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枕七言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午枕(七言绝句)宋朝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午枕》译文
花前一枕午睡,竹席清凉如水波欲流,斜阳已照着花枝,将婆娑红影映上我的帘钩。
窥视人的小鸟声声啼鸣,惊起飘忽的梦,它去得悠悠。只看见水那边青山重重叠叠,引惹起心头深隐难言的清愁。
《午枕》注释
午枕:即午睡:
簟(diàn):竹席。
红影:红色的花影。
悠扬:飘忽不定。
供(gōng):引起。宛转:缠绵,难以名状。
《午枕》赏析
这首诗将午睡醒来、由恍惚到清醒的瞬间感受和心理的复杂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诗的首句写春日午睡时将睡未睡的感觉,“花前”点出是春天季节,又照应下句的“红影”;“簟欲流”既指卧席波浪形的花纹,又指竹席光滑清凉如水,睡意朦胧间,仿佛感到竹席变成了缓缓流动的波浪,十分惬意。次句写睡醒之感,这一觉睡得舒适漫长,醒来时只见花影投射到帘钩之上,正午花影最短,不会遮住帘钩,故而可看出此时日光已经西移,“催”字表达出惊讶时光过得飞快的心理感觉,又从侧面形容梦之酣畅。
三、四句写醒来后心理的落差和变化,醒来耳中听得鸟鸣,却怀疑美梦正是被鸟鸣唤醒,寻声望去,似乎鸟儿也在窥望自己,于是主观感情倾向认为是鸟儿有意唤醒自己,心头生起一种惆怅之感,再往远处眺望,一水之隔的青山映入眼帘,于是愁绪变得更无穷无尽了。“青山”在这里可说是现实生活的象征,因为它稳定不变并朝夕与自己相伴,看到它,才意识到令人迷恋的梦已飘远,思绪猛然回到现实中,定叫作者愁肠宛转。
理想和现实是人类永无休止的矛盾:人类不断地追求美好的理想,但和现实总有极大的差距:人类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但永远不可能到达完美的理想境界: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尽地追求和自我完善的历史。无论是美好的“悠扬梦”,还是象征意义上的“隔水山”,都是以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矛盾冲突的心境构成了审美境界。这种审美境界因符合人类心理深层中的企恋心态,而获得了审美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再从艺术上看,“悠扬梦”给人以美的朦胧感,“隔水山”则展示了美的距离感。从审美的欣赏角度看,朦胧感和距离感有助于增强关感。加上句法新颖,对仗工整,声情和语意浑然一体,令人击节叹赏。
当然,此诗的前二句也是相当出色的,如“簟欲流”、“日催红影”,或写出幻觉中的动感,或将太阳拟人化,炼字琢句新鲜独创,雅丽精绝。全诗转折自然,委婉含蓄,体现一种整体的美,令人味之不尽。
《午枕》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当时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辞职退居江宁(今南京),一日午睡醒来间春光动人便作此诗。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24-3798.html午枕七言绝句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关文章:
《归雁》原文及翻译赏析01-12
医院信息公开自查报告12-11
经典美好的早安心语朋友圈04-15
秋分节气可以发朋友圈的句子09-27
描写三月的雨优美句子07-22
应急疏散演练总结04-15
最新销售部门年终工作总结(6篇)10-14
2024年小学少先队上半年工作总结 小学少先队期末工作总结(十七篇)08-09
公司员工试用期合同协议书05-23
给妈妈的感谢信08-02
初中生观看宇宙与人有感09-18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心得体会1000字08-16
校园的广播稿07-20
难忘的一个人作文600字01-22
我家的老顽童作文01-02
记一次旅游作文11-09
《窗边的小豆豆》的读书笔记08-02
高考分数线到底有什么用?02-21
13学科分别是什么?08-22
评课评语【最新18篇】05-20
高一语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12-20
教师学年度考核评语优秀6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