监测评估方案,指导方案的执行,评估检查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规划实施情况,审评中期、终期统计监测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向委员会提交中期、终期评估报告。
——统计监测专业委员会负责开展区级统计监测工作;指导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做好对本规划的监测统计工作;向市、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提交年度、中期和终期统计监测报告。
3、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对《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推动本规划的实施。
4、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结合卫生监测、教育督导、劳动监察、质量监督、工商检查、警务监督等执法手段,相应建立自查、自评制度和报告制度,不断完善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机制,及时抓住实施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及瓶颈,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努力提高监督水平。
5、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在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自查自评的基础上,每年向市递交区级年度监测统计报告;2008年和2011年组织中期和终期评估工作,向市递交区级中期和终期评估报告。
(三)本规划由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解释。
市区儿童发展“”规划
一、“”时期工作回顾
年,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儿童发展“”计划与到年规划思路》,区制定了《市区实施〈儿童发展“”计划与到年规划思路〉的方案》。五年来,我区坚持“儿童优先”原则,采取切实措施有效改善了我区儿童优生、保护与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促进了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逐步缩小了与市级中心城区儿童发展平均水平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受到广泛重视,通过加强规范化管理,0—6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达到99.73%,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妇幼保健管理服务体系。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3.22‰、3.64‰,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儿童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教育资源结构和配置日趋合理,0—6岁托幼一体化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各年龄段入园、入学率均达到100%,早期教育得到重视,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的目标推进,特殊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开设幼儿园特教班,斥资1200万元搬迁改造扬帆辅读学校。
——儿童权益保护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儿童优先的意识、监护人的教育责任意识和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特困儿童和特殊儿童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五年来资助5000余名困境儿童逆境成才。学校、家庭、社区形成社会综合力量,全面实施有关保护儿童的法律法规。
——儿童成长环境进一步优化。不利于儿童生存、成长的各种社会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儿童产品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安全性不断提高,儿童文化生活的可选择性日趋丰富。
“”期间,儿童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儿童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已初步取得了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成效。面对“”期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进一步提高儿童发展水平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与指导亟需加强;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一体化进程有待加快;儿童的参与权需进一步得到尊重;儿童产品的安全监管力度需不断加大;儿童文化作品的创作、社区儿童活动场所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等。为了进一步明确儿童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方向,按照“科学发展、儿童优先、与时俱进”的原则,在“”儿童发展良好的基础上,特编制本规划。
二、“”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儿童发展目标,力求既体现先进性、前瞻性和特色,又体现经济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中儿童发展的本质特点与发展需求,力求通过规划实施进一步增强政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儿童优先”原则成为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自觉行动,切实将规划实施纳入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行动议程和决策范畴。
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儿童发展的全局,以满足儿童发展需求为本,以促进儿童全面健康成长为目的,切实贯彻“儿童优先”原则。继续保持儿童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关注可持续发展中的儿童安全成长环境;继续尊重儿童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权利,将全面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受教育水平,保护儿童权益和优化儿童成长环境等方面作为“”期间儿童优先发展的领域,为进一步推进儿童发展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总体目标:以推进与发展战略相一致的儿童发展为总目标,不断优化儿童优生、保护、发展和参与的社会环境,使儿童充分享有受法律保护的各项权利;不断满足儿童发展的需求,保证儿童得到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生活娱乐、权益保障等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到年,使儿童发展水平达到全市儿童发展的先进水平。
三、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一)进一步健全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水平
主要目标:
——有效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将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9‰和15/10万以下。
——进一步健全妇幼保健服务和监测网络,保证妇幼卫生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
——加强儿童心理健康的监测与辅导。进一步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健全儿童保健管理和服务网络。
——全面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各方和儿童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与应用。
支持性指标:
1、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做好新生儿疾病的筛查工作,苯丙酮尿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听力障碍筛查率达到90%以上。
2、保持98%以上计划免疫全程接种率。
3、将4个月以内婴儿母乳喂养率稳定在80%以上。
4、完善妇幼保健服务和监测网络,0-6岁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95%以上,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到90%以上。
5、加强儿童心理健康监控,学校每年对新入学儿童和问题儿童进行一次心理健康评估。
6、加强儿童营养监控,控制中小学生单纯性肥胖发生率的增长,中小学生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
7、15岁儿童牙周健康人数百分比达到60%以上,小学生龋齿充填构成比达到35%以上。
8、加强儿童用眼卫生的宣传和指导,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新发病率控制在6.5%以内。
9、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在校体育锻炼。
策略措施:
1.1贯彻实施《市母婴保健条例》、《市计划生育条例》、《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和《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等相关法规。进一步完善保障儿童健康的配套政策和技术标准,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1.2推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加强三级预防、出生缺陷监测和婚前、围产期保健等相关指标不低于市的要求;全面开展孕产妇营养指导;强化新生儿疾病筛查诸环节的质量控制,视情逐步增加筛查的种类。
1.3提高妇幼保健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建立、完善妇幼卫生现代化管理网络和服务体系,妇幼保健工作主要指标力争达到市内先进水平;针对儿童保健的重点和难点指标开展合作攻关;进一步加强社区妇幼保健网络的作用。
1.4加强儿童心理健康监测和辅导。完善教育机构心理辅导机制,对中小学生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和评估;区儿童保健机构开设儿童心理咨询门诊,辅导和咨询人员须持证上岗。
1.5加强儿童营养卫生指导和体重管理。实施学生午餐质量监控计划,对生产机构资质和学校餐饮设施加强管理;学校要配备专业营养师,规范儿童膳食行为;进一步加强对0—6岁儿童的肥胖监测和干预,健全6岁以上儿童体重管理网络。
1.6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要加强用眼卫生和口腔卫生的宣传和视力矫正与保健指导,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养成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社区要开展经常性的卫生知识宣传和教育。
1.7充分发挥区有线电视、时报、网络等大众媒体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中的作用。开辟和健全多层次、多形式和全方位的健康教育网络与传播途径;在儿童中加强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和禁毒教育等。
1.8重视残疾儿童监测和康复网络的建设。不断提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能力,完善残疾儿童报告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孤独症儿童的筛查、诊断和早期干预;密切联系残疾家庭,开展志愿助残活动,使有需求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努力为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创造康复条件。
1.9加大对婚前检要性的宣传,提高新婚人群对生育前健康检查的认识。婚前保健服务(包括婚前保健咨询和婚前医学检查)与结婚登记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婚前检查的数量和质量。
(二)进一步优化儿童教育发展条件,全面提高儿童受教育水平
主要目标:
——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以社区为依托,加强家庭教育服务与指导,推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关注区域范围内所有儿童的实际发展,创造儿童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保障处境不利儿童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
——全面提供0—6岁婴幼儿学前教育服务与指导。普及0—6岁儿童教育的科学理念,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与指导。
支持性指标:
1、3—6岁儿童入园(所)率、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保持在99%以上。
2、进一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各类教育),使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保持在98%以上。
3、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提高教师学历水平、职称比例和基础能力。高中教师100%达到本科学历,20%以上中学教师达到硕士研究生学历。初中、小学教师100%达到大专学历,其中90%左右初中教师达到本科学历,35%小学教师达到本科学历。幼儿园教师90%达到大专学历,其中30%左右教师达到本科学历,适当提高小学和幼儿园中男教师的比例。
4、科学指导家庭教育,0—18岁未成年人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率达到90%以上。
5、发展特殊教育事业,保障所有有学习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权。
策略措施:
2.1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法制观念。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不断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大力推进依法治教。
2.2倡导科学育儿理念。加强“早教中心”和“亲子指导站”(亲子俱乐部)的建设,使区内0—3岁婴幼儿与家长能够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与服务;加强对0—3岁儿童发展规律的研究,构建0—3岁科学育儿的公共服务网络;普及0—6岁儿童教育的科学理念,提高区域早教质量;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提高幼教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教养水平。
2.3进一步推进学校标准化和信息化工程。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注重校园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完善教育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和机制。
2.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加强师德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2.5开展儿童教育的获益性研究。关注儿童在公民、诚信、合作、责任意识等方面和在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实质性发展,并进行科学的评估。对区域内特困家庭进行家庭教育状况和指导模式的研究。
2.6积极参与家庭教育立法工作。以家长学校、社区家庭文明指导中心、社区亲子俱乐部、社区学校等为载体,继续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网络;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各自的优势,办好各类家长学校。
2.7完善特殊教育的支持与保障体系。争创特殊教育示范校;规范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不断提高残障儿童随班就读的质量;对不能上学的残疾儿童,要送教送训上门,并纳入学籍管理,为残障儿童提供优质的教育与服务。
2.8采取多种形式保障受教育公平权。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标准化建设,为教育公平性的实现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和保障机制,扩大公办学校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比例;确保处境不利儿童享有的受教育权利。
(三)进一步依法落实儿童各项权益,尊重和维护儿童的主体意识
主要目标:
——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保障儿童参与权,培育儿童的公民意识。
——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建设,加强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整合社会力量,严厉打击针对儿童的各种犯罪,完善保护儿童权益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支持性指标:
1、维护儿童参与家庭、学校、社区和文化生活的权益,保证儿童每天享有自主支配闲暇时间不低于1小时。
2、加强儿童法律教育和罪错矫治工作,未成年人犯罪率控制在万分之六以内。
3、区和街道、镇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优先提供儿童法律援助,处理率为100%。
4、将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自然状态。
策略措施:
3.1鼓励社会团体、民间机构积极组织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3.2尊重儿童及儿童组织的主体地位。支持区红领巾理事会及学校大队委、学生会在学校、社会事务和管理中发挥参与作用,确保儿童对影响到其本人的各类事项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加大少先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力度。
3.3尊重保障儿童的自和娱乐权。重视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减轻儿童的学习负担,保证儿童享有自主支配休闲时间的权利,定期对儿童各项权利维护状况进行监控和报告。
3.4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加快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格局的建设。依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及时受理和处理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事件的工作机制;发挥社团组织的力量,加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早期预防、科学矫治;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法制辅导员制度,发挥民警校外治安辅导员、社区法治辅导员、学校法制教育副校长的作用,开设法律知识课程。
3.5监督和保障《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强对公检法司机构人员儿童权益办案技能培训;对未成年人犯罪在侦查、、审判各阶段,给予有别于成年人的保护;严厉打击各种以儿童为侵害对象的刑事犯罪;加强对虐待儿童和家庭暴力现象的遏制和社区干预。
3.6发挥新闻媒体在儿童权益保护方面的作用。媒体要加大对儿童权益保护的宣传力度,帮助市民了解和利用法律资源保护儿童的权益;扩大舆论监督的影响力,引导全社会尊重和保护儿童。
3.7保障男女儿童平等出生的机会。严格控制非医学需要利用技术手段为孕妇做胎儿性别鉴定;加强对技术鉴定人员的监管。
(四)进一步优化儿童成长环境,积极营造安全文明的社会氛围
主要目标:
——提高公众对儿童安全的认识,培养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创设安全的儿童生活环境。
——满足儿童文化需求,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完善儿童福利与公益事业,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处境不利儿童,努力实现全体儿童的共同发展。
支持性指标:
1、儿童食品、用品和玩具质量抽查不合格的本区企业整改复查合格率为100%,大型游乐设施定检率为100%。
2、保障儿童交通安全,学校、儿童活动场所等进出口处交通标识设置率为100%。
3、将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控制在1‰以内。
4、社区儿童活动场所或儿童图书室的配备率达到80%以上。
5、向儿童免费开放部分科普、文化、体育等活动场所,儿童凭相关证件可在指定场所享受优惠票价。
6、关注处境不利儿童,鼓励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为孤残儿童提供各类服务。
策略措施:
4.1全社会树立儿童安全意识。加强儿童产品(食品、用品、家具、家居装修和玩具等)的质量检测和监控;完善儿童产品与游乐设施等各项配套的特别保障制度;严格生产企业的资质审核;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对已进入流通领域的及时召回;定期检测与维护社区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学校、儿童活动场所装修应达到绿色环保标准。
4.2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加强儿童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教育,控制针对儿童的粗暴行为,并提高儿童的非显性保护;建立和健全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保卫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应急反应系统;完善相关交通安全标识;加强对学生专线或校车的监督与管理。
4.3扩大儿童活动场所利用率。提高区少年宫和社区青少年活动的质量;加强社区儿童活动场所或儿童图书室的建设;开放学校活动资源,并利用校园网络为儿童提供相关科普、文体设施服务信息。
4.4加强对儿童的文化素养培养。严厉查处和整治危害儿童成长的读物、音像和网络产品,杜绝色情和暴力。
4.5为丰富儿童文化生活创设交流平台。继续办好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节”和庆“六一”活动;积极参与三年一度的“国际儿童文化艺术节”和两年一度的“为了孩子”国际论坛。
4.6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专项整治,杜绝学校门口200米范围内有经营性网吧、歌舞厅、游戏机房等现象,进一步净化学校周边治安环境。中小学活动场地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向儿童免费开放。
4.7各级各类公益文化体育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文化活动场馆免费或优惠对儿童开放,有条件的科技园区、研究所、大学、企业等争取向儿童团体开放。
4.8加强对儿童用品、玩具、家具、服饰等的质量检测。严禁不合格儿童食品上市,依法严厉打击生产伪劣儿童食品的企业与人员。对生产损害儿童健康食品和违规使用儿童药品的违法行为从重处罚。
4.9进一步发展儿童福利事业。重视对流浪儿童的救助;改善孤儿和弃婴的供养、教育和康复治疗;关注单亲家庭及家庭处境不利儿童的健康成长,增强其监护人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继续开展对处境不利儿童的社会救助。
四、组织实施和监测评估
(一)组织实施
1、促进儿童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规划和《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儿童发展规划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应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规划分解的目标任务、本系统的职责和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纳入本系统、本地区的“”总体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考核目标;纳入区政府常务会议日程;纳入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和街道、镇政府领导班子办公会议日程,并将本规划实施情况作为正职领导向人大述职、主管责任人政绩考核的内容。
2、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领导、协调、组织、监督本规划的实施。建立目标任务分解制、责任签约制、责任追究制、监测统计制和监测评估制,推动本规划的如期达标。
——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每年有计划地推进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实。各成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本规划相关指标的具体落实。
——加强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联络员、监测统计人员、专家评估人员和维权人员的业务培训。
——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应增加规划实施工作的资金投入,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应将实施本规划每年所需工作经费编制预算上报区政府,实行专款专用。
——加强规划实施工作的规范管理,完善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定期编发工作简报,及时反映规划实施动态。
3、加大调研工作的力度,对儿童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研活动,注重理论和对策研究,为规划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4、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区“儿童工作育苗奖”、“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个人)”的评选,每5年表彰奖励对本规划实施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激励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为儿童发展办实事。
5、发挥社会各界对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实施本规划的评议监督作用,建立特邀监督员队伍,对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实施规划的状况进行实时监督。
6、加大规划的宣传力度,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各级宣传部门要将对本规划的宣传纳入年度计划,积极配合本规划的贯彻实施。
(二)监测评估
1、加强本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测与评估、反馈与交流工作,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应将监测统计工作列入本系统、本地区年度常规统计制度,准确反映儿童发展的状况和变化,为预测发展趋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服务。应认真组织好中期、终期评估工作,准确评价实施效果,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建言献策,为如期达标提供策略思路。
2、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下设由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的专家评估专业委员会和由区发改委、区统计局牵头的统计监测专业委员会。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相应成立评估统计机构。
——委员会主任会议负责指导和协调本规划的监测评估工作,审议监测评估工作方案,监督方案执行情况,审议监测评估报告。
——专家评估专业委员会负责制定监测评估方案,指导方案的执行,评估检查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规划实施情况,审评中期、终期统计监测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向委员会提交中期、终期评估报告。
——统计监测专业委员会负责开展区级统计监测工作;指导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做好对本规划的监测统计工作;向市、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提交年度、中期和终期统计监测报告。
3、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对《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推动本规划的实施。
4、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委员单位结合卫生监测、教育督导、劳动监察、质量监督、工商检查、警务监督等执法手段,相应建立自查、自评制度和报告制度,不断完善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机制,及时抓住实施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及瓶颈,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努力提高监督水平。
5、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在各委员单位和各街道、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自查自评的基础上,每年向市递交区级年度监测统计报告;年和年组织中期和终期评估工作,向市递交区级中期和终期评估报告。
儿科发展规划篇3
一、“十五”主要工作和成绩
1、主要工作和成效
⑴教育科研的突破
“十五”期间,幼儿园先后开展了国家级、市级、区级科研课题7个,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级、区级评优等第奖,多篇文章被发表在各级各类书刊、杂志上,有关科研工作的多幅照片、文字被全国教育核心期刊《学前教育研究》推荐刊登,向全国介绍,幼儿园被评为国家级科技教育实验基地。不仅填补了教育科研的空白,更使幼儿园取得了累累硕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提升了办园品位,实现了自我的突破。
⑵幼儿园建设的突破
04年初,有幼儿园筹资建设并开通了校园网络,为教师架起信息采集和交流的平台,也为幼儿园管理带来了便捷。
05年9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园完成了迁改建,幼儿园的面积从1430㎡扩大到4430㎡,建筑面积也有原来的839㎡增至1747㎡,办园的规模从6班扩大到8班,极大的改善了办园条件。
⑶教育服务功能和作用的突破
十五期间,我园充分挖掘教育资源集中优势,积极为社区服务,定期开展散居儿童教育活动,指导家庭实施散居儿童教育,提高了地区婴幼儿教育的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主要荣誉
十五期间,幼儿园先后获上海市教科研先进集体、金山区文明单位、金山区“十佳巾帼文明岗”、金山区“三学”先进集体、金山区“三八红旗”集体、金山区优秀团支部、金山区教育局教育奖励、金山区共青团号、金山区青年文明岗、金山区创青年文明岗、金山区教科研合格学校、镇五好党支部、镇先进党支部、镇红旗集体等荣誉。
二、“十一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面临的机遇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科教兴区、建设智慧金山的教育思想和精神指引着我们,区域经济的发展、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使学前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学前教育必须充分为幼儿发展、为区域建设服务。
2、面临的挑战
——人的缺位。新的教育形势需要幼儿园全力以赴的投入到教育中去,然而师资匮乏(30位教职工中新进人员即非在编人员占50)使幼儿园力不从心。
——房舍的缺位。新的入学高峰和幼儿入学率提高要求幼儿园有足够的能力容纳孩子,但幼儿园目前的园舍条件已无法再容纳现有学生数以外的人员。
——能力水平的缺位。非专业人员的集中引进(03—05年共引进7人)、非在编人员的大量吸收(05年聘请15人)、教师结构比例的失调(16位专任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占6,一级教师占25,其余为见习教师和代课教师),导致专业基础薄、专业能力差,严重制约保教水平提高。
三、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学前教育指导纲要》、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依据,积极贯彻“依法办学、以德立园”的教育方针,以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为前提,结合地区、园所实际,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核心,稳中求进,锐意进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办园水平,使幼儿获得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使幼儿教育主动适应改革开放、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要。
2、奋斗目标
针对幼儿园实际,结合地区特点,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儿童。向科研要质量,向教师要发展,形成科研特色,推出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办园水平和办园效益。稳步提高幼儿入园率、地区学前儿童受教育率,提升服务能力。
3、发展策略
——以科研发展,引领保教的发展。通过科研,推进教师保教技能和水平,提升研究能力,促使教师不断向专业化发展迈进,促进幼儿园整体保教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以教师发展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发展的关键是教师的发展,因此,首先通过各种措施和渠道使教师得到发展,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幼儿发展,提高办园质量。
——以地区发展促进园所发展:充分为地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服务,提升办园品味,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四、“十一五”任务
重点:普及3—6岁幼儿教育。鉴于园舍、师资、经济、意识等因素,“十五”期间我地区幼儿入园率徘徊在63左右,距市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园将普及3—6岁幼儿教育作为“十一五”的重点任务予以落实,力争达到95。
亮点:推广0—3岁婴幼儿教育。以“十五”期间“社区亲子俱乐部”活动为基础,以“区域推进0—3岁散居儿童教育”课题研究为抓手,依托镇妇联等机构,积极推广0—3岁婴幼儿教育,从受教育率和教育质量两方面予以推进,办出特色,不断提高幼儿园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难点:幼儿园达标建设。通过05年暑期的迁改建,幼儿园办园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还很大程度上落后于幼儿园建设标准,且在规模上仅满足70左右的入园率,故还需进行幼儿园达标建设。
要普及3-6岁幼儿教育和推广0-3岁婴幼儿教育,其基础是幼儿园达标建设。
五、主要措施
1、全面实施二期课改,稳步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均衡个性发展
以幼儿发展为核心,深入实施二期
课改。紧紧围绕新教材,以学习活动为主线,整合幼儿生活、游戏和运动,综合家庭、幼儿园、社区等物化环境因素和人文环境因素,从预设和生成着手,建设合理的课程,稳步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均衡个性发展。2、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构建可持续发展人才高地
一是通过实施职初教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专题培训、特长培训等加大师资培养力度,促使教师均衡化、个性化发展;二是组织形式各异的实践活动,锻炼教师各项能力,鼓励教师冒尖,培养骨干教师,为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三是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实施优劳优酬、岗薪挂钩的原则,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四是有计划地引进教师,把好选用关,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高地。
3、以科研为抓手,形成特色,引领园所发展
通过开展国家级科研项目“创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区域推进0—3岁散居儿童教育及区级重点课题“制作小提高幼儿技术素养的研究”的推广,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形成园所特色,引领教师和幼儿园发展。
六、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具体措施
20__年
㈠事业规划
大班3班,中班3班,小班2班
㈡基础建设
1、完善园舍建设,丰富班级用具及教学具。
2、完善校园局域网,对外开放__幼儿园网站。
㈢教工队伍建设
1、专任教师中职初教师和代课教师达80左右,制定职初教师和代课教师三年培养规划(以园本教研为手段,以项目培训为切入口)。落实首期计划,邀请有关资深人员组织专项培训。
2、组织教师进行Flash制作和课件制作、网页制作专题培训,提高教师无纸化办公能力。
3、引进新教师3人左右。
4、开展岗位特长培训。
5、提高幼儿园凝聚力,提高教师道德修养。
㈣保教研究
1、以全面落实和推进二期课改为切入口,积极开展国家级科研项目“创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3年)第一阶段研究,研训一体,提高教师保教能力。
2、在全园推广“制作小提高幼儿技术素养的研究”课题成果,深化课题研究成果。
20__年
㈠事业规划
大班3班,中班3班,小班2班
㈡基础建设
1、户外大型运动器械更新。
㈢教工队伍建设
1、保育员、营养员持证上岗。
2、引进新教师3人左右。
3、职初和代课教师比例达85%左右,实施职初教师和代课教师第二阶段培养计划。
㈣保教研究
1、以全面落实和推进二期课改为切入口,积极开展国家级科研项目“创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第二阶段研究,研训一体,提高教师保教能力。
2、继续在全园推广“制作小提高幼儿技术素养的研究”课题成果,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和科技基地建设成果。
3、结合科技教育,开设全区性二期课改专题展示活动。
20__年
㈠事业规划
大班3班,中班3班,小班2班
㈡基础建设
1、较全面养护、维修园舍。
2、争取新建幼儿园
㈢教工队伍建设
1、实施三大员再培训,提高整体保育水平。
2、职初和代课教师比例保持在85左右,实施职初教师和代课教师第三阶段培养计划。
3、引进新教师2人左右。
㈣保教研究
1、以全面落实和推进二期课改为切入口,积极开展国家级科研项目“创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第三阶段研究,研训一体,提高教师保教能力。
2、继续推广科技教育,提炼生成科技教育园本课程。
3、以班级为单位,确立并实施职初教师课题研究。
4、开设全区性职初教师展示活动。
20__年
㈠事业规划
大班3班,中班3班,小班2班
㈡基础建设
1、寻求突破口,扩大幼儿园规模,力争再增设1个班级,达9个班级规模。
2、争取新建幼儿园。
㈢教工队伍建设
1、专任教师基本达标。在此基础上寻求教师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制定并实施骨干教师2年培养计划。
2、保育员、营养员实施末位淘汰制,促进其专业化发展。
㈣保教研究
1、做好国家级科研项目“创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结题工作,完善课题研究成果,向全区做展示,力争在科研成果评优中获奖。
2、深化园本课题研究成果,根据实际结成教师互助小组,实施项目研究,改革研究形式。
20,!__年
㈠事业规划
大班3班,中班3班,小班3班
㈡基础建设
1、根据实际情况对园舍进行维修和养护。
2、争取新建幼儿园。
㈢教工队伍建设
1、专任教师基本达标。继续实施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争取有区学科带头人1人。
2、进一步完善后勤工作人员考核聘任机制,提高工作实效。
㈣保教研究
1、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利用园本教研,提升幼儿园保教品质。
2、开设区级专题展示研讨活动。
儿科发展规划篇4
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教育工作大局,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为中心,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进一步加强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步伐,盘活教育资源,提高办园效益,使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规划原则
幼儿园的布局调整要本着“有利于资源配置,有利于加强管理,有利于家长接送,有利于素质提高”的原则,坚持布局调整与镇村规划建设相结合,与新建扩建园所相结合,与改造薄弱园所相结合,与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相结合。
(一)坚持就近入园,扩大规模。为确保幼儿的安全和减轻家长的负担,要优选区域,合理布点,调整后的幼儿园力争达到3个班以上的规模,服务半径一般掌握在1、5公里之内。形成一个乡镇(街道)建有一处独立设置的公办中心幼儿园、下设若干个幼儿园和教学点的农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
(二)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幼儿园布局调整要结合当地实际,不搞一刀切,特别是对于交通不便的偏远村庄,要立足实际建好幼儿园或者附设教学点。
(三)坚持整合资源,集约发展。对园舍条件差,规模不足2个班的幼儿园,有计划、有步骤地撤并,对乡镇驻地村的幼儿园原则上予以撤并,将其并入乡镇中心幼儿园,扩大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规模。
三、实施步骤
本着“突出重点,合理配置,注重实效,分层推进,逐步到位”的工作思路,制定出目标责任,列出目标任务完成的进度、采取的措施、责任人员等具体方案,确保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作扎实有序地进行。
(一)调查规划阶段(20*年6月前):科学规划、积极稳妥实施农村幼儿园布局调整。要在近几年合班并校,资源优化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生源预测等因素,对本县(市)区幼儿园进行规划,制定出今后三年(20*--20*)幼儿园布局调整方案。方案制订后报政府审议通过,并将布局调整方案报市教育局备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年7月-20*年6月):各县区按照制定的规划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年度制定的目标任务在当年的10月底前完成,跨年度工程在计划时间内完成。
(三)检查验收阶段(20*至20*年,每年的11月份):由县区政府督导室联合各有关科室对各乡镇幼儿园建设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宣传科学规划幼儿园布局、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各乡镇在实施布局调整前,要将调整方案向当地群众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认真解决落实,并及时修改、完善。
(二)强化政府行为。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实行县、乡镇两级政府负责工作机制,实行政府统筹协调、教育部门认真组织实施的原则。要将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作列入对乡镇政府教育综合督导评估内容,年终对各乡镇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三)树立规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工作。今后不论是新建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都要按照本乡镇(街道)的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进行。经批准后,一律在规划的地点上建园,杜绝随意随地办园的行为和现象发生。
儿科发展规划篇5
在实施《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区儿童发展“*”规划》中,我区各级政府把儿童工作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为了实现《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区、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形成合力,采取有力措施攻克难点指标,较好地达到各项目标,使我区儿童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创建爱婴医院,普及新生儿新法接生,提倡住院分娩,加强产科建设和围产期保健服务等工作的全面开展和实施,到*年全区已有爱婴医院13间,4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均已达到*市的目标。
——儿童基础教育普及程度上新台阶。*年我区学龄前儿童入园率73.3%,小学一年级按时入学率99.98%,小学学生完成率100%,初中入学率100%。我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取得良好发展,全区0—14岁儿童受教育率达到97.5%。
——儿童生存环境不断优化。我区大力加强城市和农村各类卫生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乡人民饮用水卫生、厕所卫生和生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水平。*年我区农村改水受益率及农村享有安全饮用水的人口覆盖率已达100%,农村享有卫生厕所的人口覆盖率达92%。
——特殊困境儿童受到保护。我区特殊教育学校已投入使用多年,三残儿童受教育率为92%。民政部门设立了1所儿童福利院,解决了弃婴弃儿的护理及生活照顾问题。全区开展的“扶孤助学”使600名儿童得到受益,得以重返校园。
我区儿童事业的发展在“*”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面对21世纪全面提高儿童的素质的重任,我们仍有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降低孕产妇死亡仍需付出较大的努力,*年我区孕产妇死亡率为56.56/10万(含流动人口),大大超过*市25/10万的终期目标,随着近年来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及管理不够规范,流动人口的孕产妇死亡率难以降低,成为实现《两纲》目标的难点和重点;婴儿、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反复交替升降状态;抓素质教育还需加大力度,重分数、轻能力,重营养、轻锻炼等现象仍需纠偏;儿童行为偏差、肥胖症、近视和龋齿较多;农村、城区幼儿入园率、教育水平差距较大;近年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儿童的视野,其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对现有的儿童发展及其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儿童的校外活动场所不足,现有的社区活动场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面积较小、设施陈旧、功能单一,科技含量低,反映儿童发展的需求和社会服务不足的矛盾,这都影响了21世纪儿童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提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为进一步优化儿童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条件,全面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在基本实现《*区儿童发展“*”规划》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年)》和广东省、*市《儿童发展规划(*—2010年)》的要求,结合我区儿童事业发展的实际,特制订《*区儿童发展规划(*-201O年)》(以下简称《规划》)。在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与法律保护、儿童与环境等4个领域,提出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区儿童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措施。
总目标
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推进我区儿童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继续巩固、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提高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优化儿童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的社会环境;使儿童充分享有受法律保护的各项权利,得到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生活娱乐等方面的社会服务;不断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发展水平、培育儿童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主要目标及策略措施
一、儿童与健康
改善儿童卫生保健服务,全面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目标与指标
1、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婚前医学检查率*年达93%,2010年年达93%以上。
——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年控制在100/万以下,2010年达90/万以下。
2、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
——孕产妇和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年分别控制在25/10万和10‰,2010年在25/10万和10‰基础上分别下降1/5和1/6。
——孕产妇保健管理率*年达93%,2010达97%。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到2010年达97%以上,高危妊娠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
——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在*年基本消灭。
——儿童保健管理率*年达93%以上,2010年达97%以上,逐步提高女童及流动人口中儿童卫生保健服务的水平。
——继续保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年以镇(街)为单位达98%以上,逐步将新的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3、提高儿童营养水平,增强儿童体质
——到2010年,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以*年为基数下降1/5。
——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年控制在4%,2010年控制在3%。
——婴儿母乳喂养率*年达90%。
——合格碘盐食用率*年达95%,2010年达95%以上。
——中小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格率*年达90%以上。
——人均公共体育场所面积*年达0.3平方米,2010年达0.5平方米。
4、加强儿童健康教育
——减少未成年人吸烟,预防未成年人吸毒。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结核病的增长和蔓延。提供多种形式的儿童心理健康咨询指导及不良心理矫正服务。
策略与措施
——深化妇幼卫生体制改革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逐年增加妇幼卫生、计划免疫经费的投入。落实和规范妇幼保健机构的财政补助,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安排妇幼保健经费。到2010年,妇幼卫生经费在卫生经费中所占比例达8%-10%。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广东省母婴保健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市政府《批准市妇儿工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两纲”,确保妇女儿童生命安全工作职责问题的通知》(穗府[*]47号)。切实保障儿童享有卫生保健的权利。各镇政府要建立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和儿童登记制度和落实出租屋主连带责任制,将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的指标,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要为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儿童提供卫生保健、计划免疫系列服务。坚决制止和打击非法行医、非法接生、非法堕胎、弃婴等违法行为。
——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继续实行计划免疫保偿、妇幼保健保偿和农村合作医疗等多种形式的保障制度,提高儿童享受保健水平和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
——多渠道筹集贫困家庭疾病援助资金,帮助特困家庭孕产妇和儿童获得必要的医疗援助,加强对弃婴和孤儿的医疗救助。
——健全妇幼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强化卫生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全行业管理,规范妇幼保健技术服务和母婴保健监督员行为,建立技术服务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质量的检查督导,依法打击和查处各类危害儿童健康的违法行为。
——加强全区卫生保健服务网络的建设。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妇幼卫生服务三级网络。加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管理,特别是基层卫生保健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保障儿童在社区享受到连续、综合、及时和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儿童营养指导和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儿童身体素质;以社区为基础积极防治儿童多发病和常见病,制定切实可行的婴幼儿口腔保健、听力保健和眼保健计划,重视婴幼儿牙病、药物性耳聋和屈光不正的防治工作;加强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监测儿童心理行为,对异常行为或倾向的儿童及时进行干预。
——做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工作。进一步推动出生缺陷干预行动计划的实施,其中地中海贫血干预工程分别抓好婚前保健、产前诊断等环节,新生儿窒息干预工程分别抓好高危妊娠管理、农村住院分娩、产时服务模式的转变,普及新法复苏等技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减少、消除因孕期、产期和哺乳期不良因素导致儿童智力损害。同时力争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缺陷及儿童精神神经康复等干预工程的启动。继续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
——全面提高妇女生殖保健系列服务,加强和规范妇幼保健技术管理,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孕产期保健服务。要继续规范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与管理,强化孕产妇三级转诊管理规定和重症儿童转诊管理,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滞产、难产和出生窒息等产科并发症的发生。
——开展儿童保健的理论与适宜技术的研究、推广和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及科技水平。继续推广和应用计划免疫、口服补液疗法、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婴幼儿家庭保健等适宜技术;研究和实施减少新生儿疾病、儿童营养不良、儿童意外伤害等预防措施。
——加强冷链系统建设,努力提高常规免疫的及时接种率,增强常规免疫的有效性,逐步将乙肝、风疹、腮腺炎等疫苗接种纳入常规免疫管理,保证达到安全接种。
——倡导科学喂养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善儿童营养。在城区托幼园所和学校分步推行学生饮用奶和学生营养餐计划,农村实行“大豆行动计划”等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学生营养餐、预防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妇女儿童自我保健和利用卫生服务能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运用宣传媒介加强妇幼卫生专题宣传。开展健康教育行动,大力宣传基本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性病和艾滋病的危害、预防及自我防范知识;在青少年中进行青春期教育、生殖健康教育、预防吸烟和吸毒的教育。禁止学生吸烟、吸毒。
——重视儿童体育,各社区、各镇为儿童健身提供必要的体育设施。学校推行儿童体育与健康个体标准评价,培养儿童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保证中小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加强残疾儿童保健事业,逐步建立残疾儿童报告制度,医疗保健机构要对残疾儿童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重视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全面开展儿童心理保健工作。在幼儿园、中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抓好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备和培训,区力争逐步建立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对儿童心理行为偏差进行疏导和诊疗,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二、儿童与教育
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儿童受教育水平。
目标与指标
1、发展儿童早期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建立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导与服务体系。到2010
年,全区社区办好0-3岁教养机构,各镇都办起0-3岁教养机构。
——学前三年入园(班)率*年达84%,2010年85%以上,全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取消学前班。
2、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到*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100%,辍学率控制在0.5%以下。
——初中毛入学率*年达99.9%,2010年达100%;辍学率*年控制在2.5%以下,2010年控制在l.5%以下。
——残疾儿童小学入学率*年达90%,2010年达95%以上,中学入学率达80%,2010年达80%以上。
——小学毕业率达99%,初中毕业率达98%。
——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基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3、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年达91%,2010年达91%以上;高中毛入学率*年达83%,2010年达90%。
4、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科学考试评价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5、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增加各类家长学校的数量;家长学校达标率*年达85%,2010年达92%;不断提高儿童家长家教知识知晓率,*年达98%。2010年达98%以上。
策略与措施
——各级政府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证教育与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发展。
——切实增加财政教育投入,区政府年度财政一般预算
总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不低于20%。
——逐步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加强教育经费监管。
——加快教育立法,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和制度;提高全社会教育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水平,推进依法治教。
——优化教育资源,缩小地区差距。按期按质完成改造薄弱学校任务,重点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根据实际调整中、小学布局,合并撤消过于分散、规模较小的学校。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
——切实把特殊教育纳入我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总体规划之中,将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纳入中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总体规划之中。
——扶助农村困难家庭学生就学。建立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免收制度。确保困难家庭的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发挥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作用,建立流动儿童就学登记制度,把流动儿童就学问题作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中的重要
内容。确保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都要依法办学,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引导和监督,使在民办学校学习的儿童同样得到良好的发展。
——贯彻落实孤儿就学的有关优惠政策。
——把婴幼儿教育纳入大教育体系,把幼儿教育的发展纳入教育的评估体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加强儿童早期教育的管理与指导,建立完善0至3岁儿童早期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教育模式。广泛组织0至3岁儿童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开展亲子游戏,启迪和开发婴幼儿的智力,培养其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求知欲望,提高早期教育的效果。
——积极推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继续办好一批骨干、示范作用的公办幼儿园及镇中心幼儿园,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贯彻实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广东省幼儿教育指南(试行)》、《*市幼儿发展课程指引》,切实提高保教质量。
——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树立现代开放的教育理念,建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深化中小学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营造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加强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劳动教育。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儿童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能力。积极创建多功能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基地。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师德教育、重视幼儿园、中。小学校长(园长)和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和学历层次。幼儿园专业教师学历达标93%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总数的23%以上,小学专业教师学历合格率99.5%且大专及以上学历达68%,初中教师学历达标达97%且大学本科达63%。幼儿园、托儿所保健人员配置率达100%,并符合保健人员资格要求。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率达100%。
——学校、幼儿园所的教职员工要爱护、尊重儿童,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严禁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儿童。学校纪律、教育方法应适合学生身心特点。
——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逐步推进中小学网络教育。
——进一步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充实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加强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研究及分类指导;扩大家庭教育宣传覆盖面,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掌握现代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体制,提高各类家长学校办学效益,区建立5所示范性家长学校。各镇建立1--2所示范性家长学校。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的管理、指导和评估。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发挥有关部门的社会教育功能,进一步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条块结合的儿童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实现儿童教育科学化和社会化。
三、儿童与法律保护
完善和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儿童权益。
目标与指标
1、加强立法,建立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法规。
2、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3、依法打击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预防并减少侵害儿童人身权利的各类刑事案件,保护儿童人身安全。
——禁止虐待、溺弃儿童,特别是女婴和病残儿童。
——禁止使用童工(未满16周岁)和对儿童的经济剥削。
4、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
——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率并减少重新犯罪率;中小学校普遍开设法律知识课程,*年中小学生普法教育率达100%。
5、在诉讼中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保障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对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岁以上不满18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6、法律援助机构要为儿童提供法律援助。
策略与措施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障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
——贯彻执行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建立健全执法监测机制。
——加强有关维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责任意识。
——严厉打击故意伤害、杀害、绑架、、拐卖、遗弃、虐待等侵害儿童人身权利以及强迫、引诱未成年人犯罪或进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利用儿童生产和贩运。严禁儿童服食,保护儿童免遭一切形式的犯。
——依法加强娱乐场所、文化市场和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控制未成年人涉足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场所;禁止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迷信、暴力、恐怖等的书刊、音像制品进入市场;制定落实儿童不宜观看的影视和广告的限制规定和措施;加强对营业性网吧的管理。
——大力开展警校共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的派出所民警定期到学校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加强校园和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儿童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禁止在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开设歌舞厅、游戏机室、网吧。
——公安、检查、司法等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维护少年儿童权益的有关法制宣传教育和保护工作。
——加强对企业用工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发现和查处使用童工,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惩处。
—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要相互配合,在侦查、、审判各诉讼阶段采取有别于成年人案犯的特殊方式,依法处理涉及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案件。对未成年人罪犯执行刑罚时,要与成年人罪犯分别关押、管理和教育。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检察院不、法院免于刑事处罚、缓刑或宣告无罪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得歧视。
——执法和司法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儿童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儿童的权益,提高办案技能和执法水平。
——教育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儿童实施家庭暴力及其他形式的身心摧残;禁止强迫未成年人结婚或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保障儿童人格权、身份权。
——加强对儿童的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增强儿童法律意识,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能力。
——在社区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的保护儿童权益的工作网络。防止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及时预防和科学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做好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和遭受侵害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康复、回归社会工作。
——积极设立面向儿童的法律援助机构,完善法律援助体系和网络,为儿童提供多种形式的法律援助服务。
——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建设,发展社区康复机构,指导家长学习和对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方法,使残疾儿童在社区和家庭普遍得到康复训练。
——关注单亲家庭儿童的健康成长,增强单亲家庭父母的法律意识和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并帮助他们掌握适宜的教育方法。
四、儿童与环境,
优化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
目标与指标
1、优化儿童生存的自然环境
——到2010年,农村享有饮用安全卫生水的人口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农村自来水末稍水四项指标总合格率达72%。建立城区二次供水监督机制,确保城区二次供水的水优质和卫生安全。
——到201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其中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0%以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
——到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
——城市空气和水按功能区基本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到201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
——到2010年,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
2、优化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
——推动全社会树立尊重儿童、爱护儿童的公民意识,使儿童免受一切形式的歧视和伤害。
——为儿童提供必需的闲暇娱乐时间,保障儿童参与家庭。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权利。
——提高儿童食品、玩具、用品和游乐设施的质量,保证安全无害。
——为儿童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产品及信息,净化、优化儿童成长的文化环境;各类媒体传播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信息,保护儿童免受不良信息影响。
——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到*年,确保有一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娱乐的儿童校外活动场所,每个社区因地制宜创设儿童课外活动设施和场所。
3、保护处于困境中的儿童
——加强救治重症儿童。
——发展残疾儿童康复事业,提高残疾儿童康复率。
——到2010年,区至少建立起一个综合利院儿童部(区)。儿童福利机构设施明显改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策略与措施
——政府在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时要体现“儿童优先”的原则。将儿童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大对儿童事业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儿童的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
——制定落实农村供水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办法,把农村改水改厕落实在农村奔康工程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的主要工作中。
——依法加强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力度。开展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和绿地,积极防治“三废”对水质、大气等环境污染,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汽车尾气达标率,继续执行城市空气质量周报、日报制度。
——建立健全城区二次供水卫生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建楼时规范建水池的措施;组织专业规范洗水池队伍;建立卫生监督部门负责监管,保证城区二次供水的水优质和卫生安全。
——建立和健全儿童食品、玩具、用品和游乐设施的质量监控机构,制定完善相应的生产、销售法规,监督实施。
——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儿童和家长的安全意识,预防及避免儿童意外伤害。
——建立和发展儿童校外活动设施和场所,把儿童校外教育活动场所设施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每个社区都应设置儿童少年活动场所,加强对各类场所的管理,已建立起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园、博物馆和游乐场、运动场都应尽可能减、免费向少年儿童开放。镇、村办好少儿文化活动室,建设少儿文艺创作队伍,开展少儿文艺作品评奖、文艺创作研究活动,鼓励创作优秀儿童图书、歌曲、影视等作品。坚持办好区少儿艺术花会和少儿艺术比赛等活动。
——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电子媒体都应营造尊重儿童、爱护儿童、教育儿童、鼓励儿童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广播、电视公益广告中应有一定比例,突出保护妇女儿童,促进妇女儿童发展的内容。
——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倡导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家庭关系,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儿童科普组织网络,巩固和扩大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儿童科普工作队伍,为儿童提供参与科学实验的机会和场所。
——广泛开展儿童环保意识教育,引导儿童树立爱护环境的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充分发挥社区对儿童的服务、管理和教育功能,社区内有关单位科技、文化、体育场所节假日免费向辖区内儿童开放。
——进一步强化流浪儿童收容机构的收容、教育、遣返工作,加强流入地与流出地的沟通协调,努力减少流浪儿童的反复流浪。
——加强对孤残儿童的救治工作。在完善国家开办的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服务,在社区内建立残疾儿童寄托所、工疗站及康复培训设施,对残疾儿童家长进行康复技能培训和指导。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鼓励公民依法收养,使更多孤儿、弃婴回归家庭,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努力提高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和新婚夫妇、孕妇学校和社区0-3岁儿童家长学校的水平,各镇要办好各类家长学校的示范点,*年,全区各类家长学校示范点达5所以上。各镇要抓好社区0-3岁儿童家长学校示范点,大力推广普及亲子学园,扎实开展对0-3岁儿童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培训和学习,使广大家长正确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和教育方法。
四、组织与实施
*区各级政府负责本《规划》的实施,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规划》的检查督导和监测评估。区各有关部门根据《规划》要求和各自职责范围,制定具体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各级政府要根据《规划》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儿童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安排,统一部署。要将《规划》实施纳入政府议事日程,纳入主管负责人的政绩考核、并保证实施《规划》的必需经费。
区、镇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建立实施《规划》的工作制度和报告制度,坚持分类指导、示范先行的原则,及时掌握有关情况,总结推广具有实效和创新的经验。
五、监测评估
对《规划》的实施情况实行分级监测评估。搜集、整理、反映《规划》执行情况的数据资料,分析儿童发展现状,预测儿童发展趋势,评估《规划》的实施效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监督和推动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
加强儿童发展综合统计工作,增设分性别统计指标,建立区、儿童状况监测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科学规范的监测评估方案,全面、动态地监测儿童发展状况。分性别统计指标要纳入有关部门的常规统计和统计调查,实施完善劳动监察、卫生监测、教育督导、国家统计、法律监督的监测机制,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加强信息收集、整理、反馈和交流,建立定期报送、评审制度,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每年定期向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区统计局报送监测评估数据及目标实施进展情况,并对报送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实施效果。区监测评估周期分为年度监测、5年中期监测评估和10年终期监测评估。
*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设监测评估领导小组,下设统计监测组和专家评估组,开展监测评估工作。
统计监测由区统计局牵头,相关部门共同组成。其职责是: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区儿童发展规划》要求,提出监测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指标;收集监测数据,建立分性别数据库;收集整理有关儿童发展数据指标;编写区年度监测统计报告;指导各部门开展统计监测工作。公安部门负责提供有关年龄段的数据资料。
儿科发展规划篇6
1、保障适龄儿童入学。
做好小学招生巩生工作,按时组织适龄儿童入学,完成招收13000名小学新的招生计划,确保小学入学率达99.99%以上,巩固率达99.99%以上。
做好幼儿园招生宣传发动工作,完成14000名幼儿的招生计划,确保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98%以上,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86%以上。
做好残疾儿童入学工作,认真做好筛查与鉴定工作,组织残疾儿童按时入学,市特教学校招收聋哑班2个,开智班2个;继续办好水头中心小学、诗钟中心小学、康美中心小学三个“特殊教育辅读班”;做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全市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以上。
2、统筹协调发展学校。
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农村中小学合格校建设与评估工作的意见》,明确目标任务,围绕“四有”目标,结合校舍安全工程,加强软硬件建设,积极推进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争取创建小学标准化学校50所,努力提高学校的标准化水平。**、**、***、**四个乡镇要积极推进小学“十配套”创建工作,争取辖区内的保留学校尽快达到小学“十配套”标准。
积极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根据《**市20**-20**年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和学校建设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校舍安全工程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争取撤并小学18所以上;认真做好农村幼儿园布点规划与建设工作,充分利用闲置的小学校舍,加快小学附设幼儿班的撤并与整合步伐,不断扩大办园规模,争取新建农村独立园5所以上。
加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室建设力度,根据《**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室装备标准》,针对我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室建设比较薄弱的实际问题,有计划做好综合实践活动室建设与装备工作。市直小学及今年规划创建农村小学标准化学校的50所小学要争取完善综合实践活动室建设与装备工作;其它小学要制定规划,逐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室建设与装备工作。
3、提供平等教育机会。按照“平等、融入、成才”的理念,认真执行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有关政策,确保外来工子女**0%就近入学,特别是沿海乡镇要做好协调工作,解决区域内外来工子女就近入学问题;认真落实部队、港澳台商、引进人才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有关政策,尽量满足部队、港澳台商、引进人才子女入学需求;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4、积极开展城乡帮扶活动。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小学中广泛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的通知》精神,各有关小学、幼儿园要扎实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建立联合体内教师学习交流、教研培训、物质扶持等制度,真正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区域教育的发展。小学继续开展“有效教学”支持志愿者活动、课程改革专题研究支持项目等活动,幼儿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引领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5、加快幼儿园建设步伐。柳城、康美两个乡镇(街道)要根据《**省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评定标准》,抓紧做好中心幼儿园的规划与建设工作,争取完成中心幼儿园建设任务。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和独立设置幼儿园建设工作,探索独立幼儿园转为公办幼儿园的建设模式,调整公民办幼儿园发展格局,促进农村幼儿园教育水平的提高。根据**市农村小学附设园(班)建设“十个有”、“十个要”的要求,结合幼儿园登记注册复查工作,做好小学附设幼儿园(班)的管理与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农村办园水平。积极推进示范幼儿园创建工作,**市级优质幼儿园、国专第二幼儿园要对照《**市示范幼儿园评估标准(试行)》,分别做好**市、**市示范幼儿园复评换牌验收工作。
二、着力规范办学行为,强化学校内部管理
1、强化学校制度管理。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修改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构建富有“人文性、民主性、时代性、科学性、生命性”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各项规章制度,给学校发展与改革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2、强化中心小学管理。根据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组对我市乡镇(街道)中心小学提出的存在问题和我市教育督导整改意见,各乡镇(街道)中心小学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找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加大整改力度,发挥中心小学示范辐射作用,引领辖区内学校提升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3、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按照《**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和《**市幼儿园常规管理办法》的要求,切实抓好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开齐上足各门课程,科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计划,杜绝随意调课、停课、挪课等现象。市教育局将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对小学、幼儿园教学常规进行督查(包括校容校貌、教学常规、教育科研、各个学科的考试考查等),及时通报反馈检查情况及整改意见;各乡镇(街道)中心小学每个学期都要组织对所属小学、幼儿园教学常规进行一次以上的督查,并把督查通报反馈材料于每个学年结束前以完小为单位汇总送初等与学前教育科。认真落实“减负”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和活动总量,严禁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严格控制课外书面作业量,严格控制考试的科目和次数,不得按分数排名次搞评比,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学习心理压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幼儿园要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开展体育活动,确保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包括1小时的体育活动)。
4、强化教学设施的管理。各学校要精心布置专用馆室,突出各个功能教室的特点;按照图书、自然仪器、体音美劳器材、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排列要求上架上橱,做到整洁、有序、美观;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把教学设备设施的管理与使用纳入评价学校、教师的内容,提高教学设施的管理水平和使用率;加强设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学生活动快乐安全。
5、强化学籍规范管理。严格按照《**省小学学籍管理办法》规定办理借读、转学、休学手续,建立完整规范的学籍档案;加强小学一年级和毕业班学生的学籍管理,一年级不得招收不及龄学生,毕业班学生一律在户籍地小学报名,杜绝与中学招生挂钩的借读、转学的现象;严格执行省教育厅、省人民政府纠风办、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借读生接收工作的通知》,规范借读生接收工作,特别是市区市直小学、**小学及乡镇(街道)中心校、四所市直幼儿园及中心幼儿园要根据规定,控制招收服务区域外的学生。
6、强化民办幼儿园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市民办幼儿园设置管理意见》,根据乡镇(街道)幼儿园布点规划,严格幼儿园的审批准入制度;加强民办幼儿园登记注册工作的管理,严格审核办园基本条件,对不具备办园基本条件的和不符合卫生安全规定要求,擅自开办的民办幼儿园应责令限期整改,促进民办幼儿园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7、强化学校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学校安全管理法规及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生命教育,创建平安校园,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寄宿制(包括**)小学(幼儿园)的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寄宿、**学生的安全。
三、着力促进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1、构建有效教学课堂。要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解决当前存在的教师加班加点、学生负担过重、教学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力求做到课堂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方法的指导性、内容的选择性、结构的合理性、学法的灵活性、环境的和谐性”,构建“学不厌,教不倦”的有效课堂。小学要立足课堂,突出“有效”,扎实“双基”,培养能力,达到轻负担、高质量、增效益的素质教育要求;继续开展各个学科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及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各个学科课堂教学效率。幼儿园要树立整合教育理念,继续开展以“主题为虚,领域为实”的高结构教育活动与区域活动的探究,灵活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的形式,提高幼儿发展水平。
2、注重提高教研实效。以“实在、管用、有效”为导向,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意见》,扎实开展有序的常态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有目标、有计划开展活动。加强片区教研活动,通过开展市级优质课片区展示活动、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片区专题研讨等活动,努力提高片区教研实效性。建立教研重心下移制度,深入开展教学调研工作,帮助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急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幼儿园要针对“小学化”教育这个突出问题,面向农村,深入到村(居)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开展教研工作,积极探索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教育模式,努力提高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课题研究,小学要做好省级课题**市“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的申报和省级立项课题“以专题研究项目支持为载体,构建农村小学片区教研新模式”结题工作,举行优秀课题展示活动;幼儿园要认真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做好科研课题的申报与研究工作,特别是要以“早期阅读”的研究为抓手,深化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研究。
3、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根据《**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监控意见(试行)》要求,建立学段学习目标检测与分析制度,全面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动态管理,定期与不定期对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进行检查与指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学生学业检测的方式方法,认真做好学业检测与质量分析工作,小学期末考试学科(包括小学毕业考试)试卷由市教育局组织命题,并抽调部分试卷进行统一评卷和质量分析;其它非期末考试学科结合教学常规检查进行测试考查及质量分析;平时的各单元目标学业检测试卷由各个片区组织命题,各校自行组织测查。各乡镇(街道)中心小学要有计划抽调各年级各学科期末考试试卷进行统一评卷和质量分析;其它非期末考试学科要结合教学常规检查进行测试考查及质量分析。幼儿园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标准”评价教师,提升教师教育实践和评价能力,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4、探索科学考评办法。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综合评价工作,结合实际,探索教师绩效考评办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发挥考评导向、激励、调控功能,突出考核评价的综合性、科学性、过程性和发展性,真正发挥考核评价的推动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小学要加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记载、管理与使用工作,发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功能,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情况;幼儿园要全面关注幼儿在园生活与身体,深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建立“幼儿成长档案”,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根据**市教育局关于校园建设基本要求和班级文化基本建设“十个一”的要求,精心布置校园,突出教育功能,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各乡镇(街道)中心小学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包括校园环境,教室、办公室、配套室布置等),并于年底将把评选结果送市教育局初等与学前教育科。
6、重视学校特色建设。按照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要求,树立“一校一品”理念,做好学校特色项目的规划与创建工作,着力抓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和品牌升级,做大做强特色项目,不断深化办学特色的内涵,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化、人才培养个性化。
四、着力打造师资队伍,树立教师良好形象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以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以提高师德师能为根本,深入开展铸师魂、育师德、树师表、正师风、练师能活动,认真解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师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自身修养,爱岗敬业,专心工作,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做好本职工作。教育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塑造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提高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广泛开展以“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为主题的“书香校园”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倡导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认真实施省、市“百千万”园丁工程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通过集中培训、在岗研修、网络学习、教学研讨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特别是要针对我市小学非语数教师、农村幼儿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扎实开展师资培训工作,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成立小学名师工作室,引导教师制定专业成长规划,制订和实施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做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工作,通过开展各种推优、展示等活动,做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工作,努力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学骨干队伍。
2、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组织校长参加各级培训,提升校长自身业务素养和理论水平,增强校长依法行政、规范办学意识,不断提高教育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关心教师工作生活,依法保障和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努力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不断激发教师职业热情;转变工作作风,深入一线听课评课,参加教学研究,切实把精力放在教育教学管理上,把功夫下在提升教学质量上。
五、着力推进扫盲工作,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1、认真制定扫盲工作计划,细化扫盲教学实施方案,做好文盲人员入学宣传发动工作,按时发放扫盲学习通知书,组织文盲人员按时入学。
2、建立健全扫盲责任制,按照**市扫盲教育工作“十个有”和扫盲教学工作“十个有”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扫盲模式,落实教学计划,推进教学进度,扎实开展扫盲教学工作,在教学中要求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和学生、定教学进度、定期检查),确保扫盲教育教学质量。要做好春季和秋季的文盲人员脱盲测试的申请、组织、测试、评卷等工作,做好扫盲教育教学过程性资料收集与建档工作。
3、按时报送扫盲工作进度,各单位在2、4、6、8、**、12月底前上报一次扫盲工作情况,确保完成1498人的扫盲任务。
儿科发展规划篇7
【关键词】幼儿园 科学发展 发展规划
一、幼儿园发展规划的内涵与特征
幼儿园发展规划是幼儿园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计划的需要和应对幼儿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挑战,在系统分析幼儿园现有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确立或完善幼儿园的办学方向与发展目标,分析幼儿园的优先发展项目与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从而达到挖掘幼儿园自身潜在优势、提高办园品质的目的。
作为幼儿园发展的一个计划和蓝图,幼儿园发展规划具有系统协同性、前瞻预测性及园本特色性等内在特性。
(一)系统协同性
幼儿园发展规划要求协调与整合幼儿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理顺幼儿园系统内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之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要协调好幼儿园与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把幼儿园内外的各种力量聚集在一起,系统地思考和规划幼儿园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而勾勒出幼儿园的发展蓝图。
(二)前瞻预测性
前瞻性是指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剔除其中一些过时的、不符合发展需要的内容,增加新的符合发展形势与时代精神的内容。幼儿园发展规划就是幼儿园建设的蓝图和未来的努力方向,以幼儿园的发展目标为核心,以一定的发展理念为基础,根据幼儿园自身的状况与发展特色,对幼儿园未来发展进行合理的预测。一般考虑的是“幼儿园的明天”,也就是考虑未来2—5年内设计明确、可行、有效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过程。
(三)园本特色性
源于发展历程、所处地源等方面因素的差异,每所幼儿园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所以幼儿园应视自己的不同情况制订规划。一所幼儿园如果没有特色,也就没有个性。追求特色是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幼儿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对于已经形成自己鲜明特色的幼儿园而言,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特色的内涵;对于特色不鲜明的幼儿园而言,特色的创建需要幼儿园有新的发展思路。所以幼儿园在考虑发展目标和优先发展项目时要尽可能考虑到本园的特色问题。
二、幼儿园发展规划蕴涵的价值
幼儿园发展规划作为幼儿园未来几年发展的一个基本蓝图,对幼儿园办园品质的提升和幼儿园内部各系统的完善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理顺幼儿园的办园思路和明确发展方向
幼儿园发展规划是面向未来的,旨在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基本的指示,实现规划制定的项目要求和促进幼儿园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全园上下制定规划和贯彻执行规划,有助于明确幼儿园的办园思路和目标定位,统一员工的思想和努力的方向,把全园的力量聚集到目标的达成上,进而在发展方向和思路上达成共识。
(二)有助于提升办园质量和管理水平
幼儿园发展规划可以建立能够支持幼儿园发展和教学质量的保障系统,使幼儿园内部有明确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以评价为手段,促进幼儿园不断自我提高、更新和完善,从而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加适宜的氛围。幼儿园发展规划为幼儿园管理提供了系统的自我评估机制,为幼儿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制定了严格的制度,使得幼儿园活动都要在计划日程和有序的管理范围中进行。
幼儿园规划可以看作是全体成员运用系统规划的思想和发展的眼光来筹划幼儿园未来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实施蓝图,在实施中不断修正、完善,对监督和评估过程中产生的不当部分做出调整或者修正,形成一个动态的完善、提升过程,建立有效的应对新挑战的反应机制,从而有效地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
三、奥城中心幼儿园发展规划述要
(一)规划制订情况
自2011年起,奥城中心幼儿园即着手制订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同德,朝向规划制订的预期目标努力奋斗。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受益匪浅,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得以深化,幼儿园的办园特色得以突显,幼儿园的办学声誉及幼儿园的社会知名度、社会美誉度得以提高。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正是有了规划的保驾护航,才有了幼儿园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在第一个五年规划制定的过程中,我们首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积极借鉴全园教职工、家长、社区的评估反馈以及区教育局提出的建议。我们在全园上下组织了多次座谈,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听取大家对幼儿园发展的定位和幼儿园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等,在充分肯定办园成果的同时,从中梳理出本园的发展脉络,结合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规划的初稿,并经过几个回合修改和听取意见,最终形成了我园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二)规划制定特点
在规划的制订中,主要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以办园思想为规划的核心;二是以幼儿园现阶段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为突破;三是将规划的制订、实施和调整作为一个整体来综合考虑。
1.办园思想是幼儿园规划的制订与实施的灵魂。办园思想包含办园理念、办园目标、培养目标与办园特色等,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以奥城中心幼儿园为例,伴随我市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变革,我园确立了正确的办园理念和鲜明的办园特色,并不断积淀,不断融入新的内涵。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在制订发展规划时,从办园思想的传承出发,认真思考三个问题:要办成一所怎样的幼儿园——即幼儿园办园的目标定位问题,要培养怎样的孩子——即幼儿园发展的内涵定位问题,如何有效达成幼儿园的发展目标与培养目标——即幼儿园办园理念的导向问题。我们通过以上问题的思考,挖掘办园思想的内涵,并加以整合,使规划围绕办园思想展开,并为深化办园思想服务。
2.幼儿园在每个发展阶段都会遇到关键时刻,这个关键时刻可能来自于幼儿园外部,比如:课改倡导的新理念、提出的新要求,上级行政部门的政策变化、新举措等,也可能来自于幼儿园内部,比如:人员的调整、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求等,“关键时刻”可能是发展中的机遇,也可能是发展中的问题,影响到发展的全局。因此,在制订规划时,必须认真查找幼儿园在现阶段发展中的关键时刻,把它置于全局来统筹思考。
3.制订规划并不是写一份简单的计划,而是构想一个综合性发展方案,包括规划的定位、规划的实施、规划的评估反馈与调整等,必须将这些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细致的考虑,使规划具有可行性,以此来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我园的规划不仅有发展目标的具体定位,还包含实施的具体设想,提出了“在实事求是的传承中发展”“在教科研整合的把握中实验”“在学习共同体的创建中提高”的思路,以及发展的基本实施途径与措施等。这些为我们顺利实施规划提供了行动的指南和依据。
四、结语
儿科发展规划篇8
一、工作指标
(一)孕产妇死亡率
控制在10/10万以下。
(二)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分别控制在6‰和7‰以下。
(三)其他工作指标
1.早孕建卡率达80%。
2.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98%。
3.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
4.住院分娩率达100%。
5.7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达98%。
6.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85%。
7.高危儿童筛查率达95%,高危儿童专案管理率达95%。
8.孕前传染病筛查率达90%以上。
9.产前筛查率达90%以上。
10.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筛查率达95%以上。
11.儿童白内障筛查率达90%以上。
12.儿童髋关节筛查率达90%以上。
13.儿童先心病筛查率达90%以上。
14.适龄妇女妇科病完成当年计划的100%。
二、加强妇幼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我区妇幼保健事业健康、持续和规范地发展
(一)确定我区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模式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以妇幼公共卫生和保健服务为主要职能,按照市局统一要求名称为“*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实现内部功能、科室布局、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设置。
依据相关政策,配齐妇幼保健工作人员。根据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试行)》,参照辖区人口核定编制,配备工作人员。其中,卫生技术人员要占工作人员总数的75-80%。新进保健人员要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要到市妇儿保健中心接受为期一年的岗位培训。加强现有岗位人员培训,通过三年时间,强化我区妇幼保健力量。
(二)落实我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的基础建设和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科的标准化建设,达到符合妇幼公共卫生和保健服务工作的需求。
(三)确保经费,保障公共卫生工作开展。严格依照市政府《转发市卫生局关于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按照0.5万元/万人口的标准拨付妇幼卫生群体保健经费。
三、保证母婴安全,控制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
(一)强化责任
继续实行孕产妇死亡控制的领导责任承诺,强化辖区管理,实现有效控制。实行孕产妇死亡病例评审和归因分析,对可避免因素所致死亡进行责任通报和明令整改。
(二)做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服务
1.提高社区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和工作积极性。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对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进行考核。
2.加强孕产妇保健手册和儿童保健手册的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提高孕妇早孕建卡率,二、三级医院要做好孕妇接诊的信息录入。辖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按照孕产妇、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做好外来妇女儿童保健服务。
3.做好辖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之间的转诊沟通,重点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做好高危孕产妇的鉴别转诊和全程监护。
(三)畅通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绿色通道,加强抢救中心与基层单位的联系沟通,保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及时得到救治,保障母婴安全。
(四)继续加强辖区二、三级产科建设和管理,强化助产技术服务等院内感染控制的规范、培训和督导,提高产科质量。
(五)定期开展辖区围产协作组活动,进行孕产妇死亡或危重病例讨论,推动产科技术水平的提高。
(六)根据《*市新生儿死亡病例评审制度》,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进行新生儿救治讲座和典型病例讨论,整体提高新生儿救治水平,降低婴儿死亡率。
四、继续认真贯彻实施《*市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
(一)继续认真落实*市12项免费惠民项目,严格质量控制和环节管理,对异常病例及时确诊,适时干预,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受益率。
(二)今年实现我区托幼机构信息联网,在散居儿童系统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实现集体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摄入、健康状况的动态管理与监控。
(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剖宫产率。
(四)通过实施《*市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监测评估方案》,进一步推进我区深入落实“行动计划”,以促进我区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
五、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一)按照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的通知》,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妇女安全。
(二)贯彻执行《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严格掌握常用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严禁因非医学需要的超常规引产,保障受术者的安全与健康。
(三)严格执行中期引产手术的登记及上报规定,继续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
六、做好妇幼卫生信息的统计、监测,全面实现妇幼卫生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
(一)强化妇幼常规报表质量,做好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和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二)对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妇科病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上报、统计和分析。
七、加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
(一)制定我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规划,指导我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事业发展。
(二)建立妇幼卫生健康教育队伍,在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设有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统一培训的兼职健康教育人员。
(三)建立我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示范基地。
八、加强妇幼保健技术服务监督管理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2931.html儿科发展规划范文8篇
相关文章:
初一学生自我介绍12-31
运动会口号和队名09-20
icu主任工作总结范文10篇08-15
小暑手抄报简单漂亮07-21
立秋早安问候语12-10
避暑发朋友圈的句子09-20
优秀导游实习报告08-20
销售新员工转正工作总结10-05
休闲体育专业职业规划书08-17
实习接收证明11-30
冬至的广播稿12-23
入职个人简历12-14
幼儿园家长代表演讲稿08-16
我渴望再见到蓝天作文400字12-05
英语作文600字10-22
申请助学金的申请书09-07
简单的读书名言警句88条08-23
2024年9月上海计算机四级考试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11-09
《华佗治病》的阅读答案附原文翻译10-11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幼儿评语(优秀13篇)07-30
短篇文言文翻译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