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利分析篇1
摘 要:对上市公司来说,盈利能力是反映其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对其获取利润能力的最直接的反应。较强的盈利能力意味着股东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报,股东对其进行投资的意愿也就越大。本文以此为视角,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考查了企业盈利能力的结构和衡量,最后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上市公司 盈利能力 影响因素
对上市公司而言,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其资本结构、财务杠杆、股权结构、行业以及企业规模等,会在公司治理效率的作用下,共同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可见,盈利是企业要长久追求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往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的共同作用,在这些因素中,有些来自于企业的内部,有些与外部环境直接相关。对上市公司来说,盈利能力是反映其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对其获取利润能力的最直接的反应。较强的盈利能力意味着股东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报,股东对该其进行投资的意愿也就越大。
一、企业盈利能力结构与衡量
(一)上市公司的盈利结构
按照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准则的分类方法,上市公司的利润主要通过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以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和前期损益等共同调整组成。此外,其利润的组成成分往往具有不同的持久性——永久类,暂时类和价格无关类——持久性由无限到零。相关的研究表明,主营业务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盈利质量和获利能力有关。所以,在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时,应该将那些暂时类和价格无关类的利润成分排除在外。
(二)企业盈利能力的衡量
对上市公司来说,反映其盈利能力的一些指标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往往要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其盈利能力或者水平进行评价。从统计学的角度讲,因子分析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方法的进一步推广,其基本思路是首先要对变量及其相关系数矩阵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然后找出能够控制所有变量中的关键变量,由其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即找到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这些少数的关键随机变量往往是难以观测的。因此,在应用该方法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计算时,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2)计算变量的相关系数构建相关系数矩阵;(3)求矩阵R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4)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最大正交旋转;(5)计算各因子的最终得分。此外,在应用该方法计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时,需要对因子所占的权重与反映的信息量的一致性进行综合考虑,这样才能使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客观事实。
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质量和综合分析
(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质量分析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质量直接反应出公司的状态。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讲,如果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非常接近于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则能够说明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是有充足货币资金做保障的,其经营活动表现为非常顺畅,盈利的质量也有充足的保障;与此相反,如果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大于或者远大于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这说明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只是账面利润的一种外在表现,资金保证无从谈起,借贷将是维持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常见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仔细的分析,倘若上市公司处于初创期或者上升期,为了迅速占领市场而进行了大量的借贷,则其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后续发展,否则它极有可能陷入财务危机之中,公司的整日危机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二)综合分析——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是主要的综合分析法,它是利用所有的主要财务比率及其内在的关联,通过净资产收益率这一核心指标对其他相关指标进行推导,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细化和分解,并由其建立其财务比率分析的综合模型,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综合分析。其中的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总收入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其中,总收入净利率=净利润/收入总额;总资产周转率=收入总额/总资产,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可见,决定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水平的指标主要有三个——即总收入净利率反映的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反映的是上市公司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营运能力水平;权益乘数是对上市公司负债情况的评估结果,资产负债率越高,权益乘数越大,财务风险水平也处在较高的水平。同时,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只有通过收入净利率的提高使得净资产收益率得到了提高,才能够表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
在不同的行业中,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和流通股比例对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影响较大,并且这三个变量在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时表现出来了一定的稳定性。此外,债务期限结构对工业类的企业存在较大的影响,且企业成长能力除了对公共事业类上市公司不产生影响外,对其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存在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上市公司高管持股的对工业和商业企业的影响较为显著,也可以认为企业成长能力和高管的持股比例,能够对处于竞争性行业的上市公司产生较大影响。在所有的行业中,股权性质反而对其产生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第一大股东的股权性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股权集中度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则表现的相对复杂。比如,公共事业类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股权集中度成“U型”关系,房地产类行业的盈利能力与股权集中度成“倒U型”关系,这反映出了行业之间存在的差异。
(二)对不同国家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实际工作中可以看出,按照资本结构理论的预期,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流通股比例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这是因为,负债能够增加上市公司的价值,但是在我国相关行业的实证研究中,其结论却表现出了相反的一面,这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在西方国家看来,股权资本成本往往要超过债权资本成本,在对风险和收益进行权衡后,往往要得出一个最优的负债率水平。可是,在我国,上市公司往往对股权融资具有明显的偏好。在西方国家,长期债务在总债务中所占的比例往往较高,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短期负债则占较大比例。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负债水平增加的同时,企业的财务危机成本越来越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受到了限制,破产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剧,盈利能力的提高将受到明显的阻碍。
(三)公司治理视角下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现实情况下,我国股市的低效率是不容置疑的,这与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效率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上市公司中,中小股东处于弱势群体的位置,既没有监督上市公司的动机,也缺乏监督上市公司的能力,对于一些流通股股东来说,他们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更是微乎其微,而流通股比例的加大必然导致非流通股比例的下滑,流通股比例越高,在同等情况下,主管部门从上市公司中获的的利益就越少,这对管理层监管的积极性和力度来说是一个正面的打击。
四、结束语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影响因素是时下一个敏感的甚至是关键的话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下,一些上市公司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一些公司的价值已经降到了极为危险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的评判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寻找其影响因素,发现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是对这一话题进行的系统讨论,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为相关的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可供借鉴的管理信息。
参考文献:
[1]李宏英.从盈利能力分析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J].社科纵横.2002(2):12-13.
[2]张涛.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内容与途径[J].黑龙江财会.2002(3):20-22.
[3]程建伟.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5):44-46.
[4]张宝清.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的几个问题[J]. 华东经济管理.2006(8):146-148.
上市公司盈利分析篇2
关键词:东南网架;经营业绩;盈利能力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2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49-02
投资者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目的是为了获得投资报酬,而投资报酬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获得股票差价。投资者通过低买高卖,赚取差价,获得投资报酬。二是股利分红。投资者长期持有某公司股票,从而获得股利收益,获取投资报酬。但是,获得投资报酬的多少,归根结底取决于公司盈利能力的强弱。
本文选取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为分析对象。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及集设计、制作、安装于一体的大型钢结构上市企业,承接过水立方、首都机场航站楼等大项目,并已涉足海外市场。
一、盈利能力主要指标分析
(一)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是指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所能分摊到的净收益额。每股收益是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一般而言,每股收益越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股东的投资回报率就越高;反之,越低。根据2011年、2012年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进行计算,见表1。
由表1可知,与2011年相比,2012年的每股收益下降了0.19元/股,主要的原因是2011年实施年度分红时10送2转8扩大了股本使得2012年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增加了近1.5倍。
在判断公司盈利能力的时候,还可以参照同行业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比较。以下为选取了同行业的不同公司的每股收益,见表2。
由表2分析可知,与同行业的其他三家类似企业相比,东南网架的每股收益不算领先也不算靠后,居中。
(二)总资产净利率
总资产净利率是指净利润和总资产的比率,它代表每1元总资产所能创造的净利润。总资产净利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比率越高,代表总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反之,代表总资产的利用效率越低。根据东南网架2011年、2012年的财务数据计算该公司的总资产净利率,并对有关总资产的净利率因素的分解见表3。需要说明的是,本例中,销售收入以主营业务收入替代,总资产均由该年年末总资产数额替代。
东南网架2012年的总资产净利率比上年下降了0.3%,其原因是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都降低了,用差额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
销售净利率变动影响=-0.01%×0.70=-0.007%
总资产周转次数变动影响=2.46%×(-0.12)
=-0.2952%
合计=-0.007%-0.2952%=-0.30%(四舍五入)
由于销售净利率下降,使得总资产净利率下降0.007%;由于总资产周转次数下降,使得总资产净利率下降0.2952%,两者共同作用使总资产净利率下降了0.12%,其中总资产周转率下降是主要原因。
(三)市盈率分析
市盈率是指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收益的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盈利能力及成长的潜力。根据2011年和201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计算分析结果如下:
2011年市盈率=7.93/0.30=26.43
2012年市盈率=5.09/0.11=46.27
从计算结果来看,2012年的市盈率比2011年的市盈率提高了19.84,说明投资者对东南网架的前景比较看好。当然,股票的价格每天都在波动,市盈率也每天都发生变化,仅仅一天的市盈率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也不排除投资者对东南网架的市值高估,所以在股票市盈率过高的时候要特别警惕投资风险。
(四)托宾Q指标分析
托宾Q指标是指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的比率。托宾Q值大于1,说明公司的股价高于其重置成本,其市场价值较高;托宾Q值小于1,说明公司的股价低于其重置成本,其市场价值较低。根据东南网架2012年的财务数据,相关分析如下:
由计算结果显示,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的托宾Q值小于1,从这个角度来说,该公司的市场价值比较低。不过,由于近几年股票市场普遍低迷,所以一定程度上对该公司的市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建议
(一)加大营销力度
随着国家住建部“建筑节能”目标的提出,十把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列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等一系列举措,说明钢结构工程将不断增加。但同时,近年来,我国钢结构企业发展较快,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竞争也在日剧激烈。所以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应该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加强对营销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营销能力。创新营销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对现代人的影响,发挥其效应。积极开拓市场,对于已经占领的市场,要不断巩固其地位。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公司的销售收入,增加利润。
(二)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从总资产净利率分析中可以看出,东南网架的总资产净利率在下降,更多的原因是由总资产周转率较低引起的。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要注入更多的优质资产,将那些经营效率低下的劣质资产进行剥离从而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资产净利率。
(三)加强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东南网架应当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引进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加强对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建立人才奖惩制度,人尽其才。深入校企合作,依托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等优势,把理论成果尽快转化为实际成果。
参考文献:
[1] 孙建华、顿朝晖、方拥军.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上市公司盈利分析篇3
摘要:钢铁行业的兴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繁荣。但是由于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和自身综合实力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始终处于起伏不定的态势。本文通过对我国钢铁行业的特点及其盈利能力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后,得出其盈利能力下降的结论。然后分析了导致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最后得出提升盈利能力的对策,旨在促进盈利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自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创,虽然起到缓解作用,但是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仍然达不到金融危机前的良好水平。因此探索提升我国钢铁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对策尤为重要。
一、 我国钢铁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现状
第一、 我国钢铁类上市公司的特点
(一) 技术水平要求高。技术水平是决定钢铁行业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一些技术难度要求大的钢铁品种对高新技术的要求会逐渐提高。
(三) 钢铁产业具有较高的进入与退出壁垒。钢铁行业的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资金,以及对技术含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使得钢铁行业的进入壁垒很高,同时由于钢铁行业面临的风险比较大,所以政府对该行业进行严格的监管,该行业的退出壁垒也相当高。
(三) 钢铁行业的发展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信贷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来直接影响钢铁行业;间接影响主要是政府通过影响钢铁行业的相关产业的运行来达到宏观调控的效果。
第二、 钢铁行业的盈利能力分析
一个公司的营业利润是代表获利能力的最基础的指标,我将以收入利润比率、营业利润增长率、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这四个指标对其进行解释。
(一) 收入利润比率:收入利润比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收入利润比率指的是企业的营业利润和营业收入的比值。有研究机构对28家钢铁类上市公司2009年到2011年的收入利润率进行分析研究,其结论是,2009年我国钢铁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收入利润率为1.75%,2010年的平均收入利润率为2.95%,2011年的平均收入利润增长率为1.53%。由此可以看出,收入利润率在2010年虽然上升了,但从整体上看,还是处在偏低的水平。
(二) 营业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度营业利润-上一年年度营业利润)/上一年年度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增长率是指上市公司本年度营业利润的增长速度。有研究机构对28家钢铁类上市公司2009年到2011年的营业利润增长率进行分析研究,其结论是,2009年的营业利润增长率下降了40.1%,2010年的营业利润增长率上升了118%,2011年的营业利润增长率下降74.38%。同样,营业利润增长率在2010年有大幅度上升,这可能与2009年的营业利润的基数过低有关,但2011年的营业利润又呈现出负增长,因此,从总体看,营业利润增长率还是处于下降趋势。
(三) 资产报酬率: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EBIT)/平均资产总额
资产报酬率是指息税前利润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有研究机构对28家钢铁类上市公司2011年的资产报酬率进行研究,其结论是,2009年的资产报酬率为1.05%,2010年的资产报酬率为2.44%,2011年的资产报酬率为1.02%,2010年的资产报酬率虽高于2009年,但2011年的资产报酬率不仅有所下降,而且还低于2009年,因此,总体看,资产报酬率呈下降趋势。
(四) 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度平均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净利润和年度平均净资产的比值。有研究机构对28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2011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分析,其结论是,200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2.72%,2010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6.42%,2011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为3.53%。由此可以看出,净资产收益率从整体上看是下降的。
从四个指标三年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钢铁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虽有起伏,但总体上还是呈下降趋势,这应当引起该行业上市公司、行业协会的充分关注。
二、 我国钢铁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
第一、 内部原因
(一) 生产成本方面。随着铁矿石价格的不断攀升,我国钢铁类上市公司的生产成本也不断上升,使国内钢铁类上市公司在生产中面临着很大的困难。2010年我国铁矿石的平均进口价格为128.4美元/吨,而 2009 年同期铁矿石的平均进口价格为79.13 美元/吨。中国因铁矿石的价格上涨而多花费了29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960亿元,成本大大提高。
(二) 产能过剩方面。我国钢铁行业一直面临钢铁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防止和治理产能过剩问题也是一项重要工作。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重复建设;二是供过于求。重复建设导致我国钢铁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供过于求则导致大量钢铁产品被闲置,卖不出去,从而导致产能过剩。
第二、 外部原因
(一) 出口受阻。2010年,由于企业库存回补和各国政府的刺激政策使得全球钢铁的需求上升。但是,各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所出台的一系列的促进措施也很可能会触发进一步的贸易保护,进而导致我国钢铁行业出口的严重受阻。
(二) 后金融危机的影响。后金融危机导致我国经济的大幅度下滑,贸易萎缩,进而致使我国钢铁的市场需求量下降,同时盈利能力也大幅下降。
三、 提升我国钢铁行业盈利能力的对策
第一、 针对内部原因采取的对策
(一) 实施低成本策略。我国钢铁行业由于成本比较高,因此应实行低成本策略,对于采购成本,应该建立大宗燃料、设备及备品备件的招、投标制度,以降低采购成本;对于投资成本,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在仔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投资,以降低投资成本。
(二) 减少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主要是因为我国钢铁行业的重复建设和所生产的产品供过于求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做到淘汰和兼并重组相结合。其次,要统筹国内外市场,扩大市场需求。
第二、 针对外部原因采取的对策
(一) 促进出口。近几年,我国钢铁行业出口的严重受阻。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应对,其次是要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大对新兴市场的研究,对于新兴市场的需求变化要及时的把握,有针对性的开拓新兴市场。
(二) 减弱后金融危机的影响。后金融危机给我国钢铁行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应采取方案积极应对。首先企业内部要加强合作,利用各自的优势来共同抵御风险。其次要把握市场行情。最后要调整钢材进出口产品结构。
结束语
我国钢铁行业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特别多,但这些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彻底得到解决,它需要多方联手,制定多种长期有效的措施。只有这样,我国钢铁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才能提高。(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杨海峰,我国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偏低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工业经济,2011(08).
[2]狄晟,庄以群,中国钢铁出口风险提示[J].中国经贸,2011(07).
[3]覃丽君,金融危机对我国钢铁业的影响[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04).
[4]郑玉春,对钢铁企业降本增效的几点建议[J].冶金管理,2012(01):25—31.
[5]裴慧慧,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比较研究[J].冶金经济,2011(05).
上市公司盈利分析篇4
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地提高,然而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环境恶化问题。这些问题的日益严重吸引了人类开始高度关注资源环境问题。一些将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和利益创收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应运而生,如节能环保产业。随着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方面的不断投入以及这方面优惠政策的频繁出台,相应的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通常的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获取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通过对环保上市公司盈利的能力进行评价,可以为环保公司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还可以为中小投资者提供相应的指导。
二、关于盈利能力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传统的盈利能力分析一般只选取会计利润指标,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而在因子分析法下建立的多指标评价模型则有效避免了权重选择的主观性问题。
[1]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创业板公司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后发现,创业板公司的盈利性在上市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如何分配上市后募集的资金成为了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2]选取物流行业23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后,认为要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核心是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3]放弃从整体经营绩效而是选择从盈利能力的视角对31家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了深度地剖析,发现资本回报因子、主营业务因子和流转变现因子是影响农业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因子。[4]则选择从投资者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突破了传统业绩评价方法存在的局限,也使评价更具有客观性和系统性。
就目前来看,我国在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方面已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针对环保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评价分析还是占少数,因此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力求更全面地分析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并找出影响其发展趋势的决定性因素,以达到对其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我国境内上市的公司一共3052家,其中所属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板块的环保公司一共有16家。本文选择了世纪星源、中电环保等16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万得金融终端数据库提供的2015年年报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选取的9项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二)指标选取
本文遵循综合性、简洁性和可操作性三个基本原则,选用摊薄每股收益、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总资产净利率、主营业务成本率、销售净利率9个指标来构建衡量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体系。
(三)适度性检验
对因子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如表1,主要是为了确定指标间的相关性,判断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KMO是一种专门用于检查变量间偏相关性的检验方法,KMO值接近1,就意味着各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原有变量就越适合作因子分析。
由上表检验结果可知:KMO 分析结果为0.617,大于 0.5,说明变量间相关性较强,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分析结果为 0.000,小于 0.01,也说明了变量适用于因子分析法分析。
(四)提取公因子
分析解释的总方差表,如表2,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信息: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为5.560,可解释的方差的为61.773%,累积贡献率为37.916%,以此类推。再者,只有前三个因子的特征值是大于1的,且累计方差值达到了92.785%,说明前三个因子已经包含了原始9个变量的大部分信息,所以,决定选择这3个因子来代替原始变量进行分析。
(五)因子旋转及命名
对上述选出的3个因子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旋转,根据得到的旋转成分矩阵可以发现:因子1(F1):成本费用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摊薄每股收益、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在F1上有较高的载荷率,且这5个变量基本上都是与获利有关的因子,所以将其命名为获利因子;因子2(F2):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成本率在F2上有较高的载荷率,可以看出这两个变量反应了一个公司的主营业务情况,所以将其命名为营运因子;因子3(F3):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在F3上有比较高的载荷率,而且这两个变量反应了公司的短债偿债的能力,所以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偿债因子。
(六)得分计算
运用SPSS软件进行操作,可以得到环保行业上市公司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接着根据矩阵构建得分公式Fi=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β7X7+β8X8+β9X9,再将原始数据代入得分公式,求出3个主因子的得分及排名。考查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不仅要看单独公因子的得分还要看综合得分,本文构建如下模型:F=0.61773F1+0.18883F2+0.12129F3来计算上市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得分,并对其进行排名,各因子得分及综合盈利能力得分情况见表3:
(七)综合盈利能力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环保行业上市公司除凯美特气、世纪星源两家公司之外,其他公司的综合盈利得分均大于零,总的来说2015年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还是处于比较乐观的水平。16家公司中,有4家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得分超过了10分,有5家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得分介于5分――10分之间,剩下的两家公司的得分为负数,每一阶段的分布还算均衡。但是位于第一名的伟明环保与位于倒数第一名的世纪星源相差了34.39分,两极差异相当明显。分析发现,排名靠后的几家公司,其获利因子和营运因子的排名都十分靠后,说明这几家公司在平时的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公司应分析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再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四、建议及对策
从实证分析中就可以看出:获利因子对综合盈利能力的影响最大,且获利因子排名靠前的公司其综合能力排名也是比较靠前的。可见对获利能力对环保行业上市公司贡献较大,呈正相关。所以我们必须保证资产的获利水平,将吸收的权益资本更加有效地运用到资产配置当中去,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及效益。偿债能力反映了企业用资产来偿还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的能力,且偿债能力保障了企业管理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企业应提高短长期偿债能力,这样才能增强风险抵抗能力。而营运能力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与成长,应增加对主营业务方面的投入并加强管理,各公司应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积极研发新兴产品,以技术优势占领环保市场,实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快速且稳定的增长,同时也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上市公司盈利分析篇5
【关键词】 制造业; 盈利能力; 因子分析法; 财务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1-0078-06
一、引言
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运用其拥有的资本和资产进行经营,从而创造出现金流量的能力。盈利能力与公司股东取得的回报成正相关的关系,也就表明判断一个上市公司是否具备投资价值与盈利能力息息相关。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客观公允地判断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一直是经济投资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然而,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完善,在信息的获取上,投资者与经营者、管理者获得的信息不对称。一般来说,投资者所能获取到的信息,主要是通过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可见对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信息进行真伪判别就显得很重要。因此,只有深入地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才能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评价有一个客观公允的认识。
二、文献回顾与评述
自从有了生产活动,绩效评价思想也就随之产生,而以盈利能力分析为主的绩效评价真正出现,是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伴随着后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发展背景,以美国、英国为主要代表,大致分为了观察性、统计性、财务性、战略性评价四个阶段。20世纪之初,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两权分离,利益相关者也就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促进了企业绩效文化的发展。
1903年,在美国学者Pierre Dupont的主持下,杜邦公司首次把净资产收益率分解成几个重要的财务指标,从而更深入地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这也是公认的经典业绩评价方法――杜邦分析法的产生。美国学者Alexander Wole(1928)在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首次提出信用能力指数的概念,主要将其用于评价公司的信用水平。Michael Kesneer(1939)首先研究了美国经理人的报酬和公司绩效评价之间的关系,在对公司绩效评价中对公司盈利能力进行了研究。Edward(1971)分析了30家美国跨国公司的盈利能力评价系统,指出投资报酬率(ROI)是被公司使用最多的评价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1991年,美国Stern Stewart咨询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价值分析工具和业绩评价指标――经济增加值(EVA),从资本价值增值角度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Prowse(1992)以净利润作为因变量,通过分析1979―198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各个因素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
我国对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与西方国家相比较为迟缓,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发展始于20世纪中期,财政部于1999年6月颁发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奠定了我国绩效评价的基础。其中规定评价的主要内容表现在资产运营、财务效益、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2002年3月,财政部又修订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将原有的指标进行了删减,较大地改进了其可操作性以及合理性。
而在西方诸多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对于盈利能力的研究起点相对比较高,从目前国内研究文献来看,主要是针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相关基本指标的讨论,以及提出各类修正评价体系的指标。尤其是近年来,对于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更多的学者利用各类数理分析方法,并结合修正后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何有世(2003)将现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进行改进,结合十几家企业进行了因子分析法的实证研究。张俊瑞(2004)以国内外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5年的财务会计信息,应用因子分析法,发现评价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并不全面。张红(201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计量指标,利用2000―2007年的财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主成分因素,最终确定综合计量指标,并结合相关指标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王吉恒(2013)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设置各盈利指标的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盈利能力评价模型,并对万科企业盈利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唐建民(2013)利用因子分析法对2009―2011年家电行业板块27家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了分析,结论是我国家电行业经营业绩两极分化严重,多数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表现欠佳。宋光辉(2015)从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四个角度出发,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了我国零部件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在参考以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模型进行了构建。
三、研究设计
(一)盈利能力指标的确定
要进行模型分析,首先要选取合适的指标作为研究对象。有关盈利能力分析常见的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如表1。
指标的分析和选择过程如下:
1.由于股票市值不稳定,变动性大,通过借鉴胡志勇(2004)在《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的价值相关性》中的观点,认为效绩评价值较每股收益和净资产而言,它与股票市值的价值相关性较低,难以发现其与增量价值的相关性,所以本文在指标选取中,剔除了与股票市值有关的市盈率和市净率这两个指标。
2.本文运用聚类分析中的层次聚类分析将各财务指标变量分类,层次聚类就是将距离相近的指标分为一类,本文将表1列示的除市盈率与市净率之外的11个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运用SPSS 13.0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如表2。
由表2可知,系统将上述11个指标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包括了每股收益、总资产净利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营业务收现率;第二大类包括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每股股利;第三大类包括收益质量利率、每股现金净流量、盈利现金比率。在每个大类中结合指标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情况选取两个重要的指标作为研究对象。
3.第一大类中选取每股收益和总资产净利率,这两个指标在现实会计工作中经常使用。每股收益指可供分配净利润除以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所得到的比率,反映每只普通股当年创造的净利润。总资产净利率排除了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以及国家税收政策的影响,反映每一元总资产创造的净利润,总资产净利润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
4.第二大类中选取销售净利率与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表示每一元的销售收入与其成本费用之间可以“挤”出来的净利润。该比率代表盈利能力的强弱。净资产收益率反映每单位股东权益所赚取的净利润,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的总体盈利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其综合性较好,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业绩。
5.第三大类中选取收益质量利率与每股现金净流量。收益质量比率表明每单位净利润中由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净利润中的变现水平。由于企业操纵利润一般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所以该指标可以有效防止企业操纵利润,避免给投资者带来信息误导。每股现金净流量反映单位流通股平均所获得的现金净流量,反映的是公司分派股利的最大能力。
综上所述,选择每股收益、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收益质量率和每股现金净流量作为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
(二)盈利能力指标样本数据的搜集
本文所研究的样本数据来源是:首先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搜集所有深、沪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代码,在剔除其他制造行业类公司和ST公司后,为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在剩余的1 60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中运用Excel软件随机抽取50家公司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公司;然后分别搜集这50家上市公司2012年、2013年、2014年年度财务报告数据,经过Excel整理得出各上市公司的六个财务指标,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发现2012和2014年的KMO值分别为0.65、0.67,只有2013年数据的KMO统计量的数值在0.7以上,为了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选择2013年的数据作为样本,经过整理计算后形成5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数据样本。
四、盈利能力分析模型构建
得到样本数据后,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本文模型分析运用的软件是SPSS 13.0。按照以下正确步骤对数据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
(一)数据检验
数据检验是判断收集的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用于因子分析的变量必须具有相关性)。本文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检验。其中,Bartlett球度检验是以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为基础,若相关系数矩阵为单位阵,则各变量是独立的,也就意味着无法进行因子分析。而KMO检验用于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性,KMO统计量的取值一般在0―1,统计量的取值越接近于1,变量间的偏相关性则越强,因子的分析效果就越好。一般来说,KMO值在0.7以上时,就认为因子分析效果较好;低于0.5以下时,则认为因子分析效果就较差。
由表3的结果可以看到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为211.394,其Sig值接近于0,可以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表明六个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KMO统计量为0.764,大于0.7,说明该六个变量适合作因子分析。
表4是给出的共同度量表,由表4可知,所有变量的共同度量均在70%以上,因此可以认为,提取出来的公因子对原始变量的解释能力是较好的。
(二)因子提取
因子提取是从原始变量中提取出少数几个因子来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从而实现降维的方法。因子的提取方法有多种,本文选择的是主成分法。因子方差的累计贡献率决定了因子的数量,一般情况下,累计贡献率达到80%以上的因子,就可以确定为最后的公因子。
从表5可以得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表中第2列是“特征根”,它反映的是引入该主成分后,可以用于解释的原始变量的信息。第3列是“方差贡献率”,是某个特征根占特征根总和的比例。第4列是“累计方差贡献率”,是进行主成分个数选择的依据。一般来说,选择累计方差贡献率超过80%的前几个作为主成分。表5中因子1能解释盈利能力的权重为58.728%,因子2能解释盈利能力的权重为21.431%,因子1解释原变量的程度高于因子2,表中前两个因子总共解释了原始变量方差的80.159%,表明这两个因子能够对原始指标能够进行较好的解释。
(三)因子命名和解释
因为通过因子分析所确定的因子的含义是较模糊的,需要进行重新命名,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作出更为清晰的解释。当因子含义模糊不清时,即需要进行因子旋转,旋转后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
表6是采用Varimax法得到的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中第一个因子与总资产净利率(X2)、销售净利率(X3)、净资产收益率(X4)和每股收益(X1)这四个变量的荷载系数较大,主要解释了这几个变量。从实际意义上看这几个变量主要反映了与会计利润相关的指标,故将因子1命名为“会计利润”因子。而第二个因子与收益质量率(X5)和每股现金净流量(X6)这两个变量的载荷系数分别为0.85和0.774,相对其他变量较大,主要用于解释这两个变量,从实际来看,这两个变量也是与现金流量相关的变量,因此命名因子2为“现金流量”因子。
(四)因子得分的计算
因子得分,从便于理解的角度来讲就是各因子在各样本的具体取值,是各变量的线性组合。表7是由SPSS软件按照回归法估计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表中第1列数据表示的是因子1中各个财务指标变量的系数,表中第2列数据表示的是因子2中各个财务指标变量的系数。
根据表7可得因子1与因子2上的得分函数:
F1=0.273X1+0.233X2+0.286X3+0.28X4-0.126X5+0.028X6 (式1)F2=-0.113X1+0.089X2-0.033X3-0.056X4+0.655X5+0.549X6 (式2)
上式中的Xi是经过标准化处理的数据,根据上式就可以确定每个上市公司因子1和因子2的数值,也被称为因子得分。有了因子得分的函数,便能得出综合盈利能力模型。
(五)盈利能力模型的确定
盈利能力模型的公式为:F=λ1/(λ1+λ2)F1+λ2/(λ1+λ2)F2 (式3)
式中的λ为每个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根据表5的结果可知λ1=58.728,λ2=21.431。将λ1,λ2带入式3中,因此有了综合盈利能力得分方程:
F=0.733F1+0.267F2 (式4)
其中F1,F2分别为因子1得分与因子2得分,结合因子得分函数式1与式2通过计算整理就可以得出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模型,如式5:
综合盈利能力=0.17X1+0.19X2+0.2X3+0.19X4+0.08X5
+0.17X6 (式5)
式5中Xi为标准化后的数据,X1为每股收益、X2为总资产净利率、X3为销售净利率、X4为净资产收益率、X5为收益质量率、X6为每股现金净流量。由上可以看出盈利能力的综合得分由会计利润因子与现金流量因子得分共同构成、互为弥补。其中因子1的方差贡献率为58.728%,因子2的方差贡献率为21.431%,可见因子1,即会计利润因子在盈利能力评价时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故会计利润指标在进行盈利能力的分析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摒弃传统的会计利润,一味强调现金流量指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就盈利能力模型来说,每股收益、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以及每股现金流量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相差不大,都在0.17―0.2之间徘徊,销售净利率是影响最大的,占0.2的比重,然而要指出的是收益质量率这个指标变量对综合盈利能力的影响力相对于其他指标来说较低,只有0.08。因此,投资者在关注一个制造业公司的盈利能力时可以重点关注销售净利率。按照上述盈利能力模型就可以计算出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综合得分,并以此进行排名。
特别要注意的是,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为负值并不代表盈利为绝对的亏损或者盈利能力为负,综合得分为负值只表明该公司的综合盈利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之下(由于因子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结果)。综合得分的高低并没有一个绝对的评价标准,仅作为一个判断该企业在同行中所处位置的依据。利用盈利模型计算出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指数,把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进行了融合,科学地分配了现金流量指标与会计利润指标对盈利能力的影响,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传统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单纯用会计利润指标,或过多强调现金流量指标重要性的缺点,能够给投资者提供一个更为精确、客观公允的参考依据,选择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公司进行投资,从而提高投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
五、盈利能力分析模型的应用
将得到的综合盈利能力模型运用于实际投资决策当中,随机选择两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进行盈利能力的比较。作为投资者,现有两个投资方案:方案一是投资苏州斯莱克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方案二是投资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选择这两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原因是,将因子分析得出的排名与传统的杜邦分析得出的排名进行分析比较后,发现这两家公司的排名差异大,并且都属于精密构件与精密模具加工和制造公司。假设选择投资方案的依据是盈利能力,不考虑其他因素。接下来用传统方法与盈利能力模型对其盈利能力分别进行分析,根据其2013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数据资料得出各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基本资料如表8。
从传统的盈利能力指标分析来看,表8中会计利润指标与公司的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即指数越高代表盈利能力越好,可以直观地得知在会计利润指标下,斯莱克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标均高于劲胜精密,从会计利润的角度看应选择斯莱克公司作为投资对象。但是,从现金流量指标来看,劲胜精密公司现金流量又都优于斯莱克,应该选择劲胜精密。如此一来,问题就显而易见了,两者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导致投资者很难作出投资选择。
从综合盈利能力得分模型的角度来分析,首先将模型中所需的每股收益、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收益质量率、每股现金净流量这六个变量进行标准化。将标准化后的六指标带入综合盈利得分模型中,可以得出斯莱克因子1得分为1.63,因子2得分为-0.25,盈利能力综合得分为1.68,劲胜精密因子1得分为0.17,因子2得分为1.53,盈利能力综合得分为1.38。由因子1与因子2的得分差异可以看出,斯莱克的会计利润因子得分虽高于劲胜精密,但是现金流量因子得分为负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收现能力差,存在着财务风险。综合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斯莱克的综合盈利能力大于劲胜精密的综合盈利能力,因此可以确定斯莱克公司作为投资的选择。
从以上案例分析的结果来看,在投资者进行投资时,传统盈利能力分析单个指标的比较无法判定投资选择,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而本文的盈利模型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结合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能够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该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考依据。
六、结论
本文的研究立足于样本数据本身,运用层次聚类法将初选的11个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分成三大类,然后结合各个财务指标实际运用情况在每个大类里选出两个合适的指标,最后形成了六个合适的指标变量作为研究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样本指标,分别是:每股收益、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收益质量率和每股现金净流量。这组指标的确立弥补了会计利润指标或现金流量单一指标基础的缺陷,并且,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盈利能力评价体系必然是将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进行融合。本文从两者相结合的角度,运用因子分析得出综合盈利能力模型公式。
从因子分析的结果来看“会计利润”因子能够解释大部分的盈利能力,其在盈利能力分析体系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由此可以看出在盈利能力分析中摒弃传统的会计利润分析指标与过分强调现金流量指标都是不可取的。从得出的综合盈利能力计算公式的分析中可知,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应格外关注会计利润指标中的销售净利率与总资产净利率以及现金流量指标中的收益质量率。运用因子分析法将会计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得出综合盈利能力方程,克服了传统单一指标对公司盈利能力比较的缺点,能更系统、客观、全面地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行对比,二者具有互补性。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决策投资制造业上市公司较好的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 WILLIAMSON R W. Evidence on the Selective Reporting of Financial adios[J].Accounting Review,2002(1): 22-26.
[2] ALTMAN, E.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te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 Journal of Finance,1971(9):29-32.
[3] PROWSE S D. 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ownership in Japan[J].Journal of Finance,1992 (3):1121-1140.
[4] 何有世,徐文芹.因子分析法在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1):19-22.
[5] 张俊瑞,贾宗武,孙玉梅.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因子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4(6):53-59.
[6] 张红,林荫,刘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70-473.
[7] 唐建民,王娟.基于因子分析的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J].会计之友,2013(2):75-79.
[8] 王吉恒,王天舒.基于企业层次分析法的盈利能力分析――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3-10.
[9] 宋光辉,李兵.零部件类上市汽车公司经营绩效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J].会计之友,2015(2):79-83.
上市公司盈利分析篇6
【关键词】盈利预测 信息优势 准确性
目前,国内披露的盈利预测信息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证券分析师作出的盈利预测;二是上市公司管理层披露的盈利预测(王秀秀,2011)。已有的文献对于两者作出的盈利预测准确性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可能影响盈利预测准确性的各种因素。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准确性主要受证券分析师个人因素如工作经验、个人素质以及性别等(石桂峰等,2008;樊铮等,2010),以及公司规模、财务状况、行业特征、信息透明度以及公司盈利状况等(李丹等,2009;公言磊等,2010)和时间因素的影响。管理层盈利预测准确性主要受管理层披露动机(杨萍,2010)、公司规模与结构(张翼等,2005)、成长机会(胡威,2011)以及分析师跟踪数量等因素影响。本文将从分析两者不同的信息优势入手,探求在不同的信息优势下作出盈利预测的相对准确性,比较两者盈利预测的各自优势,为普通的投资者在作出有效的决策等方面提供一些判断依据。
一、盈利预测的特点
盈利预测是指管理层或证券分析师立足于公司的内外部环境,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对企业未来一个或几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进行测算所得出的信息(王秀秀,2011)。
1.以价值为导向。不论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还是证券分析师,在对公司的盈利进行预测时,基本都是预测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即公司的资产在将来能够为公司带来的增值或收益,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地计量公司未来的盈利状况,从而有一个理性的判断。
2.预测的不确定性。盈利预测在准确性上有较高的要求,而盈利预测过程中相关因素影响了预测的准确性,从而增加了预测的不确定性。此外,盈利预测是基于当前的情况对未来作出的主观估计,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改变,之前考虑的影响因素可能会发生改变,从质或者量上都有可能影响最后预测的准确性。
3.内容的广泛性。盈利预测需要掌握的信息是十分广泛的,包括公司现在和将来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的发展前景、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力等宏观因素,还需参考预计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盈利预测不仅需要宏观方面的信息,还需要掌握企业微观层次的信息,包括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生产经营状况等。
4.预测的复杂性。因为盈利预测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加上各方面之间可能存在着相关影响,直接增加了预测过程的复杂程度。此外,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盈利预测准确度要求,盈利预测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二、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信息优势
1.公司的发展前景。公司的发展前景即是指公司的发展潜力,包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可持续经营能力、未来在行业中的地位等。如果公司的发展前景良好,那么对于公司的盈利预测可能会持乐观态度;反之,公司的盈利能力将会有所下降,从而影响盈利预测。管理层作为公司的内部管理者,熟知公司的处境,对公司的发展前景有着外部分析者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能够更好地洞察公司的发展前景,为盈利预测提供更准确的依据。而外部分析者不具有这方面的信息优势,只能从行业或者整体的经济形势来预测公司的前景。
2.公司的发展战略。管理层作为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者,自然对整个战略比较熟悉和了解,并且由于管理层对于企业的计划有较大的决定权,因而制订实行的计划可能会随时改变。这种不确定的信息对于公司的管理层来说是非常容易获得的,而外部分析者是很难获得这些信息的。管理层在作盈利预测时可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而外部分析者却没有这些信息优势,其盈利预测可能会有偏差。
3.公司的商业决定。公司的商业决定可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的影响,影响公司整体的发展计划。管理层对作出这样的商业决定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也较为清楚,能很好地把握企业的发展情况,而外部分析者只能通过企业披露的消息进而作出判断。对于这些商业决定,甚至会影响到公司的存亡,管理层在制定、执行、修改这些决定时,必然会对公司的发展路线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管理层在该方面有着外部分析者无法比拟的信息优势。
4.公司潜在的风险。公司的潜在风险是指在公司的经营以及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到的突发状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很不利的影响。例如,企业原材料供应商单一,一旦供应商变相涨价或者是停止供应货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公司的内部管理层对于这些潜在的风险肯定有一定的了解。虽然外部分析者通过企业披露的信息可能了解到这些情况,但相对来说,企业的内部管理者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了解到外部分析者无法了解的一些情况,这对两者的盈利预测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证券分析师的信息优势
1.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整体把握。宏观的经济形势影响着整体经济的发展趋势,如果整体经济形势向好,那么公司的整体生产经营活动也必然是向好的。证券分析师由于其职业特点的要求,对整体的经济形势把握得更好,能够从多方面发现可能影响公司发展的因素,这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者无法比拟的。比如能源价格,证券分析师能够很快地掌握能源价格的波动情况,以及它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而内部管理层的反应可能会稍慢一些,因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良好把握是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信息优势。
2.对行业发展前景的充分了解。公司所处的行业发展情况势必会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前景,如果能够对行业层面有一个良好的把握,那么对于企业的预测则会更准确,证券分析师在这方面的优势更有利于其对企业的盈利作出更准确的预测,而公司管理层可能会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上,或者是技术研发上,对行业整体的发展前景了解并不全面,这直接影响了其对宏观环境的把握,对其盈利预测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较好的个人分析能力。证券分析师受其职业发展的影响,其知识背景较为广阔,这为盈利预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工作中的经验积累也能使证券分析师在面对不确定的问题时作出理性的判断。总的看来,证券分析师的个人分析能力较公司管理层可能要强,这也是证券分析师自身的优势。
四、小结
普通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很多会参考证券分析师或目标公司管理层的盈利预测。本文基于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和证券分析师的信息优势的分析,认为两者由于自身信息优势有所不同,作出的盈利预测信息也各有所长。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信息优势主要集中于微观层面及企业层面,这来源于其对公司的管理控制权;证券分析师受其职业的影响,在把握宏观因素方面有其明显的信息优势。因此,当企业的经营业绩与宏观经济因素紧密联系的时候,这不仅仅包括周期性强的企业,也包括企业业绩易受宏观因素诸如利率、能源价格等影响的公司,证券分析师作出的盈利预测可能比公司管理层的盈利预测更为准确;而当公司处于异常的情形下,如库存异常积压、发生异常亏损、生产过剩等,管理层即时的重要决定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未来的盈利,而这对于证券分析师来说,是很难参与到管理层如何作出决定的过程中来的,他们也就很难评估管理层的重大决定对盈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因此,公司管理层的盈利预测可能比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更为准确。
参考文献
[1] 王秀秀.中国上市公司盈利预测的准确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3-25.
[2] 刘维丽.我国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1-01.
[3] 王霞,袁树民.上市公司信息环境和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2(2).
[4] 杨玲.上市公司盈余预告与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相关性因素研究[J].哈尔滨:经济研究导刊,2012(5).
[5] 杨萍.管理层盈余预测:动机与经济后果研究评述[J].太原:生产力研究,2010(9).
上市公司盈利分析篇7
关键词:EVA;传统指标;盈利能力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1-0035-02
一、 传统的盈利能力指标种类与不足
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是以从财务报表上获取的数据或根据报表上数据间的勾稽关系进行简单计算得出的财务比率作为指标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传统盈利能力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每股收益,市盈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
净资产收益率( ROE)是自证券市场开设以来一直用于评价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主要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式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
或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
每股收益是指净利润扣除优先股息后的余额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平均股数之比,它反映了每股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所能分摊到的净收益额,公式如下:
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息)/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市盈率即价格与收益比率,是反映普通股的市场价格与当期每股收益之间的关系,可用来判断企业股票与其他股票相比较潜在的价值。公式如下: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总资产报酬率的是反映企业运行效率好坏的指标,公式如下: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总资产]*100%
平均总资产=(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传统的财务指标是在权责发生制的前提下,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计算出来的净利润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评价指标,而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计算出的净利润本身是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和扭曲的。
二、 新的业绩评价指标EVA的引入
EVA是经济附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的英文缩写。简单的说,EVA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 Residual Income)。它考虑了所有投入资金的成本,而非单纯的会计利润概念。这里的税后营业利润是营业利润减去所得税后的余额,而营业利润指的是息税前利润,包含了利息费用。EVA最大的特点就是考虑了公司的全部资本成本,它既扣除了在财务报表中反映的债务的自接成本,又扣除了权益的间接成本,真正反映了为投资者创造的价值。
根据定义,EVA为税后营业净利润减去反映了公司资本成本的资本费用,指定用以下公式表示:
EVA=NOPAT-TC×K
其中:NOPAT ( Net Operation Profits After Tax)是经过调整的税后营业净利润,税后营业净利润是营业利润减去所得税后的余额,而这里的营业利润是指息税前利润(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s , EBIT),因为利息费用是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作为总资本成本的一部分在资本成本中单独计算。TC为占用的资本总额,是企业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之和,K为公司资本加权平均成本。也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EVA=EBIT×(1-T) -(D+E) ×K
其中:T为所得税税率,D为负债资本,E为权益资本。
EVA不受通用公认会计准则(GAAP)的约束,所以在EVA计算过程中存在着调整事项。所谓调整事项,就是为了消除根据GAAP编制的财务报表对公司真实情况的扭曲,需要对某些会计报表科目的处理方法进行调整,增加或扣除的项目。其目标是创建使管理者像所有者一样行动的业绩计量方式。进行调整的准则是:第一,可能对EVA有实质性影响的事项;第二,对管理行为有影响的,通常是指管理者能操作结果的事项;第三,容易被职工理解并且对公司的市场价值有显著影响的事项;第四,信息获取的成本相对较低的事项。
三、EVA与传统指标比较EVA所具有的优点
(一)指标的具体比较
1.净利润和EVA的比较
在利润表上,公司的税后净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经营成本和财务费用以及所得税后的余额。它作为业绩评价指标有明显不足,这是因为净利润是一个总量绝对指标,不能反映公司的经营效率,缺乏公司之间的可比性。此外,它仅仅考虑了借入资本的成本(如,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而没有考虑到权益资本同样也是有融资成本的。依据这种会计信息会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的财务决策,他们甚至于会认为权益成本是种“免费成本”,从而不重视资本的有效运用,出现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决策行为。
2、EPS与EVA的比较
每股收益(EPS, Earnings Per Share ),是用来衡量公司业绩的主要指标。每股收益越高,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但是它的局限性在于只能体现扣除股东要求收益之前的收益状况。所以EPS不能反映投入资本所承受的风险;而EVA则考虑了股东的要求收益即股权资本成本,所以更能准确的反映公司业绩。EPS可以被每股经济增加值取代,或作为EVA的补充信息来使用。每股收益指标同样也不能真正反映企业成长过程。对于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企业而言,在其进行战略性投资阶段,往往会出现经营亏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经营业绩很差。用EVA指标衡量时,前期投入的研发费用被转计入企业的资产中,企业的经营业绩才能被客观地评价。
3、EVA与ROE的比较
净资产收益率(ROE, Return on Equity),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的综合性指标,该指标的通用性强、适用范围较广。在财政部2002年的《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基本指标中,该指标所占的权重最大,为25%,可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资本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虽然ROE指标的功能非常强大,但是随着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该指标也暴露出了明显不足:
(1)ROE掩盖了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
(2)ROE的高低完全可以人为操纵,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3)以ROE作为考核单位(部门)管理人员业绩的依据,不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4)ROE未考虑投入资本的数量。
(5)ROE未考虑资本成本,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投资报酬。
(6) 过于看重ROE,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EVA指标体系中的资本效率(EVA率)正好可以弥补ROE的这些不足之处。
(二)与传统指标比较EVA的优点
第一,建立在EVA基础上的激励制度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取向趋于一致,有助于避免决策次优化。
建立在EVA基础上的激励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按照EVA增加值的一个固定比例来计算管理者的货币资金,即把EVA增加值的部分按不同比例回报给管理者、企业员工,而且奖金不封顶。这样,EVA激励制度就把股东、管理者和员工三者的利益在同一目标下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员工能够分享他们创造的财富,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将EVA与薪酬挂钩,使管理者与股东一样持有关注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心态,可以使经理人员像所有者一样思考和决策,从而在较大程度上缓解因委托――关系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最终降低全社会的管理成本。采用EVA作为业绩评价指标不会像采用投资报酬率作为业绩评价指标那样,出现部门决策者放弃高于投资成本、低于目前部门投资收益率的投资机会,从而避免决策次优化。
第二,扣除了全部资本成本的EVA,有利于克服传统指标对经济效率的扭曲,真正反映企业经营业绩。
在EVA准则下,投资收益率的高低并非企业经营状况好坏和价值创造能力的评估标准,关键在于是否超过了资金成本。因而用EVA进行业绩评价与用常规的销售收入、会计利润或股票市值等指标进行业绩评价,其排序结果大相径庭。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该公司从1987年开始正式引入经济增加值指标,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增加公司的经济增加值:一方面将公司的资本集中于盈利能力较高的软饮料部门,逐步摒弃诸如意大利面食、速饮茶、塑料餐具等回报率低于资金成本的业务;另一方面通过适度增加负债规模来降低资本成本,成功地使平均资本成本由原来的16%下降到12%结果,从1987年开始,可口可乐公司的经济增加值连续6年以平均每年27%的速度增长,公司的股票价格也在同期上升了300%,远远高于同期标准普尔指数55%的涨幅。
第三,在对营业利润进行调整后计算而得到的EVA,能最大限度地剔除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
由于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对公司真实情况的反映存在部分失真,在计算经济增加值时就需要对某些会计报表科目的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尽量消除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保证所做的评价结论趋于客观、全面。实践中选择调整项目遵循的原则包括重要性原则、可影响性原则、可获得性原则、易理解性原则、现金收支原则等。在具体操作中,应加以调整的报表项目主要有:
1.研究开发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根据会计准则,研究开发费用和市场开拓费用应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就减少了当期利润,易导致短期行为。计算EVA时所做的调整就是将研究开发费和市场开拓费资本化,即将当期发生的研究开发费和市场开拓费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投资,加入到资产中,同时根据复式记账法,资本总额也增加相同数量,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在几年中进行摊销。
2.商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外购商誉应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冲减各期利润。这种规定,会驱使管理者在评估购并项目时,首先考虑购并后对会计利润的影响,而不是首先考虑此购并行为是否会创造高于资本成本的收益,为股东创造价值。计算EVA时,所做的调整就是不对商誉进行摊销。由于会计报表中已对商誉进行了摊销,调整时就将以往的累计摊销金额加入到资本总额中,同时把本期摊销额加回到净营业利润中。这样,利润就不受商誉摊销的影响,能较好地鼓励经理层进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兼并活动。需要调整的项目还有利息费用、递延税项、各种准备等。
第四,建立以EVA为核心的指标评价体系,能较好地解决综合经营公司业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运用传统指标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会出现各项指标反映的结果并不一致甚至相反的情况,从而使分析评价工作面临无所适从的困惑。当一个公司进行综合经营时,传统指标计算出的数值不一定具有实际意义。如果一个企业既有工商业经营,又有商品房开发,其存货周转率能说明什么?而运用EVA进行评价,则不存在类似问题。
综合上述,当EVA值大于零时,说明企业增加了股东的原有价值,为股东创造了真正的财富;当EVA值等于零时,说明企业维持了股东的原有价值;而EVA值小于零时,说明企业损耗了股东的价值,那么即使会计报表上的净利润为正值,也只能意味着股东财富被蚕食,并且EVA越小,表明蚕食的程度越深。
上市公司盈利分析篇8
一、财务报表、报表附注和相关资料识别法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体系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及补充材料等。盈余管理的直接对象是公司损益,而损益状况也会影响到资产、负债及现金流量状况。所以,分析上市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应该对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等进行综合分析。
(一)上市公司损益表分析。分析上市公司损益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主营业务是公司正常盈利的主要途径。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的高低,表明企业盈利是否具有持续性,是否具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如果主营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里比重较低的话,企业极有可能为了某一财政指标而进行盈余管理。
2、非主营业务利润比重。同主营业务利润相比,非主营业务利润具有偶然性、非稳定性、非增长性、次数少、金额大等特点。虽然它们都是构成利润总额的因素,但它们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意义不大。特别是非主营业务利润中的一次性收益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作为企业盈利能力的判断依据。非主营业务利润包括:附营业务利润、财务费用、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
如果公司存在以上列示的非主营业务利润比例较大,而主营业务利润比例相对较小,就要考虑公司是否利用行政干预、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调节、交易的规划以及政府补贴等方法进行盈余管理。我们在分析时,应将非主营业务利润从利润总额中剔除,以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以及盈余管理的程度。
3、上市公司损益表与母公司合并报表比较。将上市公司的损益表与其母公司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如果发现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应剔除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该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就意味着母公司可能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上市公司,也就是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进行了盈余管理。
(二)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分析。分析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应收及预付款项
(1)应收款项。应收款项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三部分。其中,后两部分是主要形式。由于对这部分往来款项审查的工作量较大,再加上其自身的隐蔽性,往往成为费用、损失挂账的对象。对应收账款的分析应注意是否存在应收账款规模的不正常增加和期限的不正常延长等现象。对其他应收款的分析应注意其余额大小,正常情况下,其他应收款的余额应该不大。如果余额过大,则该公司有利用该账户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公司常用其他应收账款隐藏潜亏,具体表现为:a、主营业务应收账款增长快,平均账龄较长。b、其他应收款金额大。如果应收账款的金额在流动资产中的比例较大,则有可能利用信用政策的放宽,来增加利润,进行盈余管理。如果应收账款的账龄较长,则会形成不良资产,坏账损失增加,而盈余质量令人质疑。
(2)预付款项。预付款项指公司为采购原材料或其他活动而形成的债权,是正常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分析时应着重分析预付款项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如果所占比例较大,就应该注意公司是否利用预付款项来调低本期利润,从而为将来储存利润,即进行盈余管理。
2、不良资产。资产负债表中的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递延资产、递延税款、开办费等可能产生潜亏的项目,以及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这些资产基本不能或很少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不良资产。利用不良资产作为“蓄水池”进行盈余管理是企业的惯用手法。我们在分析资产负债表时,对不良资产应尤为关注。
(1)比较每股净资产与剔除不良资产后的每股净资产,二者差额越大,企业在过去几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存在“资产泡沫”的可能性就越大,盈余管理存在的可能性亦越大。
(2)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减幅度与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利润增减幅度比较,如果前者超过后者,说明公司当期利润含水量高,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较大。
在分析资产负债表时,还应分析无形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及其合理性,以及存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和存货周转率等,以便更好地识别盈余管理。
(三)现金流量表与损益表相关项目对比。通过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等现金净流量项目与损益表里相关项目的比较分析,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由于利润的计量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往往影响的仅是账面利润,而没有相应现金流量,如在赊销时确认的收入、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确认的投资收益,以及通过关联交易获得的各种利润等均是如此。而现金流量的计量采用收付实现制,上市公司很难利用其进行盈余管理。因此,现金流量比利润更为客观和真实。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则意味着与已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的应收账款、待摊费用等。因此,分析净利润、投资收益等是否有相应的现金流入,可察觉一些有关盈余管理的异常情况。分析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该比率从企业整体考察上市公司账面利润与现金流量的脱离程度。(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经营净利润,该比率反映经营活动创造的利润是否有相应的现金流量。(3)主营业务销售收现/主营业务利润,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应收账款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该比率对此有针对性分析作用。(4)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收益,该比率有助于发现上市公司是否过多利用无相应现金流量的投资收益来调节利润(如权益法下对被投资公司权益变化做出的调整)。
一般来说,比率值越小、调增利润的可能性越大;比率过大,调减利润的可能性大。但由于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现金流量呈现不同特征,如在成长期需要大量现金流出(包括各类投资支出和研发费用),而在成熟期或衰退期现金支出则较少。因此,在分析时应注意剔除这些行业整体因素的影响。
上述分析中,各比率主要考察上市公司的利润来源与现金流量的偏离程度。实际上,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不一定表现为利润与现金流量相脱离。有些盈余管理行为是伴随相应现金流量的,如关联方构造的交易事项、补贴收入以及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等,都可以有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这是投资者在分析时应注意的。但由于现金流量分析主要为发现上市公司利润来源有无异常,以便确定盈余管理的透视重点。因此,充分利用现金流量表及其他财务报表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仍是非常必要的。
(四)会计报表附注、补充资料
1、阅读报表附注,看公司是否进行关联交易。如进行关联交易,应分析关联交易的金额及其比例、未结算金额及其比例以及定价政策,特别应关注公司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方发生交易,并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从利润总额中予以剔除,以分析某一特定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从而判断这一企业的盈利基础是否扎实、利润来源是否稳定,是否通过关联交易进行了盈余管理。
2、阅读报表附注,了解上市公司是否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以及变更标准的主观性,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分析公司是否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时,应着重关注两点:一看变更内容和理由是否确实并且必要;二看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进行调整后,对本年度和今后年度利润的影响有多大,从而了解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以及盈余管理的程度。
3、阅读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部分,了解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过程。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部分是连接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的桥梁,有许多调整项目反映了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的差异。因而,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阅读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部分,识别出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以及盈余管理的项目有哪些。
信息使用者在对上述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并范围变动对利润的影响;(2)或有事项对利润的影响;(3)会计年度末的生产经营活动安排(尤其是固定资产的买卖和信用政策的变更等)对利润的影响。
信息使用者在以上报表分析的基础上,还应关注:(1)公司连续几个年度的报表比较;(2)公司年度报表
与同行业类似企业年度报表的比较。
二、盈余管理的其他识别方法
(一)股利分配识别法。丰厚利润与微薄股利的对比有助于我们识别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盈利后为了回报投资者,就要对投资者进行利润分配。而利润可以通过调节虚构,但现金却是实实在在的,无法通过调节产生。如果公司有丰厚的可供分配的利润,但一直不进行利润分配,就要怀疑公司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因为管理出来的利润大多没有相应的现金流量,肯定也无法进行利润分配。当然在这儿我们还要考虑公司所处行业是否处于成长期,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项目等待投资而暂不进行利润分配等其他因素。
(二)审计报告识别法。注册会计师作为行使经济评价职能的“经济警察”,其意见应是投资者判断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线索。但由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不能保证,即使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标准审计报告,也不能绝对保证被审计单位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会计信息使用者还可以利用上述对会计报表分析的方法寻找盈余管理的线索。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是非标准审计报告,包括带解释性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拒绝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则有理由怀疑公司可能有盈余管理的行为,对此必须予以充分关注。
在分析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公司是否更换了注册会计师,为什么要更换,对频繁更换注册会计师的公司应特别关注;第二,公司聘请的注册会计师服务质量水平和独立性如何,特别要关注更换前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知名度、在同业中的信誉以及以往的记录等方面的差异,作为判断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存在的线索。
(三)公司管理当局说明书识别法。根据我国现行有关法规的规定,若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管理当局应在公司的年度报告中对此加以说明。会计信息使用者在阅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后,再看一看公司年度报告中管理当局的解释,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公司的经济业务是否公允,公司是否有盈余管理行为。
(四)公司行业基本面识别法。对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不但要从财务上分析,更应该结合公司行业的基本面进行。
1、宏观面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前景必然依托于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和行业整体的发展状况。因而,分析宏观经济和收集行业资料可以使投资者较全面地判断和认识企业的行为。同属一个行业的各公司的财务指标之间,特别是一些相对数指标之间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如果存在较大差异,则预示着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甚至利润操纵的可能。如果公司主要通过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来调节利润,反映在财务指标上就是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同行业公司平均值低。国外的一项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公司比非盈余管理公司具有更高的财务杠杆、更低的资产周转率、更高的流动资产比例。
2、微观面分析。主要是从企业的资源状况、竞争优势、经营策略来分析。经验证明,结构混乱、高层管理人员调动频繁的公司通常发生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也较大。企业的经营策略、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判断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另一指标。从微观面分析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应关注以下几方面:(1)公司是否扩张过快。如果扩张过快,容易造成内部资源、管理跟不上,这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客观诱因。(2)是否经常签订合并、重组协议,合并、重组等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惯用手法,许多公司为保证预期的收益水平,通常采用合并、重组等手段。(3)公司是否业绩太好,以至于让人难以置信。(4)公司是否有盈余管理的历史。(5)企业高层管理者是否更换。(6)公司是否首次公开发行、配股、ST和PT。当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面临ST、PT的压力或为了达到配股资格时,往往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7)公司是否为巨亏、微利公司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处于增配线边缘的公司。我国上市公司常出于避免退市和取得配股资格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因而,对报亏当年出现巨额亏损的公司、连续亏损后出现微利的公司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处于增配线边缘的公司,应尤其加以关注。(8)公司是否存在关联交易、财政补贴等行为。
三、结语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3318.html上市公司盈利分析范文8篇
相关文章:
劳动卫生论文范文10篇08-15
成熟干净的句子09-27
话的经典语录78条09-13
人生哲理作文600字08-02
最新销售月工作总结09-04
投资协议书09-06
考试动员演讲稿09-06
银行柜员实习心得范本08-16
最新人类月球日邀请函07-26
我四年级发明作文11-26
《749局》观后感10-05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07-23
低碳生活建议书07-23
校园十要、十不准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