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的武氏祠,现存有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以及汉画像石群。今天(6月29日)的《文化中国行》,我们一同走进武氏祠,探寻石刻上的华夏文明。
竹帛难存,金石永固。1800多年前,汉代匠人们精心雕琢的石碑、石刻留存至今。
东汉晚期,世代为官的嘉祥武氏家族修建了武氏祠,包含至少三座祠堂以及墓室、石碑、石阙、石狮等。其中唯一可以确认主人身份的祠堂名叫武梁祠,武梁是隐居乡间的一位儒士。武梁祠是整个武氏祠的精华与核心,石壁上,有目前发现最早关于三皇五帝的形象记录,伴随榜题文字,用图文互证的方式展现远古帝王的形象,他们也是华夏文明的奠基者。黄帝,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陕西黄帝陵的黄帝像就使用了源自武梁祠的形象蓝本。
整个武氏祠共40多块汉画像石,从神话传说到经史故事到现实生活,体现了东汉时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
“孔子见老子”——文化史上著名的会面,在汉代,这一场景被反复刻画在各种石壁上。武氏祠内保存的这幅清晰再现了儒、道两位创始人交流思想的历史画面。
武氏祠画像石中还有多幅孔门弟子图,展现了孔子办教育的丰硕成果。蔺相如完璧归赵的“信”,羊公设义浆方便行人的“仁”,一个个故事刻画出儒士的理想与追求。
鲁迅先生称赞“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他收藏了大量武氏祠汉画像石拓片。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展出其中一幅,至今仍能让人感受到大汉的气魄。
武氏祠汉画像石相关拓片一经展出都深受欢迎,它记录的智慧与文明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研究者。2021年,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发起了馆藏武氏祠拓片修复计划,目前已完成修复工作,让古老艺术重焕新生。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武氏祠石刻画像映照出汉代社会文化的璀璨光芒,从中不仅能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可以感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精神力量。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6-2731.html【文化中国行】山东嘉祥武氏祠:石刻上的华夏文明
相关文章:
网红新疆四季行·邂逅昆仑丨英国网红伊恩:新疆阿图什,这里太“甜”了!08-23
60秒带你看懂链博会07-16
形容大自然的句子55条06-23
人生感言语录09-28
你知道吗,我很想你的情感美文09-27
名人学习的名言09-20
支教个人工作总结01-14
内科医生的述职报告12-02
心理学教师实习报告10-01
学生会下学期个人工作计划09-24
隐患排查及安全评估技术服务协议书06-16
混凝土生产质量承诺书11-13
淘宝卖家感谢信10-25
快递行业创业计划书07-16
中考数学培训心得12-28
讲师的邀请函10-05
小学学习心得体会09-23
小学英语写作方法和技巧01-13
新年畅想作文600字08-23
中国经典寓言故事07-23
2024年9月黑龙江计算机二级成绩查询时间及查分入口(11月中旬公布)09-28
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9-14
珍爱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范文8篇08-15
阳澄湖大闸蟹宣传横幅标语10-26
大学新学期学习计划10-12
幼儿园防中暑应急预案09-13
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0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