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 冬》原文、翻译和赏析
《天净沙・冬》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散曲。这首曲子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通过清寒凄迷的意象,表达出一种悲凉和无望的孤寂心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天净沙 冬》原文、翻译和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天净沙・冬
一声画角谯门,
半庭新月黄昏,
雪里山前水滨。
竹篱茅舍,
淡烟衰草孤村。
古诗简介
《天净沙・冬》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小令。这首小令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通过冷月、黄昏、雪山、水滨、淡烟、衰草、茅舍、孤村等清寒凄迷的意象,表达出一种悲凉和无望的孤寂心境。
翻译/译文
在一个冬天的黄昏,城门一声轻响,一轮新月挂在半空,带着雪的山前水流缓缓。竹子做的篱笆和篱笆内的茅舍,在孤村之中一片安详的和谐。
注释
⑴越调:宫调名。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
⑵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
⑶水滨:靠近水的.场所。
⑷淡烟:轻淡的烟雾。
赏析/鉴赏
白朴生于动乱之年,长于亡国之邦,于龆龀之龄就经历了家国破亡之变,在兵乱中逃难,于流离中失母。父亲白华先仕于金,后降于宋,终归顺于元,心情经历非常复杂。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小令的心境背景。
这支曲子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王夫之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白朴的这首小令,在情、景之间,正追求着“妙合无垠”的境界。
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开篇首句,就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气氛苍凉的环境之中:在暮色中显出轮廓的谯门,萦绕在谯门内外悠远而哀婉的角声,这是画面的一侧。接着作者将视线转向四方:随着黄昏夜幕的降临,新月冉冉升起,月光斜照着半个庭院;山坡上覆盖着白雪,山前溪流蜿蜒。水边有着竹篱茅舍的孤村,升起几缕轻烟,在衰草暮霭中弥漫着,扩散着。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是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又显寂寥冷落,更有谯门一声寒角,平添一分悲凉,虽然画角声打破了这冬季黄昏的寂静,却又于凄清中平添了一种肃杀森严的气氛,空气中弥漫的是孤寂和无助的忧伤。它与《天净沙・秋》的写法上相近。其一,都是字字写景,全未直接抒发、陈述作者的情感。作品所要表现的情绪意蕴,是在对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来的。其二,也都是通过一组自然景物的意象组合,来构成一幅富有特征的画面。另外,这支曲子所表现的情感,也不是一时一地有特定具体内容的情感,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意绪,一种内心状态。从时序上说,《天净沙・秋》写了落日残霞,而这首曲子写的是落日已经隐没山后,新月已经现于天际。从“秋”到“冬”,从“情”到“景”,都是从寥落、凄清进一步发展为悲凉和无望的孤寂。人们或许可以把《天净沙》四首,不仅理解为对季节更替的描绘,而且进一步理解为对情感和人生体验,从欢快而明净到寥落、孤寂之间的发展。这样,这四支曲子所构成的便是内部情感联系的整体了。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25-3373.html《天净沙 冬》原文、翻译和赏析
相关文章:
酸甜苦辣成语解释07-20
世界环境日手抄报第一名06-02
学校开学宣传标语09-07
姐妹适合发圈的文案08-16
七夕文案简短08-10
美女飞机上拍摄影片:iPhone 16 Pro意外从800米高空坠落 竟奇迹生还08-11
长征十二号火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08-08
持之以恒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人民观点)05-26
简洁的哲理的句子07-04
毕业短句子06-21
口腔医院年度总结12-23
文明交通伴我行广播稿12-07
趣事初一作文12-30
小雨伞五年级作文11-26
《背影》仿写初二800字作文11-09
新加坡游记作文09-04
哈尔滨工业大学文科生能考吗?12-16
艺术本科a段什么意思10-22
315消费者权益日主题班会教案03-24
美术教案大班09-14
《数学广角(例1)》教学设计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