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操作问题篇1
护理操作技能是护士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和基本功,对护士职业能力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为提高省级各家医院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技能,江西省卫生厅于2010年10月下旬将举行省级各医院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技能大比武。为此,江西省某三级专科医院对全院45岁以下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及考核。虽然专科医院最终不在大比武之列,但该院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技能有所提高,当然,从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1)考核对象:江西省某市1所三级专科医院45岁以下的护理人员512人,其中按学历,本科学历234人占46%,大专261人占51%,中专17人占3%;按职称,护士201人占39%,护师236人占46%,主管护师70人占14%,副主任护师2人占0.4%。 2)培训及考核人员:为该院示教室老师3)培训及考核项目:共13项: 生命体征测量、电动吸痰法、密闭式静脉输液、灌肠法、无菌操作、口腔护理、女病人导尿术、胃肠减压术、 低流量给氧、心肺复苏、皮内注射、危重病人翻身、备用床。4)考核评价标准:参照该院护理部《十三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服务规范》及《52项护理操作技能》。5)培训地点:护理示教室。
1.2培训及考核方法:因人员多,时间短,项目多,采取逐级培训方法,即第一阶段:由培训老师示范培训各科护士长与护士骨干;第二阶段:由各科护士长与护士骨干培训本科室其他护士。第一、二阶段培训后,全院护士分两轮进行随机抽考,每轮含六项操作,每名护士每轮抽考一项。由培训老师直接监考、评分,并做考后讲评。
1.3评分标准:分四部分1)评估(10分):(1)自身准备:着装、医嘱、洗手、戴口罩。(2)环境准备:(3)病人准备:2).计划(10分):用物准备(3).实施(70分):操作程序(4).评价(10分):质量(如:病人的舒适度、伴随语言、技术品质、流程熟练度及完成时间)
2.培训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2.1示教与考核方式陈旧:由培训老师讲解、示范护士模仿训练 培训老师监考、讲评、评分。
2.2新技术与传统理论不适应: 如:无菌技术操作中无菌溶液,仍要玻璃瓶装液体,而今临床上为软包装液体;自安瓿内抽药,仍要求锯安瓿前后均要消毒,可早有研究证明:锯安瓿前无需消毒。铺床中床单的折角,90年代就已研究用圆角床单代替折角床单,可至今仍未推广。
2.3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标准欠完善:部分操作规程与临床实际工作脱钩,形成“考归考,做归做”,不能真正实施于临床。如:临床上的导尿包均为一次性的或纸塑包装,而培训中用的是布包导尿包;有些操作程序重复,如:口腔护理操作前要评估口腔,洗牙前又要查看口腔;有些扣分欠合理;
2.4部分护士操作考试中很随心所欲:如:消毒皮肤没有棉签,用手在空中比划;随意签执行时间、姓名;抽液体量不够,抽空气至所需量;用干棉签消毒;胶布贴在手上、治疗车上、床头柜上、工作服上;未带手表,却装模作样看手腕调滴速;
2.5与患者沟通、解释不够:操作前告知语气生硬、呆板,操作中黙不作声,操作后无“谢”字;交待注意事项如“背书”,“乱”字使用率很高;与患者缺乏互动。
2.6部分护士医学基础知识匮乏:如:测T时被告知因为是成人所以测腋温;测P在手臂内侧把脉;测BP病人平躺在病床上,BP计放在床头柜上;BP记录为舒张压∕收缩压(60∕90);
2.7护士安全意识淡漠:1)爱伤意识淡漠:操作中毫不顾及病人的感受,自顾自地操作,哪样方便哪样做。如:操作中暴露病人部位过多,时间过久,甚至未注意保护病人私密处;翻身后被子遮住病人口鼻;2)自我保护意识淡漠:签名字迹了草;只签姓或名;随意签时间;不签执行时间及姓名;为省时间操作前签好执行时间及姓名;3)查对马虎,走过场:查对物品以手捏为准;配药后随手将安瓿丢弃;…均为差错的隐患。
2.8部分护士应变能力较差:在操作考核中遇到意外情况不能随机应变,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如:胃肠减压操作考核中发现胃管无塞,竟不知如何放置胃管;口护中洗牙后应先漱口再撤盘,但个别护士先撤盘后漱口,漱口液不知往哪吐;考核中少某个用物,竟不知所措;
2.9操作费时、费力:如:治疗车放置不当,护士过度扭曲身体取放物品;持空针排气弯腰过低;铺床折角时双腿并拢;
3.对策
3.1改革示教方法,使训练、考核更规范化:护理操作属于动作技能,它的形成必须经过认知阶段、动作分解阶段、动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四个过程,需要通过观摩,反复练习才能熟练化[2]。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为此,我们准备将护理操作考评标准与我院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每项操作制成光碟,随时供大家观摩,护士们可以边看边练,不仅减少“二传手”的失真,亦可使训练、考核更规范化。
3.2及时修订、完善操作考核标准:操作程序要求以规范、实用、简便为原则[3],这就要求示教老师不能循规蹈矩,应经常深入临床,将操作考核标准与临床护理工作结合起来,并及时注入新观念、新技术、新内容,使规范化护理操作时时、处处体现在临床工作中,以达到省时、节力、让病人满意的效果。
3.3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整体素质:“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心理、社会、人文、美学等学科方面的知识,掌握沟通技巧,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操作前、中、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以最优质、最安全有效的服务满足病人身心健康需要。
3.4加强护士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每位护士应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三查七对”一定要牢记。加强爱伤观念,要学会换位思考,一切护理活动必须按操作程序办事,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3.5遵循“节力”原则,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可采取维持较大支撑面、降低重心、减少重力线的改变、使用大肌肉群等来达到省时、节力之效果。如:.护士在提、端物品时应尽量将物体靠近身体;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在能使用整只手时,绝不只用手指;在能使用手臂力量时,绝不只用手腕部力量;.
淡化过程,强调效果,减少重复。是护理操作技术与时俱进的体现。作为专科医院,开展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更能切合我院临床实际,这是我们今后培训工作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桂华. 评价信息反馈与护理操作考核成绩相关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2):240-241
[2]夏菱. 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完善护理操作评价标准[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58
[3]陈伯利. 临床护理操作考核中的存在问题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杂志,2006,5(1):63-64
护理操作问题篇2
1 帮助护生尽快适应环境
护生进入科室后,带教老师要详细介绍病区环境,病区工作人员,护生进入治疗室、换药房及进入病房的要求,常用物品存放的位置,使护生对科室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观摩护理技术操作,使护生对护士工作有一个感性认识,快速适应护士角色。由于实习时间有限,带教老师要向护生明确其专科实习重点,使护生的学习目的明确。
2 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带教老师要针对护生的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病例,采取以提问的方式,使其分析、探讨,让其说出其要注意观察的重点和内容,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和需要做哪些准备等,最后由带教老师给予指导和补充,以逐步培养护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以一个实际临床问题为起点进行教学引导,带教老师的作用不是提供参考答案和单纯的回答护生提出的问题,而是启发护生的思维,引导护生提出问题及如何去查找相关问题的答案,从而使护生形成主动的学习习惯,使其始终处于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提高护生进一步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娴熟的操作技术是做好护理工作、满足患者需要的重要条件。由于护生刚进入临床实习,其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较差,临床上各种技术操作种类又繁多,护生初入临床感到陌生,可将一些复杂的操作技术规程分解成简单、容易操作的程序,以便记忆和操作,如将静脉输液操作,具体分解为洗手准备物品取药三查七对加药核对患者解释并取舒适排尽空气消毒皮肤穿刺记录再核对拔针整理毁型,熟记规程后,再到实践中应用,并给予鼓励和肯定,护生很快就能进入护士角色,从而提高了护生的动手能力。另外,带教老师要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并严格要求护生,带教老师要先示范再让护生动手操作,使他们从一开始就掌握最正确、最规范的操作技术。尽可能提供机会让护生多练习,督促护生独立完成操作练习,同时对于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提问,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其逐步提高基本技术操作水平。
4 培养护生如何把握操作时机
护生进入临床实习,急于学习各项操作,往往忽略了护理程序所要求的职业规范,对于操作时机把握不当。这就要求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除了要求护生准确完成操作外,应指导护生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模式完成各项操作,即按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的顺序来完成各项操作。如在进行扫床时,要评估一下操作环境,也就是提醒护生在操作前看是否有正在进餐的患者,有无正在接受无菌性操作的患者等。为患者进行导尿时,指导护生操作前环境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影响无菌技术操作的因素等,并指导护生如何进行调整,以培养护生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模式来完成各项操作。
5 不断提高护生的沟通技巧
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护士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将服务对象堪称一个具有生理及社会心理需要的整体,而不是只重视患者的生理或病理反应的局部[1],带教老师要更新带教观念,注重护生沟通技巧的培养。教会护生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使护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适应新的护理模式。进入临床实习,护生普遍存在着信心不足,护生面对患者怕说错话,做错事,易产生畏缩情绪,要消除这些心理障碍,带教老师要给予护生足够的尊重,尽可能提供机会,让护生主动接触患者,及时给予鼓励并把沟通方法传授给护生,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做到放手不放眼,使护生掌握在接待、解释、送别患者时的基本方法。对于新入院的患者接待,在实习前护生普遍反映不知道如何与患者沟通,进行各项操作前不知该怎样向患者解释,不知该如何组织恰当有序的语句,而使无临床经验的护生将各科知识整合为某项护理操作的解释有一定的难度[2],要求临床带教老师在进行操作时,运用沟通技巧,向患者解释,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对于新入院患者带教老师应指导护生如何做好自我介绍,院规介绍,出院患者如何做好出院指导,以上通过老师的示范,再让护生临床实践,要求护生在进行语言交流中应做到口齿清晰、表达准确、礼貌谦虚,多用礼貌性语言,巧用安抚性语言,使护生逐步掌握与患者沟通的艺术性。另外,在临床带教中,教师注意指导护生运用倾听、表情、眼神、仪表、姿势等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提高护生的非语言沟通能力。
6 培养护生的思考和观察能力
培养护生观察能力,同时在护理观察过程中要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在工作中勤开动脑筋,从被动观察变为主动观察。临床大量实例证明,护理观察渗透着思考,思考有促进观察的深入[3]。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护士才能在深入观察过程中结合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做出正确分析和判断。针对临床具体病例,指导护生如何进行护理观察以及观察的重点和具体内容,可能出现的一些情况和需要准备哪些物品等。讲解护理观察的规律,逐步培养其临床思维习惯,提高护理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带教老师也可讲解在临床中碰见过的典型案例,通过剖析,研讨观察成功与失败案例,吸取前人经验、教训及启示。其次,针对临床观察的薄弱环节,进行讲解,逐步培养护生的观察和分析思考能力。带教老师随时启发护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放手让护生从接患者入院、问病史、查体、作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到最后实施措施,为患者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独立完成,必要时加以指导。当发现患者的病情出现变化时,不失时机地暗示和引导护生去观察、去发现、去判断,这样才能促使护生不断思考分析,提高观察判断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
[2] 冯方荣,李锦梅.培养中专生护生沟通能力的体会.护理管理杂志,2005,9:3040.
护理操作问题篇3
护理实践教学是护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护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也是护理学生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的关键。临床实习是检验护理学生理论学习程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阶段[1]。护理学生从学校走入医院,面临陌生的环境和角色的改变,一时难以适应,时常对护理工作不知所措,操作技术不熟练,失败次数增多,导致护理学生自信心下降,长时间不能适应临床实习。为了使护理学生在实习中尽快适应临床护理角色的转变,顺利完成实习过程,自2005年以来,我们对来我院临床实习的护理学生进行了护理技能操作规范化训练。特别是近年来外地护理学生进入我院实习人数增加,规范化操作训练已经成为我们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
发表论文代理
1 规范化训练的目标
规范化训练是在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系统化、整体化护理为核心的前提下,将临床护理技能操作的各环节规范化,使护理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基本的护理技能操作,尽快适应临床护士角色,投入临床实习。
2 规范化训练的方法
2.1 示教演示 进行示教时,先由教师按照规范的操作标准进行操作演示,由同学提出问题,特别是外地护理学生对不同的操作方法提出疑问,教师逐一进行解答,并进行统一规范。规范操作后教师再设置一些操作上容易出现错误的动作,与正确的操作标准进行对比,并联系临床启发教学。每项操作示教后,抽一名护理学生当场演示,先由大家指出错误所在,共同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分解动作演示。如:铺无菌盘如何不跨越无菌区、静脉输液如何能一次排气成功。针对这些情况反复演示,矫正护理学生操作中不规范的动作。
2.2 相关知识讲解 护理工作技能操作性较强,而护理学基础是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相关专业知识可以为护士提供有关技术规则。在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护士比其他人员更直接面对病人,因此,在掌握技能操作的同时,必须学会运用基础理论指导技能操作。在示教操作中,边演示,边提出问题,并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讲解分析。如:特殊病人在实施大量不保留灌肠时应注意什么;静脉输液时,溶液不滴注的常见原因、如何处理等。设置问题要立足于多角度、多层次及实用。护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必须联系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解答,使护理学生能将理论与技能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发表论文代理
2.3 规范化训练 在各种护理技能操作演示后,将护理学生集中在示教室进行2周的训练,自己掌握训练次数。教师通过观察来启发操作手法和要领,矫正护理学生操作中的错误,提高护理学生操作应用能力。使她们由训练的模仿阶段逐步转入熟练阶段。为了更接近临床护理操作,训练1周后,在示教室设置模拟病房,进行模拟训练。护理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模拟病人。对操作项目进行模拟训练。训练时,从操作前物品准备、操作中及操作后语言沟通、物品处理都由护理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按照模拟操作的项目设定模拟环境,设置适当问题。如:在肌肉注射操作时,昏迷患者选择哪种注射部位;如何确定注射体位;怎样进行核对等。护理学生要根据当时模拟操作的环境状况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解答。对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集中进行讲评,重新规范,强化训练。
2.4 评价训练效果 训练结束后,以考试的方式检查训练效果。每位护理学生随机抽取一项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作内容。由学校教师、护理部主任、临床带教教师组成考核小组,按照评分标准为考试者打分,并将评分累计平均后给出最后成绩,达标成绩为70分。考试未达标的护理学生延长训练时间,直到达标为止。3 体会
3.1 激发了技能操作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教师,是直接推动学生的心理动因[2]。规范化训练激发了护理学生对操作的兴趣,使护理学生对护理技能操作产生了极大热情,由开始的被动训练变为主动训练。在操作训练中护理学生经常询问教师,改正错误,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找出最佳的操作方法。许多护理学生主动要求增加训练次数和时间,调动了护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中获得自尊、自信。
3.2 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规范的演示、讲解,训练中配合提问、启发,矫正操作中的错误,使护理学生更清楚地感知和理解操作过程,强化了对正规操作的记忆;在进行每项护理操作前后,护理学生通过讲解操作的目的、意义、配合方法及操作后的注意事项,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贯穿于技能操作,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 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语言对人的健康、心理及整个机体起着重要作用,语言表达是人际沟通的主要方式。现代社会要求护士具有较强的职业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3]。操作训练中理论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桥梁作用,特别是示教室的模拟训练,迫使护理学生在教师设置的不同环境、不同疾病中不断地思考,运用最恰当的专业语言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从而培养了护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缩短了理论与临床之间的距离,使护理学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减轻了因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带来的陌生感。
发表论文代理
3.4 缩短了护理学生进入临床的适应时间 自2005年开始采用此教学方法的实践证明,经过规范化训练后的实习,护理学生比未经过训练直接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学生适应临床护理角色的时间平均缩短5~7天,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能力都有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 王远湘.从护理学生实习前后基础护理操作考核结果看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J].护理研究,2004,18(12A):2147.
[2] 伊志琴,耿桂灵.《儿科护理》教学方法选择策略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4,19(3):20-23.
发表论文代理
护理操作问题篇4
【关键词】障碍设计法 护理技术实训课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0156-02
障碍设计法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护理技能模拟操作过程中,设计一些障碍,或者示范一些错误的操作法,让学生在已经熟悉正规的护理操作的基础上来判断或纠正错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通过各环节培养出技术型的护理人才,是实践教学面临的重大问题。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弱,意志较薄弱,如果按常规的教学方法来传授护理技术的操作,学生只会生搬硬套,机械性地模仿教师的操作。笔者在1年的时间里,在护理技术实训课程教学中大胆创新,采用障碍设计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随机选取南宁市卫生学校2010级中职护理专业2个班的学生119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护理20班(60人)设为实验组,护理19班(59人)设为对照组。年龄为16~18岁,均为女生。且已经过1个学年的基础课学习。各班年龄、基础理论课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使用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时数、任课教师均相同。
(二)方法。具体如下。
1.教学方法。两组均由同一教师授课,所授科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学时、内容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规范地示教,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实验组则采用障碍设计教学法,设计障碍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
2.障碍设计教学流程。以青霉素皮内注射为例说明。学生已在护理学基础中基本熟悉了青霉素皮内注射的操作。(1)将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选一名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准备小笔记本。(2)课前准备:组长带领本组的学生,根据教材及广西卫生厅下发的55项视频,熟悉青霉素皮内注射的正规操作。(3)教师设计障碍操作,如准备用物有过期的药液、不密封的注射器,配制青霉素皮试液时多做一个步骤、用物准备不全等,操作中“三查七对”漏查一些项目,评估内容不全等。要求学生边看边记录存在的问题。(4)学生分组讨论,汇总障碍问题,并纠正问题。(5)学生分组设计情境演练。(6)学生分组展示记录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完善操作方法。
3.评价方法。(1)评价的方式。选择无菌技术操作、鼻塞法给氧、简易呼吸器、生命体征的测量四项护理操作进行单项计分,由4位教师分别固定负责相应的科目,并按广西卫生厅下发的55项《操作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操作总评是学生学完课程后,由学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组成的平均分。(2)调查实验组学生对障碍设计法教学效果的评价。笔者参考有关文献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共发放自制问卷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100%。(3)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二、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实验组学生对障碍设计法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2。
三、讨论
(一)障碍设计法在护理技术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结果。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将护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成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实施障碍设计法遵循这一理念,目的是让学生能解决障碍中的问题,尽快掌握及运用护理操作技能为病人服务,提高职业能力。障碍设计法在护理技术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结果如下。
一是提高了学生观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评判性思维的能力。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注意收集学生在各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无菌操作不严格、“三查七对”缺乏、生活医疗垃圾处理不当等,在授课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情境及工具。学生作为解决问题的参与者、探索者,在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极大地挖掘了思维能力,加深了对操作目的、适用范围、操作要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缩短了实验教学与临床护理实践之间的差距。表2显示,8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观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81.66%的学生认为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是提高了学生心理素质与应变的能力。中职学生年龄小,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较脆弱,通过设计障碍性问题,学生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经过不同情境的演练,学生在不同的操作中解决不同的问题,提高了应变与创新能力,加强了耐挫力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心理素质与应变的能力。
三是增强了学生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随着医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普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在障碍设计教学法中,将相关的法律知识渗透于问题中,引导学生识别对与错,以此来增强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明白护理行为与患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与患者生命的关系,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四是提高了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整体护理的实践调查表明,护理工作需要用70%的时间与他人进行沟通。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适应临床的需求,障碍设计法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学习。通过小组互动、讨论和自检,学生学会了共同学习,加深了友谊,满足了心理需要,培养了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
(二)障碍设计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应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完善人格,提高修养。在教学中应做到有责任心、有耐心,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同时了解学生的能力状况。教师还应循循善诱,因人施教,启发学生判断的能力,避免出现错漏的现象。
面对临床护理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临床护理设备不断更新,护理新技术不断出现,护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改革。障碍设计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阎宇轩.实验创新教育应注意的几种倾向[J].中国教育学刊,2000(2)
[2]朱进和.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实验教学中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1(14)
[3]施晓芸.临床护理带教方法[J].家庭护士,2008(20)
[4]史瑞芬.护理人际沟通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5]廖春玲,徐衰明.开放性评价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10)
[6]刘志哲.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14)
[7]周蕾,葛霞.几种不同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6)
【作者简介】李碧桃(1963- ),女,广西上林人,广西百名名师,南宁市卫生学校护理教研组组长。
护理操作问题篇5
1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责任心差、对制度执行不到位、技术操作不规范在护理过程中,各种操作存在责任心不强问题,对患者病情观察不细致,对病情记录不认真,当母婴出现异常时未能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导致不能够及时处理,可能会增加胎儿宫内窘迫发生几率,甚至胎死宫内;如果在护理观察中,观察不到位,会造成急产或者婴儿分娩在病床上,甚至会引起母婴产伤。再者,缺乏谨慎态度,不严格执行各项产科规章制度,出现用错药、抱错婴儿问题;技术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产科问题。
1.2专科护理技术水平差部分护士年资低、缺乏产科护理经验、技术操作不熟练等问题,不能够迅速配合临床医师实施相关产科急救,为护理安全埋下隐患。
1.3法律意识淡薄、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是对护理过程的真实情况反映,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一旦涉及到医患纠纷,它是原始的法律依据。但是在产科护理中,未能及时记录进行的护理操作,或者记录的时间及内容与医嘱有差别;存在随机涂改内容、重抄记录、随意签名等问题;存在叙述含糊不清、自己潦草不清楚等问题,这都为护理安全埋下隐患,出现举证困难的局面。还存在记录不妥问题,有的护士为了应付检查,将未实施的护理措施也做了记录,当然这种记录是无事实根据的,是在未进行详细观察的基础上随机编造的记录;有的护士未按规章制度观察,但相应时间的护理记录内容都很充实。但是如果患者一旦出现问题,如产后子宫出血问题等,护理人员将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还存在记录缺失问题,因为在产科中,护理记录填写表格多,会出现护理记录不正确或者非操作性记录忘记填写等,如对患者进行宣教、患者对护理措施知情等,出现前后记录不相符以及和病程记录不一致等,甚至个别护士提前写病情记录及交班报告,缺乏谨慎精神,使护理记录失去意义,导致事故发生。
1.4护患之间欠沟通在产科护理过程中,护患关系融洽有助于护理操作实施。但是,存在着护患之间缺乏沟通问题,护理人员缺乏和产妇及家属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对产妇提出的问题回答草率或者简单,态度生硬,引起产妇或者其家属反感;未及时发现产妇焦虑、恐惧等情绪和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导致患者对护理操作或者护理人员不满等。
1.5缺乏尊重患者隐私意识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未注意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如在产前检查、术前备皮以及对产妇会位理疗时,未注意对隐私部位的保护,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出现护患纠纷。
1.6自身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产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产妇的血液及体液,特别是在助产时,羊水可能溅到脸眼等部位;或者在产后伤口缝合,产后器械清理过程中,都有可能接触到产妇的血液体液等,如果产妇携带着梅毒、AIDS、肝炎病毒等传染源,护理人员可能会因自我防范意识淡薄而被感染。
2加强产科安全管理措施
2.1加强安全教育、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向护理人员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把安全管理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使全体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是对自己的保护,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加强薄弱护理过程管理,提高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把护理隐患处理在萌芽状态;加强护理人员采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意识,降低不必要差错的发生率[1,2];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严格学习和理解《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的条款规定,提高自我法律意识,严格遵守产科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力争提前发现和及时预测风险,及时处理。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安全管理不到位主要是管理体制缺乏或者有漏洞,所以制定护理规章制度,制定护理质量标准至关重要;制定对危急重症及紧急事件处理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规范护理纠纷的处理,建立保护性医疗制度与措施。
2.2严格护理文件书写定期对护理记录进行抽查及全面检查,保证护理要求及操作都要如实记录,保持护理记录真实性和完整性,杜绝虚假记录,体现护理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3加强对护理人员技术操作培训针对存在的技术操作不熟练、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定期对技术水平低的护理人员进行专科技术操作培训,高年资护理人员主动带教低年资技术水平低护理人员,加强护理人员进行学习,提高技术操作水平。
2.4加强护患沟通,尊重患者隐私提高护患沟通水平,定期护理人员之间进行护理经验交流,总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教训,通过交流学习提高自己,从患者角度出发,充分理解和尊重患者,改善交流能力,避免语言粗暴、动作鲁莽、态度蛮横等[3]。充分尊重患者隐私,在护理操作时,及时了解患者的不满情绪并作出改正。
护理操作问题篇6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护理技术操作 运用探讨
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的对被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之发生预期改变。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而病人享有“知情同意书”和“知情选择权”,在接受每项护理服务时护士都有告知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护理的全过程,每项护理技术操作都针对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现将我院存在问题和一些处理经验介绍如下。
目前我院护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宣教不到位:宜教对象接受能力差,宜教者举一反三不够。宣教方法单一,缺乏技巧。宣教内容过简,患者要求“过高”。宣教人员知识溃乏,知识积累程度还远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
时机掌握不好:紧扣治疗护理目的的宣教还没有形成习惯,不能很好的掌握紧扣病程宣教的时机。
健康教育与护理技术操作的同步性
健康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紧扣实际的临床运用。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贯穿了沿延不断的健康内容;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都起决于病人的需求和护理人员的内在动力(医德修养、敬业精神、相应的经济报酬、成绩的肯定等)、知识积累的丰富程度和应用技巧。因此,健康教育贯穿于每一项护理操作的始终和伴随病人康复的整个过程。
从环境的准备到病人康复出院,都要从病人的生理需要、减轻病痛、促进康复为目的,制定一系列措施和计划。每一项护理技术操作的服务对象都是被动的,而且大多治疗护理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对该项操作的损伤程度有充分的估计和了解,并采取相应措施将损伤降到最小;同时,通过宣教让患者明白操作的目的和可能带来的损伤,以及预防方法;从而既达到有效的护理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又能减少并发症和纠纷。
健康教育在护理技术操作中运用
明确掌握每项护理技术操作的具体目的:护理活动过程中,每项护理技术操作都有其目的性,每位执行者都必须掌握,并在操作前、中、后作其具体解释,必须使接受的患者明白并接受和配合。
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选择:任何一项技术操作,都要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利;并做好保护隐私的准备工作;包括环境安全、舒适,操作者要态度诚恳,言谈、行为举止得当,氛围适度。涉及隐私部位的操作,最好两人进行或家属陪伴;如得不到患者同意,谢绝参观。
宣教方法
舒适:在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宣教者采取站姿,上身稍前倾,两眼平视,微笑而不随便,严肃而不紧张,并与患者保持1m左右的距离;但要注意不要采取使患者产生压迫感的居高临下的。患者取舒适卧位或坐位。
言语恰当:先用问候语,再行针对性的解释或宣教。语气、语调柔和,态度诚恳,注意力集中,富有同情心。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选择恰当的词语进行通俗易懂的宣教,切忌宣教术语化。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不能回答时,要用委婉的语言进行解释,如:对不起,这个问题我暂时不能回答,待会儿我去请我们的护士长或主管医生来给你回答;或者是一对不起,我现在还不清楚,待会儿我弄清楚了,再来回答你。但要守诚信,切忌许诺言。
内容适度,紧扣主题:教育内容一般要按教育计划进行,并结合技术操作和病人实际;既要注意做好保护性医疗原则,也要尊重患者的知权情。一项操作,一般只做相应的宣教内容,其他相关内容要适当加入,但切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或过多与主题无关内容的加入,一方面易造成患者或家属的误解,另一方面影响患者或家属的掌握,或影响操作者其他工作的进度。
操作者着装整洁,举止稳重:护理人员着装得体大方,用物准备恰当,操作合乎原则,举止行为稳重,动作干练。做每项操作前,都必须与患者或家属先沟通,后进行;操作过程中注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密切观察面部表情,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健康教育内容
所进行操作项目,是对患者疾病治疗过程所必须的,操作过程可能造成的损伤或程度,需要患者或家属做哪些配合,才能减少损伤,预防潜在并发症等。
讨 论
护理操作问题篇7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 案例教学 试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妇产科护理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三方面的能力,一是专业能力即运用所学的妇产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方法能力即继续学习的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创新能力;三是社会能力即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教师不仅应当注重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应当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案例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进行的教学方法,通过把学习内容设置到各种各样的临床案例中,让学生在案例中摸索、学习处理各种临床实际问题,从而快速、有效的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合作及科学决策能力[1]。为此我们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妇产科护理的实际教学中,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校2011级护理大专生两个班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45名学生为对照组,2班47名学生为实验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智能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试验教学法,实验组学生采用案例教学法。
1.2.1 传统试验教学法:教师针对上课的内容进行讲解,并对试验内容进行示教,学生分小组进行试验操作,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
1.2.2 案例教学法:①将学生随机分为7个小组,教师遴选临床较为典型的案例并为每组设置1~2个问题,将案例及每组的学习计划提前发给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学生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合作完成本组任务。②上课时教师对试验内容进行示教。③每组学生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展示案例及实验内容,并在模拟的过程中展示出本组设置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④教师组织小组学生对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进行现场指导做出总结。⑤学生根据自己的操作情况完成试验报告。
1.2.3评价方法 采用统一组织的技能操作考试评定学生的护理技术操作成绩,并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批改给出成绩;根据教学目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问卷由教师统一发放,并现场回收。
1.2.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检验,P
2 结果
2.1 学生成绩 对照组学生实验报告成绩(86±3.72)分,实验组学生实验报告成绩(92±3.31)分,两组数据经比较 =3.49,P
2.2 学生评价 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3 讨论
妇产科护理学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临床护理课程,但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数将知识和经验直接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单纯机械的练习并完成操作,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同时在临床实习时不能有效的运用所学知识护理患者[3]。运用案例教学法对妇产科护理实验课进行教学,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准备问题及实施情景模拟,其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上实验课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本研究显示试验组学生护理技术操作成绩及实验报告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更认真的对待实验课,在实施护理操作时不再是机械的面对模型,而是考虑到以人为本,学会对问题进行评判性思维,不但会考虑到现存的问题还会考虑到潜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在潜移默化中将整体护理的理念渗入到了学生的心中。
本研究表明在妇产科护理实验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对案例的情景模拟及教师的总结,学生可以深刻理解每一步护理操作的意义及方法,对妇产科复杂多变的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操作,并注意在操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健康教育。通过案例分析进行妇产科护理的实验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春慧,孙霞,朱庆华.多种案例应用形式相结合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尝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18-19.
[2] 王小云,刘格,叶润英.提高课堂教学实施方法的思考[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6):55-58.
护理操作问题篇8
血液透析治疗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可能发生一些护理安全问题,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可以杜绝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现就血液透析室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1 护理安全问题
1.1 血透室护士法律意识
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法律问题,护士的综合素质、护士的法律意识、护士执行法律法规的能力及落实规章制度的能力都与护理安全问题有关。如透析器的复用就必须将复用的优缺点及可能引发的问题如实告知患者,并在患者及家属签署复用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复用,否则一旦在复用过程中发生差错引起病人及家属投诉或纠纷,护理人员举证困难。
1.2 规章制度落实
制度是护理安全的有力保证。在血透室,如果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操作流程等规章制度,就有可能发生差错事故,给患者带来痛苦,引发医疗纠纷。
1.3 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及综合应急处理能力
护理队伍年轻化易出现安全隐患。血透室是高危科室,血液透析治疗的风险很大,而从业护士的低龄化,护理经验不足,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对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缺乏判断处理能力。
目前,多家医院进行大胆的人事制度改革,很多高学历低年资的护士走上了护士长的岗位,这些年轻的护理管理人员通常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际工作经验欠缺,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潜在危险认识不足,安全管理力度不够,对规章制度落实督导检查不严,客观上形成了最大的护理安全隐患。
1.3.3 护士的专科操作技能 血液透析治疗需建立血液通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立通路的方法,如颈内静脉置管、动静脉内瘘、动静脉直接穿刺,而穿刺技术要求很高、难度很大,在实际操作中易给病人带来痛苦,如血肿、动脉瘤、出血及感染等。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及机器故障的应急处理会影响病人的精神状态。
1.3.4 颈内静脉置管护理 患者置管处皮肤管口周围易发生感染,为异物刺激、渗血渗液引起。颈内静脉粗大,一旦发生血行感染,患者将有生命危险。护士更换敷料时动作不轻柔或操作不仔细都容易造成脱管。血液透析中肝素用量不当,可导致置管处出血。封管用的肝素量不够,或封管方法不正确易使导管堵塞,影响患者的治疗,重新置管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又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1.3.5 血液透析过程中会遇到停水、停电、机器故障、管路滑脱等突发事件,护士的专科技能及综合素质在此可充分显现,临床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需要更多的实际工作体验,方能做到从容应对突发事件。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医院有关的规章制度、血透室工作制度,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等,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护士在实际工作中懂法、守法,谨言慎行,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注重自我防护。同时我们还配合医院护理部将一些典型案例进行讲评分析,以实例对护士进行教育,使其汲取教训,引以为戒,防范于未然。
2.2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是处理各项护理工作的标准、准则。结合血液透析室的工作特点,经常组织护士学习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技术规范、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等规章制度,使护士在工作中自觉地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3 加强护理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护士长要熟悉和掌握本室的质量考评标准、各项护理管理制度,有目标、有重点的进行护理管理。对护理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分析,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并反馈,杜绝护理安全问题发生。严格按照卫生部《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加强血液透析器复用管理,严格检查签字登记管理,复用次数不能超过规定范围,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透析器必须分开、定点放置。严格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
2.4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3018.html护理操作问题范文8篇
相关文章:
平面设计教案范文10篇08-15
纺织工程导论论文范文10篇08-15
跨年恋爱朋友圈暖心文案08-10
情侣吵架后最感人的话08-10
给女友的情书08-02
高中生打架检讨书08-23
生产实习心得11-28
关于校长培训心得11-18
幼儿园老师工作演讲稿11-02
高二年优生学习动员大会发言稿08-08
假如我是一朵白云想象作文01-13
元宵节儿童趣味灯谜及答案12-16
六年级我的哥哥作文09-21
雨后的清晨作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