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自学考试 艺术设计 毕业设计报告书 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论文,是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综合训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运用已学专业知识,按照规范化的设计程序与方法进行的设计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范围内有关设计应用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充实和提高,是学生专业技能、艺术才华与综合应用能力的集中展示。
艺术设计专业以往的教学模式:毕业论文是与专业相关的某一领域、某一问题的已有理论的介绍和自己对该方面内容的理解。并按规定的格式、字数完成文本的制作。毕业设计是与专业相关的某一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问题分析、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具体设计、修改、定稿、实物或模型制作等一系列活动。
以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1.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脱节、理论无法联系实际;2.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以往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是分离的两个部分,毕业论文并不围绕毕业设计展开。现在,我们提出以“毕业设计报告书”代替毕业论文的形式。“毕业设计报告书”是以毕业设计的过程为依据,按照毕业论文的格式、字数要求,完成一篇有一定理论基础并结合实践经验的文本。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经过三届毕业设计报告书的教学,综合以往经验和不足,围绕毕业设计报告书的顶层设计、过程管理和质控体系,落实毕业设计报告书的三要素(形式要素、内涵要素和评价要素),总结出毕业设计报告书的教学改革实施规范。
一、准备工作(毕业设计开始前一学期末)
(一)下达毕业设计教学任务。
管理部门根据专业方向、人数,给教学单位下达毕业设计教学任务,毕业设计课程占12-16学分,安排时间12-16周、192-256课时,建议一学期完成。
(二)确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教学单位专业负责人确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由讲师及相当职称以上且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助教、研究生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原则上由专业负责人在校内教师中安排,校外兼职教师也可担任指导教师,但必须经管理部门同意方可担任。为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每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15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每人每周不得少于2次。
(三)召开毕业设计动员大会,学习毕业设计实施规范。
毕业设计开始前,必须进行有管理部门、教学单位、指导教师及学生参加的毕业设计动员,组织学习毕业设计实施规范,明确职责及要求。
二、前期工作
(一)指导教师确定毕业设计课题。
1.选题、审题的工作程序及要求
毕业设计课题由指导教师提出,并填写《毕业设计选题表》,陈述课题简介、课题应完成的任务和对学生的要求等,经所在教学单位审题后,报管理部门。毕业设计所选题目中,如果同一项课题需由2名及2名以上同学完成,则应在申报课题的名称上加以区别(加副标题),并且在“设计要求”中加以区分。
选题工作应于进行毕业设计开始的第一周完成并落实到学生,学生初步选题后由专业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协调确定各学生的选题,填写《毕业设计选题汇总表》,交管理部门,以便学生及早准备。
2.选题原则
(1)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要求,使学生得到综合系统的训练。
(2)课题应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工作量充实,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过努力能按时完成任务。
(3)课题应尽可能结合实际生产社会发展需要,促进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积极性。
(4)课题的选择应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上有较大提高,并鼓励学生有所创新。
(5)对学生个人提出的选题,若符合教学要求,且有特色,如果条件允许,经所在专业负责人审查后,则可积极支持并给予安排。
(二)任务书与过程跟踪表的填写与下达。
根据学生的选题,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包括:课题应达到的目的、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课题成果的要求、工作进度计划。学生填写《毕业设计过程跟踪表》,记录每次毕业设计修改的过程、产生的问题及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
(三)毕业设计开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老师给出的《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撰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包括:课题名称、研究目的和意义、毕业设计报告书的思路、参考书目、指导老师意见、是否通过等。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判定能否通过开题,进入下一阶段学习。如果开题不通过,则学生需要重新选题和提交《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四)毕业设计调研。
通过开题的学生,根据所选题目,进行市场调研。学生需确定自己毕业设计的特定对象,根据这一对象,拟定调查问卷,发放一定数量的调查问卷并收回,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总结出特定对象的需求,并撰写《毕业设计调研报告》。
(五)文献摘录。
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通过互联网搜索、文献摘抄、实地考察等形式,学习国内外已有的典型、独特、代表性案例,总结以往优秀经验或失败教训,作为自己设计的基础和铺垫。
三、中期工作
(一)设计方法和设计过程。
这是毕业设计过程的核心阶段。学生通过前期开题、调研、文献摘录,得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并通过一定的设计方法,完成设计初稿、修改过程、设计定稿的过程。
(二)毕业设计中期检查。
学生提交《毕业设计过程跟踪表》,汇报毕业设计进度和阶段成果,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教学单位检查指导教师到岗情况,学生出勤情况,学生工作进度,教师指导情况及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必要、有效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检查应有书面记录,并将检查情况及处理意见汇总报管理部门。
四、后期工作
(一)毕业设计报告书制作、毕业设计制作、实物、模型制作。
毕业设计后期阶段,学生根据毕业设计报告书的格式,将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按照要求整理到毕业设计报告书中。毕业设计制作: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要求,毕业设计的作品也有不同。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毕业设计主要是设计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等,通过展板打印的形式展现,并制作相应的建筑模型。平面设计方向的毕业设计主要包括:书籍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海报设计、网站设计等,通过制作系列实物展现。
(二)毕业设计报告书答辩。
答辩委员会的成员由一名专科学校专业负责人及两名本科学校专业负责人组成。答辩委员会下设若干答辩小组,人数以三五名为宜,成员可以是本校教师,也可以聘请校外教师。答辩时间控制在每人15分钟左右,其中,学生讲解5分钟,教师提问及学生答辩10分钟左右。
(三)毕业设计展示。
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要求,毕业设计的展示也有不同。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毕业设计主要是毕业设计展板和建筑模型展现,平面设计方向的毕业设计作品主要是书籍、包装、VI、海报、网站等通过系列实物展现。
参考文献:
[1]陈珊,马啸林.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过程控制法初探.教育与职业,2010(18).
[2]姚婷.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艺海,2011(8).
[3]周静.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探索与研究.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vi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视觉传达设计 毕业论文改革 新型评价模式
一、 问题缘起
毕业论文作为高等学校普遍采用的毕业生理论水平评价方式,在人才培养体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因此,毕业论文成为高校本科毕业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年毕业生、指导教师及高校相关部门,为毕业生的论文写作、论文指导、论文答辩等环节倾注大量心血。然而,就各艺术类高校毕业论文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现状并不让人十分满意。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有一定差异性,具体到艺术设计实践类专业,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选题问题,多数学生往往为论文而论文,选题空泛,没有针对性,与自己所学专业关系不密切;二是内容问题,部分学生选题不恰当,将自己不擅长的纯理论研究作为选题,与自己熟悉的设计实践相去甚远,内容上只能照搬别人的理论,存在材料堆积、拼凑,甚至抄袭现象。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不能将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或设计实践有效结合,抛开设计实践,空谈理论问题,造成内容的空泛、肤浅,造成学生写作、教师指导的两难困境。
为解决艺术设计实践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出现的以上问题,切实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发挥毕业论文应有的人才培养效果,2007年6月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对2008届品牌形象设计本科1班进行毕业论文的试点改革,尝试将原来侧重理论研究的毕业论文改为兼顾设计实践与理论总结的毕业设计报告 。试点结束后在教师和学生中取得了广泛认可。自2009年开始,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在全院范围内推广、实施毕业论文改革,涉及包装工程与设计、品牌与企业形象、平面广告设计、书籍设计等专业,截至2012年6月先后有一千余名毕业生参与到此次毕业论文改革项目中,本文正是对五年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总结和反思。
二、 毕业论文改革内容及成效
此次毕业论文改革的重点在于将原来的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报告,这一改革并非名称上的简单变化,其包含的内容发生了实质改变,能够更好地将创作过程、毕业考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毕业设计报告的完成包括了确定选题,素材积累,编写提纲,撰写与修改,答辩与考核五个阶段。其中素材积累阶段设置的毕业设计进程表,较好地考察了学生的设计统筹能力和工作执行能力,编写提纲阶段要按照给出的毕业设计报告的基本格式完成,为报告内容的规范性、严谨性、合理性提供保障。
确定选题:改革后的毕业设计报告要求选题与毕业设计密切相关。因此,毕业设计的选题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报告的质量。选题工作在第七学期就开始布置,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学生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方向,结合自己兴趣爱好及设计实践,同时选题要具有一定实际意义,鼓励学生结合科研项目、实际案例进行选题。学生确定选题后与指导教师沟通,经过商讨、调整、修改后最终确定选题方向。
素材积累:确定选题后,学生着手收集、整理与选题相关的各类资料,获取资料和素材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是阅读文献、作品集、期刊杂志得来的文字、图片资料,也可以是毕业实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实际案例;可以是毕业考察过程中得到的一手文字、图片资料,也可以是市场调研的问卷统计结果。同时,素材积累的内容也包括设计过程中的设计草图、设计构想等创作素材。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每位同学都要填写一份《毕业设计进程表》,主要是对毕业设计各环节、阶段的规划和进度安排,包含项目描述、进度安排、各阶段完成情况、设计心得、不同阶段指导教师和小组成员的评价内容等,完整、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中的工作安排和进展情况以及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详细地记录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有效信息,这些信息也将为后期毕业设计报告的完成提供重要参考。
编写提纲:为了保证毕业设计报告能够确实与学生的设计实践紧密结合,使其能够充分反映出毕业生从毕业考察与实习、素材积累、创作到修改完成的整个过程,体现毕业考察与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一体化思想,对毕业设计报告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规范和要求。具体而言,毕业设计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选题、项目背景和调研分析、项目设计、项目总结四个部分,其中项目设计部分又包括了项目设计定位 、项目设计流程 、项目设计执行 、项目设计稽核 四个方面。给出毕业设计报告基本内容的具体规范,主要是为增加改革初期以毕业设计报告代毕业论文的可操作性,其规范只是提供参考,学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和修改。
撰写与修改:学生根据前期毕业考察、毕业设计过程中积累的资料和编写的提纲,撰写毕业设计报告,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在写作过程中,建立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核心的教学关系。教师充分发挥启发引导的作用,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完成,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独立完成课题与报告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答辩与考核:保留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学生根据毕业设计报告的内容进行项目介绍和具体展示,答辩委员会针对毕业设计报告内容提出问题,由学生现场回答。综合考虑毕业设计报告完成质量和水平、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及现场表现情况,给出答辩环节分数。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答辩成绩并不是毕业设计报告的最终成绩,其成绩是需要由指导教师、小组成员、答辩委员会和专家评审共同组成的三级评分体系综合得出。
通过五年来的探索和努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改革工作初步取得一定成效,在毕业设计报告的选题和内容、毕业生设计实践能力的提高及新型教学关系的建立方面都有显著成效。
(一)选题更具针对性,突出应用性,关注当代社会热点问题
在进行毕业论文改革前,按照原有要求,每名本科毕业生需完成一篇相关专业的学位论文写作,选题由学生自由选择,专业老师进行相应指导。对于学位论文的选题没有明确限制,学生在选题时有较大空间,但同时存在选题盲目的现象,许多学生的选题没有明确的指向性,研究课题纷繁庞杂,研究意义及价值不够明确。表1是毕业论文改革前,2003级品牌与企业形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情况。
表1 2003级品牌与企业形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览表
学生姓名 毕业论文选题
陈萍 从“王老吉”谈品牌战略
董茜 VI 断层--浅谈VI设计的分化现象
贾蒙 耳中见色,眼里闻声――如何设计一本音乐书籍
李娜娜 浅析吉祥符号在企业标识设计中的应用
李文晶 论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
李向鹏 百泉柴胡口服液品牌形象推广之我见
李欣鑫 谈体验经济驱使下的产品设计
刘慧 浅议图形创意与信息传达设计
刘佳佳 论商业插画与消费意识的相互关系
刘妮 浅谈视觉传达设计的本土化特征
孟旭 让意念贯穿设计
潘光辉 品牌延伸与标识翻新
潘庆斌 绘画和平面设计的关系
邵长磊 从POP广告看促销设计中颜色的运用
肖荣斌 包装设计的现在与未来
杨克娥 浅谈商品包装装潢中的无装饰设计
潘煜 如何把握品牌设计中的形象策划问题
王朝龙 浅谈企业形象策划在企业中的优势体现
司祥运 广告设计中的本土化诉求
钟形磊 论企业的网络形象设计
苏琳 标志三维性设计的思考
孙运翔 浅谈品牌建设中的形象创新
曹亚楠 插画在印刷设计中的应用
常青 试论字体设计与企业品牌延伸
肖卫华 品牌与人的关系之我见
徐醒 图形设计中的性别符号
闫璐 浅谈食品包装中的色彩设计与应用
杨代明 论品牌形象的再设计
李艳娜 主题海报设计的图形意味
尤添一 电视广告发展带来的思考
张璐 论指示系统的便利化设计
赵阿磊 儿童玩具中色彩的设计与运营
秦丽梅 论标志设计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杨鹏 由QQ表情开发谈用户中心设计
周策 浅谈PUMA形象广告设计
汤甲佳 单线体设计策略之我见
王瑞君 纳西族刻划符号文字对现代标志设计的启示
从选题性质来看,全班37名学生只有6人选题为侧重设计应用的研究,其余均偏理论研究,甚至有一部分为纯理论研究。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其本科阶段的学习主要侧重视觉传达设计实践,纯理论性研究对他们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一现实情况导致部分纯理论研究性的论文深入程度不够,只能停留于“浅析”、“浅谈”阶段。从选题来看较为分散,内容涉及了品牌推广策略、产品包装、产品广告、标志设计、图形创意等多个方面。经过改革后,毕业设计报告选题变得较为明确,专业特色突出,更强调应用性,关注当代社会现实。表2列出了2008级品牌与企业形象班毕业设计报告的选题,从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些改革前后的变化。从选题性质来看,毕业设计报告的选题多转向应用研究,并且结合本专业特点,以品牌形象设计及推广方面的选题居多。同时,从选题表上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从设计角度对社会热点问题,诸如“低碳减排”、“空巢老人”、“传统元素的当展”等问题的关注。在符合专业特点、切合社会热点的基础上,学生利用大学四年所学创意、设计、制作、完成一整套方案,将自己所学与社会所需结合起来,通过自己的设计方案表达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表2 2008级品牌与企业形象班毕业设计报告选题一览表
学生姓名 毕业设计报告选题
吴倩倩 “减碳日记”品牌设计及推广
王程鑫 信息图表的设计与应用――汽车尾气的调查与研究
齐晓文 我们毕业了――从2012毕业展形象设计到“格物志”设计展示
刘瑞雪 棘?――毛毡家居生活用品设计及推广
席晓旭 “援”国际应急救援组织形象设计及推广
崔彩峰 “50个改变世界的行动”图标设计及推广
刘思思 与生工作室――微电影拍摄团队整体形象设计与推广
于晓 信息图表的设计与应用――汽车尾气的调查与研究
王帆 传统民间工艺与视觉传达设计――“乐呵”品牌形象设计及推广
王天慈 城市与人文之情感回归?――“城・人”文化探究及个性设计
宫昭 绿色生活的开端――“格林街”环保个性单品设计及推广
柴婷 以 为 是 字――并 非 自 以 为 是
魏涛 绘本创作《旅》
闫鑫 关注空巢老人?――作品“巢”的公益宣传与推广设计
田庆菊 “LOOK”水晶滴胶立体创作?
郑媛媛 乐活“轻与慢”品牌设计与理念推广
袁小童 寻找一种接近自由的方式――微电影《涩》及其品牌设计推广
王晓青 子女归巢之情感回归?――“巢”公益宣传及推广
刘亚辉 分析山寨文化的影响以及人们对于山寨文化的态度
郭彬 “十二生肖道教护符 再设计”
张志敏 我们毕业了---从2012年毕业展形象设计到“格物志”设计展览
魏 玮 棘―毛毡家居生活用品设计及推广
刘袁媛 城市与人文之情感回归?――“城・人”文化探究及个性设计
尹美美 以 为 是 字――现代汉字再设计
程宇 乐活“轻与慢”家居品牌研究与开发
李甜 “减碳日记”品牌设计及推广
李志国 动静结合的独特体验――“济北郡”屏风设计及推广
(二)以毕业设计进程表形式,综合锻炼和提高学生设计实践能力
改革后的毕业设计报告与毕业设计实践紧密结合,并以毕业设计进程表的形式强化学生对设计过程的记录和整理,在毕业设计进程表中详细地记录了毕业设计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安排及完成进度、指导教师及学生讨论小组对下阶段工作的指导建议以及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的设计心得。毕业设计进程表既是合理安排整个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报告各阶段任务的工作安排表,又是督促设计者完成各个环节的时间推进表,对整个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报告的最终完成提供有效保证。
对大四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是他们步入社会,走向设计工作岗位前在学校学习的最后一课。填写和修改毕业设计进程表、完成毕业设计报告的过程,实质上是对学生统筹、协调设计各环节,合理安排工作进度,推动整个方案如期、有序开展的设计实践能力、设计执行能力的综合提高和锻炼。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以课程形式被人为划分为不同阶段,学生分别学习了本专业所需要的基本专业技能和知识,但是往往缺乏整体运作和协调的能力。毕业设计报告正是对他们大学所学知识的一次系统整合,从设计方案的选题创意到制作草图,从确定设计方案到做成实物进行展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毕业生亲自完成。对毕业生而言,毕业设计及毕业设计报告的完成是对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系统整合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考验,有利于综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三)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关系
在毕业设计报告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实践的主体,由他们自己统筹和安排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的各环节。通过毕业设计报告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水平,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意识。毕业设计报告这一新型模式,进一步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为学生今后从事设计、创作和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报告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保持密切联系,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创作进程,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关系。
三、毕业论文改革后配套评价模式的重建
评价模式问题是毕业论文改革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改革前,学生评价主要由答辩委员会给出,答辩成绩即是最终成绩,这一评价方式主要基于结果性评价,不能全面体现学生完成整个项目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如继续采取此种评价方式,则无法突显毕业设计报告的优势和特点。因此,配合毕业设计报告的推行,我们尝试性提出新的评价模式,这一新型评价模式综合了结果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指标评价与人文评价,较原有评价方式更为灵活、全面、客观、合理。概括地说,这一新型评价模式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注重形成性评价,将结果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统一
在评价方法上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统一。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指导教师的阶段性评价,结果评价主要是评审专家和答辩环节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过程中学生表现情况的多角度评价,评价主体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学生。通过学生自评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项目进度,不断校准自己行为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增强主体意识,提高自觉性和参与的积极性。小组同学互评及指导教师的阶段评价,能够引起学生反思, 使学生更能客观、公正、全面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起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断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
(二)加入人文评价模式,将量化指标评价和人文评价相结合
在过去的评价方法中,我们过多地依赖量化指标评价,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在使学生巩固专业理论与技能,获得解决相关问题方法的同时,通过市场调研、信息资料分析、交流讨论,学生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特点,对人际交往、设计沟通、设计表达有了切身体会,对自然、社会有了一定认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需要量化指标,还应有反映在设计创作过程中学生变化与成长情况的人文描述性评价,注重教育和教养的统一。
(三)构建由学生、指导教师、评审专家、答辩委员会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
这种由学生、指导教师、评审专家和答辩委员会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 体现了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统一的原则,与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相比,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成果,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研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认知情感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四、毕业论文改革工作的不足与反思
通过五年来的持续改革,我们实际地感受到了改革所带来的效果,较为突出的是学生毕业设计作品及毕业设计报告质量整体提高很大,优秀作品越来越多,学生作品被社会相关部门、公司采用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在下一步工作中需继续探索以求解决的。
首先,以毕业设计报告代替毕业论文,获得大部分学生的支持,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可以不用东拼西凑写长篇大论的空洞文章,实行改革的目的也正是避免这种情况。从实施的效果看,多数同学完成得较好,但也有小部分同学的毕业设计报告出现理论性降低问题,将毕业设计报告写成了单纯的流水记录或设计说明书,不能够很好地达到毕业设计报告的预期目的。若严格按照毕业设计报告的要求来做,最终结果应当是既有设计实践又有理论深度的一份专业报告,如果毕业设计报告质量不能保证,改革的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在下一步的改革工作中,如何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报告的质量,或者继续探索出更好的改革形式是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其次,新型评价模式的建立还处于尝试和磨合阶段。目前,在具体操作时是按照一定比例分别打分,最后折合成总成绩,具体而言,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包括自评和互评)占总成绩的50%,评审专家评价占20%,答辩委员会评价占30%。就实际操作情况来看,方案基本可行,问题主要集中于更为细化的评价标准没有完全制定出来,比如素材积累阶段,以什么形式、什么标准考核学生,怎样为优秀、怎样是合格,应当有一个可供教师和学生参照的标准,实际打分时以此为参照,结合具体情况确定分数。
当前,我国设计艺术事业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应“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育教学评价”。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也应当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将培养社会需要人才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以上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改革工作是为一点探索,改革工作中还有诸多后续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vi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创新程度低下及创新度不断下滑的主要表现是:选题新颖程度低,“改写”比例大,复制比高,选题的相似性高。导致创新程度低下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学生没有“学术意识”,创新意识低下,学生的能力局限影响创新,论文写作投入时间有限,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当下本科毕业论文创新度偏低,是一个复杂的、具有综合因素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程度;毕业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001-03
从上世纪末开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至今,创新度偏低及不断下滑,成为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症结。
二本高校大学生毕业论文具有某种典型性:二本高校(尤其是地市级地方二本高校)一般没有硕士点,与有硕士点或博士点的重点高校比较,二本高校将更多精力用于毕业论文写作管理,因而二本高校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或症结,能更集中地反映当下我国高校毕业论文运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或症结。因此,本文选取了我国“教育大省”湖北省某二本高校为主要调研对象,着重考察文科毕业论文写作创新的症结,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可靠性,调查的范围适当扩大――以近三年的本科毕业生为主体,但对某些现象的调查扩展到本世纪初。调查方法采用了调查问卷、样本分析、座谈和访谈等多种形式。
本调查报告立足于调查结果,从两个方面分析当下本科毕业论文创新的症结。
一、创新程度低下的具体表现
创新程度低下及创新度不断下滑,有四大表现:
1.选题新颖程度低。湖北省某二本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2014届的87个“文学类”选题中,有较大创新度的选题约20个,而其他选题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期刊网”中的相关选题具有相似性。例如,古代文学范畴内的诗歌研究选题大多出自已有定论的研究,或者立足于成果丰厚的“相关研究”稍加拓展;当代文学范畴内的小说研究选题大多与方方、池莉、刘醒龙、贾平凹、刘庆邦等知名作家的“成熟研究”直接关联。有些选题貌似新颖,如对当下“热播”影视剧的评论,但从列举的文献可看出,文章讨论的问题别人大多说过了。上述事实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选题出自“成熟研究”的多,出自学习心得及社会实践的少,因此,创新程度低下已成必然。
2.“改写”比例大。“借别人的砖瓦搭自己的房子”,已经成为当下本科论文写作的基本“写作方法”。笔者对相关论文考察后发现,“改写”有两种“套路”:一是观点拼凑――拟定一个题目后,选择相关论文的观点进行“整合”;二是话语改写――对相关文章的语段进行改写。在“改写”方面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因为种种原因,“改写”十分流行,以致许多师生认为“改写”并不违背学术道德。二是许多商业网站提供种种“改写秘笈”。例如,某淘宝网站的“秘笈”指导学生“换一种说法”,如把“月亮弯弯”说成“弯弯的月亮像镰刀一样”。
3.复制比或重复率高。由于国家教育部的敦促,许多高校从2014年开始强调对本科毕业论文“”。笔者查看了湖北省某高校某二级学院相关专业的“重复率”,其数据令人担忧:某班级有论文32篇,“修改前”有5篇文章的“重复率”超过学校规定的百分之三十,最高达百分之四十。2015届“第一批答辩”论文的“重复率”明显下降,但“重复率”下降并不意味着创新度的提高。一位论文写作管理干部告诉笔者:“重复率”下降不仅没有带来创新度的提高,反而催生了新的隐患,因为抄袭出现了“新动向”:为了逃避“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的检测,部分学生不再抄袭“中国知网”、“万方学位数据库”等论文数据库中的文章,而是转而抄袭“读秀”、“超星数字图书馆”等书籍数据库中的专著,或者在“道客巴巴”等民间学术网站上抄袭,那些没有与“中国知网”等官网签约的刊物也是大学生们抄袭的主要对象。
4.选题的相似性高。选题的相似性高有两种表现。首先是上下届选题存在相似性。笔者查看了该校二级学院2014届与2015届的“选题表”,在两届“文学类”的选题中,有部分选题的核心内涵相近,二者仅仅是表述方式不同。例如,上届做了“论沈从文乡村小说的意境美”,下一届的选题中又出现了“论沈从文乡村小说的意境”;上届学生做的是某食品的包装设计,下届虽然做了另一种食品的包装设计,但后一种“食品”是前一种“食品”的相关食品,两种食品的包装设计没有本质区别。其次是同届学生的选题存在“相互相似性”。这种相似的主要表现是:①研究(设计)对象近似,研究(设计)对象没有本质差别;②研究(设计)法方法与套路基本相似。例如,选题“试论当前男性娱乐节目主持人的气质养成”与选题“论当前男性秀休闲节目主持人的气质”没有本质区别;“某某包装设计”、“某某公司VI设计”等类别的设计,有时仅仅是品名或名称的不同,而在设计理念、设计套路等方面没有本质区别。题目相似,往往会导致具体论证或设计框架及细节的相同:“校内互检系统”的检测结果表明:部分题目相似的选题同时存在“互抄”或相互比对重合率偏高等不良现象。毋庸赘言,选题的相似性高直接导致毕业论文的创新度。
二、导致创新程度低下的原因
导致创新程度低的原因有多种。
1.学生的能力局限影响创新。经过调查发现,湖北某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在大学阶段主要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基本没有经过论文写作实践,因而选题、论证等方面的能力很弱。例如,开设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外经典作品解读”等文学评论或文学研究课程,但学生没有动手实际写作或评论,因此,在毕业论文写作启动之际,学生连基本写作套路与评论方法都不懂,更不用说创新了。由于许多学生没有做过“结业论文”、“学年论文”,也没有申报科研项目的经历,对相关的学术动态、学术结构一无所知,因而在毕业论文写作之际,其逻辑思维能力c学术开拓能力捉襟见肘。
2.部分学生没有“学术意识”,在校期间很少关注那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前沿。无暇顾及学术,是当下大学生的普遍“生存状态”:在大四之前,周一至周五忙于听课,周末忙于“考证”及参加各种活动(包括休闲),进入大四后忙于找工作或考研。个别学生直到毕业论文写作启动,才知道所在学校图书馆有哪些“电子资源”,才知道怎样上中国期刊网,怎样正确的查阅资料。在笔者的学生访谈中,在问到“你在大学期间总共听了多少场学术报告”、“你逃过了多少场学术报告”等问题时,很多学生避而不答。许多学生直到大四才购买存储研究资料的U盘,在此之前,手机是存储文件(主要是课件)的主要工具。
3.创新意识低下。笔者的问卷调查中询问您认为您的毕业论文在理论上的创新程度大约是多少?(不是计算“自己写的”字数,而是评估自己的独立思考或开创性观点所占比例)
A、20% B、40% C、50% D、60% E、80%
调查及统计结果显示:认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创新程度在20%、40%的人占各40%,这就意味着80%的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创新度没有超过50%。在访谈中,许多受访者认为本科毕业论文的创新度在50%是“合理的”。从问卷调查数据与访谈结果中不难看出,当下的本科生并不太看重创新,因此,本科生在主观上创新意识淡薄,是论文创新度低下的关键因素之一。当然,放弃“自主创新”及有意抄袭,是创新意识低下的更直接表现。在问卷设计调查中,笔者有意以“借用”、“借鉴”等概念替换“抄袭”这一具有谴责意味的词语,在回答“您怎样看待‘借鉴’或大段借用别人的文字这一写作行为?(可以多选)”这一问题时,竟有72%学生选择“可以借用,但最好不要超过40%”这一选项。这一结果充分展示当下本科生创新意识的消极面――如果一篇论文的“重复率”超过30%,那么,这篇文章几乎无创新可言了。
4.论文写作投入时间有限。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学生论文写作的投入时间严重不足。为了了解当前文科毕业生在学位论文写作上的时间投入,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
假设以10小时为1个工作日,您论文写作(含资料查阅等)的全部工作日大概是――。( )
A、20 B、30 C、40 D、50 E、60
笔者收回的40份问卷的调查Y果表明,投入30个、40个、50个、60个“工作日”的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20%、36%、20%、24%,这就意绝大多数学生在两个月内就完成了毕业论文。
影响毕业生时间投入的关键因素是就业与考研。在某种意义上说,二本学生在就业方面所承受的压力远远大于一本高校的学生,因而在大四阶段寻找工作或准备考研是影响毕业论文写作的关键因素。笔者问卷的调查结果大致揭示了部分二本毕业生的心态。在回答“在考研与毕业论文写作这两者之间您认为哪一个更重要”这一问题时,60%的学生认为“考研复习更重要”,在回答“在找工作与毕业论文写作这两者之间您认为哪一项更重要”这一问题时,44%的学生认为“找工作更重要”。很明显,综合两项指标,认为考研重要与找工作重要的学生超过了一半;调查结果表明,至少有一半的学生把毕业论文写作放到了次要位置,因而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投入少成为必然趋势。论文修改,要占用毕业论文写作的大量时间,当下的毕业生对论文修改次数所持态度不尽一样。笔者问卷的第10项设计是“从初稿到定稿,您可以接受的修改次数是多少”,尽管调查结果表明可以接受4次以上修改的学生高达84%,但教师访谈的结果表明,修改超过4次后,部分学生开始产生抵触情绪――“某某同学只给老师看了两次就过关了”,是部分学生抵触多次修改的常用表述。
5.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间接关联毕业论文的创新度。笔者从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管理的认识、对指导教师选择的标准、对毕业论文答辩的重要性的评估等方面出发,考察了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在问及指导教师的选择标准时,有20%的学生更愿意选择“管理宽松、性格随和”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严格管理及指导教师的丰厚学识直接影响学生论文的创新,但这一回答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在意指导教师对创新的促动作用,他们在意的是尽快走完论文写作这一流程。毕业论文答辩是敦促学生创新、检验学生创新程度的关键性环节,但在完成“对您来说,毕业论文答辩――”这一选择填空题时,32%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煎熬”,有16%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省略毕业论文答辩环节。这一考察结果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创新及毕业论文答辩放在了无足轻重的位置。在考察学生对毕业论文“形式审查”的看法时,有16%的学生认为应该“取消形式审查”。这一调查结果也清晰地展示了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一些学生没有端正对待毕业论文,疲于应付,草草了事
此外,毕业论文写作管理不严,也是导致毕业论文创新度低下的重要因素。
三、结束语
当下本科毕业论文创新度偏低,是一个复杂的、具有综合因素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一个综合性的症结,粗暴指责学生、偏激批评当下的大学教育、机械的约束学生,都无助于改变不良现状。为了改变现状,我们至少应该在三个方面开展细致而深入的工作。
(一)我们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是创新发生的基本前提之一。因此,我们要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举措之一是让学生知道创新的重要性,从而将创新意识转化为“选题意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选题,在社会实践中找题,在学习过程中定题,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关注、经营毕业论文选题。
(二)培养学生的学术功底。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之后才有可能创新,因此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开拓其学术视野,势在必行。学术功底的培养,要在资料查阅、文献阅读、基础写作等不同层面展开,应该从学生踏进高校大门的第一天开始,教师要将学术功底培养融进常规教学。
(三)加强毕业论文写作监管力度:要把好几个“创新”发生的关口,如选题关、论证关、答辩关等;要确保学生在论文写作上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充足的时间与精力是创新的充要条件。
总之,遏制毕业论文创新度下滑,是一个“系统工程”:多方面着力,既治标又治本,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参考文献:
[1]吴文杰.新建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工作的困境与对策[J].滁州学院学报,2012,(14).
vi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根据环境科学学科的特点、发展趋势,特别是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求我们必须培养高素质的环境科学创新人才及高级专业人才.创新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毕业后主要从事环境科学教学科研和高层管理等;高级专业人才,应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很强的实践技能,主要从事环境咨询服务、工程实施、环境管理等工作.重庆文理学院于2000年开设了应用分析与环境监测专科专业,在此基础上,根据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西部大开发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于2002年申报本科4年制环境科学专业,并得到重庆市教委批准,2003年开始招生.2007年环境科学成为重庆文理学院的重点学科,2008年成为重庆市的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该专业具有环境监测与评价和环境治理工程两个专业方向.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宽、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近几年,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在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与探索,正逐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
2多模块、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我国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在培养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由课程实验、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实践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在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目前,重庆文理学院的环境科学专业已初步建立了多模块、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科研训练3个模块组成,包含基本训练、提高型训练、研究创新型训练3个层次.实验教学模块由基础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组成,重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初步训练;专业实习模块由认知实习、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组成,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训练模块由创新实践、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论文(设计)、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等组成,使学生得到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2.1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重庆文理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利用学校自筹资金、日元贷款项目和中地共建项目等,建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和“分析技术实验中心”,总面积约为3500m2,仪器设备价值1200余万元.开设的学科基础实验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包括化工原理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生态学实验,专业方向实验包括室内环境监测实验、土壤与农化分析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目前的教学平台已能满足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基础实验教学和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基地建设的成效将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4].为便于学生实习、见习,经过几年的努力,重庆文理学院已在市内各区县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在永川区环保局、永川侨立水务有限公司、渝北肖家湾污水处理厂、重庆市环境科学院、江津污水处理厂建立了稳定的见习基地,基本能满足学生实习、见习的需要,较好地为学生提供了拓展视野、亲身体验的场所.在学生见习或实习期间,还请有经验的环保技术专家指导学生实习,进行现场教育.通过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过程训练,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自身的不足,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2.2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与改革
一般来说,高校本科生毕业至少要修完160学分,其中实验课程、教学实习及毕业论文等约为30学分.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加大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本科生毕业需修完186学分(其中第二课堂素质拓展10学分),实验课程环节为26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见习/社会实践、学年论文、专业实习、技能训练及证书、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35学分,显著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2.2.1实验教学的建设与改革
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了学科专业的课程建设[5].学院现有重庆市精品课程《无机化学》,校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校级重点课程《分析化学》、《环境学导论》、《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和《水污染治理工程》等8门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结合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新的研究方法、技术,于2009年自编了实验教材《环境科学综合实验》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并于2010年试用于2007级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实验课程体系的科学化.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目前,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只重视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而忽视环境工程教学.学生对环境工程知识了解少,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差[6],且普遍重视水体和大气污染物质的测定,而弱化甚至忽视室内污染物质、土壤污染物质的监测[7],不利于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应用型环境监测和评价人才的需求,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在专业课程别设置了环境工程学(实验)、室内环境监测(实验)、土壤与农化分析(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环境治理工程方向:目前,这方面的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主要根据各校的办学情况或所依托的学科专业自行设置[8].一般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为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实验.但是,仅开设这些实验课程,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无法得到保证.为了适应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的需求,重庆文理学院在这个方向的专业理论课程上增设了工程力学、测量学,实验课程增设了测量学实验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2)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深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解决的环境问题愈来愈复杂,因此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但目前我国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主要以满足各课程的基本要求为目的,多数高校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对稳定,一些实验内容陈旧,课程实验基本以单一实验为主,很少开展现场实验和集成实验,缺少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既不能体现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也难以培养高素质的环境科学创新人才和高级专业人才[9].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实验室的建设,逐年改进、更新了部分实验内容,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表1所示,与2006级学生相比,2009级学生的专业实验项目由原来的75项增加为161项,增幅达114.7%,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分别为77、72、12项.其中,原有实验课程(环境化学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环境生态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土壤农化分析实验)的基础性实验项目显著降低,由60项降为41项,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分别由12项、3项增加为40项和8项,且改进实验项目10项,新增实验项目达42项.同时,新增了6门专业实验课程(包括室内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实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测量学实验),新增实验项目达72项,其中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分别为36、32、4项,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自身特色的实验教学项目.此外,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适应国家环境保护和实验先进性的需求,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或新的研究方法、技术改编成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和创新性能力.如将“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小球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和“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纳米TiO2微球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改编成“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微球吸附废水中的铬(VI)”实验,将“粉煤灰絮凝剂处理实验室废水实验研究”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改编为“粉煤灰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实验室废水处理”实验.另外,还根据学校所在的环境条件,设置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些实验项目,如“星湖校区空气质量评价”、“湖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日变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富营养化湖中藻类的测定”等,不但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研究的兴趣.
2.2.2教学实习的建设与改革
教学实习是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10],学以致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职业意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虽然,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习、见习基地已能满足学生的实习、见习需要,但是也存在着显著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基地单位的性质较为单一,主要为各区县的环保局和污水处理厂,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加强与具有良好环境行为和环境绩效的研究机构、企业集团、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双赢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有效的科研合作,建立实习教学基地.前期的调查表明,众多的企事业单位愿意与高校通过科研纽带建立长期的互惠合作关系,多元化的实习基地建设应是可行的,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正在逐步地开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特色,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建立了分年级、分阶段、分层次组织实习教学的机制.但是,随着我校应用型高校的定位,实习时间过短、时间段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集中体现在毕业实习上.经认真的调查研究后,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实习由原来的9周调整为26周,时间由原来的第7学期1~9周调为第7学期第8周后(即毕业论文之后),从而在时间上为学生的实习效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时间过短的不满,有利于加强与实习单位的长期合作.
2.2.3科学实践的建设与改革
科学实践是培养高素质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科研申请、毕业论文/设计等.以往,由于教师担心学生的科研能力,不愿意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即使有,也仅限于个别的高年级学生.但是,这种状况是极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而且也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逐步建立、完善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激励机制,每年均选择部分低年级(主要为二年级)的优秀学生(约为学生总数的10%~20%)补充进入教师的课题组从事科研工作,并且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学校校级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课题的完成.近3年学生校级科研立项达25项,涉及学生100余人,近10篇;特别是2008级学生科研课题达14项,涉及学生近半.无论是教师科研还是学生课题,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的原则.经过2~3年的培养,这些学生毕业时均初步具备了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整体素质较高.目前,环境科学专业逐步形成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梯级机制,高年级学生逐渐成为教师科研的有力助手,能够有效地协助教师完成对低年级同学的辅导.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的激情.近年来,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1人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全国三等奖,1人次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3人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重庆赛区二等奖,2人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金、银奖,3人次获重庆市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2人获重庆市大学生“校园之春”活动之“我型我塑”环保服饰设计大赛及环保工艺品展二等奖,1人获重庆市大学生校园之春”社团之光“摄影展”之“我在社团”摄影大赛三等奖等.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在校期间创新性科研实践的最重要环节,毕业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学校实践教学的水平[10].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狠抓学生毕业论文各教学环节,在学生毕业论文中安排所有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及考核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水平.2006~2010届学生毕业论文经专家评审论文合格率均为100%,获得学校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0%,优良论文占50%.
2.3实践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
良好的管理是保证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11-13].重庆文理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以教学副院长为责任人,教研室主任为组织人,教师为执行人,建立了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考核机制和制度,并将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正常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和完善了实践教学成绩评定方法.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压力使大部分的高年级学生不能安心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既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自2007级学生开始,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由第8学期的第1~8周调到第7学期的第1~8周,避免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时间段与学生就业时间段的冲突,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同时,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由第7学期的1~9周调为第7学期第8周后,实习时间也由9周延长为26周,不仅确保了学生能专心实习,有利于学生就业,也进一步增强了实习单位对学生的接受度.
3实践教学的成效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正逐步建立,已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环境科学专业高级人才.从2007年第一届学生毕业至2010年,环境科学专业已经有4届毕业生,80%以上的学生取得了1~2个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且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均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各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最终就业率达100%,主要在区县环保局、企业、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环境咨询机构等生产第一线从事环境监测、水质监测、室内污染物监测、环境管理、污染物治理、水处理和环境评价等工作.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表明,学生在工作半年以后都能独立地开展工作,并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了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当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呈快速提升趋势,对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我校环境专业的发展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如能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准确把握发展的方向和机遇,进一步构建更完善的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将极大地有利于我校环境科学市级特色专业的建设,有利于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并且也有利于打造一支具有团结、拼搏和奉献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促进学术梯队的形成.如在实验教学改革尝试中,许多实验内容是当代比较前沿或前沿的技术和方向,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师不但要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实验技能,还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够胜任实验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
4结语
vi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根据环境科学学科的特点、发展趋势,特别是社会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要求我们必须培养高素质的环境科学创新人才及高级专业人才.创新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科研技能和创新能力,毕业后主要从事环境科学教学科研和高层管理等;高级专业人才,应具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很强的实践技能,主要从事环境咨询服务、工程实施、环境管理等工作.重庆文理学院于2000年开设了应用分析与环境监测专科专业,在此基础上,根据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西部大开发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于2002年申报本科4年制环境科学专业,并得到重庆市教委批准,2003年开始招生.2007年环境科学成为重庆文理学院的重点学科,2008年成为重庆市的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该专业具有环境监测与评价和环境治理工程两个专业方向.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宽、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良好,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环境规划、环境管理、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近几年,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在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与探索,正逐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实践教学模式.
2多模块、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我国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在培养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由课程实验、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实践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在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目前,重庆文理学院的环境科学专业已初步建立了多模块、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由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科研训练3个模块组成,包含基本训练、提高型训练、研究创新型训练3个层次.实验教学模块由基础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组成,重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初步训练;专业实习模块由认知实习、课程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组成,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训练模块由创新实践、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论文(设计)、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等组成,使学生得到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2.1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重庆文理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利用学校自筹资金、日元贷款项目和中地共建项目等,建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和“分析技术实验中心”,总面积约为3500m2,仪器设备价值1200余万元.开设的学科基础实验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包括化工原理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生态学实验,专业方向实验包括室内环境监测实验、土壤与农化分析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目前的教学平台已能满足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基础实验教学和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基地建设的成效将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4].为便于学生实习、见习,经过几年的努力,重庆文理学院已在市内各区县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在永川区环保局、永川侨立水务有限公司、渝北肖家湾污水处理厂、重庆市环境科学院、江津污水处理厂建立了稳定的见习基地,基本能满足学生实习、见习的需要,较好地为学生提供了拓展视野、亲身体验的场所.在学生见习或实习期间,还请有经验的环保技术专家指导学生实习,进行现场教育.通过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过程训练,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自身的不足,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2.2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与改革
一般来说,高校本科生毕业至少要修完160学分,其中实验课程、教学实习及毕业论文等约为30学分.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加大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本科生毕业需修完186学分(其中第二课堂素质拓展10学分),实验课程环节为26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理论与训练、见习/社会实践、学年论文、专业实习、技能训练及证书、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为35学分,显著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2.2.1实验教学的建设与改革
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有力地促进了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促进了学科专业的课程建设[5].学院现有重庆市精品课程《无机化学》,校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校级重点课程《分析化学》、《环境学导论》、《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和《水污染治理工程》等8门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结合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新的研究方法、技术,于2009年自编了实验教材《环境科学综合实验》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并于2010年试用于2007级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实验课程体系的科学化.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目前,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普遍存在只重视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而忽视环境工程教学.学生对环境工程知识了解少,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差[6],且普遍重视水体和大气污染物质的测定,而弱化甚至忽视室内污染物质、土壤污染物质的监测[7],不利于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应用型环境监测和评价人才的需求,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在专业课程别设置了环境工程学(实验)、室内环境监测(实验)、土壤与农化分析(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环境治理工程方向:目前,这方面的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主要根据各校的办学情况或所依托的学科专业自行设置[8].一般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为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实验.但是,仅开设这些实验课程,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无法得到保证.为了适应社会对环境工程人才的需求,重庆文理学院在这个方向的专业理论课程上增设了工程力学、测量学,实验课程增设了测量学实验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2)实验教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深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解决的环境问题愈来愈复杂,因此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但目前我国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主要以满足各课程的基本要求为目的,多数高校的实验教学内容相对稳定,一些实验内容陈旧,课程实验基本以单一实验为主,很少开展现场实验和集成实验,缺少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既不能体现实验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也难以培养高素质的环境科学创新人才和高级专业人才[9].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实验室的建设,逐年改进、更新了部分实验内容,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表1所示,与2006级学生相比,2009级学生的专业实验项目由原来的75项增加为161项,增幅达114.7%,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分别为77、72、12项.其中,原有实验课程(环境化学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环境生态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土壤农化分析实验)的基础性实验项目显著降低,由60项降为41项,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分别由12项、3项增加为40项和8项,且改进实验项目10项,新增实验项目达42项.同时,新增了6门专业实验课程(包括室内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工程学实验、环境科学综合实验、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实验、环境治理综合实验、测量学实验),新增实验项目达72项,其中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分别为36、32、4项,形成了具有一定代表性和自身特色的实验教学项目.此外,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适应国家环境保护和实验先进性的需求,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或新的研究方法、技术改编成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和创新性能力.如将“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小球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和“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纳米TiO2微球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改编成“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微球吸附废水中的铬(VI)”实验,将“粉煤灰絮凝剂处理实验室废水实验研究”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改编为“粉煤灰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实验室废水处理”实验.另外,还根据学校所在的环境条件,设置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些实验项目,如“星湖校区空气质量评价”、“湖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日变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富营养化湖中藻类的测定”等,不但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研究的兴趣.
2.2.2教学实习的建设与改革
教学实习是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10],学以致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职业意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虽然,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实习、见习基地已能满足学生的实习、见习需要,但是也存在着显著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基地单位的性质较为单一,主要为各区县的环保局和污水处理厂,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专业的发展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加强与具有良好环境行为和环境绩效的研究机构、企业集团、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双赢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有效的科研合作,建立实习教学基地.前期的调查表明,众多的企事业单位愿意与高校通过科研纽带建立长期的互惠合作关系,多元化的实习基地建设应是可行的,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正在逐步地开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特色,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建立了分年级、分阶段、分层次组织实习教学的机制.但是,随着我校应用型高校的定位,实习时间过短、时间段不合理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集中体现在毕业实习上.经认真的调查研究后,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实习由原来的9周调整为26周,时间由原来的第7学期1~9周调为第7学期第8周后(即毕业论文之后),从而在时间上为学生的实习效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时间过短的不满,有利于加强与实习单位的长期合作.
2.2.3科学实践的建设与改革
科学实践是培养高素质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科研申请、毕业论文/设计等.以往,由于教师担心学生的科研能力,不愿意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即使有,也仅限于个别的高年级学生.但是,这种状况是极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而且也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逐步建立、完善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激励机制,每年均选择部分低年级(主要为二年级)的优秀学生(约为学生总数的10%~20%)补充进入教师的课题组从事科研工作,并且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学校校级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课题的完成.近3年学生校级科研立项达25项,涉及学生100余人,近10篇;特别是2008级学生科研课题达14项,涉及学生近半.无论是教师科研还是学生课题,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的原则.经过2~3年的培养,这些学生毕业时均初步具备了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整体素质较高.目前,环境科学专业逐步形成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梯级机制,高年级学生逐渐成为教师科研的有力助手,能够有效地协助教师完成对低年级同学的辅导.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的激情.近年来,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1人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全国三等奖,1人次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3人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重庆赛区二等奖,2人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金、银奖,3人次获重庆市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2人获重庆市大学生“校园之春”活动之“我型我塑”环保服饰设计大赛及环保工艺品展二等奖,1人获重庆市大学生校园之春”社团之光“摄影展”之“我在社团”摄影大赛三等奖等.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在校期间创新性科研实践的最重要环节,毕业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学校实践教学的水平[10].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狠抓学生毕业论文各教学环节,在学生毕业论文中安排所有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及考核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水平.2006~2010届学生毕业论文经专家评审论文合格率均为100%,获得学校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0%,优良论文占50%.
2.3实践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
良好的管理是保证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11-13].重庆文理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以教学副院长为责任人,教研室主任为组织人,教师为执行人,建立了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考核机制和制度,并将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正常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和完善了实践教学成绩评定方法.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压力使大部分的高年级学生不能安心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既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自2007级学生开始,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时间由第8学期的第1~8周调到第7学期的第1~8周,避免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时间段与学生就业时间段的冲突,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同时,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由第7学期的1~9周调为第7学期第8周后,实习时间也由9周延长为26周,不仅确保了学生能专心实习,有利于学生就业,也进一步增强了实习单位对学生的接受度.
3实践教学的成效
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正逐步建立,已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环境科学专业高级人才.从2007年第一届学生毕业至2010年,环境科学专业已经有4届毕业生,80%以上的学生取得了1~2个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且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均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各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最终就业率达100%,主要在区县环保局、企业、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环境咨询机构等生产第一线从事环境监测、水质监测、室内污染物监测、环境管理、污染物治理、水处理和环境评价等工作.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意见表明,学生在工作半年以后都能独立地开展工作,并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了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当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呈快速提升趋势,对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我校环境专业的发展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如能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准确把握发展的方向和机遇,进一步构建更完善的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将极大地有利于我校环境科学市级特色专业的建设,有利于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并且也有利于打造一支具有团结、拼搏和奉献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促进学术梯队的形成.如在实验教学改革尝试中,许多实验内容是当代比较前沿或前沿的技术和方向,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师不但要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较高的实验技能,还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够胜任实验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
4结语
vi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软件故障预测;贝叶斯信念网;软件度量
1引言
当前关于软件故障预测的研究大都集中于软件工程领域的某个方面,毕业论文如面向对象系统中利用各种度量属性建立模型预测故障数和故障倾向,利用测试过程中用例的覆盖率预测模块故障,利用专家经验建立专家知识库预测故障等等.软件故障的原因贯穿于软件开发全过程,仅从一个方面来考察软件故障是不充分的.近十几年备受关注的贝叶斯网络(BBNs)对于解决复杂系统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故障具有很大的优势,被认为是目前不确定知识表达和推理领域最有效的理论模型.本文提出基于BBNs的故障预测方法,综合利用软件开发过程信息预测软件故障.
2软件故障预测的研究现状
预测故障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1)基于数量的技术,关注预测软件系统中的故障数;硕士论文(2)基于分类的技术,关注于预测哪些子系统具有故障倾向.第一类已经有一些研究,但是开发一个有效的模型比较困难.第二类方法更成功一些.利用软件度量来预测故障倾向是一个重要的趋势和研究内容,当前的预测模型涉及软件设计度量,代码度量和测试度量.软件维护的历史数据,例如软件改变历史[1]和过程质量数据[2]也被用于软件故障预测.很多专家认为开发过程的质量是产品质量(这里默认是残留故障密度)最好的预测器.AhmedE.Hassan等人提出利用启发式规则预测软件子系统故障倾向[3].还有文献提出利用测试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测试覆盖率)来预测故障[2].
分析已有的故障预测模型,它们大多基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某一个或几个阶段的数据,或者基于一种或者几种度量,如软件复杂性度量和测试度量.但显而易见,影响软件质量的关键因素不仅仅是其几个度量.软件故障与软件开发全过程往往具有不确定的因果关联关系,导致软件故障的因素很多,单纯从软件开发过程的某个阶段或基于几种度量来预测软件故障是不充分的.BBNs本身是一种不确定性因果关联模型,具有强大的不确定性问题处理能力,能有效进行多源信息表达与融合.因此本文提出基于BBNs构建软件故障预测模型,综合利用软件开发过程信息预测软件故障.
3贝叶斯网络
一个BBNs是一个有向无环图,由代表变量的节点及连接这些节点的有向边构成.节点代表随机变量,可以是任何问题的抽象,医学论文如问题复杂度,观测现象,意见征询等.节点间的有向边代表了节点间的相互关联关系.有向图蕴涵了条件独立性假设,用A(vi)表示非vi后代节点构成的任何节点集合,用∏(vi)表示vi的直接双亲节点集合,则P(vi|(A(vi)∪∏(vi)))=P(vi|∏(vi)).用条件概率表(conditionalprobabilitiestable,CPT)来描述点与点之间关联,条件概率表可以用P(vi|∏(vi))来描述,它表达了节点同其父节点的相关关系———条件概率.没有任何父节点的节点概率为其先验概率.图1用BBNs描述了一个简单的关于软件产品质量的例子[4],产品质量由管理能力和开发能力确定,表1为其CPT.BBNs对构造者的信念(专家知识和经验)建模,基于这个模型它能够提供精确的数学计算和预测.
4基于BBNs的软件故障预测方法
将BBNs应用于软件故障预测的步骤是:(1)确定变量及其顺序;(2)建立BBNs结构;(3)确定BBNs的参数(CPT).本文从软件开发过程来建立一个BBNs基本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扩展节点.
4·1一个BBNs故障预测的基本模型
影响软件项目风险的基本因素可分为两组,一是与组织相关的因素,包括组织文化,管理经验和能力以及过程成熟度.二是与项目相关的因素[4].影响软件故障的基本因素可以描述为图2的基本模型.方框是可以扩展的基点.“项目特征”和“验证和确认”影响到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过程,软件故障受开发过程的影响,这个模型涵盖了软件开发过程
4·2扩展的BBNs故障预测模型
我们用已探测的故障数,残留故障数,职称论文残留故障密度和测试中故障密度四个节点来描述软件故障,分别用“问题复杂度”,“设计功效”和“测试功效”节点描述需求分析,设计和测试过程.V&V[4]与问题复杂度,设计功效和测试功效三个变量关系紧密,因此本文去掉V&V节点,将这些描述V&V节点的变量(如测试覆盖率,员工能力等)用来确定问题复杂度,设计功效和测试功效的参数.
本文采用如图3所示的BBNs故障预测模型,这个模型可以解释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覆盖了软件生命周期的规约,设计和编码;第二个阶段覆盖了测试.设计规模和缺陷数节点为整数或者一个限定的范围,故障密度为实数,其他节点有下面的状态:很高,高,中等,低,很低.问题复杂度表示待开发问题集中内在的复杂度,这些问题是规约中离散的功能需求,问题复杂度和设计功效之间的不匹配将导致引入故障数和设计规模增大.测试阶段在设计阶段之后,实践中实际分配的测试功效比所要求的少得多.测试功效和设计规模之间的不匹配将会影响已探测故障的数目,引入故障是其边界条件.已探测故障和引入故障之差是残留故障数.测试中故障密度是已探测故障和设计规模的函数(已探测故障/设计规模),同样,残留故障密度是残留故障数/设计规模.这里的问题复杂度,设计功效和测试功效的粒度仍然较大,不利于确定其状态,将其继续扩展,建立相应子网来描述这些节点:(1)问题复杂度子网(图4);(2)设计功效子网(图5);(3)测试功效子网(图6).
4·3确定BBNs参数
接下来的问题是确定变量状态的概率和变量之间关系的强度.从对软件开发过程的各种文档记录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确定性知识.对于不确定性知识,传统的方法是根据专家经验主观确定.研究人员定义了大量软件度量描述软件质量[2,5,6],将这些研究与专家知识和经验结合起来确定BBNs参数.
4·4推理规则
采用应用最广的随机模拟采样法(PearlsandGibbs算法).首先,为网络上的节点做初始实例化,证据节点实例化为观察值,非证据节点实例化为随机值;然后,开始遍历图,对每一非证据节点Y,计算在其他节点给定值的情况下Y的后验概率分布:
P(Y|WY)=αP(Y|Pa(Y))∏iP(si|Pa(si))
式中,WY表示除Y的节点集合,Si表示Y的第i个子女,工作总结为正规化因子,其余乘积项为条件概率.公式表明了本节点的概率仅与其父母节点,子节点及其子节点的父母节点有关;Pearl使用上式结果对节点进行采样,结果作为Y的新实例化,反复进行,直到近似过程收敛(设进行了m次遍历),这时查询结果为:P(Y|e)=1m∑mi=1fi,fi为第i次遍历Y的条件概率,e为证据向量的观察值.
5仿真实验
本文在AgenaRisk[7]系统中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实验部分采用了AgenaRisk中关于软件故障预测和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的数据.由于具体的项目数据难以收集,我们根据图3所描述的简化模型来做仿真实验.在实验中我们用软件需求复杂性度量和软件需求变更度量来描述问题复杂度[6].利用各种度量来描述设计功效,包括对象(模块)之间的耦合数(耦合度量),不使用公共属性的方法的个数(内聚度量),继承树的深度和继承的平均深度(继承度量)[5].用代码覆盖度量来描述测试功效,定义一个相应策略的测试有效率(testeffective-nessratio,TER),TER1是语句覆盖的测试有效率,TER2是分支覆盖的测试有效率,TER3是线性代码顺序和跳转覆盖测试有效率.我们设定的是一个中等规模的系统,严格按照软件工程开发过程开发,花费了大量资源在设计和测试上,尽量减少耦合,增加内聚,TER1,TER2达到100%,TER3达到90%,因此可以判定设计功效为很高(概率为100%),测试功效很高(概率为100%),如图7所示.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到设计规模较小,引入故障数较少(期望值为17.8),已探测故障密度相对较高,剩余故障数较小(期望值为6.6),这与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当我们将设计功效设置为较低时(概率为100%),如图8所示,明显设计规模变大,引入故障数增加(期望值为43.1),相应的剩余故障数增加(期望值13.0),已探测故障密度减少.表2是两者的对比结果.在实验中我们分别对问题复杂度,测试功效和设计功效赋值,以检查模型对各种环境下的变化,其结果与实际较为符合,说明了模型的合理性.
6结语
本文从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来考察故障,给出了一个BBNs故障预测原型系统,并在AgenaRisk系统中对该模型进行仿真实验.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到,BBNs能够使用来自主观和客观的概率分布和不充分的数据预测软件故障数.仿真实验还只是基于一个简化的模型,将实际项目数据应用于模型,探讨建立完备网络结构和确定节点状态的方法,建立适应具体项目便于数据收集和确定节点状态的网络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ToddLGraves,AlanFKarr,JSMarron,HarveySiy.Predict-ingfaultincidenceusingsoftwarechangehistory[J].IEEETransactionsonSoftwareEngineering,2000,26(7):653-661.
[2]Fenton,NE,NeilM.Acritiqueofsoftwaredefectpredictionmodels[J].IEEETransactionsonSoftwareEngineering,1999,25(5):675-689.
[3]AhmedEHassan,RichardCHolt.Thetoptenlist:dynamicfaultprediction[A].Proceedingsofthe21st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oftwareMaintenance(ICSM’2005)[C].Bu-dapest,Hungary:IEEE,2005.263-272.
[4]Chin-FengFan,Yuan-ChangYu.BBN-basedsoftwareprojectriskmanagement[J].JournalofSystemsandSoftware,2004,73(2):193-203.
[5]MunsonJC,NikoraAP.Towardaquantifiabledefinitionofsoftwarefaults[A].Proceedingsof13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SoftwareReliabilityEngineering(ISSRE2002)[C].Annapolis,MD,USA:IEEE,2002.388-395.
[6]王青,李明树.基于SPC的软件需求度量方法[J].计算机学报,2003,26(10):1312-1317.WangQing,LIMing-Shu.MeasurementofSoftwareRequire-mentBasedonSPC[J].ChineseJournalofComputers,2003,26(10):1312-1317.(inChinese)
vi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展是检验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重要量化标准,但现在一些院校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展呈程式化发展,缺少创新。如果毕业设计展能够用VR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毕业设计形式也将发生改变,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
关键词:
视觉传达;毕业设计;VR虚拟
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毕业时,都要以毕业论文的形式递交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视觉传达专业毕业生的成果展示是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展。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展都是检验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学习成果的量化标准,但现在一些院校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展呈程式化发展,缺少创新。
一、视觉传达专业(平面设计方向)毕业设计现状
1.命题形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每年各高校在毕业设计命题上都绞尽脑汁,想方设法确定毕业设计的主题。命题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院校、导师自主命题;第二,学生根据自己实习期间接触的项目完成设计;第三,校企合作,学生按照企业要求完成设计。这三种形式虽然看似符合学校与市场的需求,但往往存在实践功能较弱的问题,平时课堂一般是虚拟项目或者比赛项目,实际的商业项目和课外实践方面较为薄弱,结果存在实用性方面的欠缺。学生的设计作品从艺术的角度看很不错,但从商业的实用价值和成本核算角度来看,并不符合企业和市场的要求。
2.完成形式传统而缺乏创新
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的课程,视觉传达设计对于平面设计有着较高的要求。视觉传达设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包括广告设计、书籍装帧、商业插画和企业VI设计等课程,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工作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持,出版行业、商场、传媒公司等都是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舞台。实用性在客观上决定了毕业设计主要以具体的设计作品对学生学到的知识加以展示,而毕业设计成果的具体表现形式受到专业课程的直接影响。因此,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从上文提到的几种课程中选择一种或几种进行作品创作,如,为企业设计一套具有较强针对性的VI,或者为商场设计整体的装修风格,等等。上述方案基本上可以成为本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的首选,而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全国范围内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的毕业设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基本也是这样的趋势。设计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创新,可是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并没有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仍然延续以往的设计思想和方案。有人认为,视觉传达专业的教学内容无非是包装、VI、书籍或者广告。在当下“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开放性、传播的速度、对事件的影响范围都远远超过以往的背景下,我们尝试与其他专业跨界合作,如与手工艺产品专业合作,木雕、陶艺、玉饰、金属工艺、园艺等都可以涉及,教学方式也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改为工作室教学。
3.毕业设计成果展形式单一
每一年各艺术类高校的毕业季,艺术类院校的展览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因为集中展现了大学生在四年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点点滴滴而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一般情况下,毕业展都在各院校内部举办或者在各种展览馆举行。就视觉传达专业的毕业设计展览效果而言,从体量上看,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作品比不上一些公共艺术和环艺、景观专业的作品。虽然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在材质的价值、作品的精细度上优于一些手工艺作品,但那些手工艺作品很有体量感,创意思路有趣、宽泛,作品精彩,也用上了最新的3D打印技术。在材质上,视觉传达专业学生仍然采用以纸质为媒介的设计,材料的使用远没有其他专业丰富和多样,展览形式也没有突破传统。
二、VR虚拟现实对毕业设计和毕业设计展的影响
虚拟现实是通过信息技术在电脑中模拟构成一个三维虚拟空间,并以此为基础为欣赏者提供听觉、视觉甚至触觉上的体验,人为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VR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将和现在的移动智能终端一样,在客观上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VR设备的不断出现,尤其是VR眼镜的兴起,人们再次把焦点放在VR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上。大学的毕业设计展也可以借助VR虚拟现实做出数字化的毕业设计展形式,只要有网络,用户就可以在任意平台上观赏和浏览毕业设计成果,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并且更能充分展现专业的特性,视觉效果将更加突出。如果毕业设计展能够用VR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毕业设计形式也将发生改变,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
结语
VR设计快速发展,除了相关技术在将来会大规模盛行,其配套定制也同样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潜力。VR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满足不同行业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需求,对于新媒体设计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把握机遇,将VR体现在教育中,在强化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做好迎接这一新的设计思潮的准备。
作者:黄繁 单位:昆明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平云.视觉设计的基点——论视觉传达毕业设计展.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5).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2661.htmlvi设计毕业论文范文10篇
相关文章:
母婴护理机构宣传广告语09-24
通信工程职业发展规划范文8篇08-15
初三毕业对老师说的话09-13
席慕容名言08-31
护士转正工作总结范文08-23
优秀孩子家长会的发言稿11-09
考场作文500字12-05
耗子的谚语11-26
妈妈,我想对你说八年级作文11-23
民风民俗作文800字10-26
青岛大学有师范专业吗11-16
河南2024年11月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准考证打印时间:11月27日至30日11-15
烟台大学有哪些专业?10-17
小学升初中考试题目数学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