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3日),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多位菲尔兹奖、诺贝尔奖和图灵奖得主领衔出席。丁肇中、朱棣文、戴维·格罗斯、罗伯特·塔扬、森重文、乔治·卢斯蒂格等6位科学家获颁2025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
前沿科学奖评出118篇杰出论文
大会主席、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在致辞中回顾了近年来数学、物理、信息科学和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从多个百年数学猜想有望得到解决,到量子计算的飞速跃升,再到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各个学科深度交汇。他认为,一个由理论突破与技术创新共同驱动的时代或将到来。他期待通过本次大会搭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学术平台,进一步推动海内外科学界更深层次的对话与协作。
在颁奖环节,6位“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依次登台领奖。当89岁高龄的丁肇中院士缓步走上领奖台时,全场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向这位实验物理学泰斗致敬。在半个多世纪的科学探索历程中,丁肇中用五项里程碑式实验重塑了现代物理学的认知框架。如今,他仍带领着16国科学家团队在国际空间站挑战宇宙射线理论的边界。
开幕式上还颁发了前沿科学奖。本届奖项评选出118篇基础科学领域的杰出论文,覆盖数学、物理、信息科学和工程三大领域。获奖作者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菲尔兹奖得主,也有众多学术新秀。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等13所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论文作者揽获了17项奖项,展现了中国学者在基础理论研究、算法创新和前沿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实力和创新活力。
将举办500余场学术会议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由丘成桐院士于2023年发起设立,已成功举办过两届,主题为“聚焦基础科学,引领人类未来”。在接下来的两周里,包括400余位国际顶尖科学家在内的近千名海内外优秀学者、青年学子,将共聚怀柔科学城,在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围绕数学、物理、信息科学和工程三大基础科学领域展开学术探讨和交流。大会将举办500余场学术会议,包括大会报告、专题学术会议及卫星会议,多位国际顶尖科学家将领衔主讲基础科学报告、前沿科学奖报告,分享各领域最新突破性成果,推动多学科协同创新。
学术报告涉及基础科学各个分支,以及与各学科的交叉领域,特别是人工智能理论前沿方向,包括生成式AI与多模态、计算机视觉与机器人、模型创新等。此外,AI驱动的跨学科研究,包括数学、生命科学、物理建模等也令人瞩目。
特色活动助力青年科学人才培养
在推动学术交流的同时,大会也着力构建青年科学人才培养的生态体系,策划了多项特色活动,包括“数学之夜”“物理之夜”“信息科学和工程之夜”三场专场沙龙、中外科学家与清华学生代表共聚一堂的“清华日”专场,以及让青年学子近距离对话科学家的“科学家面对面”专场等。
昨日(13日),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多位菲尔兹奖、诺贝尔奖和图灵奖得主领衔出席。丁肇中、朱棣文、戴维·格罗斯、罗伯特·塔扬、森重文、乔治·卢斯蒂格等6位科学家获颁2025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
前沿科学奖评出118篇杰出论文
大会主席、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在致辞中回顾了近年来数学、物理、信息科学和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从多个百年数学猜想有望得到解决,到量子计算的飞速跃升,再到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各个学科深度交汇。他认为,一个由理论突破与技术创新共同驱动的时代或将到来。他期待通过本次大会搭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学术平台,进一步推动海内外科学界更深层次的对话与协作。
在颁奖环节,6位“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依次登台领奖。当89岁高龄的丁肇中院士缓步走上领奖台时,全场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向这位实验物理学泰斗致敬。在半个多世纪的科学探索历程中,丁肇中用五项里程碑式实验重塑了现代物理学的认知框架。如今,他仍带领着16国科学家团队在国际空间站挑战宇宙射线理论的边界。
开幕式上还颁发了前沿科学奖。本届奖项评选出118篇基础科学领域的杰出论文,覆盖数学、物理、信息科学和工程三大领域。获奖作者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菲尔兹奖得主,也有众多学术新秀。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等13所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论文作者揽获了17项奖项,展现了中国学者在基础理论研究、算法创新和前沿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实力和创新活力。
将举办500余场学术会议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由丘成桐院士于2023年发起设立,已成功举办过两届,主题为“聚焦基础科学,引领人类未来”。在接下来的两周里,包括400余位国际顶尖科学家在内的近千名海内外优秀学者、青年学子,将共聚怀柔科学城,在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围绕数学、物理、信息科学和工程三大基础科学领域展开学术探讨和交流。大会将举办500余场学术会议,包括大会报告、专题学术会议及卫星会议,多位国际顶尖科学家将领衔主讲基础科学报告、前沿科学奖报告,分享各领域最新突破性成果,推动多学科协同创新。
学术报告涉及基础科学各个分支,以及与各学科的交叉领域,特别是人工智能理论前沿方向,包括生成式AI与多模态、计算机视觉与机器人、模型创新等。此外,AI驱动的跨学科研究,包括数学、生命科学、物理建模等也令人瞩目。
特色活动助力青年科学人才培养
在推动学术交流的同时,大会也着力构建青年科学人才培养的生态体系,策划了多项特色活动,包括“数学之夜”“物理之夜”“信息科学和工程之夜”三场专场沙龙、中外科学家与清华学生代表共聚一堂的“清华日”专场,以及让青年学子近距离对话科学家的“科学家面对面”专场等。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6-3536.html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开幕 丁肇中等科学家获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
相关文章:
简短的情感励志语录45条04-03
热爱生活的精辟句子12-24
适合立秋发的朋友圈文案08-10
心情郁闷的朋友圈说说07-26
最新助理履职工作总结(十七篇)09-05
考察报告范文10篇08-15
员工教育培训协议书10-18
幼儿园实习心得体会02-26
阅读名著读后感01-12
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08-31
约客扩写01-08
保持初心方得始终作文800字11-19
可惜不是我小学作文700字07-26
写家乡景物的作文07-23
江苏2025年6月证券从业资格准考证打印时间:6月25日至6月29日06-25
2025年山西一建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9月20日-21日)06-02
广西2024年8月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已开通08-16
幼儿园24节气之大雪教案12-10
《左仲郛浮渡诗序》阅读答案与翻译-姚鼐10-05
高中学生评语(优秀10篇)09-15
元旦结婚谜语01-12
《卜算子》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11-09
培训班宣传标语11-09
《移魂女郎》中的经典台词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