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新格局篇1
关键词:城镇区域;地理要素;空间格局;演化;关中
一、引言
区域地理要素,是指构成区域地理系统的主要成分或部门,它由社会环境要素和自然环境要素组合形成。社会环境要素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地表和气候等。例如,地形地貌、自然资源、气候、水文、人口与文化、交通条件、经济的各部门、社会政治等等,都可以归为区域地理要素。
区域城镇空间格局是自然基础、交通条件、技术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演变始终受到无意识的自然要素及有意识的人为控制的约束与引导,两者交替作用而促成城镇发展过程中多样性的发展阶段与空间格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区域地理要素的变化,区域的城镇空间格局也会相应的处于不同演化阶段。
二、区域地理要素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
(一)自然地理和资源条件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
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座落在具有一定自然地理特征的地表上,其形成、建设和发展都与自然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水文、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交叉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背景,从总体上影响区域城镇空间格局。[1]从区域城镇的分布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地形、河流、水资源、矿产资源等是城镇分布的基本因素。
城市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地形条件,有较大面积的平地来满足城市建设的用地要求和方便对外交通联系,扩大其腹地。河流等自然条件是城镇分布的基础,城市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水, 充足的水资源可以加速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水资源缺乏往往成为经济发展的失衡条件和制约因素,水资源时空分布是区域城镇空间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矿产资源与农业发展则是城镇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矿产资源开发一般为点状布局,集中在某些据点,当矿产资源储量大,且成片分布,有利于集中开发时,这些矿产资源开发点进而可能发展为城市。在早期依托资源,而交通条件不明显的情况下,随着矿产资源的点状布局,区域城镇空间格局往往表现为分散阶段。如西汉时期,关中的郑(华县)、夏阳(韩城)、雍(凤翔)、漆(彬县)等增设过铁官的城镇,仅依托资源,其城镇空间结构表征为分散阶段。
(二)交通条件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
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区域的基础设施(如交通、电力、通讯等)建设,对城镇的发展和区域城镇空间格局有明显的支撑作用。[1]城市间的距离直接关系到城市间的协作、城镇体系的发展等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区域交通条件对城镇网络的支撑性成为城镇发展与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交通发达地区经济也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城镇吸引范围比较大,从而有可能改变城镇在空间上的分布。
伴随着交通的发展,可达性的改善,区位的变化,带动了沿线商贸业的发展,城镇空间格局则表征为点轴阶段。这一点在关中地区尤为明显,当陇海铁路通车,宝鸡、铜川、咸阳由小县城迅速发展成为陕西的重要工业城市,蔡家坡、虢镇等原来不引人注意的地方,这时也皆以陆运便利而成为当地的商业中心,关中地区的城镇空间格局表征为点轴阶段。关中地区的重要城市,如西安、宝鸡、咸阳、兴平、铜川、渭南、华阴、韩城等都分布在铁路和公路干线上,而由这一地带中心向南向北,城市逐渐趋于稀疏,规模也开始变小。在交通因素明显的情况下,开发过程中新的资源开发型城市的生成、发展对于原有城镇产生促进作用,区域城镇空间格局往往表现为枝状阶段。例如,解放后,关中地区交通条件已有较大改善,伴随着对资源的开发利用,铜川市、韩城市、华阴市、蒲城、彬县、凤州、潼关、礼泉等一大批城市相继形成并迅速发展,促进了渭北区城镇发展。
(三)经济技术发展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
商品经济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传输,加强了城市间的联系,推动了城镇密集区的形成。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就是产业逐渐集中和发展的结果,城镇是各种产业集中的地方,随着产业的集中和发展,人口也随着集中起来,人口的集中又促进了城镇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大规模工业建设为先导,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在关中地区迅速兴起,户县余下、虢镇、蔡家坡、兴平、铜川矿区等地也因国家重点项目的布局和工业化的建设迅速发展成为新的工业城市。
知识经济的日益繁荣对区域空间格局的影响日益加深。更多的高科技产业和高级服务业开始向市场前景广大的地区迁移集聚,而区域中心城市则成为新兴产业的孵化地和跨国公司高级管理机构的集聚地。综合通走廊的形成和信息业的迅猛发展,导致城市要素在高密度集聚的同时,空间上也开始向相对松散的郊区和周边城镇扩散。从而使城市更趋向综合性、兼容性和多种产业交叉的状态发展,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区将会较快的发展和普及,使传统城镇布局的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1]在资源、综合交通、产业转移、社会分工、信息技术等复合作用下,城镇发展进入了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连共享嵌套体系,是以城乡互动、区域一体化为特征的高级演替形态——组团式城镇群阶段。
(四)社会政治因素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延伸,社会政治因素是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城市的生成、发展的历史本身就是社会政治交替作用的历史。[2]在以往的城市研究中,社会政治因素大多作为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看待,忽视了其对城市发展的主导作用。一般认为,城市发展源自经济增长,但如果细读城市发展的历史,便会发现,城市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后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政治体制,或依赖于社会政治制度、宏观发展政策等。国家宏观发展政策对区域内的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生态环境维护、生产力布局等诸多方面,均有着决定性作用,其既可促进区域经济高速发展,也可以减缓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发展,均依赖于国家政策的主导作用。关中地区的城镇,2 000多年来,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兴衰和朝代更替,不同阶段不同的发展政策,加上自然环境的变迁,作为社会经济载体的城镇,经历了兴衰起伏的演变过程——从西周时期城镇的产生到今天的现代化城镇,从分散的城镇空间格局到组团式城镇群阶段。
三、关中地区城镇空间格局演变解析
从关中地区城镇空间格局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其城镇的生成、发展以及空间格局的演变与该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尤其是地形、水资源)、交通的发展、主导城市在国家城市体系中的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也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密切相关。
渭河平原区位于陕西省中部,除秦岭北坡小部分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势平坦。土地肥美,易于耕作,农业发达。地势南北高而中部低, 属暖热带半湿润气候带, 年平均气温为12-13.6 ℃,年平均降水为500-700毫米。加之本区属渭河流域, 渭河横贯关中中部,水资源条件较好。良好的自然地理要素为城镇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故而,从历史上来看,渭河平原区的城镇密度与人口密度始终高于关中地区的平均水平(见图1、图2)。
反观作为二级阶地的渭北区,其位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南,渭河平原区以北,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属于西北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800-1 200米,地势自南而北逐渐升高,塬沟的相对高度差一般在100米左右。受地形和水资源条件的限制,在历史上,其城镇密度和人口密度始终低于关中地区平均水平(见图1、图2)。
(一)从西周到西汉——关中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周代在今西安西郊沣河东西两岸建立统治中心——沣镐二京,形成世界上最早的双子城。交通方面,关中为王畿之地,采邑、食邑很多。在镐京与各封国采邑间,在京城至六乡之间,修筑了可通行车马的贡道。集市与京城、采邑之间开辟了转输货品的道路。干道和支道纵横交织,形成了王畿内的城乡道路网。这对于镐京和各城邑间的联系,对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和剩余农产品交换,均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而也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繁荣。[4]加之周武王取得天下以后,“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纵为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施旅;示天下不复用也。”[5]的政治措施,关中地区除国都地区之外为团状外,其余大多沿河流呈离散的点状分布。
秦人进入今陕西境内后,在定都咸阳之前,秦为了取得良好的发展区位,426年中曾六迁其都,其中在雍城时间最长(250多年)。在秦国当时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下,定都咸有“据河山之固,东向以制诸侯”的战略条件。秦的一系列经济政治改革,如在商鞅变法中,“采小乡、邑,聚为县,置令、拯”,消除了奴隶主贵族的割据势力,为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扫平了政治上的障碍。随着郑国渠的修通和渭河航运的开通,以及秦始皇时期大修驰道,并把战国时期的割据道路,沟通为以都城咸阳为中心的全国道路网络,其沿线的雍、?县、武功、美阳、咸阳、高陵邑、栎阳邑、频阳、郑邑等城镇取得较大发展。这些城镇主要集中在渭河两岸和关中东部,从而形成了一个经济核心地带。秦时期关中地区城镇数量有较大增加,关中地区有城镇39座。关中城镇空间格局具有了点轴阶段的雏形,并初步形成城镇等级结构。
西汉时期,鉴于关中地区有利的军事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经济条件,都城长安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极大的促进了关中城市发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汉长安人口达24万。西汉为了巩固政权,防止藩镇叛乱,把富豪权贵等30多万人迁入长安周围,以实京师。汉代的陵寝制度,以长安为中心,在东西长50公里、南北宽30公里的范围内,修建了茂陵、平陵、安陵、长陵、杜陵、阳陵、南陵、霸陵、奉明、高陵等10座陵城。此外,关中的郑(华县)、夏阳(韩城)、雍(凤翔)、漆(彬县)等城镇增设过铁官,陈仓(宝鸡)、船司空(潼关和华阴之间)等城镇还具有交通职能。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迁入人口“以实京师”的人口政策,寝陵制度,矿产资源的开发,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关中地区城镇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加(图1,图2)。
西汉时期关中城镇空间格局,呈现两个显著特点:(1)团状结构。西汉时期关中地区共有都城1座,县城44座,陵城10座。沿渭河谷地从西向东包括陈仓组团(5县)、武功组团(4县)、户县组团(3县3镇)、长安组团(渭河以南1都3县3陵)、六陵组团 (带状渭河北塬 6陵3县)、郑县组团 (4县)、 华阴组团(4县2镇)等七大城市组团,共计都城1座、县城26座、陵城10座。北塬之上,散点式分布,共17座县城。(2)城市主要聚集在渭河平原及黄土高原一级阶地。海拔小于500米的渭河平原共有城市34座,黄土高原一级阶地有城市12座,二级阶地的塬上城市仅8座。
(二)由东汉至西晋——关中城镇的缓慢发展
自东汉至西晋,由于国都的迁移,加之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和三国时期的战乱,关中地区城镇出现了缓慢甚至停滞发展。东汉建都洛阳,随着国都的迁徙,关中城镇数量锐减,其间渭河平原只有城镇26座,形成了以3座郡治和10座陵为主体的城镇组团,其余呈散点状分布。连年战乱是造成东汉末年关中城镇和人口锐减最重要的原因。自董卓迁都长安后,关中再次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因而也就成了各种政治、军事势力互相争夺和厮杀的战场,从而导致关中经济残破,关中地区的城镇数量和人口均下降至秦汉以来的最低点[6](见图1、图2)。
曹魏统治时,战争比以前有所减少,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加之其为完成统一大业,长期与蜀汉争战,继续治理陇坂道和贯通秦岭的褒斜道、散关道、子午道、傥骆道等,使得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4]西晋统一后,社会秩序更趋安定,经济明显发展,少数民族大量迁入,晋武帝还推行了鼓励人口增殖政策,为人口增加和城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从三国初期至晋惠帝元康六年70余年间,关中地区的城镇和人口进入缓慢的恢复和发展阶段(见图1,图2)。
(三)由东晋到南北朝——关中城镇的低谷
自东晋、十六国至北魏末,是关中历史上的动荡期。其间尽管长安先后作过前赵、前秦、后秦等小王朝的国都,这对关中城镇的恢复发展无疑是个有利条件。然而正因为如此,也使得关中成为各种政治势力争夺的核心地带,战乱对关中的破坏也就特别严重。由于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灾害也不少,饥荒时有发生,人口大量外流。[6]在这连年杀伐攻战中,关中人口大减,社会经济日益脆弱,使得关中地区的城镇发展跌至了低谷。关中地区经过三国及南北朝战乱时期,城镇的生成与衰亡随社会政治的动荡而变化,关中城镇明显减少。至前秦末期,关中地区仅有城镇11座。
(四)隋唐时期——关中城镇的巅峰
经过汉以后的战乱与低谷,隋唐两朝又建都长安。此时,“丝绸之路”的作用得到了更大的发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更为广泛频繁,加之隋、唐王朝为了对全国实施有效的统治,大力发展全国水陆交通,用驿路把各州、府、县连结起来,使中央的政令能直接迅速推行到各地,从而使得交通网络更为四通八达,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经济得到恢复并迅速繁荣达到了关中地区城镇发展的巅峰(见图1,图2)。
隋历时较短,关中地区虽为国都之地域,但城镇发展状况不如西汉时期,城镇空间格局仍呈团状分布。包括:扶风组团(1郡4县)、武功组团(5县)、 京师组团(1都12县)、凤翔组团(1郡5县),关中渭河谷地共1都2郡26县。
唐代国力强盛,唐长安规模宏大,城内商业十分繁荣,是我国古代,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关中城市发展史上继西周、秦、西汉之后出现的第4 个全国统一政权的都城。除长安外,东部有同州府的冯翊、朝邑、韩城,西部有凤翔府的武功、礼泉、周至、岐山、扶风等,这些城镇或地处交通要道,或位置优越、资源丰富,或农产品生产和贸易能力发达,城镇的经济职能日益加强。交通方面,唐朝在以前各代交通建设的基础上,继续不断地在各地增辟驿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驿路网。特别是在唐玄宗、代宗、德宗执政年间,大兴工程,形成了以都城长安为中心的道路网体系。全国的主干驿路都由京都长安伸出,辐射到全国各地。长安位于关中中部,四通八达的驿道均匀地分布在关中,各条主干驿路都连接着众多条分支野路,覆盖全国各州县。每条驿路都呈羽状分出很多文路小径,遍布城乡各地。因此,唐代陕西境内,道路如网,路通九运。[4]当时关中地区有较大城49座、镇13座,城镇的发展进入了与区域整体发展相协调的新时期,关中地区城镇布局呈现出均匀的网络状的空间结构。
(五)宋元明清——关中城镇的萧条衰落
唐中晚期的安史之乱,使关中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国都长安屡遭战火,失去了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其它城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相继萧条衰落。关中地区在宋辽金夏时期也没能摆脱战乱厄运,初期作为宋朝的战略基地和物资供应地,后期作为宋金军事角逐的战场。因此各城镇难有发展,有的还遭到严重破坏。
元明清时期,关中地区城镇基本稳定,局部地区有所发展,元代关中地区著名城市有长安、同州、华州、耀州、乾州、凤翔和陇州等,城市分布结构呈散点状。清时期,由于统治阶级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措施以巩固政权,并从江淮、山西向关中大量移民,开垦荒地,发展手工业,加之关中地区商业交换和其他经济活动都比较发达,因而出现了一批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工商业城镇,如三原、泾阳、大荔、朝邑等。另外在熟路交通要道上也恢复和产生了一些市镇,如潼关、大庆关(今大荔县境)等,城镇主要沿道路发展,尤其是关中经陇东到兰州、银川一线,城镇尤为密集。清时期关中地区共有城市41座,镇152座,从城镇数量上多于以前历代(见图1)。
(六)解放后——关中城镇发展的新篇章
建国后,随着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中平原地区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经济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投资的重点,城市也获得长足发展。陇海铁路宝天段的修复,兰新线的建成通车和宝成铁路的建设,使宝鸡成为我国东部通往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及重要工业城市。除西安、咸阳、宝鸡之外,关中铁路沿线的户县、余下、虢镇、兴平、铜川矿区等地也因国家重点项目的布局和工业化的建设迅速发展成为新的工业城镇。“一五”和“二五”时期,国家156 项重点项目中,陕西占24 项,其中绝大部分在关中地区,另有50 余个大中型项目也在陇海铁路沿线城市建设,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关中地区城镇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西安、咸阳、宝鸡、兴平、蔡家坡、铜川和余下等城镇密集地带。而渭北区,则因为交通条件、水资源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鲜有项目布局,工业化发展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由于工业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国家强调发挥城市中心作用并相应地放宽了城市设置标准,关中地区的城市数量有了较快的增加。1983年和1984年相继设置了渭北东部的煤炭、建材基地韩城市和新工业基地及地区中心渭南市,1990年在著名的旅游区华山所在地设立华阴市,1993年设立兴平市,1997年设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关中城市行政区划变动的同时,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比较快,大大超过了改革开放前的速度。[7]2005年,关中有城市8座,建制镇424座。
处于该阶段的关中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道路建设)日益完善,空间结构呈多核心和多轴状态,以西安为中心,形成包括咸阳、宝鸡、渭南、韩城和铜川等城市为核心,以陇海铁路线、西宝高速、210国道、310国道、312国道等为主轴线,以关中地区日益完善的省道、市道为次轴线,形成不同等级规模的“点-轴”型空间结构。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线两带”的建设将是推动关中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机制,将促使城市化模式、城市化地域形态和城市化体系向更高层面转化。在今后的20年里,它将是陕西省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轴。[8]在资源、综合交通、产业转移、社会分工、信息技术以及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等复合作用下,城镇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分工协作逐渐合理,关中城市群逐步成熟发展,整个关中地区将逐渐趋于组团式城镇群阶段。
四、结语
区域城镇空间格局是自然基础、交通条件、技术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区域地理要素的变化,区域的城镇空间格局也会相应的处于不同演化阶段。对于关中地区的城镇,2 000多年来,在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上,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兴衰和朝代更替,不同阶段不同的发展政策,加上区域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作为社会经济载体的城镇,经历了兴衰起伏的演变过程——从西周时期城镇的产生到隋唐时的巅峰再到今天的现代化城镇,从分散的城镇空间格局到城市群的雏形再到组团式城镇群阶段。
参考文献:
[1]郑国.关中地区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2.
[2] 段汉明.城市学基础[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 杨忠臣.区域空间布局理论与方法——以江苏高淳县为例[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4] 王开.陕西古代道路交通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
[5] 司马迁.史记•周公本纪[m].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59.
[6] 薛平拴.陕西历史人口地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 景哲.关中城市群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5.
[8] 段汉明,陈兴旺.“一线两带”建设与关中城镇群双向促进机制研究[j].人文地理,2005(6):78-82.
城市治理新格局篇2
按照省委、省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部署,根据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委办有关文件精神,什邡市工业经济局作为什邡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整治组组长单位20__年汇同相关成员单位,与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密切合作,切实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作风工作来抓,并列入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发动全市工业企业认真开展以“清洁化、秩序化、制度化”为标准,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活动,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是保证企业圆满完成灾后重建任务,重返全省“十强”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市领导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和进一步健全了由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周波同志任组长,市工业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质监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什邡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工业企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2、结合实际,切实制定和重新印发了《什邡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如干部职工的发动、指导检查由总工会牵头,工商联、工业局配合。加大环保投入,加强工业污染的治理由环保局牵头,工业局配合;关闭小煤矿由安监局牵头,煤管办配合;节能减排由工业局牵头,环保、安监、工商联配合;质量监督和管理由质监局牵头,相关局配合,并明确了相关机构和工作人员。做到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3、运行状况良好。今年以来,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形成了一盘棋、一股劲,使该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入扎实。
二、目标明确,重点整治
1、为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活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提出把“节能、节水、节材和减少污染排放,降低生产能源损耗,按标准技术废气废水废料排放,把企业建成生活工作环境优美、节能减排达标,文明规范的现代化企业”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的重点整治目标,要求全市工业企业按照目标要求,扎实有序的开展整治工作并取得实效。
2、各市属重点工业企业按照《什邡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整治组实施方案》,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的需求,重点抓好了以下整治工作:
(1)加强生产管理。一是原材料进厂必须进行检验或验证,按规定进行标识记录,按质堆放取用,堆放整洁有序;二是生产过程按工艺要求设置关键质量控制点,按质量控制程序进行有效控制,工艺控制指标达到质量控制要求,严格工艺纪律和工艺考核;三是生产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设施性能和正常运行,无积灰、油污和跑、冒、滴、漏现象;四是生产现场随时进行清洁、清理、整理,营造良好生产环境,保证生产有序进行;五是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各企业加强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操作工人的质量法规,质量责任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认真落实岗位职责,严格职责考核,增强履责能力;六是严格质量把关,杜绝假冒伪劣。各企业严格落实质量检验制度,产品必须经检验合格才能出厂,不合格产品决不允许出厂,要严格执行不合格产品、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严禁生产销售。七是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和建筑工地的管理,确保各项指标达标,努力营造良好施工环境。
(2)集中治理生活区环境卫生,并转发了什邡市“除陋习、树新风”集中治理“三乱”工作的总体方案,要求各企业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认真执行。围绕城镇“七好”(垃圾收集好、污水处理好、广告设置好、车辆停放好、摊点摆设好、环境绿化好、文明习惯培养好)的治理目标,各企业切实抓好生活区环境治理,全年共收集运送处理生活垃圾1987吨,处理生活污水1768吨,设置各类广告牌128个,纠正车辆乱停乱放7648车次,发动员工参加公益劳动396次、7459人,并做到厂区卫生随时打扫,生活区卫生每周打扫,
办公室和办公区每天打扫,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3)继续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一策”百万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全年各企业共提合理化建议6218条,帮助企业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充分的调动和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做到从“我”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为企业“节能减排”献计献策,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4)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工作任务。为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的通知》(国发[20__]7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国发[20__]12号)以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意见》(川府发[]45号)的要求,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的指导和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跟踪督促,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及时传达国务院、省、市对节能降耗工作的要求,及时了解掌握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开展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增强企业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对有可能影响全年节能目标任务完成的不利因素进行摸排、处理。积极运用现有的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加快节能技改,加快技术、工艺和产品升级,为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编织了《20__年什邡市工业节能工作方案》和《什邡市节能降耗工作预警调控方案》。配合省节能监察中心对川烟工作什邡分厂进行了节能监察,配合省工信委对川恒化工公司利用余热余压锅炉节能改造项目节能量核查(该项目获省工业节能奖励补助资金40万元),通过核查,该项目达到要求。此外,我局还根据省工信委的要求,组织了宏达股份公司、川恒化工公司、利森建材公司等三家企业进行了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试点资料申报;组织了大方新型建材公司、明日宇航工业股份公司、川恒化工公司、嘉寓门窗公司、泰山石膏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申报20__年节能减排中央投资项目预申报,完成了什邡市桂湖水泥有限公司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预计到20__年12月底全市14家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用能企业能够全面完成20__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三、继续加强宣传动员工作,营造良好气氛,形成长效机制和浓厚氛围
为了让全市工业企业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20__年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活动领导小组继续加强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气氛,以便形成长效机制和氛围。全年共召开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会议6次,共720人参加。对全市工业企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进行再宣传动员,对在新的一年中扎实有序全面开展集中整治各阶段的具体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并于8月17日,为配合奋战100天,决战9.30,在什邡广场举行了“文明伴我行,和谐促发展”职工誓师签名活动,全市22户企业1000名干部职工参会,激发了广大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9月初又按照市总工会的要求,组织我市企业参加《市总工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知识竞赛》,33户企业参加,完成试卷890份。今年还印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宣传图解单页资料10000份,印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企业”活动工作措施1200份,下发专题文件4个、1600份,书写宣传标语1000条。各企业还通过层层发动,充分利用企业广播、报刊、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意义,广泛动员职工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活动,形成人人爱企业、个个争当环保的宣传员、保洁员和监督员的良好氛围,营造我参与、我出力、我享受的舆论环境。
四、强化督促指导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领导小组重点督促指导了企业生产的现场管理、原材料堆放、废料堆场、生产区内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和建筑工地的管理和企业生活区卫生环境的治理等。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领导小组从今年以来分别对城关区企业和有关镇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目前,共检查大中企业(蓝剑饮品、科新机电、美大康药业、华润啤酒、宏达股份、玻钢、瑞特服装、川恒化工、新日钢、沃特龙服装、蓝剑磷化工等20家企业),深入双盛镇、师古镇、南泉镇、马祖镇工委所辖企业(小型企业)共30余家。通过以上现场检查,绝大多数企业生产和生活区环境都井然有序,有的企业还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启动仪式”, 开展了企业员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主题签名活动。
9月18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业企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市总工会会议室召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推进会,市总直属企业工会主席参加会议,会议就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进一步强调和要求,会上,市总工会向各乡镇企业发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措施和宣传文明标语共计1200份。强化培训。为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深入扎实的推进,市总工会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领导小组对企业和乡镇工委工会主席、骨干进行了4期共400余人的主题培训。
五、加强检查指导,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落到实处。
今年以来,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成员单位和相关人员,多次到蓝剑饮品、美达康药业、科新机电等30余个企业检查指导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要求企业全面整治“脏、乱、差”现象,改善安全环保状况,提高企业职工文明素养,组织动员广大职工主动参与企业节能减排、工业污水、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废渣等工业垃圾的治理工作,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
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业企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功能与作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业企业整治领导小组召开联系协调会议4次,并就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能与作用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方面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同时在宣传、协调、督促检查等方面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合作,从而保证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活动有序高效的开展。
六、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
2、个别企业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理解不深,只注重抓企业发展,对企业的环境整治不够重视。
七、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全市工业企业共同支持、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2、进一步加大企业环保设施投入,加强工业污染治理。
3、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关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企业有关规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4、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强规范化管理。
内容描述 关于20__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总结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公开程序 由工业经济局审核公开
城市治理新格局篇3
一、总体要求
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原则,以“干净卫生、上档升级”为总体要求。坚持完善市场设施与规范管理、净化经营环境与提档升级、专项整治工作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切实改善城区菜市场环境,全面提升全区菜市场综合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二、整治范围
其中14个已与市政府签订责任书的城区菜市场和高新区菜市场为重点整治对象。全区(包括高新区)城乡菜市场。
三、整治目标
城区(包括高新区)菜市场要达到基础设施完善、商品摆放整齐、场容卫生整洁、经营食品安全卫生、周边环境有序、职责明晰到位、日常管理规范、市场上档升级的目标要求。全区14城区个标准化菜市场和高新区的菜市场按照市级标准进行整治、改造;以西各镇的菜市场参照市级标准进行整治、改造,通过整治改造。标准可适当降低。年12月30日前完成全区城乡菜市场整治任务。
四、整治重点
重点对基础设施、布局分区、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市场管理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整治改造。整治标准针对菜市场存在问题。
五、组织领导
有力推动此项工作,为加强对菜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确保市政府交办的整治任务顺利完成,决定成立区菜市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具体组成如下:
办公室设在区商委,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陈涛任办公室主任,区商委主任张跃辉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主持日常综合协调工作,区市政园林局副局长侯平章、区工商分局党组书记陈勇任办公室副主任,抓好牵头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两个指导推进组,负责指导牵头单位和市场业主制定菜市场改造方案,督促相关部门和市场业主开展整治工作,跟踪、督查菜市场改造建设工作进度,配合牵头单位和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组员由区商委、区市政园林局、区城乡建委、高新区建设管理局、区卫生局、区农林水利局、区消防支队、高新区消防支队、区工商分局、高新区工商分局各1人组成。第一指导组:组长由区工商分局党组书记陈勇担任。
组员由区商委、区市政园林局、区城乡建委、高新区建设管理局、区卫生局、区农林水利局、区消防支队、高新区消防支队、区工商分局、高新区工商分局各1人组成。第二指导组:组长由区商委副主任杨仁清担任。
六、责任分工
相互协调配合,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能职责落实工作任务。共同推进菜市场专项整治工作。
负责制定菜市场整治、改造具体方案,菜市场业主:作为菜市场整治的主体。并报所属镇、街道和区菜市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筹集改造建设资金;按照有关要求和标准加快推进菜市场改造工作,确保按时完成菜市场整治任务。
负责本辖区范围内菜市场的整治工作,各镇、街道:按照属地原则。建立菜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机构,搞好菜市场调查摸底工作,指导菜市场业主制定整治方案,提出建设资金筹集方案,并指导、督促市场业主按期完成整治工作任务,做好信息报送工作。以西各镇要安排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本辖区菜市场改造。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为专项整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带头抓工作推进和目标任务完成。
区政府办公室、高新区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专项整治统筹协调工作。
制定和完善菜市场建设、验收标准,区商委:负责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指导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建设,牵头负责技术指导、督促检查、信息报送工作。
改造环卫设施,区市政园林局:负责指导城区菜市场内外环境卫生、公共厕所的整治和管理;指导建立菜市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打击和取缔场外占道经营、摆摊设点;指导制定过渡菜市场方案、划定临时经营场地和相关管理工作,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并监督专项资金使用,区财政局、高新区财务局:负责保障区级专项整治工作经费、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建设两级补贴资金及时到位。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区环保局:负责菜市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
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区城乡建委、高新区建设局:负责城区菜市场(特别是3个市级示范市场)外部环境改造。
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实施卫生监督,区农林水利局:负责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督促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区卫生局:负责病媒生物防治技术指导。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规范投资主体收费行为,区发改委:负责指导城区菜市场制定合理收费标准。监督落实商品经营明码标价,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维护治安秩序,区公安分局、高新区公安分局:负责市场车辆停放管理。提供执法安全保障,依法制止和处理妨碍整治公务行为,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不法行为,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区地税局、高新区地税局:负责核查市场业主和经营户税收缴纳情况。
以及市场内经营的预包装食品和散装食品安全监管,区工商分局、高新区工商分局:负责城区菜市场内经营者主体资格、交易行为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经销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消费欺诈等不正当竞争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查处违反《食品安全法》行为,指导督促市场开办者依法经营、建立健全市场管理制度、履行市场开办者市场管理义务,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区质监局、高新区质监局:负责城区菜市场的商品质量检验、定量包装商品的监管、计量器具的检定和监管工作。
及时消除市场消防安全隐患,区消防支队、高新区消防支队:负责市场消防安全。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及时处置突发性事件,区办:负责菜市场整治中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区政府督查室: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督查考核工作。
每周至少报道一次整治工作动态,区新闻信息中心:负责专项整治的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工作。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七、工作步骤
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宣传动员阶段(10月中旬—11月初)相关镇、街道和区级部门。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建立区和镇、街道两级菜市场专项整治组织机构。分级召开专项整治动员会议,明确目标任务。加大宣传力度,向群众进行充分的解释说明,争取群众支持,形成良好的舆论、工作氛围。各镇街、相关部门,要逐项排查问题,区分不同类型,制定市场整治和改造方案。
但辖区镇、街道要做出书面说明,集中整治阶段(11月初—12月30日)对已纳入城市拆迁改造范围的城区菜市场可不改造。上报区菜市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已改造的标准化城区菜市场和纳入“双百工程”支持的城区菜市场,查漏补缺,抓好缺项整改。对未改造的菜市场,各相关镇、街道要尽早督促市场业主进场施工,务必于在年30前全部完成整治改造任务。对于个别超大型菜市场,经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研究后,可适当延后整治时间。
相关各镇、街道,检查验收阶段(年12月底—年1月20日)年12月底。对辖区纳入整改范围的菜市场进行初次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区菜市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年1月10前,区菜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全区城乡菜市场整治情况进行逐个验收,重点检查验收14个市级城区标准化菜市场和高新区的菜市场,并通报验收结果。年1月20日前,接受全市城区菜市场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政府对14个市级城区标准化菜市场的检查验收。
八、工作要求
营造安全、卫生的消费环境,必须高度重视。开展城区菜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一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给每个区县下了硬任务。各级各部门务必要提高认识,建立专门工作机构,精心组织,创新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城区菜市场专项整治目标任务。各相关镇、街道、区级部门要与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相关镇、街道要与市场业主签订责任书。各相关单位要于11月中旬前,将工作机构组建情况和具体实施方案、市场改造方案报区菜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市场业主投入资金不少于50%比例。对于14个城区标准化菜市场和高新区的菜市场,实施政策扶持。菜市场改造建设资金以市场业主投入为主。市财政给予补贴资金的基础上,区财政也相应给予一定的补贴资金,对于示范菜市场,补贴标准可适当上浮,补贴资金由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根据市场实际投入、改造难度等情况统筹安排,市、区补贴资金经验收合格后给予兑现。以西各镇的菜市场,由各镇自行确定镇级财政补贴资金方案,并安排落实。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宣传部门要及时宣传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加强指导检查。各镇街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工作指导和督查督办力度。特别是对一些好的做法、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区菜市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信息工作,定期编发工作简报,每周星期一前向市专项整治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开展情况、动态信息、典型经验、存在问题、工作建议等相关信息。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牵头,定期对全区城区菜市场改造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及时通报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督促按时保质完成整治工作目标任务。
城市治理新格局篇4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是保证企业圆满完成灾后重建任务,重返全省“十强”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市领导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和进一步健全了由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周波同志任组长,市工业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质监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工业企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2、结合实际,切实制定和重新印发了《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如干部职工的发动、指导检查由总工会牵头,工商联、工业局配合。加大环保投入,加强工业污染的治理由环保局牵头,工业局配合;关闭小煤矿由安监局牵头,煤管办配合;节能减排由工业局牵头,环保、安监、工商联配合;质量监督和管理由质监局牵头,相关局配合,并明确了相关机构和工作人员。做到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全面完成。
3、运行状况良好。今年以来,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形成了一盘棋、一股劲,使该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入扎实。
二、目标明确,重点整治
1、为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活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提出把“节能、节水、节材和减少污染排放,降低生产能源损耗,按标准技术废气废水废料排放,把企业建成生活工作环境优美、节能减排达标,文明规范的现代化企业”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的重点整治目标,要求全市工业企业按照目标要求,扎实有序的开展整治工作并取得实效。
2、各市属重点工业企业按照《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整治组实施方案》,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的需求,重点抓好了以下整治工作:
(1)加强生产管理。一是原材料进厂必须进行检验或验证,按规定进行标识记录,按质堆放取用,堆放整洁有序;二是生产过程按工艺要求设置关键质量控制点,按质量控制程序进行有效控制,工艺控制指标达到质量控制要求,严格工艺纪律和工艺考核;三是生产设备设施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设施性能和正常运行,无积灰、油污和跑、冒、滴、漏现象;四是生产现场随时进行清洁、清理、整理,营造良好生产环境,保证生产有序进行;五是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各企业加强领导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操作工人的质量法规,质量责任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认真落实岗位职责,严格职责考核,增强履责能力;六是严格质量把关,杜绝假冒伪劣。各企业严格落实质量检验制度,产品必须经检验合格才能出厂,不合格产品决不允许出厂,要严格执行不合格产品、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严禁生产销售。七是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和建筑工地的管理,确保各项指标达标,努力营造良好施工环境。
(2)集中治理生活区环境卫生,并转发了市“除陋习、树新风”集中治理“三乱”工作的总体方案,要求各企业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认真执行。围绕城镇“七好”(垃圾收集好、污水处理好、广告设置好、车辆停放好、摊点摆设好、环境绿化好、文明习惯培养好)的治理目标,各企业切实抓好生活区环境治理,全年共收集运送处理生活垃圾1987吨,处理生活污水1768吨,设置各类广告牌128个,纠正车辆乱停乱放7648车次,发动员工参加公益劳动396次、7459人,并做到厂区卫生随时打扫,生活区卫生每周打扫,办公室和办公区每天打扫,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3)继续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一策”百万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全年各企业共提合理化建议6218条,帮助企业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充分的调动和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做到从“我”做起,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为企业“节能减排”献计献策,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4)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工作任务。为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的通知》(国发[2010]7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国发[2010]12号)以及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意见》(川府发[2009]45号)的要求,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的指导和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跟踪督促,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及时传达国务院、省、德阳市对节能降耗工作的要求,及时了解掌握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开展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增强企业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对有可能影响全年节能目标任务完成的不利因素进行摸排、处理。积极运用现有的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加快节能技改,加快技术、工艺和产品升级,为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编织了《2010年市工业节能工作方案》和《市节能降耗工作预警调控方案》。配合省节能监察中心对川烟工作分厂进行了节能监察,配合省工信委对川恒化工公司2009年利用余热余压锅炉节能改造项目节能量核查(该项目获省工业节能奖励补助资金40万元),通过核查,该项目达到要求。此外,我局还根据省工信委的要求,组织了宏达股份公司、川恒化工公司、利森建材公司等三家企业进行了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试点资料申报;组织了大方新型建材公司、明日宇航工业股份公司、川恒化工公司、嘉寓门窗公司、泰山石膏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申报2010年节能减排中央投资项目预申报,完成了市桂湖水泥有限公司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预计到2010年12月底全市14家国家级、省级、德阳市级重点用能企业能够全面完成2010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三、继续加强宣传动员工作,营造良好气氛,形成长效机制和浓厚氛围
为了让全市工业企业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2010年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活动领导小组继续加强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气氛,以便形成长效机制和氛围。全年共召开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会议6次,共720人参加。对全市工业企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进行再宣传动员,对在新的一年中扎实有序全面开展集中整治各阶段的具体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并于8月17日,为配合奋战100天,决战9.30,在广场举行了“文明伴我行,和谐促发展”职工誓师签名活动,全市22户企业1000名干部职工参会,激发了广大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9月初又按照德阳市总工会的要求,组织我市企业参加《德阳市总工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知识竞赛》,33户企业参加,完成试卷890份。今年还印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宣传图解单页资料10000份,印发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企业”活动工作措施1200份,下发专题文件4个、1600份,书写宣传标语1000条。各企业还通过层层发动,充分利用企业广播、报刊、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意义,广泛动员职工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活动,形成人人爱企业、个个争当环保的宣传员、保洁员和监督员的良好氛围,营造我参与、我出力、我享受的舆论环境。
四、强化督促指导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领导小组重点督促指导了企业生产的现场管理、原材料堆放、废料堆场、生产区内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和建筑工地的管理和企业生活区卫生环境的治理等。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领导小组从今年以来分别对城关区企业和有关镇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目前,共检查大中企业(蓝剑饮品、科新机电、美大康药业、华润啤酒、宏达股份、玻钢、瑞特服装、川恒化工、新日钢、沃特龙服装、蓝剑磷化工等20家企业),深入双盛镇、师古镇、南泉镇、马祖镇工委所辖企业(小型企业)共30余家。通过以上现场检查,绝大多数企业生产和生活区环境都井然有序,有的企业还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启动仪式”,开展了企业员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主题签名活动。
9月18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业企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市总工会会议室召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推进会,市总直属企业工会主席参加会议,会议就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进一步强调和要求,会上,市总工会向各乡镇企业发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措施和宣传文明标语共计1200份。强化培训。为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深入扎实的推进,市总工会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领导小组对企业和乡镇工委工会主席、骨干进行了4期共400余人的主题培训。
五、加强检查指导,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落到实处
今年以来,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成员单位和相关人员,多次到蓝剑饮品、美达康药业、科新机电等30余个企业检查指导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工作,要求企业全面整治“脏、乱、差”现象,改善安全环保状况,提高企业职工文明素养,组织动员广大职工主动参与企业节能减排、工业污水、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废渣等工业垃圾的治理工作,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
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业企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功能与作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业企业整治领导小组召开联系协调会议4次,并就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能与作用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方面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同时在宣传、协调、督促检查等方面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合作,从而保证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企业活动有序高效的开展。
六、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
2、个别企业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理解不深,只注重抓企业发展,对企业的环境整治不够重视。
七、下一阶段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全市工业企业共同支持、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2、进一步加大企业环保设施投入,加强工业污染治理。
3、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关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企业有关规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城市治理新格局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对照《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指标任务分解表》,紧密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完成我局承担的复审迎检工作任务为重点,着力做好全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新闻宣传、健康教育、小娱乐场所和小网吧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等方面的工作,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我局复审迎检工作全部达标。
二、工作任务
按照《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指标任务分解表》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目标责任书》中的工作任务及分工,分解出我局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如下:
(一)积极参与全市集中开展的“食品安全‘三小’与公共场所‘五小’行业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抓好城区各类小娱乐场所和小网吧卫生整治,严格执行相关行业卫生管理标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治理店外经营现象,确保达标。治理范围重点突出公园、广场、景区、商场、医院、居民社区、商业聚集区、农贸市场以及汽车站、火车站等公共环境。(责任单位: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
(二)抓好健康教育。广播、电视设有健康教育栏目,能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责任单位:市广播电视台)
(三)搞好新闻宣传。发挥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宣传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的目的、意义、标准和要求,跟踪报道一线工作动态,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城市卫生管理的浓厚氛围,对复审迎检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责任单位:市广播电视台)
(四)爱国卫生组织管理。领导重视,积极参与爱国卫生工作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爱国卫生工作每年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爱国卫生运动。(责任科室:局办公室)
(五)环境卫生与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一是落实单位清扫保洁制度,加强单位环境卫生整治,定期开展大扫除和卫生检查,确保单位环境卫生整洁,不留卫生死角;二是在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防制人员、经费落实,防制措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三是通过综合防制,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责任科室:局办公室)
(六)档案整理。各责任单位要进一步规范爱国卫生资料管理,实行分类归档立卷,主要包括全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小娱乐场所和小网吧卫生专项整治工作、健康教育工作、新闻宣传工作、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等。要保证各类资料的连续性、全面性和规范性,充分反映近三年(2010-2012)爱国卫生工作情况。具体资料整理和装订按市爱卫会办公室的具体要求执行。(责任科室或单位:局办公室、市广播电视台、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
三、方法步骤
全市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具体分五个阶段。
(一)动员发动阶段(4月20日前)
成立局复审迎检工作领导组织,组建工作机构。印发迎检工作方案,进行安排部署,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严格目标管理和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全局上下广泛深入参与。市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声势和迎检氛围。
(二)集中整治阶段(4月21日至5月20日)
各责任部门按照任务分工,扎实开展复审迎检工作。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要积极参与全市集中开展的“食品安全‘三小’与公共场所‘五小’行业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抓好城区各类小娱乐场所和小网吧卫生整治。局办公室、市广播电视台、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要进一步对照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将目标任务再细化,将责任落实到人,抓好自查整改,完善治理达标措施,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考核标准要求。
(三)省级复审考核阶段(5月21日至6月30日)
在完成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的基础上,提高标准,严格要求,确保我局承担的指标任务全面达标,顺利通过省级复审考核。
(四)国家暗访复审阶段(7月至11月份)
针对省级复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查缺补漏,限期整改到位。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继续积极参与全市集中开展的“食品安全‘三小’与公共场所‘五小’行业专项整治活动”,切实抓好城区各类小娱乐场所和小网吧卫生整治,加大整治力度,解决管理反弹现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直至暗访期结束。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要根据市迎检办的部署,适时组织模拟检查,做好接受全国暗访的各项准备,确保通过复审。
(五)总结表彰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阶段(12月份)
总结经验,表彰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一步完善国家卫生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工作措施
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事关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关系的社会形象和长远发展。各科室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局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局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广播电视台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各责任单位也要成立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细化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专人负责,明确完成时间,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有人管、能落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要制定“小娱乐场所和小网吧卫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于4月25日前报局复审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健全机制,严格奖惩。建立复审迎检工作联络员制度。各责任单位要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工作联络、材料上报和档案整理工作(联络员名单于4月25日前报局复审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格奖惩措施。在复审迎检活动中,对工作主动扎实、成效明显的,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推进不力、影响复审迎检活动进程的,严肃追究责任。
城市治理新格局篇6
但随着首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规模持续增长,城市环境建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比如,部分区域环境脏乱严重,环境秩序问题屡治屡返,有的甚至严重威胁公共安全;重建轻管、职责不清、监管缺位、规避责任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行为时有发生;环境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公共服务不到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首都城市环境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严重影响城市形象,更困扰着首都市民的日常工作生活。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高度,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这为首都城市环境建设提供了新机遇,树立了新标准。建设美丽中国,首都北京必须先行,城市环境建设更应当充当先锋官。进入2013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把城市环境建设放到更加突出重要位置,从满足广大群众日益提高的环境需求出发,立足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进一步明确了市容、生态、设施、秩序四大环境建设内容,集中力量解决城市环境突出问题,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措施和机制,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城市环境建设的工作方向,使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得以加力推进。
集中治理全面推进
3月28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市委书记郭金龙、市长王安顺出席并讲话,四位副市长陈刚、张工、林克庆、张延昆分别部署了大气污染治理、污水处理、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拆除违法建设和控制违法用地四大环境建设重点任务。会后,由首都城市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首都环境建设办)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首都环境建设的工作意见》(以下简称《工作意见》)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形式印发。《工作意见》中提出,按照“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健全机制,深化管理”的思路,通过完善标准体系、责任机制、考评体系、执法体系、保障机制,强化部门联动,落实区县属地责任,到2015年全市环境建设达到卫生脏乱死角基本消除,环境违法行为得到遏制,城市痼疾顽症明显减少,城乡结合部环境明显改善,城乡环境建设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同时明确六项专项治理行动,分别是严厉打击违法建设,遏制环境乱象,整顿交通秩序,规范经营行为,整治旅游秩序,加强市容环境管理,确定了市公安局、市规划委等十家职能部门为专项治理行动的牵头单位。
专项治理行动开展首月取得明显成效。市市政市容委制定《2013年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专项折子工程》,明确25项任务;修订《环境卫生检查考评办法》,实施“日检查、月通报、季评价”;制定部署背街小巷和农村地区环境卫生服务管理方案及意见;开展建筑垃圾运输专项整治月行动;调查279处征而未建、拆而未建地块,并设立环境卫生责任公示牌。市规划委牵头拆除违法建设,截至4月份全市拆除违法建设近70万平方米。市公安局确定350处黑车点位及今年重点整治的60处点位并分解落实,开展全市“波次整治3号行动”。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开展施工扬尘治理专项行动,连续开展夜查,修订《绿色施工管理规程》,拟增加渣土运输处理以及现场扬尘管理内容。市旅游委开展检查行动20次,严厉查处“一日游”假站牌、游商兜售、非法运营问题;开展景区及周边一公里环境秩序整治和旅游集散体系建设。市工商局确定党政机关、繁华商业区、旅游景区、校园周边、交通枢纽、有形市场及周边无证无照经营为治理重点,新排查无证无照经营2500余户全部建立台帐。市水务局完善河道排污口台账,编制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开展废水排放排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市公安局交管局一季度查处违法停车62.9万起,查扣黑车1.6万辆,查处九大类违法行为83万起;启动路侧停车泊位编号管理,开展道路停车秩序百日整治行动。市城管执法局加强春季季节性问题治理,开展施工工地及运输车辆专项执法月。
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的同时首都环境建设办加强脏乱问题排查,第一季度排查出57处主要脏乱点,发现问题127处,发现大型垃圾渣土堆放点76处,以上问题全部制定台账并已解决101处。3月28日大会后再次开展全市脏乱点排查和梳理,确定重点整治地区320处,全部纳入网格化监控范围。同时通过专项检查、卫星监测、信息化系统、市民举报等多种方式,发现全市脏乱点509处,均纳入台账和日常检查范畴。
八项措施环环相扣
为全面落实《工作意见》的重点任务,首都环境建设办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并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八项具体措施:
一是建立督查督办机制。市监察局研究建立市、区两级城市管理工作监察机制,将城市环境管理效果作为行政效能监察重要内容。首都环境建设办和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组织综合检查,建立不定期检查、暗查和督办制度,落实“月检查、月排名、月曝光”措施(即市政府常务会议每月曝光环境乱点,每月综合检查并每月对牵头部门和各区县进行考评成绩排名,每季度市委常委会进行曝光通报);落实例会制度,每半月召开专项治理工作例会,每月主管副市长召开汇报会;每周编发环境建设信息动态。
二是明确工作职责。首都环境建设办梳理完善城市环境治理、管理标准体系,落实执法、治理、管理相关专业职责,明确环境建设属地主责。明确市城管执法部门对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业务指导、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督促检查职责,并负责向市、区县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反映问题、通报情况。明确市公安局、市规划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政市容委、市商务委、市旅游委、市工商局、市水务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市城管执法局等为专项治理行动的牵头职责,进一步细化牵头工作安排,明确目标和完成时限,制定任务书和倒排时间进度。
三是健全综合考评体系。首都环境建设办会同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完善首都环境建设综合考评体系,把专项牵头部门和相关行业单位工作纳入综合考评。首都环境建设办协调相关职能部门,逐步把首都环境建设综合考评体系与行政效能监察、人事任免及绩效管理等相结合,落实工作奖惩。
四是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市财政局依据环境建设三年阶段安排,落实环境建设工作经费;研究制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补助机制,重点采取以奖代补、以奖的方式加大对重点整治项目的支持力度;研究建立适应区域发展、持续提升环境建设水平的经费标准和资金保障机制。
五是深化城市环境网格化管理。市市政市容委牵头、市城管执法局参加,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融合互通,深化全市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建设,扩大网格化覆盖范围。明确市、区两级网格化管理职责划分,区县网格化管理的建设要便于信息反馈报送和执法工作开展,并将属地的人、地、事、物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范围。涉及相关行业要进一步明确主责部门、执法主体和联合执法配合部门及相关职责,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督查考核与群众满意度测评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各区县将文明指标体系与地区实际相结合,纳入网格化管理。
六是强化宣传动员。首都精神文明办牵头开展社会动员,结合《首都市民文明公约》建立环境文明行为规范,开展环境文明教育,组织开展社会动员活动和环境监督。市委宣传部组织媒体宣传,落实各主要媒体对口记者,在市属主要媒体开辟专栏专题,强化媒体监督。
七是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首都环境建设办会同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单位,把主管的事和物逐步延伸到农村地区,参照城市管理模式和本行业管理职责,逐步实现对农村地区全过程、全覆盖行业管理;市规划委研究完善农村地区规划,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对农村地区尽快推行强制性、约束性规划。市市政市容委研究落实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清扫保洁、环境管理等城乡一体化标准,并纳入城市管理体系。
八是完善首都环境建设工作体系和法律规范。市编办牵头研究强化环境建设综合协调、规划指导、督察考核、法规建设和宣传动员工作职能,借鉴东城区、西城区及顺义区经验,逐步完善区县环境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市法制办结合当前环境建设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梳理现有法规政策,开展立法研究,确定立法计划,修改不适应条款,重新规范和划分部分执法职责。
为使上述措施真正落实,5月中旬,北京市成立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督察工作协调小组,常务副市长李士祥任组长。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市政府秘书长李伟兼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内设5个工作组,包括综合组、大气污染治理督察组、污水治理督察组、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督察组、打击违法建设督察组,明确对责任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和履职缺位、不到位等问题将按照有关规定和干部管理权限进行责任追究,对环境整治将实行现场督察,对进度滞后、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整改。同时,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针对各专项任务落实情况开展视察、检查并提出建议和意见。督促各牵头责任单位及时将各专项任务的计划、进展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多项机制作用日显
“月检查、月排名、月曝光”措施已正式实施,5月份在市政府会议上进行了第一次综合检查、区县排名和问题曝光,各相关部门和各区县更加重视环境建设工作,不断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措施,积极推进环境建设工作。
一是各牵头部门建立健全相关机制。首都环境建设办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制定重点工作例会及检查安排,包括半月例会、月度例会及综合检查、市长检查、市委常委会汇报等内容,并要求各牵头单位每周报送信息,每月报送小结。各牵头部门分别制定牵头工作的考评细则、工作台账和倒排期安排,首都环境建设综合考核评价充实了各牵头部门的考评内容。市规划委牵头成立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专项行动指挥部,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市公安局黑车办依托全市3万多探头实时监控黑车并每天检查,拟定每月组织全市波次整治行动,每旬组织黑车突出点位的脉冲行动,每周组织上下班高峰“突击围剿”行动。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将扬尘治理纳入“文明安全工地”评比并作为企业市场投标加分重要指标,实施扬尘控制一票否决。市工商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市、区两级工商部门城乡环境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违法建设和无证无照治理,违法建设一律依法不予办理证照。市城管执法局每周分析96310、12345、110、网格平台环境秩序问题,及时处置解决。
二是各区县积极完善工作机制。东城区实行月督察、月考核、月曝光制度,加强背街小巷和门前管理;西城区完善四个体系、实施四大工程、开展四大行动、打响四大战役、实现四个目标;朝阳区采取环境问题“通知、督办、通报、曝光”四步走机制,每周安排机关干部下乡半天,帮助解决基层问题;丰台区完善约谈机制,将环境建设作为干部考核重要指标,明确同样环境问题不能二次出现的底线,连续考评排名末位的街乡领导免职;海淀区出台环境卫生及环境秩序责任追究办法,每月检查考核街乡镇、区环卫中心,由区监察局追究未达标单位责任;石景山区设立环境卫生责任公示牌,推行八版一图公示制度;门头沟区深化督查督办考核机制,严格按时限进行检查、督办、销帐;房山区成立300多人应急队伍及时处置环境问题;通州区环境热线上账问题逐一督办落实;顺义区实行环境满意度评价制度;大兴区四套班子十七位领导包片负责,成立六个督查小组监督六十余个单位履职情况,设立500万专项奖励资金;昌平区建立季度末清洁日活动制度;平谷区将环境建设纳入“三级联创”考核体系;怀柔区确定环境整治年,启动55项环境整治工程;密云县建立立体分类式网格化体系;延庆县加强社会督导队伍建设。
城市治理新格局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以市区主要街道两侧的牌匾广告为重点,本着适度超前规划,提升设计水平,提高设置质量,坚持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体现特色的原则,结合主要街路楼房外立面装饰、旧城改造、新区建设等,对市区牌匾广告进行全面整治,达到规范牌匾广告设置、美化城市景观的目的,展现口岸城市新形象。
二、整治范围
市区主次干道临街单位、商家、个体门市和其他相关控制区的牌匾广告。
三、整治内容
(一)牌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责令限期整改或拆除。逾期不整改也不拆除的,依法。
1、未经批准或未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意见设置的;
2、影响市容景观效果的;
3、其他不符合本方案有关牌匾标识设置要求的。
(二)户外广告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责令限期整改或拆除。逾期不整改也不拆除的,依法。
1、未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擅自设置或未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意见设置的;
2、不符合户外广告设计规范要求的;
3、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破坏建(构)筑物风格和影响城市风貌景观的;
4、超过审批设置期限的;
5、未定期维护、维修造成户外广告设施油漆脱落、画面污损、字体残缺、亮化设施显示不完整及未达到亮化要求的;
6、虽经批准设置,但广告设施闲置,未按要求公益性广告的;
7、其他不符合户外广告设置规范要求的。
四、整治标准
(一)牌匾
横式牌匾遵循“上下一齐、左右相接、厚度一致、材质高档、画面协调、亮化配套、安全牢固”的原则。
1、上下一齐:以每一幢楼或相邻楼群为单元,门市牌匾上下口一齐,不得遮挡建筑物门窗,不得破坏建筑物造型,应与建筑物相协调,服从建筑物外形景观。
2、左右相接:相邻门市牌匾载体材质一致,设置要紧密相连,保证相邻牌匾载体不留缝隙,牌匾固定点要内置做隐蔽处理,门市牌匾之间等距,整体统一。
3、厚度一致:以每一幢楼或相邻楼群为单元,牌匾的厚度一致,一般为0.08—0.2米。
4、材质高档:所有门市牌匾使用方钢管加吸塑字,亚格力板、玻璃材质加吸塑字或吸塑单体字等高档耐久材质制作,不得使用喷绘画面。
5、画面协调:颜色要遵循“色浅、淡雅、明快、协调”的原则,忌用大红、大紫、深蓝、深绿等颜色,整条街(路)相邻的门市招牌色调要协调,维持整体形象;字体大小要与招牌大小相协调,中俄文并用,使用规范汉字、俄文标识等;图案要精心设计,比例、规格、造型等要协调一致。
6、亮化配套:门市牌匾字体或边框全部采用吸塑字或LED管亮化。所有招牌必须按以上两种方式之一实施亮化,不得设置射灯。按时开启牌匾灯饰(天即亮),牌匾熄灯时间春、秋、冬季不早于21:30时,夏季不早于23:30时。
7、安全牢固:门市牌匾设置应确保安全牢固,大型牌匾应经过有资质的部门进行结构设计,严格按图施工,严格质监、检测,保证安全。
(二)户外广告
1、必须使用新媒体、新形式、新技术及新材料,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灵活多样的艺术创作,体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代感。
2、要注重昼夜景观的协调,达到白天美化城市景观与夜间妆点城市夜景的和谐统一。
3、在道路两侧设置的户外广告应避免使用眩目材料,不可将照明光源指向来车方向,不能影响行人、车辆的通行安全。
4、户外广告的设置不得遮挡居民日照、采光或造成居民的视觉污染,夜间照明不得影响居民生活等。
5、道路路口范围设置的立柱式等落地广告设施,要保证车辆、行人通行及交通参与者的安全视距,不得对道路使用者的通行产生影响。
6、在人行便道上设置落地式广告设施需保持不少于3米的便道宽度,设置柱式(及悬挂式)广告设施的牌面下端距地面高度不少于2.2米。
7、广告设施不得损毁城市园林绿化设施以及影响城市园林绿化主体景观。
8、沿道路两侧设置落地式广告设施,广告设施在地面上靠近道路的垂直投影点与道路间的距离应当大于广告设施的总高度。
9、在建筑物顶部不宜设置附着式广告。
10、垂直于建(构)筑物设置的附着式广告,不得影响建筑物风格。
11、设置户外广告不得附着于树木和影响树木生长。
12、在交通工具、交通设施以及路灯杆、电线杆等道路附属设施和公共设施上设置广告必须由城市管理部门统一规划,严格审批。
五、实施步骤
本着示范引导、逐步推开的原则,对示范楼先期整治,取得经验,再由点到面,全面推开。
(一)宣传发动阶段。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对拟整治道路牌匾广告设置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制定具体整治方案;加强对牌匾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的宣传报道,形成良好的整治氛围。
(二)示范楼整治阶段。按照整治方案开展示范楼牌匾广告整治工作。
(三)全面整治阶段。
参照示范楼整治标准,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牌匾广告设置规范》和《牌匾广告规划设计方案》,并依据其相关要求,全面实施整治工作。
1、对市区主要街路的牌匾广告进行治理。
2、对中央商业步行街、铁路街、公园路、大街的牌匾广告进行治理。
3、对市区其他街路两侧的牌匾广告进行治理。
六、组织领导
本次牌匾广告整治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困难多、难度大、情况复杂,为此成立市市区牌匾广告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主管城建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为爱辉区人民政府,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公安局、教育局、广电局、工商局、规划局、建设局、公安交警支队,边境经济合作区、日报社、电视台。市区牌匾广告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管理行政执法局。
城市治理新格局篇8
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在“七五”普法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实施“七五”普法规划为主线,依法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深入落实监督机制,不断加大普法力度,扎实推进法治城管建设,努力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城管系统“七五”普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就“七五”普法工作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
为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工作,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制定了“七五”普法规划,成立了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属二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七五”普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七五”普法办公室,负责“七五”普法日常工作。同时成立城管系统“谁执法谁普法”责任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全面落实“七五”普法责任。在“七五”普法中,按照全面推进法治长阳、法治城管建设的工作部署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的要求,与局属二级单位签订《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市管理执法局“七五”普法责任书》,进一步明确普法职责任务,不断推进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努力形成局党组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为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二、落实普法责任营造普法氛围
(一)建立普法责任制。局属各单位把普法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纳入本单位工作总体布局,层级签订普法责任制,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局属各单位建立健全普法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成立普法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和要求;同时制定“七五”普法工作规划,分年度制定普法计划、工作要点及普法责任清单逐一落实。
(二)明确普法内容。局属各单位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宣传党章、宪法、党内法规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学习《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等地方性法律法规以及与本部门职责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
(三)系统内普法全覆盖。健全完善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各支部、班子成员学法制度、单位学法制度、领导班子和干部年度述法考核评议、提拔干部的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健全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考试、全省无纸化学法用法考试等制度。2016年至2019年全体城管执法人员参加全省无纸化学法用法考试,参学率、参考率、及格率3个100%。同时组织城管执法队员开展年度法治学习月活动,做到有方案、有组织、有培训、有考试、有通报,确保普法取得实效。
(四)扩大社会面普法。根据县委县政府“七五”普法责任清单规定,城管执法局的普法责任清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镇建设管理条例》《宜昌市禁止违法建设管理办法》等。局属各单位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做到“谁执法谁普法”,县环卫局普法重点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县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普法重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镇建设管理条例》《宜昌市禁止违法建设管理办法》;县市政园林绿化管理局普法重点为《城市绿化条例》。同时加强对当事人、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及重要人群的政策宣讲和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做到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普法教育贯穿于执法全过程,教育和引导广大市民依法表达合理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还通过举办听证会、座谈会、协调会等形式,提高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结合普法重点和社会热点,组织普法宣讲员、普法志愿者深入社区、村组、学校、企业,广泛开展宣传、讲解,激发社会正能量。
(五)创新普法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普法平台,汇编城市管理“七五”普法法律读本,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人手一册,发放到部分社区和村组;设置普法专栏,建立学法园地,观看法治电影、电视,参观法治教育基地,旁听典型案件审理等措施;加强典型案例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发布工作,建立以案释法资源库,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引导、规范、预防与教育功能。以“法律六进”活动为载体,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开展经常性以案释法活动。以互联网为载体,推动“互联网+法治宣传” 活动,充分利用微博、QQ 群、微信群开展法治宣传。
三、丰富普法形式确保普法实效
在“七五”普法中,我们坚持普法工作和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系统内普法与社会普法相结合。坚持上下联动和属地管理相结合。坚持注重实效和融合创新相结合。一是利用重要节点进行普法。在“12·4”国家宪法日、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等各类特殊时间节点,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利用2017年“12.4”国家宪法日、2018年8月城管系统道德法治讲堂、2020年“7.1”党的生日之际,先后3次组织党员干部及全体城管执法人员举行宪法宣誓仪式,重温宪法誓词,维护宪法权威。二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普法。县环卫局以法律进乡村、进街道为载体进行普法宣传;县城市管理监察大队以5月法治宣传月进行集中宣传,同时采取法律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宣传相关法律;县市政园林局采取法律进小区、企业、入校园等形式进行普法广泛宣传。“七五”普法期间,向社区、企业、村组、学校等单位发放法律读本、普法宣传资料10000册(份)。三是利用城管执法开展普法。建立城管执法人员以案释法制度,在城管执法过程中,以案释法,做到执法主题、执法程序、执法依据等向社会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执法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不拘形式广泛宣传,让广大市民知晓。四是利用法治文化开展普法。将法治文化与城管文化、廉政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利用法制长廊、办公大楼、服务窗口、城管橱窗等公共区域,悬挂、张贴法律名言警句和反映城市管理行业特色的法治文化作品;利用法治讲堂,开设法治系列讲座;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等。开展法治文化示范村、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2881.html城市治理新格局范文8篇
相关文章:
拖鞋的经典广告词07-25
人生经典哲理语录89条10-11
工程管理实习报告10-08
四年级班级安全工作计划11-13
最新大学生村官工作总结300字(十七篇)10-25
证券公司试用期总结08-16
工伤赔偿协议书07-26
青山湖作文09-28
走进初三作文08-31
阅读伴我成长作文800字07-23
猜灯谜07-23
《摇篮曲》教学设计07-23
感恩父母诗歌朗诵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