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学习方法篇1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更注重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方面的学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集体之间在遵循互帮互助的原则下,进行学习的创新探究,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关键词:
小学体育;合作学习;实践应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是一种具有优越性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
1兴趣分组,优化教学因材施教
学生们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他们进行引导,并且将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分为一组,做到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模式。在新课标的教育要求下,教师不仅要做“传道授业解惑”者,而且也应该做学生思想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这样才能更加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从而改善教学质量,为课堂增添更多趣味。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羽毛球,教师可以把这些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分组,两人为一组。教师给学生讲解运动时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巧,并且进行必要的演示和模拟,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练习,再开展羽毛球双打比赛,并且对比赛结果进行记录。比赛结束后对结果进行名次的评比,并对第一名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使得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2训练分组,学习资源优势互补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分组训练,这分组训练就是标准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中要扮演一定角色,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其他成员要形成依存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合作学习分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小组人员构成要合理,运动天赋、运动基础、性格特征等因素,都需要考虑周全;小组分工要合理,责任心强的做组长,活动能力强的做“指导员”,组内的团结气氛需要靠大家努力。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体育课堂学习内容众多,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进行分组。在进行花样跳绳运动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六人小组,两个学生执绳,四个学生跳绳;在进行排球训练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人组,而且是自由组合,进行排球对接运动;在进行篮球运动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十人组,进行对抗赛;在进行羽毛球活动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人组,进行轮换比赛。通过科学分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热烈而有序。
3科学引导,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给予引导和矫正。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散漫、自由主义等现象,要进行针对性教育;要注意引入小组竞争机制,让学生在竞争中凝聚向心力;要注意时刻关注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情况,并对合作学习内容、方式等作出适时调整。小学生运动意识和自觉性并不是很高,需要教师跟踪指导和监督。在进行“耐力跑”训练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了男、女生两个大组。男生跑的时候,让女生当观众为男生加油;女生跑的时候让男生来为她们加油。因为有了观众,枯燥的耐力跑就多了很多情趣。为了提升运动情趣,教师还可以将耐力跑游戏化,让男生饰演“小偷”,女生扮演“警察”,先让男生跑出去,女生追逐,将所有男生都抓住,游戏结束。由于有了角色介入,学生感觉有了一些责任在身上,就会自然生发出内驱力。
4开展竞赛,提升合作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兴趣点及个性特点出发,探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在学习思想方面有所跨越。贪玩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把要训练的项目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们在游戏当中达到训练的目的。比如要对学生进行跑步能力的训练,可以采用踩气球的方式进行训练。给学生分好组,把吹好的气球绑在学生们的脚上,让他们在小组间相互追逐,先把对方组的气球踩破的一方为胜,先胜的一组再和另外胜出的一组进行比赛,直到定出最后的胜利组才结束比赛。这样能使学生在相互配合中找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使学生的竞争力被激发出来,这无形之中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恰当评价,激励学生合作热情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分为阶段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种形式。阶段性评价是综合性评价,对学生的运动表现作出结论性评定;而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给出的实时评估。现代教学提倡鼓励性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就能够增强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在具体实施评价措施时,教师可以选择小组内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总评等形式,提升评价的制衡效果。在进行跳远训练时,教师并不是看谁跳得远才给予表扬,而是看学习小组整体成绩的高低给予评价。这就要求小组成员要精诚团结,每一个成员都不能出现失误。因为有了集体的责任在身上,每一个学生在起跳时,都做足了准备工作。教师再组织学生成立评定小组,对学习小组成员的每一次成功试跳进行成绩测量。学生运动热情被点燃,都想以更大的努力赢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教师评价方式个性化,给学生带来了运动激情,这样的评价就是高价值的。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标指导下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模式,在现阶段对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有比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不仅对学生们体育成绩及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帮助,而且在合作学习中也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该对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认真研究并灵活运用,使之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使体育教学在方式、内容及目标等方面得到有效改革,使人们对体育教学有新的认识。
作者:李树发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梨树镇镇郊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许佳.团队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运动,2014(8)
[2]勾文碧.小学体育教学中采取哪些合作学习方法好[J].新课程,2015(9)
体育教学学习方法篇2
关键词:体育教学;合作学习;氛围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其目的是改变原有的“教师机械式地传授,学生压迫式地接受”的学习现状,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使其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技能、丰富社会情感和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呢?
一、营造氛围
在以往的小组活动过程中,学生缺乏良好的合作意识,经常出现一些因任务失败而相互责备、因能力差异而挖苦嘲笑、因缺少合力而各自为政的现象。所以,要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进行教学,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营造一个平等自由、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集体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让学生尽情享受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在教学轻物掷远中,分组练习前就传达给学生在练习后要进行小组间比赛的信息,会让学生意识到个人表现与小组荣誉是息息相关的。为了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在比赛中获胜,各小组练习热情很高、学习气氛融洽,同学间互相激励、相互帮助,一些掷得远的学生主动帮助暂时掷得近的学生,将自己掷得远的“秘诀”传授给对方。通过这样的练习,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合理分组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每一个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性别、能力、体能、性格、基础等诸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每一个学生总有他擅长的一面,有的学生善于提问,有的学生善于思考,有的学生耐力突出,有的学生则速度极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应科学合理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而不是使用固定不变的分组模式。例如,练习跳高时,先根据学生原有的技能基础进行分组,设置不同的高度进行练习,再提出当多次跳过一定高度之后向新高度发起冲锋的要求。练习耐久跑项目时,先根据学生的体能情况进行分组,再对各小组提出不同的要求。体能较好的组别,除了要求完成教学任务,可以在速度方面有进一步的要求;体能较差的组别,可以先只要求完成练习任务。在组织学生进行接力跑比赛时,为了达到公平,要根据学生的性别、能力等综合方面进行分组,力求各组间实力基本相同。
科学合理的分组,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合作中去,在公平、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积极探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使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合作学习的乐趣,摘取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之果。科学合理的分组,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指导调控
在合作学习中,虽说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也不能放任自由,还是应起到一定的组织、指导、调控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观察学生,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表现得更好。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宏观调控,还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要善于跟学生沟通,多与学生交换意见,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掌握。如果教师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合作学习,组织之后任其发展,那么合作学习将失去实效,对课堂效率起不到任何作用,纯粹是浪费时间。
四、适时评价
合作学习所发挥的作用的大小,主要是看这个团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大小。想要大幅度提升团队吸引力和凝聚力,就应通过小组自评、各组互评、师生共同评价等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从而促使合作学习在学生的交流、配合、互补中升华到一个较高的境界。如,在教学多人合作花样跳绳时,先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1~2种花样跳绳的方法;练习之后请各小组进行展示,谈谈自己小组花绳的特点;最后进行各组互评。通过这样的评价,可以提高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合作学习产生实效。
参考文献:
张战毅.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体育健康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1(15).
体育教学学习方法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惰性;消除;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263-01
体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大力实施的今天,体育教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大多学生害怕体育课,甚至抵触和讨厌体育课,对体育学习产生惰性,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单方面的传授。这样的课堂无疑是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本质上说,其原因是体育教师教育教学的失职。笔者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惰性的敌人,要使小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体育学习中,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兴趣是丰富多样的,但是,就体育教学而言,学生应该在兴趣广泛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中心兴趣DD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学生学习活动发生质变的发生点,也是广大青少年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发生点。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体育学习兴惰性,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消除学习惰性的重要保证。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应是学生的领导者,而应是学生的指导者;不仅仅是学生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学生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学习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教师就能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学校,教师面对的是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体育教师要善于融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和学生做朋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要学生喜欢上体育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自己,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真正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体育活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发挥,学习兴趣自然得到提高。
二、依据学生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在体育教学中,承认学生的体力体质、体育基础、运动能力、接受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质及运动能力等差异,区别对待,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科学合理地落实教学内容、练习的密度与强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相应的进步与发展,从而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对于学生们在锻炼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如意之处,不是进行讽刺与挖苦,而是要及时地发现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闪光点,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点进步,均应当进行充分地肯定,甚至进行公开表扬,从而提高其学习体育的信积极性,将学生们引入到轻松愉快的体育锻炼当中,让学生们能够在学习体育技术的过程中获得乐趣,从而提高体育学习兴趣,逐渐消除学习惰性。
三、运用游戏与竞赛激法渗透体育教学中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多利用游戏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运用游戏与竞赛等形式,可以让体育教学课程变得更为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从而培养学生们对于体育学习之兴趣,这已经被长期的实践所证实。由于不同的时间、空间等各类因素均将影响到学生们的情绪,因此,不同学生对于各项目的感兴趣程度并非是完全一致的。如果教师依然生硬地强迫学生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其结果只能是加大了各位学生的逆反性心理,从而无法得到良好的学习成果。这时,如果体育教师能够利用体育场地的自然条件,精心设计出各类图案,结合游戏与竞赛等教学活动,就能活跃体育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并且还能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例如,在体操跳马教学中,有意识地在准备活动中安排了“跳人马接力”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并在游戏中领会技术要领,克服了跳马摔跤的恐惧心理,顺利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再如在短跑教学中,多利用迎面接力游戏“20米往返接力”游戏,等等。这样同学们就会体会到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从而乐意上体育课。
四、以科学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科学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的鼓励与支持。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应真正做到区别对待,而且应及时准确。这样要求教师统揽全局、细心观察、准确判断、科学评价。如果用一个评价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而忽视了客观上的差异,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兴趣的培养,甚至挫伤练习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较差的学生兴趣激发,并根据其练习的努力程度、练习水平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以激发练习兴趣。除及时评价外,还应有阶段性评价,这种阶段性评价就是要树“典型”、抓“后进”、促“中间”。
体育教学学习方法篇4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模块;教学
前言
在传统的体育课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一切行动听指挥。这种按部就班式的学习方式,忽视学生身心体能的全面发展,忽视个体差异,缺少生动活拨的教学形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个性,妨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广州市某学校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共80名初一学生。选取的试验班共40人。其中男22人,女18人;对照班也是40人。男23人,女17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教育学、体育教学、体育心理、教育心理学和一些相关的论文,了解关于分层次、合作和竞赛的基本理论、心理学基础以及标准测试量表。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些领域的研究理论和动向,最后综合这些理论方法,找到适合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1.2.2教学试验法
1.2.2.1研究时间:2014年1月-2014年12月
1.2.2.2教学试验的组织
对选取的试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干扰变量的控制,即人数、性别比例要大体相等;学生的身体素质(50米跑的成绩)大体相当;在我们的教学试验中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人数相同,男、女生的分配也不相上下。
2.实验结果与分析
2.1实验步骤
2.1.1实验实施
教学分组:教学分组遵守一个原则就是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学生性别比例平均,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平均,而同组中学生的能力要有一定的差别。两组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学习新的动作,巩固学过的动作。
小组合作教学法:将实验组分成8个组,每组5个人,分组时尽量保持各实验小组能力上的平均。
2.2实验结果的分析
2.2.1实验前测
从表2-1学生的身体状况统计表中,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身体状况方面情况接近,说明两个班的情况接近,说明两个班的情况基本一致,保证了非实验性因素的均等,便于小组合作学习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从而保证教学实验组和教学对照组在实验开始前处于同一个水平段。
2.2.2实验后测试
从表2-2实验班实验前后学生技术水平的对比中,经过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对比发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教学后,实验班的学生在足球技术水平也就是在绕杆和脚背内侧传球两个方面有着明显的进步。
2.2.3实验后分析
通过教学实验,小组合作学习法能不能成功运用体育教学取决于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否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使学生之间增进彼此的感情,并体会体育课的乐趣。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合作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合作学习强调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竞争与合作兼容并存。
3.1.2“合作教学模式”强调合作,为教师和学生营造了竞争和个体兼容的学习环境,培养了学生的共存能力。并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合作技能和意识。
3.1.3合作学习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优化了教学环境。
3.2建议
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相关的知识,而且要求体育教师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把合作学习理论和技能技术的传授有效衔接起来。老师要擅于表扬和鼓励学生,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及时表扬讨论中有积极发言的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肯定讨论的结果。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互相帮助的精神,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提高运动技能。
【参考文献】
[1]刘丽娟.初中体育“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资治文摘,2009.5.141-141:173
[2]林开青.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河南科技,2010.8
[3]独家海.合作学习在中学生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8.10
[4]顾德贵,汤晓夏.浅淡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J].体育教学少年体育训练,2006.3.25
[5]何珈.谈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7
[6]徐文全.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教学[J].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2008(3):112
[7]陈优良.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合作教学模式群体效应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7(5):92-94
[8]蒋钦亮.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体育世界.学术2010.5.62-64
[9]易思东.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法”探究[J].读与写杂志2010.1.Vol.7.No.l163
[10]王杰尘.对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体育教学,2005.2.15-16
[11]马德良.走进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
体育教学学习方法篇5
关键词:中学体育;合作学习;体育教学法;自主探究
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能够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健身方式,劳逸结合,保持强健的身体。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对教师过于依赖,体育课堂上只是单纯地重复教师的示范动作,导致大部分中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新课改后,教师要注重将“教”的模式转换成为“学”,为学生提供更加自主轻松的课堂环境,指导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模式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综合素质。
一、合作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合作学习仅仅是教师自己组织的一种授课方式,通过强制的分组形式让学生进行被动的交流。要想有效提升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就必须剔除陈旧的教学思维和手段,通过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分组合作方式,加强学生间进行互动沟通的能力,提出具有创新体育精神的举措。
1.互助学习
互助学习也被称为互补学习,可以理解为是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的一种方式。学生在组间发挥自身优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互补学习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在排球的教学中,垫球技术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和体能有关,如果后者能够提高垫球技能,那么前者也能在体力训练上得到相应的提高,这就会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坚定学生的意识,达到互助学习的效果。
2.互动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性活动,是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双方默契程度的方法,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和鼓励,可以提升自身的运动技巧和兴趣。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设定一定量的任务让学生独自完成,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寻求到适合自身的发展合作机会,从而提高交往沟通的能力。
3.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
初中生的心理变化是极其特殊的,他们正处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最叛逆的阶段,对初中生的教育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自尊心和满足感,不能过多地进行严厉的批评,这样会使学生形成消极甚至恐惧的心理,如果造成恶性循环,将不利于开展合作教学方式。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就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征,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体育运动,并鼓励学生创新。只有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更好地激感,提升兴趣。
4.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适当地转变教学观念,不要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一味地向学生刻板地灌输理论知识。教师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与学生搭建起融洽真诚的教学氛围,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要既能为学生解决困难,又能为学生提供理论和技能上的指导。
二、合作学习的原则
合作学习在具体实施中,强调的是要以小组为依托,利用群体不同的分工、不同的协作特征进行学习,是要重点培养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分享精神。
1.发展性原则
初中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体育运动精神。所以,要结合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教学,实行可持续性的教学措施,让学生的发展能够具有连贯性。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发展的状态变化,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进一步督促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将初中生的知识教育和自身发展结合在一起,看成一个整体,树立核心的价值观念,做到德、智、体、美综合全面的发展,这也是实现全面培养学生成长的要求。
3.动态性原则
体育教学活动是一项在运动中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强调“过程”的方式。想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对体育运动项目提高兴趣,加强积极性,那么就需要教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出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尊重学生,进行自主的小组组合,学习感兴趣的运动,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不能一味死板地让学生做重复运动。体育教学的动态性能够突出教学优势,更好地体现体育教学的灵活性。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意愿,自主进行组合讨论和探究。要使学生提高积极性,加强体育运动的技能和技术,不仅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训练,还要相应的观察学生的心理,及时调整最适宜的教学方式。实践表明,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进行教学,会提升教学效率,有助于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发挥潜能,实现自身
目标。
参考文献:
[1]代京安.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J].考试周刊,2009.
体育教学学习方法篇6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行为类型
一、前言
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所表现出的不同行为模式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这些外在的行为表现反映出他们内在的不同学习认知心理,为了创建优异的教学,教师需要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由此导致的不同行为特征,针对性的安排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学生学习行为类型的划分
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象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积极兴奋型:这类学生身体条件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表现活跃,体育能力较强,能较快达到教师的目标和要求。他们大多性格较外向,好表现,课堂运动量时有“吃不饱”的情况,有时会“自行其事"不按照教师安排的步骤练习,个别人会因按自己习惯练习导致技术上的错误定型。
思维练习型:这类学生态度积极,有刻苦顽强的精神,较有韧性。运动时偏重理论原理,希望了解练习的目的和意图,喜欢提问。他们掌握动作所需的时间稍长,一旦掌握后,技术较稳定。有时会因过分强调动作细节而影响整体连贯,表现为成绩到一定程度就难突破。
机敏投机型:这类学生较为特殊,他们有一定的运动能力,思维反应灵敏,练习也较认真,掌握动作也较快,但不能坚持,耐受力差,不愿吃苦,动作能掌握却不精,不能巩固。他们往往关注教师对他们的印象,期望通过建立起教师对他们的个别好印象来获取好的体育成绩。
中庸保守型:这类学生在课堂中往往表现出良好的纪律性,能够按照教师的安排练习,但精神状态不易兴奋,机械本能地执行教师布置的练习,成绩平平,对动作掌握不精细不彻底。
消极怠惰型:这类学生对体育课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多缺少锻炼的热情,不喜欢运动,对练习有被迫感,表现怠惰,常请假见习或躲避练习,他们通常并非运动能力的原因不能完成练习的要求,而是不良学习态度的影响使其不能达到。
自卑拘谨型:这类学生对当众完成动作感到紧张,性格较内向,缺乏自信,害怕失败,对一些复杂带有安全方面因素的练习顾虑重重,表现出畏缩感,总觉得技不如人。在一些体质较弱和受疾病、残疾影响的学生身上表现较为明显,他们是需要帮助的学生。
对立逆反型:这类学生个性较强,不愿受管束,喜欢出风头,不愿循规蹈矩地做练习,对教师安排的课堂练习和要求常提出相反意见,甚至是对立而行,对教师缺乏应有的尊重。虽然是少数或个别现象,但他们的表现常会干扰正常的教学活动,影响教师情绪和其它学生的学习。
三、对不同行为类型学生的针对性教学方法
对积极兴奋型学生,教师首先应肯定他们的成绩,然后在技术上细致要求,在课中适当时候安排他们表演的机会,让其得到心理成就感的满足,同时也可利用他们协助教学,影响其它同学,调动出热烈的练习气氛。
思维练习型的学生,教师可利用其爱动脑筋的特点,向其它学生指出这是理解技术要领的正确方法,同时对他们多做解答和多做示范,在练习的量和强度上提出要求。
机敏投机型的学生,教师则要格外的对他们提出要求,从严对待,一方面让其明白体育成绩的严肃性,另一方面又鼓励其刻苦练习以获取较好成绩,使他们在教师督促下自觉向积极型转化。
中庸保守型的学生,要特别注意不要默认他们的作法,通过强调他们的运动潜能,引导和鼓励,多检查他们的练习情况,利用体育锻炼的环境气氛和心理引导调动他们的锻炼激情,培养其上进心。
消极怠惰型的学生,教师应当主动找他,向他指明学校体育课的要求和重要性,帮助他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在课堂练习过程中也要对这类学生有个别要求,安排他们多参加集体配合练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迁就,但要适时肯定其成绩。
对待自卑拘谨型的学生,教师开始不要把要求订得过高,对他们成绩上的进步就其自身作纵向比较,避免与其它学生横向比较以免打击其信心,多保护其动作,安排技术较好的同学帮助他们,在分组练习时适当调整,避免其被孤离,使其树立信心是首要任务。
对于对立逆反型学生,教师应当分析其对立原因,不压制,也不回避,肯定他们在运动中的一些长处,及时指出他们存在的毛病,多帮助他们,让其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学习情况的关心和重视,同时建立教师自身的威信,感化他们由对立向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转变。
四、结束语
教师对学生应当以“感化与影响”来替代 “权力与控制”,教学不但教给学生运动方法,而且应使学生理解技术原理,经过思考知道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从而防止学生对体育产生厌烦或自卑感。对于一般问题,采取讲授方式,如基本技术学习,直接讲解,等待学生练习熟练后,再选关键部份启发提问怎样做才能使技术得到更好的运用与提高。教师可以利用合作与竞争的课堂体育环境,让学生相互建立联系,培养其进取心和集体意识。与分析教材同样重要的是分析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体育教学学习方法篇7
关键词:教授方法;学习方法;选择依据
体育教师和学生选择体育教育教授与学习方法时,都应首先考虑体育教育和学习的目标和任务需要,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和能力进行选择。另外,还必须对各种教授和学习方法的本质和使用条件、适用范围和实施要求等有清晰的了解,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出各种方法的功能和最大价值。
1.教师选择教授方法的依据
1.1教育教学目标与任务
不同体育教育目标与教育任务以及课程类型,它所需要的体育教育方法不同。比如在新授课中,多采用讲解法、问答法、分解法、示范法和演示法等;复习课和综合课则更多的使用完整法、循环练习、游戏法和比赛法等教法。
1.2教材内容的特点
对一些动作结构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技术一般多采用分解法进行教学,有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心。而对连贯性较明显,且难度较小的项目,如立定跳远、行进间投篮等动作技术的教学多使用完整法,便于学生对动作形成完整结构认识。另外,集体项目很适合用小群体教学法和发现式教学法,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促进学习。对那些学生感到厌烦、枯燥的项目就适合用游戏法或比赛法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3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运动、学习能力
体育教育方法除了保证教师教授效果之外,还应能帮助学生的学习活动,所选择的体育教育方法还应对学生的身体锻炼活动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选择体育授课方法时,要考虑学生在年龄、智力、新知识接受能力、学习习惯、运动技能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进行适当调整,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让所有学生都受益。
1.4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特点
体育教师是教学方法的实施者,如果教师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就不能较好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更不能体现出这些教学方法的价值和用途。因此,体育教育方法的选择还应与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及教学风格等特征相结合。另外,体育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特点以及个性特征也会影响到教学方法的实施和最终效果。因而,在实施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将自己的教学优势与教学方法的特点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特长,如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精湛的运动技术演示、幽默风趣的语风、良好的师生沟通能力和缜密的思维能力等,以保证各种教学方法及体育教育方法体系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1.5各种体育教育方法的功能和特点
“任何一种体育教育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其使用会受到各自独特的功能、适用范围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1]。同时,体育教育方法的实施和效果也容易受教育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但也可能对整个体育教育过程产生不良后果。例如:讲解的次数和时间过多就会变成啰嗦,学生也会厌烦;游戏可以调动学习兴趣、活泼课堂气氛,但游戏的内容偏难或简单都会适得其反。另外,将动作技术分解教学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减轻学习负担,但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动作学习就可能是“多此一举”。产生这些不良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各种体育教学方法的功能没有做到深刻、全面、透彻的理解,对使用这些教育方法的时机把握不准,以及对这些方法的功能、适用范围、使用环境等研究不够。
1.6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每种体育教育的方法所需要的效果实现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实际选择体育教育方法时,也应考虑该方法必须消耗的工作时间是否与完成教学任务的课时数量相匹配。恰当的教育方法不仅要满足教学目的、适合学生和教师的特点,更应该是高效率、低成本的。但是,也不能因此就一味的注重这些“时间”和“效率”的要求,应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合理安排教学时数,避免无端的浪费。
1.7学校的实际条件
“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实施都需要一定的场地和器材、天气作为保证,一旦缺少一些必要的物质条件,运动技术本身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学生也不能准确的理解和感受运动的内涵和价值”[2]。另外,有些教育方法本身就需要大量的场地或器材作为实施条件之一,比如循环练习法、小群体教学法等。所以,教师在选择教育方法时应先对学校能提供的物质条件进行详细了解,并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统筹规划,合理的安排同一时段各个班级的教学内容,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
2.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依据
2.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进行有效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因,学生在准备学习阶段首先就应该充分明确“为什么要学”,清楚学习动机的强弱程度,并树立持之以恒的决心和信心,这些因素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具体行为和表现[3]。
2.2学习目标、计划和要求
学生应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特点和需要制定体育学习或锻炼的目标和计划,包括学期、半学期、每月、每星期或每天等时段、并以此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同时,学生应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调整。
2.3自我监控、评估和反省能力
学生不仅在准备学习阶段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以及科学、切实的学习计划,还应在学习过程中时时要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管理和评价,及时获得来自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并对其进行反思、分析和总结,以科学、客观、严谨、求实的研究态度重新审视自己,从而对正确的理解和选择学习方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4学习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体育学习和锻炼是需要一定物质条件和环境作为保障的,每个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所拥有或可能获得的物质支持是明显不同的,因为它会受到个人的家庭经济条件、体育消费观念、体育价值观、体育消费计划和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在选择体育学习方法之前就应客观、合理的预计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获得的条件支持,使各种学习方法的使用更具可行性和现实性。
3.结论
体育教育方法是人们为了完成特定的体育教育目的的而采用的一切手段、方式和途径的总和,它由目标、沟通介质、动作和环境因素构成。与其他学科教育方法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身体运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体育教育方法的发展将更多地注入现代化与科技化,重视心理效用,突出个性化和特色,并具有普遍适应性。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必须遵循选择的依据,适当地应用好各种方法,才能促进体育教学良性发展。(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3:161—171.
[2]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3:418.
体育教学学习方法篇8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有相同点,更多的是不同点,两者教学方法也各有优势和不足之处。网络教学方法的缺点通常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而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也往往是网络教学方法的优势。因此,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着有益的优势互补关系。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呢?
一、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优势互补的具体途径
要实现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就得从深入挖掘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着手,了解实现两种教学方法优势互补的具体途径。
(一)发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优势开展教学的具体途径
1.1发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讲授优势,突出人文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传统教育中,教学活动具有教师把知识向学生进行讲授的过程显著特征。这样一个讲授过程,更加突出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人文因素作用。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人文因素对教育的影响,是任何教学方法所不能取代的。如相当多的数学教学,教师的讲授才会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使抽象的东西在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默契传递。
1.2发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亲合优势,突出师生的情感交流作用
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近,交流的形式丰富。教师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暗示对学生的学习影响都非常大。教师带着鼓励的表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警示,会约束学生走神;教师的一个暗示,会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教师的一个引导提示,会帮助学生的思维提高。在这些活动和行为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很亲合,也才更能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这好比一个母亲用自己的乳头或用奶瓶给婴儿喂奶一样,对婴儿的情感和思维影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感受。也好比在电视里看到一个伟人或明星,与大家坐在一起的感觉相差甚远一样。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亲合优势,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健康发展。
1.3发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表演优势,展现教师的示范作用
许多教学知识是在教师讲的过程中,学生认知、体会和理解学习到的。但有的知识是不能完全简单依靠语言和描述能让学生容易理解到的,还需要一定的过程演示和真实展现才会形象生动的让学生领会到。如小学数学的列图式加法运算,教师通过板书形式,采用边写边说边演示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更容易领会到加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这种示范作用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效果非常突出。
1.4运用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习惯优势,发挥学生的依赖作用
采用传统教育方法,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我们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在传统教育中成长大的。大多数学生都十分习惯于了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并且已经对传统教学方法产生了依赖心理。我们不能一蹴而就否定它,而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学习心理,合理的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才会充分保证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所以,在采用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有机运用传统教学方法,会使教学效果更好。
1.5发挥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导向优势,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鸣效应
传统教育特定的活动场所,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学习活动,更容易产生师生间良好的心灵感应作用。如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讲授法中所表达出来的多种蕴含感情色彩的教学形势、语言及营造的气氛,对教学目标实现是相当重要的,它对学生的心理才会产生深刻的共鸣作用。特别是针对有关纪律、道德、思想、品格和情感教育等教学内容时,应有意识采用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才会达到鲜明的导向作用。
(二)发挥网络教育教学方法优势开展教学的具体途径
2.1发挥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媒体与显示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网络信息几乎不受容量的限制。采用网络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接触书本教材的内容,而且可以广泛的接触教材以外的学习资源。网络媒体的类型很多,主要包括文本、声音、图画、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因素。多媒体表现形式,也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所以网络教育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不仅内容量丰富,而且学习资源的形式也丰富。资源的另一个表现方式还体现在网络中的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教师,它是一种特定的丰富的人力资源。
2.2发挥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媒体模拟与放映优势,促进教学形象生动化
多媒体具有很强的模拟和放映优势,可以把真实的教学内容或真实或模式放映出来,对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效果突出。如地理火山章节教学,运用网络媒体提供火山爆发的真实情形,所达到的教学效果非同一般。在此基础上开展理论教学,可以很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所以,网络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死呆的说教活动和呆板的文字表述,实现向学生展现形象、直观和具体的网络媒体情境。
2.3运用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开放优势,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精神
当今社会,是体现学生主体精神、个性发展的教育时代。教育提出了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展协作学习的目标和要求。网络教育教学方法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自主学习,加强协同学习和学习交流提供了条件。思维活跃的当代学生,他们也更乐于探索知识奥迷,对网络也独有情钟,这也迎合了当今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学习交流活动,可以通过网络的聊天、论坛和留言本等多种方式来实现。教师是网络教育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参与者,要当好指导员,共同参与学习互动交流。
2.4运用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灵活优势,克服传统教育教学的时空限制
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实施一般都是基于课堂形式进行的,具有很强的时间约束性和空间限制特点。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离开课堂就几乎不能再继续组织教学。我们运用网络教育教学方法,可以提供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广泛的学习空间。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学习,它是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一个有益补充,也是网络教育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这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深入学习和学习能力差一点的学生补充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2.5运用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形式多样优势,充分实现分层教学
传统教育,同一个教师,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教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而学生存在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不能充分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我国教育界几年前就大力倡导和尝试分层次教学改革,但难以操作。网络教育教学方法打破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和学习内容的局限,通过教学设计和网络设计,可以提供多套学习方案和学习方法,从而满足分层次教学需要。
2.6运用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互动优势,促进探究式学习
运用网络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创设网络教学情境,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实现探究式学习。相对传统教育,教师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方法,更容易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网络教学方法,更容易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交流探究的内容。
二、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优势互补的策略
策略一:整体把握、有机结合
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任务选择网络教育或传统教育教学方法,锐意突破教学重难点。有时表现在同一节课,要分阶段分别运用网络教育或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有时表现在同一章节教学内容的多课时中,要分不同的课时分别运用网络教育或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在一段教学时期中实现网络教育和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如开始学习某一章节时,教师应优先考虑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新的章节内容和学习要求有一个适应过程,并打下一定的基础;在中间小节用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既能保证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又能很生动且较轻松的突破教学重难点;在章节结束部分用网络学习方法,能系统的展现章节结构,巩固章节知识,也能较容易的完成拓展提高学习和补充学习需要。
策略二: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不同的教师个体,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条件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切合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特长,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有意识的进行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达到更佳教学效果。
策略三:灵活运用、合理优化
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就应有所不同。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势是多方面的,实现的途径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教学理论和优秀的教学方法在每一节课上都发挥得淋漓尽。只有灵活运用两种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进行合理优化,教学活动才会生动,才会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策略四:求同存异、相互补充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各有其优势和不足。由于长期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我们不能忽略网络教育教学方法对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影响;同时也不能因为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片面刻意追求网络教学方法。一概而论否定其中某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坚持固守另一种教学方法都将会导致停滞不前或得不偿失。要采用求同存异的策略,使两种教学方法相互补充,有益共存。
三、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完善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3340.html体育教学学习方法范文8篇
相关文章:
新员工自我介绍08-17
亲属关系证明样本10-05
公积金介绍信09-12
致铅球运动员广播稿11-26
古风文雅运动会加油稿10-26
我爱英语作文12-10
我最喜欢的布娃娃作文09-21
写自己的作文08-23
高三作文07-23
全国公办二本最低录取分数线 广西二本院校最低录取分数线202312-12
2024年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考试湖北考区考生须知08-12
名家经典抒情散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