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第1篇
64种全文期刊分别隶属于31个出版社,其中以ELSEVIER出版商涵盖的期刊最多,共有10种期刊,其次是INFORMAHEALTHCARE有8种,WILEY-BLACKWELL以及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也包括了6种期刊在内。其他刊物均分于SAGE、SPRINGER等出版商之中。表2即出版5种及5种以上SCI收录康复医学类全文期刊的出版社相关信息。随着该新兴学科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出版社推出相关的期刊,以促进该学科的发展。
2、SCI收录康复医学类全文期刊出版频率
SCI收录的64种康复医学类全文期刊出版频率大致有12种,详见表3。其中以季刊最多,共有26种,占总数的40.63%;双月刊19种,占总数的29.69%,然后是月刊8种,占总数的12.5%。出版周期比较长的刊物并不是很多,而我国的《HongKongJournalofOccupationalTherapy》就是唯一的一个年刊。从期刊的出版频率来看,SCI有关康复医学类的稿源充足,出版相对较为容易。
3、SCI收录康复医学类全文期刊质量分布
该数据主要以2012年影响因子以及5年影响因子为衡量的依据。2012年影响因子及5年影响因子分布情况详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康复医学类全文期刊2012年影响因子主要集中在0.000~2.999之间。其中0.000~0.999之间有20种,占31.25%;1.000~1.999之间有29种,占45.31%;2.000~2.999之间有12种,占18.75%。2012年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是《JOURNALOFHEADTRAUMAREHABILITATION》,其影响因子为4.443。5年影响因子同样主要集中在0.000~2.999之间。其中0.000~0.999之间有13种,占20.31%;1.000~1.999之间有16种,占25%;2.000~2.999之间有13种,占20.31%。而5年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是《NEUROREHABILITATIONANDNEURALREPAIR》,其5年影响因子为4.877。由此可见,当年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不一定5年影响因子也高,这是因为5年影响因子采用了5年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个别期刊由于一两篇文章的被引用次数特别的高而使其影响因子波动较大的问题。无论是当年影响因子或是5年影响因子,康复医学类全文期刊距离顶级期刊还有一定的差距。
4、SCI收录康复医学类全文期刊交叉学科分布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一向多元化的转换,越来越多的期刊不再拘泥于一种专业模式。康复医学类全文期刊交叉学科分布情况见表5。在康复医学全文期刊的64种期刊中,单一康复医学主题学科的刊物20种。除康复医学类外,共涉及12个康复医学类以外的学科,以体育科学为主,共有14种期刊,例如《COLLOCCUPATIONALTHERAPISTSLTD》除了涉及康复医学外还涉及体育科学;其次是听力与语言病理学,有8种期刊涉及,例如《CHURCHILLLIVINGSTONE》;临床神经学涉及6种期刊,整形外科涉及5种期刊,健康护理科学及服务涉及4种期刊,儿科、神经科学分别涉及3种期刊,护理、肿瘤学分别涉及2种期刊,公共卫生、环境和职业健康、医学,内科、耳鼻喉科学分别涉及1种期刊。交叉学科期刊一方面说明了该期刊与其他学科的共通之处,另一方面也会带给学科较大的发展,并且扩大读者的关注度。交叉学科期刊也是众多期刊的发展趋势之一。2.6SCI收录康复医学类全文期刊的半衰期文献半衰期是文献老化速度的指标。一篇论文的“半衰期”是15年,也就是说,引用这篇论文的全部引文的1/2是在这篇后的15年内发表的[2]。64种康复医学类期刊半衰期分布情况见表6,这其中半衰期大于6.0的期刊有45种,标志着康复医学已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
5、结语
通过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以看出,尽管某些期刊的影响因子并不高,例如《PHYSIOTHERCAN》2012年影响因子0.518,《JMUSCULOSKELETPAIN》2012年影响因子0.328,但是它们的半衰期已经在10.0以上了,说明一种期刊影响因子的高低与半衰期并不一致。所以科研人员在投稿的时候应该根据所写论文的性质与特点选择投稿方向,这样更利于科研论文的发表。SCI收录的64种康复医学类期刊中,大多数都是美、英两国出版的(占78.13%),并且影响因子较高,发表周期较短,表明在康复医学领域欧美的科研处于相对领先的水平,并且相关的研究也大多以英语为主,所以国内的相关科研人员可以与欧美等国的科研人员或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并且可以在国际上分享我们的相关研究,促进我国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第2篇
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脑瘫患儿,该42例患儿均与全国CP专题研讨会讨论通过的诊断分型标准相符合,年龄为2个月~11岁,平均年龄3岁。其中,5例运动过渡型,12例痉挛型双下肢瘫,7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14例痉挛性四肢瘫,4例弛缓性瘫。
2护理措施
2.1康复医学护理
在对患儿进行康复护理的时候,按照现代医学康复训练vojta、bobath法与小儿推拿理论以及其他有效训练法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轻柔、搓、捏、拍打等不同的手法对患儿局部进行按摩,使其全身经络得到疏落,并进一步改善全身及局部血液循环,使肌张力得到进一步降低,痉挛得到进一步缓解,促进平衡反射和正常运动发育,使肌肉活动得到进一步增强,平均8~14min。
2.2心理医学护理
由于家属对患儿的关心及急切希望治愈的心理,则造成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障碍,甚至,可能出现敌视态度。护理人员在对脑瘫患儿护理过程中,首先应当对父母及家属进行劝慰,使其消除急躁情绪,并以温和的语言以及热情的态度对家属与患儿进行引导,使其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其次,在对衣、食、住、行等方面细心观察时应当根据患儿的病情情况及心理特征进行,由此来制定不同的、全方位的心理护理治疗方案,同时加强与患儿之间的沟通,耐心引导,使心理护理方案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
2.3摄食医学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摄食训练。对患儿骨骼肌肉的控制通过摄食动作进行分析,对导致错误动作的根源根据摄食姿势、、过程、时间进行分析,并详细记录及分析出错的肌肉和控制功能等,由此达到在以后的护理过程中逐步进行纠正的目的。独立进食困难的患儿开展训练的时候,应当在家属的积极配合下,使其能够尽快脱离喂食状态。在治疗期间,加强对患儿的应用补充,使其能满足身体需要,同时使抵抗力增强,促进组织修复。在开始训练的前半小时尽量少食,在训练后注意体液的补充。对脑发育有损的食物忌食,如爆米花、皮蛋。
2.4语言训练医学护理
提高患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其中护理人员对患儿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使患儿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恢复。应当尽早开始对脑瘫患儿的语言训练,一般采取的训练方式是一对一与集体训练相结合、家庭训练与专业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训练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因人施教的原则,使患儿在任何环境、任何时间逐步确立语言飙到的意识,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训练、嘴的运动训练、呼吸训练以及构音训练等。
2.5日常生活医学护理
对家属对患儿护理进行有效指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患儿情况和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布置定时定量的家庭训练任务,使治疗效果达到最好。如:在患儿脱衣训练中使用坐位,通常病重侧肢体先穿后脱,这需要在家长的监督下,对患儿独立生活的能力进行培养。同时要加强对患儿独立更衣能力的培养;根据患儿年龄对卫生梳洗进行训练,首先是让患儿加强对常用梳洗用具的梳洗,教会争取抓握、运用梳洗用具的方法,如软毛牙刷、粗齿梳子等,家属应当帮助患儿掌握上肢旋转能力、手指抓握能力、上肢伸曲、手腕的灵活性以及肩关节的稳定性,由此来对患儿洗手、洗脸、试鼻子、擦嘴、使用梳子、牙刷、肥皂等一系列操作的训练,使患儿逐步独立完成卫生清洁动作。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第3篇
1我国康复医学需求巨大,康复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1.1病、残、伤、老群体增多,康复医学亟待发展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有康复需求者接近5000万。而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患有各种慢性病、并有生活能力障碍需要康复服务的老年人约有7000多万。此外,我国有2亿多慢性病患者,需要提供康复服务的超过1000万。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每年因交通、工伤事故等各种意外致残需要康复人数为10多万。因此总体而言,我国有康复需求的人群超过了1.3亿,由此可见,康复医学需求巨大,亟待发展。
1.2康复机构建设不足,专业化服务亟需加强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以临床康复模式为主,辅助以机构康复和社区康复。从国家层面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民政部、教育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联)等部门均积极发展康复服务机构:目前,中国残联系统建有各类各级残疾人康复机构19000多家;国家卫生部门明确要求所有三级医院都必须设立康复医学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具备社区康复的功能,目前,至少800多家三级医院开设了康复医学科,已建设180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是各个康复机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不足20%,严重缺乏康复技术人才,康复服务缺乏专业性,至今没有形成专业化建设的规模和基础,康复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我国康复机构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2]。
1.3康复医学教育滞后,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规范目前,我国康复人才分为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但无论哪一类,我国康复技术人才缺口都非常大,各类康复技术人员总数不足10万[3],但依据国际标准,我国康复技术人才需求量达30万,因此市场潜力极大[4]。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康复技术人员与人口的比例非常低,以康复治疗师为例,目前世界各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与人口的比值平均约为70/10万,而我国内地只有0.4/10万[5]。我国的康复人才培养起步晚,2002年才正式批准建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学制4年。目前虽有50多所学校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但每年仅培养二三千名康复治疗师,远不能满足当前需求。由于所设专业院校有限,康复医师中只有少部分人是通过在大学或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习,获得学历学位后成为康复医师。也有极少部分通过去国外进修学习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成为我国康复医学队伍的精英。但大多数康复医师是由其他临床医学专业转行而来,他们在国内的康复机构进修一段时间后就直接成为康复医师。由于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体制的不健全,严重制约了康复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2直面康复医学发展问题,走出康复医学认识误区
2.1服务资源缺乏,康复医学负重前行近几年来,我国康复服务机构不断增多,但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康复服务资源严重缺乏,服务水平较低。1亿多需要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慢性病患者、意外伤残者、老年人等人群尚未得到有效满足。康复服务水平与康复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落差,这一水平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也不相称。全国残联副主席沈晓明教授曾经说过“:我们有能力把他从死亡线上救出来,但是我们却没有能力让他‘无残’生存”[6]。这成为我国当今康复医学发展的真实写照。
2.2康复医学教育起步缓慢,专业人才培养总量不足由于我国康复医学教育起步晚,且培养体系尚未健全,每年培养的康复治疗师人数仅2000多人,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30万康复专业人才的缺口,毫无疑问是制约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康复医学人才短缺,既有起步晚的历史原因,但也有人才培养体制不健全的现实因素。首先,我国大学本科新专业目录中只有康复治疗学,学制为4年,且授理学学位,没有康复医学本科专业,致使我国康复医学人才严重短缺。其次,虽然我国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层次已经涵盖本科、硕士、博士,但每年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培养人数仅数百人,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最后,康复医师的专科化培养,即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只在极少数的综合医院进行,没有形成制度,有关专业设置、职称评审、业务领域、诊疗科目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康复医学人才队伍的发展。
2.3民众认识存在误区,康复医学普及发展受限对康复医学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1)把康复医学和理疗混为一谈。(2)把康复与治疗分开,认为生病是住院治疗,然后才是康复,而忽视了康复需要贯穿整个临床治疗过程。(3)受医院追求经济效益的影响,只承认康复医学的社会效益,而怀疑和误解康复医学的经济效益等,严重影响了康复医学在民众中的普及和康复医疗机构的发展,制约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3改革创新,建设中国特色康复医学体系
3.1创新康复医学教育体系,科学规划人才培养布局唯有符合中国实际的改革与创新,才具有生命力。因此,我国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彰显中国特色,既要立足国情,又要符合医学发展规律,同时还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对巨大的康复医学人才需求,建议:(1)在高等医科院校开设康复医学本科专业,培养高起点、专业化、高水平的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并授予医学学位,与现行的康复医学硕士、博士培养相衔接。(2)授予康复治疗学专业毕业生理学和医学双学位,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康复医学领域,同时也为康复治疗人才在职称评审、职业发展中增大空间奠定基础。(3)在国家的医学人才培养布局中,应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建设培养康复医学专门人才的康复医学院。(4)尽快建立康复治疗师资格认证体系和制度:应尽快建立中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协会,创造条件加入世界物理治疗师协会和世界作业治疗师协会,在康复治疗师的资格认证上尽快与国际接轨。
3.2传承与创新并举,打造多学科联合的康复医学体系目前我国的康复医学在学派上有现代临床康复学、中医康复治疗学、中西医结合康复学等派别。为了适应中国国情,我国康复医学应在广泛吸取国际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医学的康复方法,多学科联合创新与合作,开发高效、低廉的中医药康复疗法技术[7],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体系。
3.3拓展康复医学服务,构建康复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建立康复医院和康复医学科,逐步形成住院康复、门诊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等完整的康复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实现康复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覆盖,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康复医疗需求。同时,将康复医学与疗养学互相融合,发挥疗养学在增强体质、防治疾病、促进康复方面的作用,利用疗养院来拓展康复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形成高端康复医疗保健机构[8]。
3.4加强高新技术应用,提升康复医学技术支撑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康复医学的高科技含量正在不断增加,康复工程配合康复医疗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今后康复医学领域引进和采用诸如康复机器人、高端辅助矫形器具等智能系统,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将产生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卓大宏主张疾病、损伤和残疾的防治与康复应以预防为主体、以社区为基础、以中西医结合方法为手段、以工程技术和艺术为补充[9]。另外,应充分利用综合型医院完善的设施,为康复医学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康复医学积极渗透到临床疾病治疗早期,为提高患者生存和生命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5强化人文精神培养,打造德业双优的人才队伍康复医学面对的人群多长期遭受病痛、伤残的折磨,他们的康复不仅需要从生理治疗方面入手,更需要在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呵护,这就要求康复医学工作者具备更大的同情心、责任心、耐心、热心和爱心。康复医学教育要在系统医学观的指导下,强化人文医学教育,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康复医学人才,更好地推动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3.6提升政策保障,共谋康复医学发展蓝图康复医学事业具有公益性、福利性。我国的康复事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人共享改革成果的充分体现,因此,康复医学的发展必须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这就需要整合社会各界力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康复医学发展,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统筹协调,鼓励东部发达地区帮扶西部康复医学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推动我国康复医学健康协调发展。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第4篇
康复医学不是临床医学的延续和重复,它应该从最早期开始进行,即临床的第一阶段。所以康复与每一个临床医师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每个医师都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临床医师应该以临床诊疗技术为基础,探索怎样防止病人因为各种疾病而造成的功能,即康复治疗和预防,尽量减少因为误用、废用而造成的严重伤害。所以这就给临床医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即掌握所有有关康复医学的概念,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正确引导。康复医学的教育任务主要是培养医学学生全面掌握医学技术,形成康复医学理念。我国在1984年提出所有医学高等院校都应该开设康复医学课程,康复医学教学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所以发展的也非常迅速。康复医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康复医学,形成正确的康复观,并在毕业工作时能有熟练的康复技术和正确的康复意识,认同康复治疗在社会、职业、精神、肢体参与能力等各种功能改善过程中的意义,改变人们对康复医学的偏见,了解有关康复治疗的各种症状,减少患者在康复治疗中残疾的发生。为了顺应医疗模式的发展,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对提高康复医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2康复医学教学中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康复医学的综合性极强,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人体发育学、残疾学、环境改造学、社会学、生物力学、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等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与研究成果。由于涉及内容广泛,特定内容和专有固定名词较多,但是教学课时有限,容易导致学生理解、记忆困难,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据调查发现,对于康复医学课程学生普遍反映方法和概念过于抽象、内容多、课时少,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康复医学的教学要求和发展。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应用计算机将声音、动画、视频图像、图片、文本等各种媒体进行综合,凭借其表达清晰、生动活泼、声像并茂、内容广泛等各种优势,补充了传统教学中的缺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更容易接受,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很大的帮助。多媒体教学的具体优点总结如下:(1)提高康复医学教学的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学生不用边听课边盲目地记笔记更不用死记硬背所学知识。多媒体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灵活的转换方式提高了教师对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了教学范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2)提高了学生对康复医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能够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动画、音频、图像、文本等各种信息集成一体,使教师利用图像、声音、文字来表达自己所讲的内容,完全改变了对所讲知识的包装,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在活泼、新颖、生动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康复医学的兴趣和效率。(3)有效解决了教学难点、重点问题。利用多媒体能够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法准确表达的难点和重点,帮学生掌握全面的、多维化、形象化的知识体系。比如在讲运动疗法,特别是运动再学习和神经发育疗法时,由于课时有限、种类繁多,并且这些内容的实践性极强,如果只靠教师的课堂板书和讲述是很难表述清楚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楚的掌握所学知识。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讲课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
康复医学知识比较综合,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踏实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外,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理论和实践恰当的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传统康复医学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繁多、教学时间少,教师为了应付考试而过于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虽然学生们在平时考试前突击理论知识便可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等时间一长,学生们便会遗忘所学知识。所以更加谈不上熟练的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了,学生们普遍出现一种"高分低能"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康复医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良好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学生们才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永久性的记忆。总之,在康复医学教学中,教师要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在教学方式完美结合,仔细分析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通过恰当的方法将康复医学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自己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彻底掌握康复医学相关知识,为医学发展培养优秀的人才。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第5篇
1.1研究对象
2012年8月~2014年7月在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专科轮转学习人员共122名,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62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47名;年龄(25.67±1.689)岁;硕士研究生53名,博士研究生9名。专科进修医师60名,其中男性25名,女性35名;年龄(31.21±1.656)岁;本科学历48名,研究生学历12名。
1.2教学方法
进入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专科轮转学习的人员在进行2周专业实习后,接受专科康复医学教学课程。运动障碍专科康复医学教学课程包括:①与运动障碍病相关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康复训练等,2学时;②康复医师结合临床病例教学,2学时;③治疗师操作示教,包括有氧运动、拉伸训练、步态训练、姿势训练动作示教,2学时;④经颅磁刺激基础知识及操作示教,1学时;⑤学生提问解答及操作学习,2学时。
1.3问卷调查
课程开始及结束后,学生需填写课程了解程度及教学效果问卷。问卷共6项,内容如下。1.对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应用的认识a.比较了解;b.一般了解;c.不了解2.认为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作用a.比较重要;b.一般重要;c.不重要3.接受运动康复医学教学是否有必要a.比较必要;b.一般必要;c.不必要4.认为哪个部分教学内容最有意义a.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学习;b.病例教学;c.操作示教;d.经颅磁刺激内容5.希望继续学习下列哪种运动康复医学内容a.学术进展;b.操作与实践;c.其他6.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对于疾病哪方面的认识a.病理生理;b.机制方面;c.治疗策略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ˉ±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结果
学习前,大部分研究生与进修生对康复医学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应用不了解,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680,P=0.707)。进修生比研究生更多认识到康复医学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重要性(χ2=16.908,P<0.001),以及运动康复医学教学的必要性(χ2=7.068,P=0.029)。教学内容方面,大部分研究生选择病例教学(37/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示教(49/60)。在希望学习的内容方面,大部分研究生选择学术进展(35/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与实践(50/60)。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对于疾病病理生理、机制、治疗策略的方面,两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χ2=5.128,P=0.077)。研究生学习后,更多人了解了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应用(P<0.001),认识到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P<0.001),以及康复医学教学的必要性(P<0.001)。进修医师学习后也有类似结果。
3讨论
80年代末康复医学教育开始起步,是相对年轻的医学学科。该学科通过综合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患者重返社会,提高其生存质量。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致残率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运动障碍疾病除了药物治疗等方法外,康复训练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康复治疗能缓解疾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综合医院中,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病亚专科逐渐受到重视;但在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的教学中,特别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中,比较忽视对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我们对进入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专科轮转学习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专科进修医师,在进行2周专业实习后,给予专科康复医学课程教育。研究显示,入科时,无论研究生还是进修医师,对于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知识不了解;在对康复医学重要性的认识上以及开展运动障碍病康复医学课程的必要性方面,进修医师优于研究生。可能与进修生普遍较研究生临床经验更多,在康复医学的理解方面比研究生更深刻有关。这一方面反应出运动障碍病的康复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看出两组轮转人员对于康复教育知识及技能的欠缺,尤其是研究生。经过教学后,两组人员对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的了解和重要性的认识均有了提高。大部分轮转人员认为开展康复教育课程比较重要,研究生对康复的理解提高更加明显。可以看出运动障碍病康复教育课程的开展得到广泛认同。在教学方式上,比起单独的基础知识教学,大部分研究生选择病例教学(37/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教学(49/60)。故我们认为在教学方式上可能结合病例教学和操作教学的教学吸引力更大,效果更好,学生更容易接受,更为学生认可。这在骨科、超声、口腔科、神经内科等方面也有类似报道。将枯燥的理论学习与病例教学及上机操作有机地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在教学内容的补充上,研究生更希望介绍学术进展(35/62),专科进修医师希望讲操作和应用(50/60),存在差异。在以后课程安排中,要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给予更加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可能对于不同轮转人员的收获更大。在专科轮转中,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轮转人员对于运动障碍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策略的认识。故开展运动障碍病康复医学教育有助于全面认识疾病。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康复医学教育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教学中,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专科轮转期间,进行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可以促进学生对疾病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和治疗策略的认识,开拓学生思路。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第6篇
1疾病诊断时充分应用解剖学知识
人体各器官都有特定的功能,医学生们应在记忆各个器官相应的功能同时先理解这些器官的解剖结构,认识到对疾病诊断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功能、定位、病因的诊断。许多疾病在我们对其进行诊断之前,都需要了解这些疾病的治病因素与损伤机制,所以我们在诊断疾病前应详尽地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常规的影像学检查,而这些行动都需要以解剖学的相关知识为重要基础,才能为疾病的明确诊断及合理诊治打下基础。我们在病史采集时,不仅要对疾病部位、性质、畸形、活动障碍等情况进行收集,还要重视疾病发生或加重前患者的状态(即诱因),如原因、是否受凉、外伤等诱发疾病发生,再结合解剖学知识,合理地对疾病性质、发生机制进行判断,从而帮助疾病的诊断。如腓神经损伤,就疼痛、感觉减退部位进行判断,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结合神经肌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等都需要医生对解剖学知识有较熟练的掌握才能做到对该疾病的正确判断,才能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如:颈椎病,颈椎不同的解剖形态与其生物学稳定平衡状态、与其椎旁软组织的平衡关系、椎管内有效容积的大小、颈项肌的痉挛状态、颈项部血液循环状态等直接相关,而此种状态又与颈椎间盘退变、颈项肌无菌性炎症、颈椎骨质增生、韧带肥厚钙化、颈脊髓受压等病理过程有关[1-4]。所以临床教学中,我们要强调解剖学知识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要求医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解剖学,以人体的基本组织结构为出发点,结合患者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结果等,诊断疾病、治疗疾病,从而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
2在康复医学评估前先复习局部解剖学知识
康复评定又称为功能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是制定康复计划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评价康复治疗的客观依据。康复评估就是要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及程度,对各关节活动范围、四肢肌力及肌张力的评估在临床的较为常用的,这些评估均离不开解剖学知识,因此我们在临床教学时,会先复习相关的解剖知识,学生若能较为熟练地掌握相关的解剖学知识,就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康复评估的内容与形式。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们在临床教学时会先结合椎间盘的解剖特点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掌握腰椎间盘局部的解剖学结构,了解肌肉、神经及血管的位置分布,然后再在体格检查过程中要求患者弯腰、背伸等检查腰椎的活动度,要求患者平卧,检查肌肉的劳损程度以及是否引起下肢症状,对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形象地理解康复评估应该怎样做,提高教学质量[3]。
3将局部解剖知识引入康复训练的现场操作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我们要熟悉掌握运动局部解剖学的知识,以其为理论基础及切入点,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以减少治疗的风险[5]。我们应首先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就肌力及肌张力、关节活动范围、步态平衡与协调功能、心肺运动、感觉功等能进行评定、分析,这些方面都与局部解剖学密切相关。我们根据这些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运动疗法的方案,帮助患者被动运动,如床旁手法治疗;鼓励患者主动运动,通过随意运动、助力运动、抗阻力运动等鼓励患者主动锻炼。在临床教学中,我们要求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康复训练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以及康复训练的操作原理及注意事项,在康复训练中的治疗方法必须严格按照解剖学中组织的结构特点及生理特点的要求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以造成对患者造成二次损害。如关节活动术,必须严格按照关节活动范围在正常范围内执行,以免因用力过猛造成关节的脱位、半脱位;关节松动术,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及附属关节运动作为治疗手段,以维持现有的活动范围,关节活动已经过度、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急性炎症、恶性疾病及骨折未愈合者不能行该治疗,以免受伤或加重伤害;软组织牵伸技术,拉长挛缩或缩短软组织以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患者应保持舒适、放松的,牵伸力量的方向应与肌肉紧张或挛缩方向一致;肌力训练技术,通过非抗阻力及抗阻力运动来改善或增强肌肉的力量,掌握好运动的量;神经生理治疗技术,如Bobath技术、Rood技术等以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法则运用到颅脑损伤后的康复治疗中;牵引疗法,通过外力牵拉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使其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牵伸,如经过6~8次或2周的牵引,症状未见改善或反而加重,应立即停止治疗,检查患者或改换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康复医学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一门新兴的学科,所涉及的疾病种类繁多,临床教学内容偏多,在教学过程中串联应用解剖学知识,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疾病的理解,提高临床教学的质量。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第7篇
1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虚拟现实又称“灵境”,由三维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多功能传感器的交互式接口技术以及高清晰度和高更新速度的显示技术构成[1-2]。VR技术就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模拟真实世界效果的特殊环境,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使用户“沉浸”在这个虚拟环境中并进行操作和控制,以达到特殊的目的。VR具有3个特性—3I,即immersion(沉浸性)、interaction(交互性)和imagination(构想性)[3],它为处在该环境下的用户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直观而又自然的实时感知交互。用户在该虚拟环境中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可以通过操作来改变或选择可以感受的内容,同时又留给用户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进行大胆的尝试,进而扩展其认知的范围,提高用户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2康复医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临床经验表明,早期的康复介入,对患者的身心功能恢复、预防二次损伤和废用综合征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而康复治疗和手术药物等的治疗同等重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近年来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给灾区人民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巨大的创伤,加之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及其带来的疾病谱的变化,康复医学工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康复治疗通常是医师与患者一对一形式的训练,存在诸多局限性:(1)现有资源不够充足。无论是专业的康复医师还是康复器械都无法满足当前康复人群的需要。(2)训练过程单调而乏味。传统的训练过程通常是对一组训练动作的不断重复,导致整个过程十分枯燥,难以有效调动患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甚至使患者产生厌烦情绪,降低了康复效率。(3)功能定量化测评难以实现。随着康复治疗的不断进行,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生变化,其承受的活动量强度也在改变,而目前无法对患者在训练中的具体数据进行记录和保存,不利于康复训练计划的制订和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康复进程。
3康复医学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必要性
VR康复系统可以打破传统训练方式的局限性,它可以针对不同类型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不同的虚拟训练平台,使患者以做游戏或完成趣味性任务的方式进行康复训练,以此调动患者的积极性。系统还能够详细地记录患者的训练数据,康复医生可以远程监控患者的训练情况,进而根据需要实时地调整训练计划和训练强度,推荐康复治疗方案。通过这种方式,一个医生可以同时指导多名患者,提高了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其工作强度。VR技术可提供重复练习、效果反馈和动机维持3种关键环节,这正是患者习得某种功能的必要条件。另外,VR康复系统能将心理引导与生理治疗结合起来,在患者进行“游戏式”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通过音乐、画面、文字和语音提示等形式给患者以正面的激励反馈,提高患者的信心和主动性[4]。因此,将康复训练与VR技术相结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VR技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与进展
4.1VR在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运动障碍是指以运动异常为特征的各种障碍,包括运动不能、震颤、舞蹈症、扭转痉挛、斜颈、张力障碍、颤搐、抽动和肌阵挛等症状[5]。当前,在运动障碍康复领域,对患者受损的运动功能进行康复性训练是VR技术最重要的用途。
4.1.1平衡和协调训练
许多中风患者存在姿态和平衡方面的问题,例如身体摇摆和不对称的质量分布降低了其灵动性,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DINGQi-cheng等[7]结合CIMT原理对NintendoWiiFit游戏系统进行改造,构建了一款基于VR的下肢平衡康复训练系统。该系统使患者的双脚分别站立在2块平衡板上,通过双脚用力动态地控制压力中心,进而操控虚拟人的运动状态。通过这种方法能成功地迫使患者增加患侧肢体的使用,使其体质量分布更加均匀,对称性能力得到大幅改善。RLloréns等[8]开发的BioTrakVR系统涵盖一系列的平衡康复活动,包括端坐时头部和躯干姿势控制的恢复和站立时的动态平衡练习等多个管理项目,同时允许用户通过选择不同的练习和规划自己的持续时间、休息时间和重复次数进行个性化训练。然而,我国对平衡功能障碍的研究起步较晚,应用VR技术的研究成果尚鲜见报道,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4.1.2行走及步态训练
与正常人相比,脑卒中偏瘫患者往往具有运动发起难、步速慢、步态周期延长、患侧支撑时间短等特点[9]。集中的特定任务式的训练可以提高脚踝的推力、髋部的拉力和行走的速度。AnatMirelman等[10]用Rutgers踝关节康复系统对18名中风后的轻偏瘫患者进行试验,受试者只能使用踝背屈、跖屈、反转、外翻以及这些动作的组合来驾驶虚拟环境中的飞机或船。实验结果表明,患者脚踝的推力、踝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均有明显改善,膝关节ROM及站立和摆动情况也有大幅提高。可见,VR技术对患者步态康复有一定作用。目前,国内对步态康复的研究主要以简单重复性训练的康复机器人为主,对结合VR技术的研究较少。张磊杰等[11]提出了一种基于VR的步态康复机器人系统,可以快速提取患者的步态速度、心跳等生理信息并恰当地体现在游戏中,使枯燥的训练变得有趣,也提高了患者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因此,结合VR技术的步态康复机器人系统将逐渐引起众多学者和医疗器械产业的关注。
4.1.3上下肢康复训练
由于力量减弱和利用反馈能力的下降,脑卒中偏瘫患者难以进行精确的运动控制,SangwooCho等[12]基于VR技术开发出一种新型上肢康复系统,用本体感觉反馈取代视觉反馈来提高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系统采用模拟起居室的虚拟环境,患者需要依靠自己本体感受的反馈信息,将患侧手握的虚拟半透明柱体移动到不透明柱体所在的目标位置,用这种方法亦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Burdea等[13]开发了康复训练系统“RutgerArmII”,系统由运动跟踪、重力和虚拟现实游戏3个模块组成,利用红外技术跟踪到患者的运动数据,使其能在虚拟场景中进行游戏式训练,并能得到相关的触觉反馈。国内众多学者对上下肢康复也作了很多研究。王瑞利等[14]设计了结合主动、被动和助力训练的踝关节康复系统,并添加了功能评价机制,为患者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证据。柯福全等[15]借助Kinect设备开发了一款基于视频运动跟踪的虚拟现实系统用来辅助患者的上肢康复。张金龙[16]设计了一款手指康复系统,包含了手势变换、坦克射击和赛车竞速3种游戏,非常具有趣味性。华南理工、中南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与广州一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三方联合研发的虚拟厨房训练系统[17],患者通过在其中漫游并完成烧开水、摆餐具、盛水果等一系列的厨房操作来训练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将该系统应用到33例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身上,结果显示比传统训练方式的康复效果更为显著。
4.2VR在认知康复中的应用
认知是指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方面。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了躯体功能障碍,因此也成为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将VR技术应用于认知康复,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为患者提供安全可控的刺激进行治疗,并能监测多种重要指标,表现出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Godehard等[18]利用VR系统治疗有空间认知和记忆缺陷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让他们在虚拟的公园和迷宫里根据地标(房子、汽车、高山等)寻找宝藏,加强患者以自我和非自我为中心记忆的能力。Caglio等[19]利用3D电子游戏进行记忆康复的研究,发现虚拟航行训练可以激活记忆区域,改善成人脑损伤患者的记忆功能。王文春等[20]设计的虚拟认知康复训练系统,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操作能力等七大训练模块,每个模块又设计了高、中、低3种级别的题目。将该系统应用到38例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身上,结果表明,虚拟认知康复系统在注意力和空间知觉的改善方面优于传统的康复训练模式,且更具趣味性,适用于临床推广。戚淮兵等[21]设计了基于Agent的虚拟认知康复系统,能为患者提供感官上的刺激,纠正认知偏差,具有开放、自主、可移植的特点。尽管如此,在我国内陆地区,VR技术辅助认知康复治疗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能够真正进行临床应用的系统较少,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4.3VR在远程康复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均衡度还较低,各地的医疗设施建设也存在很大差异,康复医疗机构集中在大中城市,许多地区缺乏必要的康复服务,给广大群众带来不便。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将一流的医疗资源传送到较落后的地区,为康复医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MJJohnson等[22]利用网络通讯技术使中风的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李军强等[23]设计了一套远程监控系统,用虚拟人的运动再现患者手臂的运动,实现监控功能,从而使医生掌握患者手臂的运动情况。王月姣等[24]设计了基于力反馈的远程康复训练虚拟驾驶系统,治疗师端的计算机能实时显示患者训练视频、相关训练数据及当前训练方案,并能据此实时修改训练方案。可见,VR技术有利于提高落后地区的医疗水平,优化医学资源分配,推动我国社区康复的建设进程。
5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医疗各方面的应用已取得重大成果和进步,能够打破传统训练方式的诸多局限,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目前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1)当前VR康复系统大多是针对某类障碍设计的,而患者由于个体文化、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各种因素的差异,同样的病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虚拟环境和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2)对认知康复研究较少。临床康复医学的重点正在向失语、失认、失用及认知康复发展[25],认知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日常自理生活,也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3)VR康复系统的建设还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虚拟设备生产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大规模使用。(4)系统受试者数量有限,缺乏全面的临床对照试验,难以进行精确的有效性评价。但是我们相信,经过众多学者的不断探索,此技术必将日臻完善,在康复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医学论文;论文写作;高校语文;教学方法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明确了核心素养是: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框架下形成研究产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基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其中,写作能力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关键途径,也是当前学生适应社会岗位的重要能力。[1]在高校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教学中,学生可能产生较多的感悟与理解,这些感悟可能对医学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的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受限于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欠缺,部分学生难以准确表达其感悟与理解,制约了学生的医学研究能力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高校医学院校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医学知识与实践经验,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论文写作能力,要求高校语文教学应对医学生开展针对性教学,为学生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开展医学生论文写作教学,对于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大学时期是人生学习的黄金阶段,在此阶段就注重培养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对医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因为他们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其写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其文献发表数量与质量,从而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产生直接的影响。论文写作能力是医学生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医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论文写作能力,才能顺利完成各种医学文书,例如:实验报告、病例讨论、调查报告、医学会议纪要、毕业论文等[2]。而且就业后也难免需要撰写大量的病历、完成科研论文。如果不具备论文写作能力,医学生从上学到工作,无时不刻都会受到负面影响,从而阻碍个人的发展。正如科学家卢嘉锡说:“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达的人,不能算是一个真正合格的科学工作者。”因此,医学论文的写作是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让医学生敢于动笔、乐于动笔,并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这对医学生来说,将会是一生的财富。当前,文献发表类型与数量也是评价医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是职称评级和晋升的重要依据,通过在高校中开展医学论文写作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写作能力培养和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掌握医学论文写作技巧,提高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从而将临床实践经验转化为可供参考的医学知识,实现学生自身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升。[3]
(二)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发表文献质量与数量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高校学术氛围的重要体现,优化高校语文医学论文写作能力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医学教学成果向高质量论文的转化,从而提高学校的竞争实力。医学生的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一方面可以提高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启迪他们的学术思想。这些学术思想是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并且能通过论文的形式被不断地探索与交流,相互启迪,形成新的学术思想,以加快医学院校的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医学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医学院校的教学水平。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高,学校是间接的受益者。因为学校是教育的场所,培养大批能创作出优秀医学论文的人才,这也是判断学校真实实力的一个标准。为适应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形势,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已是当务之急了,所以学术论文仍然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
(三)实现研究成果对社会的反馈
高校既是知识传承的阵地,也是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医学科学研究的探索者,通过高校语文医学论文写作教学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成果转化为可传播的知识,能够实现医学研究的积累与传播,进而促进医疗技术的突破,以高质量论文的形式实现对社会的反馈。医学生是将来从事临床及医疗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出较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都是十分宝贵的,将这些经验和教训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形式发表交流,才能发挥巨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研和医疗水平,造福于人民。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写作能力高,社会也是根本的受益者。因为医学的发展必将推动社会的发展。医学论文质量越高,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为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打基础。所以高质量的医学论文对医学的发展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更是不可小觑的。
二、高校语文医学论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一)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实现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发展。在医学论文写作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医学论文的类型、结构、类型等认识不足,可能存在将研究论文与综述论文混淆的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将论文写作教学理论与教学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论文格式、要素,能够加深学生对医学论文写作的理解。[4]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商学课程,通过选取真实的案例来提高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价值,在解说案例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技能。例如,在医学论文写作中,普遍要求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式,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三线表格式设置技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案例教学应用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案例选择的科学性、代表性,围绕学生写作能力发展和课堂教学要求而选择教学案例,尽量避免选择界限不清、容易混淆的文献资料,提高学生对论文写作技巧的掌握。
(二)对比教学方法,明确不同类型医学论文区别
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医学论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文献资料来源划分,医学论文分为原著论文和编著论文;按写作目的划分,医学论文分为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按学科和课题性质划分,医学论文可分为基础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预防医学论文和康复医学论文。不同目的、类型的论文,其写作要求和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原著论文是作者开展的实验研究、临床观察、调查报告、病例报告、病例讨论等,是作者的第一手资料(即直接资料)。而编著论文则是根据已发表的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合、阐述,从而实现医学某一领域、专题研究成果的梳理,即以间接资料为主,属于第三次文献。为了明确其中的差别,避免学生出现混淆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高校教师可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不同类型医学论文写作之间的差别,从而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论文写作要点,促进高校医学论文规范化。
(三)强化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实践是巩固和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高校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医学论文要素和格式要求,还应当组织开展论文仿写训练,巩固学生对论文写作知识的掌握。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结合医学生专业方向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数据,由学生自行搜集相关参考文献,并进行仿写训练。为了督促学生尽快完成,教师应与学生约定写作时限,学生完成仿写后以Word文档的形式交给教师。教师应研究、归类学生写作训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集中讲解,实现论文写作教学的良性发展。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加强作文讲评和指导。讲评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以一项内容或一个题目为准进行现场片段仿写训练,之后对优秀和最差的文章进行交流,并自评和互评,明确学习什么,改正什么,使之共同提高。
(四)结合岗位需求,开展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新时代,医学生只有不断适应岗位要求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这其中包括病例分析、调查报告、临床观察等资料写作。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教师可根据学生专业情况,精心设计写作情境,组织学生讨论、研究病例报告、分析等资料包括哪些要素和阐述方式,并以此作为课堂作业,由学生讨论完成论文框架结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启发和点评,从而加强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满足医生岗位要求。
三、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医学论文写作是医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自身、学校和社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高校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观念的探索与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高校语文写作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满足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要求和就业发展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丽华,鞠善宏,王海艳.高校学生科技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高校学报退稿率看高校学生论文质量[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8,27(1):26-28,117.
[2]陈帅.高校学报助推硕士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改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6):123-128.
[3]林加西.高校学报在科技论文写作学科建设中的作用[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3,33(5):98-100.
[4]潘亚莉,徐红星.大学生论文写作能力提高途径分析——基于学报编辑的教育职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11):160-162.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第9篇
医学论文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文字记录和书面总结,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取得学历、学位、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 。医学论文报道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人类医学科学发展和进步的动力。 从事医学科研究工作的同志,经常撰写医学论文,不仅可以扩大视野,掌握国内、外医学动态,而且能提高科研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反过来,如果科研能力、业务水平及教学能力提高了,工作成绩显着,又能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论文一经发表,即被社会所承认,也是该项目取得科研成果的必要途径。 由此可知,医学论文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省、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医学科学水平和工作风貌,更能反映出人才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因此,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医学论文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摆在每个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提高大家的医学论文写作水平,本文重点介绍医学论文写作必备的五个方面。
第一:思想性
医学论文是专业性、探索性很强的文章,它的基本任务是探索未知,具体讲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提出前人从未提出过的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 然而,医学论文同样要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医学科学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界的学术交流。 同时,在医学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要遵守国家法令,执行着作权法、保密和技术专利等有关规定。做到尊重科学,讲究道德,反对作假,反对剽窃。让医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讲,“文如其人”;所以,医务工作者有了好的思想才会有好的主题,有了好的主题才会有好的结论,最后才会有好的。
第二:创新性
科学贵在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人类社会才会进步,医学科学也不例外。 所谓“创”,是指医学论文所报道的主要科研成果是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发表的“发明”、“创造”,而不是重复别人的工作。 所谓“新”,是指医学论文所提供的信息是鲜为人知的,非公知公用,非模仿抄袭的,即指医学的研究性课题,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 此外,即所谓推广性课题研究:在此类研究当中,如果是模仿和重复他人课题或研究,应仿中有“创”、推陈出“新”。作者应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新见解,产生出一种新的理论或技术,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才会从新的角度反映出新的成就。如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的推广应用,以及老药新用,古方今用等项目,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的推广应用性课题。
第三:科学性
衡量医学论文水平的首要条件是论文的科学性。在评价医学论文时,主要看科研设计是否严密合理,方法是否正确,资料是否完整可靠,依据是否准确并符合统计学要求,结果是否科学严谨,结论是否妥当并有充分依据等等。 医学论文写作的科学性,具体包括“三严”和“五个体现”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撰写医学论文,必须贯彻“三严”精神。 众所周知,按医学论文来源分类:
(1)、分为原着(包括论着、着术及短篇报道)和编着(包括教科书、参考书、专着、文献、综述、讲座、专题笔谈、专题讨论等)两类;
(2)、按论文写作目的分类为: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两类;
(3)、按医学学科及课题性质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康复医学等四类;
(4)、按论文的研究内容分:实验研究论文、调查研究论文、实验研究论文、资料分析论文、经验体会论文五类;
(5)、按论文的论述体裁分为:论着、文献、综述、述评、讲座、技术与方法、个案报告和医学科普论文等。
所以,作者必须根据自己研究工作和研究资料的内容,选择相应体裁的论文表达形式。
1、坚持严肃的态度:有一种观点认为“态度决定一切”。医学工作者只有思想端正,对待科学严肃认真,不夸大其词,不掺杂水份,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2、坚持严谨的学风:如果没有严谨的学风,心浮气躁,沉入不到你所从事的研究当中去;或者被别的议论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实验过程,均难以得出正确的3、坚持严密的方法:每一项实验或者临床观察,均应有严密的计划和步骤。在应用严密的操作和相关的程序当中,更不允许随意更改自己的科研设计和论证。 所以,一篇好的医学论文诞生,既要有好的选题,好的设计,又要有具体的实施和认真的总结,作者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做到“严肃、严谨、严密”。有的人临时想写一篇论文,平时没有选题、没有设计、没有素材、更谈不上积累,怎么能临时写出论文呢?所以,医学论文来不得半点想当然、来不得半点虚假。
第二方面:撰写医学论文必须具有“五个体现”
1、体现真实性
医学论文必须取材可靠,有原始资料和记录,实验结果务必忠于事实和主题,无夸大之处,更不能因实验数据与设计有出入而轻易改变程序和操作方法。当你做出的实验失败了,只要找出失败的真正原因,你同样可以总结出有价值的论文,同样可以发表。你的论文告诉后来的研究者,在此课题研究的某一个方面上道路不通;它的意义也就是为后来的研
究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宝贵的时间。 2、体现再现性
医学论文报道临床或实验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其所采用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以及得出的结果,都必须经得起他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相同条件下的重复,并能得出相同的结果。 例如,我国有的医学论文虽然发表了,但别人重复不出你论文当中的结果,这样的医学论文没有任何价值。再如,我国医学工作者的医学论文寄到国外医学杂志发表时,其杂志社均有严格的审编过程,必要时有相应的机构再现你的论文结果,考察其可靠程度,然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发表。
3、体现准确性
医学论文中,数据必须准确,必须反复探讨,特别是统计学处理。例如:有的论文作者演算数据错误,编辑也未严格把关,不知不觉中统计学出了差错,文章虽然发表了;但最后在评职称中,错误被评审的专家核查出来了,当事人未能晋升上职称还不知是什么原因,这样的教训值得引起大家注意和重视。 另外,论文中的引文,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的文献资料,引用一定要准确,引文用词必须规范,术语必须准确;自己的论文推导出来的结论必须合乎逻辑,表达准确。因此,在你的论文完成之前,那怕是一个标点、一个字符、一个数据你都必须核对得准确无误。
4、体现逻辑性
我们写作医学论文,必须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不能概念不清,判断不当,更不能证据不足,论证不力,导致观点不明。 目前,对医学论文的格式要求各家杂志社不尽相同;因此,作者在写作前,必须参阅你想投稿的医学期刊,每一种期刊都有它相应《投稿须知》或《稿约》。通常情况下,以中华系列杂志的《稿约》要求为标准,从文题、署名、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主题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多个方面把握全篇。
5、体现公开性
医学论文的作者要客观真实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切忌片面性和说过头话。对临床实验结果要如实所映,不能任意取舍,不摒弃偶然现象。例如:某人做一项临床研究,对200例病人进行药物疗效观察,结果只有50例有效,有效率为25%;而作者若舍弃100例无效病例,只报道100例,仍保留50例有效,会导致有效率为50%的错误结果。 此外,我们引用他人科研成果或文献资料时,必须亲自查阅,注明出处,以示对作者的尊重和公正。
第四:实用性
医学后,对人类医学事业具有使用价值,是一种社会承认的劳动。最终目的就是给同行参阅,效仿使用,推动医学事业的向前发展。如读者用了你的论文中提供的方法,则必然有效,能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从现代需要的观点出发,医学论文有的能解决防病治病的实际问题,具有实用价值;有的着眼示来,能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 如果一篇医学论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不仅谈不上发表,更谈不上它存在的价值;即使这样的论文侥幸发表了,别人一看就知道没有水准,一看就知道是关系稿、凑数稿,更经不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将对作者、编者、以及该医学期刊都是一个不少的负面影响。
第五:可读性
撰写医学论文是为了交流、传播,存储新的医学信息,让他人用较少的时间和脑力就能顺利阅读,以解论文的内容和实质。这不仅要求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用词准确;而且要求论文语言通顺,文风清新,可读性强。 一般我们在阅读时,首先会参阅论文的摘要。摘要一般在300~500字之间,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600个实词左右),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部分,它是全篇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提炼;也是整个论文的精髓和灵魂。读者只有在参阅论文摘要,确定其价值后,才会更进一步去参阅详细的内容,再去进一步去应用,所以摘要与正文同样重要。如为论着虽标引2~5个主题词。
正文语句结构多以主谓宾句为主,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实体;同时,必须让读者感受到文章的脉搏和灵气,体会到论文的思想和主题,有很强的可读性。 正文中的医学名词,以198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为标准。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计量单位必须是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为蓝本。数字执行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文中缩略语尽量少用。参考文献, 按BG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着录。
康复医学论文范文第10篇
第一:思想性医学论文是专业性、探索性很强的文章,它的基本任务是探索未知,具体讲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提出前人从未提出过的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然而,医学论文同样要体现党和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医学科学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医学界的学术交流。同时,在医学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要遵守国家法令,执行著作权法、保密和技术专利等有关规定。做到尊重科学,讲究道德,反对作假,反对剽窃。让医学技术工作面向经济建设,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讲,“文如其人”;所以,医务工作者有了好的思想才会有好的主题,有了好的主题才会有好的结论,最后才会有好的。
第二:创新性科学贵在创新,只有不断创新,人类社会才会进步,医学科学也不例外。所谓“创”,是指医学论文所报道的主要科研成果是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发表的“发明”、“创造”,而不是重复别人的工作。所谓“新”,是指医学论文所提供的信息是鲜为人知的,非公知公用,非模仿抄袭的,即指医学的研究性课题,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此外,即所谓推广性课题研究:在此类研究当中,如果是模仿和重复他人课题或研究,应仿中有“创”、推陈出“新”。作者应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新见解,产生出一种新的理论或技术,只有在一定程度上创新,才会从新的角度反映出新的成就。如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的推广应用,以及老药新用,古方今用等项目,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医学边缘学科等三个领域的推广应用性课题。
第三:科学性衡量医学论文水平的首要条件是论文的科学性。在评价医学论文时,主要看科研设计是否严密合理,方法是否正确,资料是否完整可靠,依据是否准确并符合统计学要求,结果是否科学严谨,结论是否妥当并有充分依据等等。医学论文写作的科学性,具体包括“三严”和“五个体现”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撰写医学论文,必须贯彻“三严”精神。众所周知,按医学论文来源分类:
(1)、分为原著(包括论著、著术及短篇报道)和编著(包括教科书、参考书、专著、文献、综述、讲座、专题笔谈、专题讨论等)两类;
(2)、按论文写作目的分类为: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两类;
(3)、按医学学科及课题性质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四类;
(4)、按论文的研究内容分:实验研究论文、调查研究论文、实验研究论文、资料分析论文、经验体会论文五类;
(5)、按论文的论述体裁分为:论著、文献、综述、述评、讲座、技术与方法、个案报告和医学科普论文等。
所以,作者必须根据自己研究工作和研究资料的内容,选择相应体裁的论文表达形式。1、坚持严肃的态度:有一种观点认为“态度决定一切”。医学工作者只有思想端正,对待科学严肃认真,不夸大其词,不掺杂水份,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2、坚持严谨的学风:如果没有严谨的学风,心浮气躁,沉入不到你所从事的研究当中去;或者被别的议论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实验过程,均难以得出正确的3、坚持严密的方法:每一项实验或者临床观察,均应有严密的计划和步骤。在应用严密的操作和相关的程序当中,更不允许随意更改自己的科研设计和论证。所以,一篇好的医学论文诞生,既要有好的选题,好的设计,又要有具体的实施和认真的总结,作者必须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做到“严肃、严谨、严密”。有的人临时想写一篇论文,平时没有选题、没有设计、没有素材、更谈不上积累,怎么能临时写出论文呢?所以,医学论文来不得半点想当然、来不得半点虚假。第二方面:撰写医学论文必须具有“五个体现”
1、体现真实性医学论文必须取材可靠,有原始资料和记录,实验结果务必忠于事实和主题,无夸大之处,更不能因实验数据与设计有出入而轻易改变程序和操作方法。当你做出的实验失败了,只要找出失败的真正原因,你同样可以总结出有价值的论文,同样可以发表。你的论文告诉后来的研究者,在此课题研究的某一个方面上道路不通;它的意义也就是为后来的研究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宝贵的时间。
2、体现再现性医学论文报道临床或实验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其所采用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以及得出的结果,都必须经得起他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相同条件下的重复,并能得出相同的结果。例如,我国有的医学论文虽然发表了,但别人重复不出你论文当中的结果,这样的医学论文没有任何价值。再如,我国医学工作者的医学论文寄到国外医学杂志发表时,其杂志社均有严格的审编过程,必要时有相应的机构再现你的论文结果,考察其可靠程度,然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发表。
3、体现准确性医学论文中,数据必须准确,必须反复探讨,特别是统计学处理。例如:有的论文作者演算数据错误,编辑也未严格把关,不知不觉中统计学出了差错,文章虽然发表了;但最后在评职称中,错误被评审的专家核查出来了,当事人未能晋升上职称还不知是什么原因,这样的教训值得引起大家注意和重视。另外,论文中的引文,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的文献资料,引用一定要准确,引文用词必须规范,术语必须准确;自己的论文推导出来的结论必须合乎逻辑,表达准确。因此,在你的论文完成之前,那怕是一个标点、一个字符、一个数据你都必须核对得准确无误。
4、体现逻辑性我们写作医学论文,必须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不能概念不清,判断不当,更不能证据不足,论证不力,导致观点不明。目前,对医学论文的格式要求各家杂志社不尽相同;因此,作者在写作前,必须参阅你想投稿的医学期刊,每一种期刊都有它相应《投稿须知》或《稿约》。通常情况下,以中华系列杂志的《稿约》要求为标准,从文题、署名、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主题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多个方面把握全篇。
5、体现公开性医学论文的作者要客观真实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切忌片面性和说过头话。对临床实验结果要如实所映,不能任意取舍,不摒弃偶然现象。例如:某人做一项临床研究,对200例病人进行药物疗效观察,结果只有50例有效,有效率为25%;而作者若舍弃100例无效病例,只报道100例,仍保留50例有效,会导致有效率为50%的错误结果。此外,我们引用他人科研成果或文献资料时,必须亲自查阅,注明出处,以示对作者的尊重和公正。
第四:实用性医学后,对人类医学事业具有使用价值,是一种社会承认的劳动。最终目的就是给同行参阅,效仿使用,推动医学事业的向前发展。如读者用了你的论文中提供的方法,则必然有效,能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从现代需要的观点出发,医学论文有的能解决防病治病的实际问题,具有实用价值;有的着眼示来,能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如果一篇医学论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不仅谈不上发表,更谈不上它存在的价值;即使这样的论文侥幸发表了,别人一看就知道没有水准,一看就知道是关系稿、凑数稿,更经不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将对作者、编者、以及该医学期刊都是一个不少的负面影响。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2405.html康复医学论文范文10篇
相关文章:
志愿者简短自我介绍11-19
女神节活动主题标语08-22
家长感谢老师的经典话语09-06
七月份的夏天的优美句子08-16
新材料调研报告范文10篇08-15
中介合作协议书09-06
工会住院慰问信08-15
交通安全演讲稿11-23
文学名著读后感11-16
狼、狐狸和兔子的民间典故10-30
入社团申请书09-14
她这样做不好作文600字08-31
小学语文写作方07-23
2024年天津执业医师医学综合考试时间、规则、考试方案及内容(8月16日至18日)08-19
用虚怀若谷造句和虚怀若谷的近反义词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