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作用范文8篇

时间:2024-08-15 14:13:17 33

民俗文化作用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化作用篇1

关键词:云南;民俗文化;经济;地位;作用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11-0093-03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日益突显。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996年云南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思路,1999年又进一步把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确定为云南参与西部大开发、实现跨世纪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2008年提出由民族文化大省迈向民族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2009年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新战略。多年来,云南文化产业以年均近20%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在把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方面探索出了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云南模式”、“云南现象”,打造了一批文艺精品,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云南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364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5.9%,与北京、上海、广东、湖南、湖北一起,成为全国6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的省市。2010年,云南文化产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增加值突破44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到6.1%。在如此喜人的成绩背后,云南民俗文化到底给云南文化产业加分多少,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有无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即是写作本文的宗旨所在。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云南民俗文化的类型和特点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一般来讲,民俗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这样四个部分。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云南民俗文化的类型也具有民俗文化的一般性,从物质民俗来说,主要体现在不同民族、不同群体的建筑、饮食、服饰、民族产品、医药保健等方面;从社会民俗来说,主要体现在不同民族、不同群体的社会组织民俗(如血缘组织、地缘组织、业缘组织等)、社会制度组织(如习惯法、人生仪礼等)、岁时节日民俗以及民间娱乐习俗等方面;从精神民俗来说,主要体现在不同民族、不同群体的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伦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等方面;从语言民俗来说,主要体现在不同民族、不同群体的民俗语言(广义的包括民族语言、方言,狭义的包括民间俗语、谚语、谜语、歇后语、街头流行语等)和民间文学(包括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说唱等)两个方面。云南民俗文化的这四个类型从大家已耳熟能详的一些民俗事项上都可以看得出来,如:傣家的吊脚楼,白族的四方街、过桥米线,摩梭族的婚俗,彝族的图腾崇拜、阿诗玛的传说等。云南民俗文化与其他地域的民俗文化相比,又具有下列特征: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民族性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民族性。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民俗。云南是我国居住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国现有的55个少数民族中,在云南境内成村落聚居,总人数在4000人以上的民族就有2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主要居住在边境地区和内地山区,总体成大分散、小聚居、立体交叉的格局,有16个民族跨国境而居。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2.地域性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云南的少数民族几乎都是以地域聚居的,有不同的民族自治州和民族自治县。不同的地域由于气候、地势等地理状况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民俗。云南各民族(俗)文化大致是由三大“文化带”结构而成: 第一,滇藏文化带,主要指滇西北与及相关藏区相联系的这一狭长地带的文化结构形态。第二,滇、东南亚文化带,指滇南、滇西与相邻的东南亚诸国的文化结构形态。第三,滇川黔桂文化带,这一文化带结构较为复杂,作为云南与内地联系的主要通道,这里先秦时即有过以南方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干的古道,以汉文化为主流同时包容苗、巴蜀、百越等文化的文化带延及滇东及滇中的广阔地带。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3.多样性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十里不同天,十里不同俗。云南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决定了它的多样性。山与云南少数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滇西的怒山、高黎贡山,到滇中的无量山,滇南的哀牢山,再到滇东北的乌蒙山等,都有诸多民族生活在其中。这些民族不是一起生活在某一处,而是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海拔线上,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由于民族不同,不同的海拔等高线上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如热坝地区的傣族生产稻谷,相关的习俗节祭是栽秧节、吃新米节等;而居住在高寒山区的拉祜族苦聪人,由于气候原因,栽不出稻谷,只种少量旱作,而以采集、狩猎为主,相关节祭习俗为祭猎神、山神等。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除不同的族源外,不同的物质基础对不同民俗文化的形成影响很大,如曾以狩猎、采集为生存依托的拉祜族、独龙族等,就形成相应的猎俗、猎祭及采集的种种习俗和禁忌。与此相比,农耕民族的精耕细作技术和栽培经验更为成熟和完美。相关的农事活动和风俗习惯也不离其农耕的特点。边疆地区民族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较为粗犷,相关习俗反映出人们对山的崇拜。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4.集中性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云南民俗文化虽然有地域性,但是,25个少数民族集中于一省,是云南民俗文化独特的魅力所在,对于外地观光旅游者来说,只到云南一地,就可遍领25个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是何乐而不为的事。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5.稳定性与变异性、交叉性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化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程度的变异性,云南民俗文化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由于各民族的大分散、小聚居、立体交叉特点显著,因而,变异性、交叉性表现得更加明显一些。再加上云南地处边疆,而边疆文化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开放性,因为边疆地区无法长期封闭,往往多种文化竞争激烈。这样,开放性就会促进本族、本地民俗文化传播中的滞后因素,同时,也就加深了民俗文化的变异性。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6.对外性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云南民俗文化由于经济和旅游业的推动,具有明显的对外性,这里所谓对外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对省外、国外的吸引力;(2)省内,对不同地州、不同民族、不同民俗的吸引力。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7.历史性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化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突出的历史性。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终将成为历史。例如,火塘文化中把火塘作为村寨议事与社会习惯法的习俗,“祭坛即教坛”,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出现,“教坛”自然而然地会从“祭坛”移到学校。在社会的发展中,民俗文化的融合或消失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传统的民俗文化越是古老就越是会与现代文明发生冲突,因为人们总是用现代社会的主体文化的标准来作为衡量传统民俗的尺度。因此,傣族黑齿、喜食昆虫的习俗,用今天环保、健康、文明的眼光来看,就难以生存了。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云南民俗文化除了具备上述特点之外,也具备民俗的一般特征,如集体性、传承性与扩布性(传播性)、规范性与服务性等,这些特征正是寻找云南民俗文化市场开发规律的决定性因素。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云南民俗文化在经济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云南已探索建立了一个由“政府主导、民族文化主打、旅游助推、龙头带动、文化事业产业互动”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那么,作为处于“主打”地位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文化,在云南经济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呢?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是增加了云南民族特色商品中的民俗文化含量和民俗文化附加值,在投入、文化、科技产出中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任何一种商品生产出来,都需要有两种投入:有形投入与无形投入。有形投入又称为硬投入,其中包括能源、资源、人力、财力。无形投入又称为软投入,是指文化、科技等。现代市场竞争,有远见和有生命力的企业都十分注重降低有形投入,强化无形投入,即提高文化、科技在投入产出中的贡献率。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误区,必须摆脱扩大外延再生产的老路子,走出扩大内涵再生产、降低有形投入、提高无形投入的新路子。这个发展趋势,要求企业决策必须永不休止地吸纳最新科技成果,把开发“民俗文化力”放在重要位置。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是促使智力优势取代传统的自然资源优势。现代市场发展要求企业更加重视商品消费的心理成分和审美要求,形象力在市场开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市场营销,特别是国际营销中,克服“文化障碍”,实现“文化沟通”,也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拿民俗文化符号来说,民俗文化符号本身的独特性蕴含着一定的神秘性,往往是引起消费的兴趣点所在,但是,如果存在“文化障碍”,不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也就没有交易行为的发生。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三是有利于打开民俗文化产品市场,发展文化产业,振兴民族经济和区域经济。民族要振兴,经济是基础,而经济的振兴又离不开相当数量品牌的支撑。云南经济的竞争力的提高要依靠科学技术振兴民族工业,提高民族品牌的科技含量和文化附加值,大力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有两重意义:其一,是使民俗文化发展与市场经济接轨,注重民俗文化产品的经济含量、经济效益,使民俗文化产品生产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生产,为云南经济发展寻找到新的增长点。其二,是文化全面侵入经济生产,使经济生产的目的、过程、手段、结果乃至产品的包装,都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从而促使云南经济生产获得一次革命性的跃迁。与此相关联,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必将为文化大省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提供物质支撑。事实证明,民俗文化产业在当今多层次、宽范围、全方位的经济全球化格局中,是可以大有作为的。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四是有利于丰富并优化云南的文化产业结构。云南的民俗文化产业资源极其丰富,比如旅游民俗文化、饮食民俗文化、服饰民俗文化、居住民俗文化、交通民俗文化、节假日民俗文化、婚丧民俗文化、民间工艺技术、医药保健文化、游艺民俗文化、民间体育文化等,结合民俗消费心理,将会形成许多民俗文化的分支产业。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五是云南民俗文化是扶贫攻坚的有利资源。旅游是文化的旅游,我国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约5%。依据文化旅游资源而开展的旅游扶贫工程,已经使得400多万“老少边穷”地区的人民脱贫致富。2000年,云南提出的“云南试点项目”,把石林、剑川、建水、腾冲、广南、景洪6县市作为先期示范点,就是基于要把民间文化产业开发与民族地区扶贫攻坚、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的想法而提出的。如剑川,既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木雕艺术之乡”、云南省文化先进县,也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所列国家级贫困县。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参考文献]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程恩富.文化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3]欧鹍渤.中国地域文化丛书:滇云文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4]张忠良,周兴渤,梁多俊.云南民族文化探索[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5]华世铣.明清时期云南的经济与文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6]施正一.民族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7]黄南珊,何念龙.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产业 ——近年来文化产业研究的新进展[J].社会科学动态,1999,(9).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8]何学威.民俗文化产业与振兴民族经济[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9]夏旸.中国文化产业:你的未来不是梦[N].中国文化报,2001-5-9.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0]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文化蓝皮书:2011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1]云南省统计局,2010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C],2011年4月17日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2]李向雄,李开义,黄华.云南设立十亿元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抓好“六个一批” 推进文化繁荣发展[N],云南日报,2010 -12 -25 ( 001 ).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3]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云南民族文化如何跨越发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 -3 -16 ( 008 ).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4]秦光荣.文化产业是大有希望的产业[N].学习时报,2011-9-26.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化作用篇2

关键词: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利用;途径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引言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我国是具有古老文明的东方古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漫长的朝代更迭。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一些古老而富有神韵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遗产,流传了世世代代。在经济与社会高度发达的催促下,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的高度重视。其中,民俗文物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在社会的关注下,成为重点研究和保护的对象。民俗文物与其他种类的文物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民俗文物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我国是世界上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国家之一,因此,民俗文物在我国具有丰富的特点。在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中,我们一直尝试多方面、多途径的开展工作。博物馆作为民俗文物的主要保护和利用的媒介,一直承担着这项艰巨的任务。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民俗文物的内涵和价值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民俗文物的内涵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物的含义具有双重性。民俗文物的民俗特性是由于民间风俗是历代相传的产物。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一定的特殊色彩,加之地域风貌形成了具有特殊地区的特殊风采。民俗文物不同于常规的文物,民俗文物体现在经济活动中、社会活动中、游艺竞技、民间工艺、信仰崇拜等多个方面。民俗体现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民俗文物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民俗的制度、生产生活的方式。民俗记录了区域性的社会生活。民俗文物是v史文物和民俗文化的结合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在研究民俗文物的过程中,要把它的历史性和民族性充分结合起来进行考量,要全面正确的理解民俗文物的内涵。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民俗文物的价值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物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作用和现实作用两个方面。民俗文物的特征表明,民俗文物是文化的代表,是文明的体现。民俗文物把文明传播到各个时代,各个种族。民俗文物在我国的社会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俗文化把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引领到未来的广阔天地。民俗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博物馆收藏和研究的重要内容。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三、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保护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物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发展和转变。民俗文物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考验。在民俗文物的保护中,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好的机会和时间。博物馆作为承载文物保护的单位,在民俗文物的保护中,应该发挥核心的作用。博物馆要广泛征集民俗文物,建立专门的机构,组织专业的人员进行民俗文物的调查和征集。民俗文物的专业人员要走访偏远地带和乡村城镇,对民俗文物进行考察和鉴定。民俗文物的范围很广阔,在各个民族的文化中,都有丰富的种类和不同的特点。博物馆在民俗文物的保护中,要发挥专业的特长,把民俗文物的选择、征集、整理工作,作为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来对待,把民俗文物的形象和内容牢牢把握。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利用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利用要采用兼容并蓄的原则。民俗文物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在对民俗文物的研究中,博物馆的专业人员要做细致全面的调查研究。博物馆在专业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利用的一个主要分支就是举办展览活动。民俗文物展览是博物馆服务社会的方式。通过展览可以发挥民俗文物的传播效应,让民俗文物与时代产生反差和统一,形成文化的碰撞。同时,可以利用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征,衍生出一些商品创意,经过具体的生产,投放到市场上必然会营造出良好的市场形象。博物馆在民俗文物的利用上,一定坚持长期性和创意性,在一项内容上,要利用时间的长期性展现文物的多彩多姿,让民俗文化传播与博物馆发展形成统一共荣。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四、结语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博物馆是民俗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最好方式。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可以根据时代需要,拓宽利用的范围。民俗文物的特点是鲜明的和突出的,我们在对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中,可以加快开展与民俗文物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商业活动,把民俗文物保护和利用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创新民俗文物的保护观念,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特点,让民俗文物的衍生品走向世界。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参考文献】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王炯.浅议民俗博物馆在中国的发展特点[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1).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2]武秀英.浅谈民俗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研究和保护[J].文物世界,2009(04).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化作用篇3

关键词:影像化传播;民众知识;影视民俗;大众文化传播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5-0150-02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有关民俗学的发展前景,是今年我国民俗学界颇为关注的热门话题,为此对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历程做出评价、把握是重要的。仲富兰在《中国民俗文化导论》一书中指出中国民俗学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缺陷:第一,理论准备不足。我国民俗学的孕育是在本世纪初,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因此就使得先驱者缺乏长期完善的理论准备。第二,肇始于文学却又未能跨出文学的视野,民间文艺的研究代替了民俗学的研究。第三,解放以后,民俗学长期备受冷落,同时又受到前苏联民俗学体系的深刻影响,长期徘徊不前。第四,从世界范围民俗学理论产生的背景来考察,中国传统的民俗学,无论是研究主体和客体诸层次,都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1]任骋文在《民俗研究》中提出了民俗学研究要有“从‘民俗’到‘民识’”思想转变。他提到中国民俗学界一直停留在“民间古俗”的学术取向上而没有真正意义的“民众知识”的学术取向上来,所以倡导民俗文化研究者应当正确认识民俗文化内涵的理解,加深对“民间的知识”即“民俗”的理解[2]。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影视传媒与民俗文化的现状与问题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民俗学影视”与影视民俗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最早对“民俗电影”(folklore film)作为民俗研究题目的应用可追溯到1934年在英国电影研究所在《民俗》学刊上所发的征稿启示,其定义是“有关民俗的非商业电影”。在美国,最早的民俗纪录片可溯源到1935年,但直到1970年代,“民俗电影”作品才得到民俗学界的认可。谢尔曼(S.Sherman)在1977年提出了“民俗电影”这一概念,在其《记录我们自己:电影、录像与文化》(1988)一书中进一步论述了“民俗学电影”的概念,并兼用了folkloristic film(琼斯1988)一词。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在中国民间文艺协会研究部副主任黄凤兰女士的第一本专著《中国民俗影视》一书中,提出了影视民俗学的概念[3]。她认为,影视民俗学是指以影视为手段,对民俗事项进行客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观记录的一门科学。在张举文博士的《迈向民俗学的影视与民俗研究》一文中,提出了要为民俗学影视与影视民俗正名的观点。他认为“民俗电影”应理解为“民俗学电影”的简化,提出影视民俗指只存在于影视作品中的想象的民俗,是被制作人创造或改造的模仿民俗的表演[4]。汤拥华在《民俗影视何以为学?――评黄凤兰著》一文中对“影视民俗学”这一理论概念的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从一大堆以民俗为主题的影视片中,我们只能归纳出民俗学的问题和影视学的问题,怎样用影视的手段表现民俗文化的问题[5]。透过这些论著,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民俗事象与影视结合已成为必然。艺术地表现民俗事象已经成为民族与民俗的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同时,公众的接受与实践又体现了民俗的最基本的娱乐功能。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表现方式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用镜头来记录民俗文化,这决不是简单的机械复制,而是影视工作者通过动态的富有表现力的影像,再现民俗的原态以及民俗文化、民俗心理支持下的民俗事象的文化意义。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在黄凤兰女士的《从民俗影视片的特点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文中,着重强调了民俗影视片对于民俗文化的表现力――真实地记录与再现[6]客观自然的影像纪实,能真实地体现民众作为文化主体,对自身民俗文化的阐释和解读。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此外,在罗未玮的《影视作品中的民俗“在场”》文章中,依据民俗的两种存在形态――文化的和生活的,探讨了民俗在影视作品中“在场”的两种形态,即民俗作为文化符号在场与民俗作为记忆因子在场[7]。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三)存在问题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第一,本体论危机。这一问题。有相当部分民俗文化以非物质的形式存在,属于无形的思想、观念等内容,比如说“龙牌会”这种属于民间信仰之类的民俗活动,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和对民俗文化理解的偏差,很难通过影像完整地保存全部信息,而成为一种“机械复制”。第二,缺乏语境关注和“两张皮”现象。黄凤兰女士在《新时期中国影视民俗学的现状与问题》中着重对当今的民俗影视制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第三,阐释的理论导向。张文举在《迈向民俗学的影视与民俗研究》中提出在探索理论和方法时,要思考认识论和反思人文本质。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在国际合作日益加强、范围日益扩大、节奏日益频繁的形式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及不同领域的多种力量交流、互动、协商或妥协的结果。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民俗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学科基础。安德明博士根据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和2003年通过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两份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最终确立取代了“民俗”的定义[8]。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2.经过近几年国际、国内多方面的努力,从政府到民间在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目前的保护工作依然存在着明显的缺欠。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3.近年已有不少民俗学者的文章讨论非遗保护理论,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保护理论,还应该是能给政府和民间提供操作细则的实践方案,它的实践性决定它的生命力,这则是它区别于以往民俗学研究之处[9]。在取得诸多成绩、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表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使得这项工作成了一个充满争议和张力关系的复杂的动态过程。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三、民俗文化与大众传播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民间传承,而民间传承恰恰是前大众传播的文化传递形式,周福岩博士在他的《民间传承与大众传播》一文中表明了民间传承主要体现为一种人际传播方式的立场,并试图通过对两种传播方式或系统从能量、力量及方向等角度所作的功能比较分析达成对民间传承和大众传播在文化中所扮演角色的认识。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区别的意义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在民间传承中,需要传递的信号在编码一经结束,就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或非语言形式的肌肉动作面对面地诉诸于译码者的听觉和视觉。而大众传播则在编码完成之后,经过了一系列对信息进行的技术转化,最后通过媒介完成这一过程的。因而媒介传达的信息(大众传媒)与我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通过人际联系得到的信息(民间传承)的区别就存在于接收效果上的迥异[10]。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大众传媒在民俗传播中的功能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任何文化都离不开传播,民俗文化也不例外。[11]大众传媒在民俗传播中的积极功能包括:第一,大众传媒表述民俗生活,其媒介特性促进了优秀民俗的传承。第二,大众传媒通过报道民俗活动,引起了社会公众和政府职能部门对优秀民俗传统的关注和重视。大众传媒在民俗文化传播中的缺失包括:第一,有相当部分民俗文化以非物质的形式存在,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很难通过大众传媒完整地保存全部信息。第二,大众传媒会由于政策、资金、技术、传播渠道等方面的原因,片面或者歪曲报道民俗文化事象。第三,为了追求画面的效果或叙事的完整,大众传媒有时会导演民俗。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三)大众传播对民俗文化传承的影响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现代传媒对于民俗传承的积极影响:一、现代传媒为民俗传承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手段。二、现代传媒推动了民俗文化的发展、融合和演化。三、现代传媒早就新的民俗。现代传媒民俗传承的冲击与负面影响:一、现代传媒对于民俗的保留大于传承。二、现代传媒以虚幻的民俗替代了现实民俗行为,以文化快餐代替了民俗艺术。三、媒介霸权加速弱势民俗消亡。四、现代传媒的商业化加速民俗的商业化。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四)展望与对策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在即将迈入数字化的社会的今天,想摆脱现代传媒的影响,保持牧歌式的原生态民俗已经是一种奢望,我们目前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发挥现代传媒在民俗文化传承中的积极作用,尽可能地减少其消极负面影响[12]。首先,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传播人要了解民俗知识,加强自身的民俗理论修养,合理运用传播技术,尽可能地减小商业化对民俗传承的负面影响。其次,作为“民俗人”要主动学习传播知识,掌握了解现代传播的规律,熟练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技术手段,为民俗传承做贡献。第三,在理论上要加强民俗学与传播学、新闻学等学科的融合,在高校开设民俗传播学、影视民俗学等,加强民俗传播规律的研究与人才的培养。最后,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在覆盖面广泛的媒体上建立公共频道或民俗频道,以生动活泼、雅俗共赏的节目内容和形式在全社会普及民俗知识。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四、结 语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在现代社会里,离开了大众传媒,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很难开展。今天,要做好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扩布、保护和开发,离不开大众传媒的介入和作用,而大众传媒要达到“传通”,实现自己的价值,需要对内容、角度方式进行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并努力适合受众的心里思维习惯,大众传播和民俗文化关系密切。因此,我们要强调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留住民族文化的灵魂,充分调动并利用大众传媒的力量,从民俗文化环境中去开展大众传播活动,从大众传播角度去思考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推广。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参考文献: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 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导论[M].江苏: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2] 任骋.从“民俗”到“民识”──略论民俗研究学术取向的转换[J].民俗研究,1999(1).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3] 黄凤兰.新时期中国影视民俗学的现状与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02(2).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4] 张举文.迈向民俗学的影视与民俗研究[J].民俗研究,2007(1).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5] 汤拥华.民俗影视何以为学?――评黄凤兰著《中国民俗影视》[J].中文自学指导,2005(2).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6] 黄凤兰.从民俗影视片的特点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江西社会科学,2005(12).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7] 安德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J].河南社会科学,2008(1).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8] 乌丙安.民俗文化空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J].民间文化论坛,2007(2).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9] 周福岩.民间传承与大众传播[J].民俗研究,1998(3).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0] 李敬儒.大众传媒在民俗传播中的功能――以河北省赵县范庄龙牌会为个案[J].今传媒,2009(12).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化作用篇4

摘 要:文章从民俗文化的内涵、形式入手,探讨了大众传媒、大众文化对民俗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大众文化环境下如何借大众传播媒介之力传播民俗文化,并提出传播和发展民俗文化的几点建议。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关键词:民俗文化;大众文化;大众传播媒介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175-02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我国民族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有着独特的意义特征和价值内涵。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一些朴素的民俗技艺和观念也在不断消逝,大众文化与媒介变迁对民俗文化的生存、传承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民俗文化如何传播、发展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民俗的内涵及分类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何为民俗?目前尚未有标准的定义。一般来说,民俗是民间民众的风俗和文化生活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它是在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精神的文化现象。也有观点认为民俗即风俗,是一定人群在一定地理环境中生存、发展所形成的生活习惯。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在仲富兰教授的定义当中民俗是一种积淀,是随着人类的产生与发展而形成的,民众世世代代生活的习惯是民俗,民众世代生活的地域是民俗,节日、信仰、礼仪皆是民俗。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群体性、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等特征。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谈及的民俗涉及内容颇多,其分类也一直难有定论,今日民俗学界公认的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生产劳动民俗、日常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游艺民俗、民间观念、民间文学、宗教及巫术、婚丧嫁娶。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传统与习惯,已经渗透在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民俗文化是历史积淀的产物,是地方生活的缩影,它历经岁月,不断发展,有些民俗甚至沿袭了几千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是借以窥国人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然而随着近代工业社会的到来,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快节奏、机械化的现代大众文化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原有的思维模式以及生活习惯。现代大众文化与传统民俗文化到底有何区别,各自对人们有怎样的影响力?它们之间的矛盾是否不可调和?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大众文化对民俗文化的影响力分析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大众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差异化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大众文化是利用现代传媒为工具和平台,大批量的生产、复制,以大量、迅速地传播信息,对受众施以影响。作为一种消费文化,大众文化具有由文化产业机构生产供现代大众消费的商品属性,它常常以商品的形式出现,以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来衡量成败。但是也因其制作方式的标准化以及批量生产、复制,而带有鲜明的标准化、齐一化的特征,所以缺乏真正的文化艺术品的独一无二的个性特征。而今的大众文化逐渐变成了一种消费,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形式化、娱乐化。而民俗文化由于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变迁的,它更多的表现为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带有一种规范、约束和教化的功能,注重伦理道德等,较之大众文化的轻松娱乐,则稍显理性和庄重。因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制约,它的传播方式也多为人际之间的口耳相传,以典型民俗文化形成区域为圆心向外扩散传播,它的影响范围并不如大众文化般广大,且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较难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而民俗文化多以一定的繁复的仪式或形式呈现,因而不易复制,不易操作,例如一些民俗技艺,虽有很大的文化价值,但因学习技艺的困难及繁复,濒临失传的困境。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大众文化对民俗文化的正反两方面作用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大众文化以现代商业模式运行,采用现代传媒进行大众传播,其影响力巨大,逐渐成为现代生活的主导文化。民俗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但较之大众文化,影响力甚微,已呈现出逐渐被大众文化弱化和消解的趋势。而相对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的复制,民俗文化又因其独特性而备受喜爱。究竟大众文化对民俗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作用呢?笔者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大众文化对民俗文化的弱化和消解作用。大众文化凭借灵活的传播方式,已经延伸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寻常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电视、广播、报纸、书籍等大众媒介的强势不间歇影响,使得电视、网络等已成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娱乐方式,也是人民接触最多的方式。人们的空闲时间有限,当大众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用于民俗活动的时间也会相应的被挤占,以至于越来越少,对民俗文化的发展不利。现代生活追求快节奏、简单的生活,所以民俗活动的仪式观在大众文化中成为一种累赘,民俗活动对于服饰、工具器械、礼仪的要求,带给人们一种繁复的心理感受,而去偏向选择对此要求甚少、简单通俗的大众文化。以我国婚丧嫁娶风俗中的婚嫁仪式为例,有抬轿娶亲、合髻(结发)的活动形式,嫁娶民俗以其庄重的仪式彰显婚姻关系确立。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简单的西方婚嫁仪式逐渐受到欢迎,甚少有人举行传统的中式婚礼,轿车迎亲代替了抬轿娶亲,婚纱代替了喜服,宣誓代替了三拜,髻发的形式被取消了,而交换戒指则成为结婚的必要仪式。在大众文化的社会环境下,民俗文化的存活空间大大缩小,影响力也日渐微弱,大众文化对民俗文化存在一定的弱化和消解作用。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2.大众文化对民俗文化的推动作用。大众文化的大众媒介传播形式对民俗文化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民俗文化的传播范围较小,且日益受到大众文化的冲击,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民俗活动是有限的,因此民俗文化需要更为宽广的传播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接受和传承。大众传播媒介正是这样一个极佳的平台。电视节目中对社戏、踩高跷、扭秧歌等等民俗活动的播报,让没有参加过这些活动的人也能对此民俗略知一二。一些旅游频道对于各地特色建筑、饮食、服饰等等的介绍,网络上各种旅游攻略中的特色美食推荐、好玩项目、当地民俗风情的帖子,也对民俗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大众文化凭借大众传播方式为民俗的传播提供了庞大受众群体。更多的时候,民俗文化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依托于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式,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的内容。我们越来越发现,清明踏春、端午划龙舟等民俗活动的举办已不仅是自发的行为,背后是有组织的企业或者赞助商,渐渐出现了广告的身影。各种传统工艺品贩卖处会有制作技艺的展示,如泥塑、布艺等。各种民俗文化依托商业化的模式在大众媒介中频频展现。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三、民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启示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面对民俗文化在大众文化语境下式微的境况,保护传统民俗文化、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更显得日益紧迫。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要保护民俗文化的纯粹性,保持其文化内涵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是历史与文化积淀的产物,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是历史的折射和缩影,决不能为商业运作而失去其内涵。在兴起的民俗旅游中,当地的节日风俗等本应该是结合时宜的特定活动,而有些地方却将祭祀、跳舞等在特定时间地点才举行的民俗活动,随时随意根据游客的需要进行展演,或者为了减少成本对仪式简略或直接省略民俗活动中的某些过程,或者是表演痕迹过重,这样活动本身的神圣和庄重感荡然无存,游客只是在一堆形式或仪式拍照逗乐,感受不到民俗的文化内涵,这对于民俗文化亦是一种伤害,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播也极为不利。有些民间工艺比如木刻、泥塑等需要超高的技艺去制作才能得其精髓,而过度的商业化使一些粗制滥造的伪工艺品充斥街头,这些伪工艺品是对真正的民俗技艺的一种侮辱,容易买者这些技艺不过如此的论断,也是对民俗文化的伤害。因此,必须保证我们传播的民俗文化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俗文化,不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扭曲化的民俗文化,这才是民俗文化传播传承中最根本的前提。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注重开发民俗资源,促进民俗文化产业化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地人要以全局的眼光,从现有文化中发掘出自己族群和地域的特色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开发要坚持可持续性原则,以先进的科学理念做指导,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开发,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民俗文化的资源开发在旅游业上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例如位于深圳市锦绣中华西侧的中国民俗文化村的开发建设,内含22个的25个村寨,均按1:1的比例建成,通过民族风情表演、民间手工艺展示、特定时期举办大型民间节庆活动,如华夏民族大庙会、西双版纳风情月、内蒙古风情周等多种方式,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出我国各民族原汁原味、丰富多彩的民风民情和民俗文化,让游客充分感受中华民族的灵魂和魅力,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民俗文化展示、参与体验式经济也不断发展,涉及制造业、休闲农业等。民俗文化旅游还能带动相关服务业、手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解决当地民众就业、增收问题,经济的发展又进而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三)民俗文化要借助大众媒介进行传播推广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正如前文所论证,大众传播媒介以灵活的传播方式和庞大的受众群体在传播文化方面取得了强势的效果,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如果借助其多样灵活的传播方式,对民俗文化传播推广一定大有裨益。热播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中对“打铁花”这样一种民间传统技艺的展示,让更多的人惊叹“打铁花”这项民俗活动的魅力和其中蕴含的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这项鲜为人知的民俗技艺正是通过热播电视栏目这样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取得了可观的宣传效果。民俗文化,单从名称就可以直观的知道其是属于民众性的资源,而非官方的,在今天大众文化的发展语境下,民俗文化传播走向商业化是不可避免的发展道路,媒介的造势推广对其传播、发展和传承也将产生深刻影响。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参考文献: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王雅琨.民俗文化在大众传媒中的传播效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2]孙云春,姚周辉.试论大众古文化影响下的民俗文化[J].温州大学学报.2007(1).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3]孙天胜.民俗旅游对民间文化的伤害[J].民间文化论坛,2005(3).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4]王力尉.民族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16).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5]富仲兰.上海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N].文汇报,2012-04-23.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6]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7]白月娇.新形势下我国民俗文化发展的意义和对策[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S1).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8]刁统菊,曲洪,刘爱昕.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9]周庆山,王雯,李瀚瀛,冀志贤.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开发与保护的生态战略研究(下)[J].图书馆,2008(6).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化作用篇5

[关键词]民俗 博物馆 保护 传承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间习俗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实践中,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民族信仰而创造的一些约定俗成的生活现象。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在全市各个镇区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但是,中山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上毗邻港澳,又是著名侨乡,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年轻一代对祖辈留传下来的民俗文化缺乏积极的传承态度,很多民俗文化处于几近失传的濒危状态。社会发展正面临着传统消失、面貌趋同等问题。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民俗文化正在不断消亡;大量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一些民俗文化也会遭到湮没或受到建设性的破坏。凡此种种现象的存在,均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十分不利,因此,建立民俗文化博物馆,将流传于民间的,特别是散落于广大农村地区的民俗文化及相关实物等收藏于民俗博物馆内,使其得到保护和传承,是迫在眉睫的事情。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丰富资源为建立民俗博物馆奠定了基础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什么是民俗博物馆?学者杨文龙在《中国民族民俗博物馆概论》一文中做了详尽的定义:“民俗博物馆,就是反映某一地区人们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的博物馆。民俗博物馆是一个地区文化和历史沉淀的表现。它建立的目的在于梳理历史和现实的民俗文化事象,并把它通过民俗文物等展示出来,使人们得以认识自我以及民风习俗的发生、发展、性质、功能等,激发人们热爱乡土、热爱祖国的激情和尊重本民族文化的情操。”[1]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中山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古称香山。从对中山市南朗镇泮沙村出土的文物考证,从新石器时代起,这里就有了人类文明的记载。加上中山地处珠江出海口,面向伶仃洋,毗邻港澳,特别是澳门,历史上曾归属香山县管辖,澳门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通过澳门这个窗口,香山成为我国最早与欧洲有经济、文化交往的地区之一,中西文化在这里产生碰撞和融合,形成了独有的地区民俗文化。加上大约在宋元之间,中原地区频繁的战乱使得大批平民百姓南迁,他们分别经过南雄珠玑巷及福建沿海一带来到中山,在水边及山上寻找到适合居住的地方繁衍生息,形成了不同的族群,中原文化被这些不同的族群带到这里,与本地的生活、劳动的自然人文环境相结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在大沙田地区的D家人以咸水歌这一特殊载体,倾诉对自然、社会和生活、劳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感受;在五桂山脉里聚居的客家人,则是将在江西、梅县等地的客家文化带到山里来,并在劳动和生活中与本地居民的文化结合,创作了用客家山歌曲调、白话语音演唱的白口莲山歌;在沙溪、大涌等隆都地区居住的人群大多是当年从福建南迁的后裔,他们将福建闽南地区的语言、习俗等带到隆都地区,形成了音韵独特的鹤歌、形态独特的鹤舞,以及大王诞、三月三、四月八等一大批民间习俗活动。再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小榄会一直延至今天还在年年举办;还有在明代开始形成、至今依然畅旺的沙岗墟传统商贸习俗,在崖口、黄圃等地区“出色”百年的飘色艺术,以及分布多个镇区的金龙、银龙、云龙、纱龙及醉龙,在黄圃横档、三角地区流行的麒麟舞,在东凤、南头等镇区流行的五人飞艇赛,在三乡地区流行的木偶戏,还有沙溪凉茶、咀香园杏仁饼、黄圃腊味等传统食品制作的民间手工技艺,还有风靡海内外的沙溪隆都饮食习俗、三乡茶果传统饮食习俗、小榄传统饮食习俗等等,均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民俗文化。这些带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自在中山这片土地诞生之后,生命力顽强,历经百年风雨,一直传承至今。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为建立民俗主题博物馆提供了充足的历史文化资源。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建立民俗博物馆具有深远意义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俗语有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对于对当地文化不熟悉、想要了解这个地方的民俗文化的人们来说,民俗博物馆是他们接触该地方风土人情的窗口,它使人们有机会了解到该地区风俗文化的发展和变化,以及这些民俗现象是如何规范和促进人们的社会生活的。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研究专家在撰写《论民俗博物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一稿中认为:“民俗博物馆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造和谐社会中,从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信仰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2]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笔者认为,建立中山民俗博物馆,有以下几方面意义: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是可以巩固中山民俗保护和传承的基础。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2002年举办的“国际博协亚太地区第七次大会暨博物馆无形文化遗产国际学术讨论会”,通过以“博物馆、非物质遗产与全球化”为主题的《上海》,提出博物馆是“保护人类无形文化遗产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的推动者”。这意味着博物馆领域就承担保护无形文化遗产的职责方面取得了基本共识。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条也明确指出:“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由此可见,民俗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俗的组成部分之一。民俗博物馆将成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保护和永久收藏的不可替代的机构。民俗博物馆因其自身的性质和功能,具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传承的优越条件,具有针对性。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据文化部介绍,国家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了一百个地市一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展演中心。在今后,民俗博物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空间。由此可见,建立中山地区的民俗博物馆,是能够巩固中山民俗保护和传承的基础的。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是改变目前中山民俗展示、宣传与教育贫乏的现状。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中山市现有的公立博物馆有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市博物馆、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中山市美术馆、中山・中国收音机博物馆、中山市漫画馆等。前几年设立的中山市非遗展示馆位于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旁,利用翠亨村的旧民居改建而成,因为场地面积太小,展览空间不足,展览手段和展览内容受到局限,不能系统地、充分地展示非遗项目;加上非遗馆位于农田旁,管理单位对展品和展览设施防潮、防霉、防鼠患等措施不到位,展品保存情况不容乐观;另外,非遗展示馆所处位置较偏远,加上宣传不足,非遗展览馆的游客访问量很少,不能发挥其宣传和保护中山民俗文化的功能。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另一方面,与中山民俗文化相关的实物数量很多,有的实物体积较大(如龙舟等),需要为之配备图文、多媒体展示、模拟场景等,以向观众全面地传递相关民俗文化的历史与内涵。因此,中山民俗的展览空间应当充足;馆址应设在人流更密集、交通更便利的城区,有助于增强市民和游客到展馆参观的便利性。如果建立了中山市民俗博物馆,可以把非遗展览馆的内容归到其中,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展示和传承作用。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三是可以调动民众对传统民俗的传承积极性。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建立民俗博物馆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调动民众对传统民俗的传承积极性。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于2015年对中山市市民节日观做了一项调查,调查对象年龄在25岁以下的占45.3%,26至35岁的占23.6%,36至45岁的占14.3%,46至55岁的占8.6%,66岁及以上的占6.7%。71.9%的受访者喜欢中国传统节日,25.1%表示没特别感觉,3.0%表示不喜欢。59.8%受访者认为传统节日气氛相比10年前变淡了,35.1%认为差不多。人们认为造成传统节日气氛变淡的原因,包括文化娱乐丰富人们对传统节日兴趣不大、生活改善对过节吃好穿好玩好的期待降低、外来节日增多对传统节日造成一定影响,很多传统节日的习俗、仪式、庆典没人感兴趣等。[3]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从该项调查中,可以了解到部分中山市民对民俗的态度。大部分市民认识到需要从小抓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增加传统节日的时代元素等。如通过丰富传统节日活动的载体让年轻一代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活动,政府需加强对传统节日的保护,媒体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引导等。如果建立了民俗博物馆,能起到普及民俗知识的作用,让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有更多机会参与民俗相关的教育活动,以加深对中山民俗的了解。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三、如何发挥民俗博物馆对民俗保护和传承的功能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的成果。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中山历史人文深厚,民俗资源很丰富。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为建立民俗博物馆提供了必要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中山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已做了大量相关工作。从2006年起,中山市开展了地毯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从而掌握了全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资源种类有300多个;同时,还按照国家规定逐级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出版了《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使中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项目有了较好的文字、声音、图像记载;建立了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得到系统的记录和应用;还开展了全市非遗实物收集,并在学校和社区建立传承基地,向青少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4]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如果中山的民俗文化博物馆建立起来,需要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的成果。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再现、播放录音和放映录影等方式,将中山的民俗文化充分展示。民俗博物馆内,可以根据中山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为若干个展厅:比如将中山咸水歌、白口莲山歌、鹤歌、东乡民谣、三乡民谣等民歌归类为“民歌直播厅”;将醉龙、金龙、银龙、纱龙、国标龙、麒麟等归类为“民间艺术展演厅”;将圣狮二月十二大王诞活动、云汉三月三巡游、中山四月八浴佛节、五月初六崖口飘色、小榄会等定为“民俗展示厅”;将中山的咀香园杏仁饼、沙溪凉茶、黄圃腊味等百年传统食品归类为“民间手工艺大观”;通过展示塑像、实物、影音图像等,将从明代开始一直到今天依然畅旺的沙岗墟这一民俗文化作为“民间商贸民俗”主题展厅,在民俗博物馆里得以展现。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2、不断完善和科学管理民俗资料。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博物馆作为民俗文化的收藏和展示载体,需要解读和演绎该地域内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当地民俗文化的专业博物馆。很多在综合性博物馆中只是略作提及的和仅用作衬托的民俗文物和资料,在民俗博物馆里可以使得其价值得到充分显示。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化遗产的价值常常被忽略,因为一般被当作民俗的东西,会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民俗文化遗产在社会公共领域中不断被边缘化,缺乏公共空间的人文关怀和在时空上的培植引导。[5]收集、整理和保存民俗文化的图片、文字、影音资料和实物是民俗博物馆的基础业务工作。对于民俗类藏品,应重视的是其文化传承价值,要根据陈列需求收集考古价值和鉴赏价值不高的藏品,在策划展览时,将其置于适当的展览场景中,并利用文献和影音资料加以说明。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在藏品管理方面,民俗博物馆需要研究民俗资料和民俗文物的分类问题,以及在库房中的分类收藏和保护问题。藏品管理员在管理民俗类藏品时,不仅需要考虑对于它们的维护方式,还需要注意结合它们在民俗文化中所起的作用,做到不断完善和科学管理。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3、开展活态传承使民俗活动寓教于乐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活动来自民间,讲求参与和互动。作为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除了静态展示外,活态传承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综观中山的民俗文化,可以凭借各种岁时节令开展活态传承的民俗活动有很多。例如在春节这一中国人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里,可以将中山最有特色的醉龙舞、金龙舞、麒麟舞、醒狮舞等集合到民俗博物馆来,利用博物馆的互动空间举行春节龙狮大汇演,增加喜庆节目氛围,又可以让观众近距离接触到中山的龙狮民俗文化;在端午节,民俗博物馆可以在展示龙舟文化的区域里,同时举办包粽子大赛,从民间请来包粽子的老艺人,准备一些包粽子的糯米、粽叶、水草等,让老艺人教青少年学包粽子;到了中秋节,民俗博物馆可以请来做月饼的师傅,现场展示做月饼的传统手工技艺,还可以邀请一些水乡的妇女,展示中山水乡过中秋节每家必备的菱角、芋头、田螺等传统应节食品,为大家还原中山人过中秋的传统习俗;等等。通过常年开展活态传承活动,民俗博物馆就会成为一个民俗文化的传播阵地,在寓教于乐的一系列活动中,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4、建立网上民俗博物馆,利用现代网络强化民俗博物馆的传播功能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建立网上民俗博物馆,是民俗博物馆的一大辅助功能。网上民俗博物馆不受展品条件、展览场地的制约,全面展示民俗博物馆的收藏、展览、研究成就、活动信息等,更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播。在建立网上博物馆时,可以更注重观众的参与性,比如在网上展示中山的端午节龙舟文化、以及各镇区的飞艇大赛民俗活动时,可以设立一些互动游戏,让观众可以参加网上赛龙舟、赛飞艇等等,可以吸引更多观众对网上民俗博物馆的关注。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结语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经过上述论证,建立中山市民俗文化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中山民俗文化十分重要的途径,是适应保护民俗文化遗产成为博物馆职责这一时代趋势的重要举措,中山具备了建立民俗博物馆的基础,将建立民俗博物馆纳入中山文化的发展规划,能够更好地构建中山市公共文化的现代服务体系,同时,对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重要作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情。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参考文献: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杨文龙.民俗博物馆论要.北京:中国博物馆,1995(4):53;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2〕孟娟娟.民俗博物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江苏连云港: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3):56;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3〕广东中山.中山日报,2016年1月12日A3版;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4〕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编辑委员会.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珠海:珠海出版社,2009:320;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5〕单霁翔.民俗博物馆建设与非物质遗产保护.山东济南:民俗研究,2014(2)。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化作用篇6

关键词:群众文化;民俗文化;关系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化一直都是群众文化重要的组成,其创造了民族性格,提高了民族精神,强化了民族认同感,当创建谐和群众文化的时候,民族文化也是很有重要意义的。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融通的,如果在纵向看,现在的民俗文化就似从前的文化;如果在横向看,那么现在的群众文化也就包括着民俗文化。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群众文化与民俗文化关系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人们的情感、生活、信仰、习惯所产生的文化就是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具有传承性、大众性、历史性的,比如说我国传统的重阳节、腊八节、中秋节、春季等。而人们在职业以外,所自我开发、娱乐、参与所产生的就是群众文化,是有集体性的。在我国历史的角度来说,民俗文化就是群众文化所长时间沉淀出来的一种的文化,也是就是群众文化包括着民俗文化,二者之间是有天然联系的,也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样的关系。人民大众是群众文化、民俗文化的需求者、创造者,都是属于非物质文化的,同时也是有民族特色、区域特色的。其次群众文化与民俗文化都是有同样社会功能的,都是利用文化活动来提高群体凝聚的,同时形成相同的民族感情、价值观。在社会功能的角度来说,民俗文化和群众文化都起着相同作用,人们通过这两者不但可以改造、认识世界,还能不断的改造、认识自己。民俗文化和群众文化都是有社会整合作用的,都是利用文化活动来提高群体内聚力的。在群众文化、民俗文化自我满足、自娱自乐的同时,也发挥着充分的启迪心智、道德教化、调节人际关系这些功能,因此二者的社会性、群体性特点都是很突出的。根据表现形式来说,群众文化重要的组成就是民俗文化,在开展群众文化的过程里,是离不开利用当地民俗资源、文化资源的,所有群众文化的发展一定要和民俗文化资源密切相连的,在继承民族文化的时候创新群众文化。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发展群众文化就要利用到文化资源,这是和其他的资源有所不同的,其要求文化资源要有精神、物质双重属性。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文化面貌发展前途除了要有经济要素,同时也要有高质量的民族文化,特别是要有较高的开发利用水平、能力。比如说内蒙古自治区,这是一个汉学文化和草原文化想交融的地区,在这里人们创造出了繁多的民族文化,从而让内蒙古地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同时也留下了很多民俗文化遗产,而这样特有文化资源在世界上都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这也是群众文化发展的珍贵财富。这几年很多地区都利用了民俗文化资源来开展出了很多群众文化,将群众文化和民俗文化充分结合在了一起,而这就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群众文化的一个重要捷径。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功能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中体现的功能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社会认知功能:群众文化也很有社会性、大众性的,民俗文化则是长时间所形成的文化,其本是就是群众创造出来的,因此也就被群众所利用,是有社会认知功能的,比如说春节年画都是将蛟龙、鲤鱼、彩凤、莲花来作为素材的,这也是符合人们祈求富裕昌盛、吉祥如意心理的。(2)道德规范功能:群众文化的产生是因为其符合人们的需要,是有道德规范功能的,像是我国民俗文化极力追求真善美,而反对假丑恶,如邻里和睦、诚实守信、父慈子孝、知恩图报、富且爱这都是群众文化精髓。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2.民俗文化在群众文化中体现的作用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化自身的属性决定着其功能如何,作用在在群众文化中所体现的,而发展群众重要的途径就是传承民俗文化。不管什么样的文化都不是自然天成的,群众文化的产生是来源过去、现在的,是有时代烙印的,民俗文化则是源于本民族的祖先,是有明显民族色彩的。现在如果我们想创新、发展群众文化,那么就一定要展现民俗文化,比如说民间传唱、生活习俗、古典诗文、民族服饰等。像是丹东地区没年前的正月十五就会举行“灯谜擂台赛”;在农历二月二的时候,壮族人民会开展对个活动的等,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群众文化,究其根本也就是展示了民俗文化。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总结: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化与群众文化是密切相连的,也是人们需求的体现,比如说团体文化、广场文化、馆类文化这些都属于群众文化,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群众文化也就渐渐形成民俗文化。因此就要充分的将民俗文化、群众文化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文化资源。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参考文献: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李艳锋 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教育价值探析[期刊论文]-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6(1)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2]董祖斌.冉红芳现阶段民俗文化开发利用的思考与对策[期刊论文]-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0(1)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化作用篇7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内涵深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当前形势下,地方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托旅游业。有效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必须要能够基于民俗文化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要能够探索具有民俗特色的旅游开发之路,能够通过旅游弘扬民俗文化,通过民俗文化的融入,有效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旅游产业开发效益,这对于宣传我国的民俗文化,发展发展地方经济都具有积极的作用。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对民俗旅游的认识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方去,观赏其他地方的民俗事物,以民俗事物为依托进行产品开发而发展起来的文化旅游活动。民俗旅游和自然风关旅游,名胜古迹旅游具有同样的价值和意义,是具有特色旅游项目。在在当今形势下,民俗旅游也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旅游的项目资源是地方文化,旅游地的局面通过出售自己的民族文化的方式,吸引顾客,获得经济利益。民俗旅游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旅游者到民俗旅游地主要是为了感悟民俗风险,体验民风民俗,从而获得一种审美体验与感悟。民俗旅游的开展必须要能够开发自己的民俗旅游产品,个地区根据地区文化的不同,可以从自己的生活方式、、饮食文化、民族特色的多方面开发旅游产品。民俗旅游产品的质量好坏,直接受到当地民俗态度的豪华,民族素质的高低的影响,也就是说,民俗旅游就是以一个国家或者是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为载体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从而吸引游客体验地方文化的旅游活动,民俗旅游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够满足很多游客猎奇的心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开发民俗旅游的价值与意义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资产,其开发价值和意义是伟大的。具体而言,民俗旅游的开发价值与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民俗旅游的开发能够发扬民俗文化。民俗旅游的内容非常丰富,比如,各种民族的建筑,民间服饰,民间工艺品等等,这些都是民俗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具有纯真质朴的特点,既是民俗产物,也是艺术珍品,这种民俗资源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开展民俗旅游文化游客能够在观赏体验这种民俗资源的基础上,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民俗文化,能够将这种民俗文化带出去,是我国的民俗文化得到发扬。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民俗旅游文化能够满足游客的娱乐需要。从游客角度上讲,他们参与旅游活动是为了娱乐,为了的放松娱乐,而开展民俗旅游正好可以满足游客进行身体上和精神上娱乐的需要。比如,蒙族的那达慕大会、壮族的三月三歌会、苗族的花山节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民俗旅游活动,这种活动娱乐性加强,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可以有效了解这个地方的民族文化,并且可以在这种民俗活动中进行有效的互动,满足游客娱乐的心理需要。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三)民俗旅游文化能够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民俗旅游是以民俗文化为载体开展的旅游活动,这种民俗文化世代相传,具有丰富的内涵,有效地传承了民族感情。在民俗旅游过程中,游客可以从发参与体验各种活动,可以真切地感悟到不同地区的民风民情,感悟民族文化,这种旅游活动,可以满足游客更高层次上的精神需求。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四)民俗旅游能够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就业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旅游活动场所大多在较为封闭落后的地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理想,人们生活贫困,信息流通不畅。而开展民俗旅游活动,利用地方文化开发出的旅游产品具有很强地域特点,这些旅游产品是很有新意的,能够满足游客猎奇的心理需要,因此,地方旅游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另外,一个地区的民俗旅游发展的好,可以为地区人民创作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比如,围绕游客需要,可以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为游客提供方便,这样,地区人民就可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更多的发家致富的机会,因此,民俗旅游对地区经济发展,对地方人民创收具有积极的意义。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三、民俗特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虽然民俗旅游开发能够满足游客不同层面的需求,同时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是一种促进。但如果开发不当,会对民俗文化造成极大的冲击,甚至破坏地方民俗文文化。具体而言,在民俗特色旅游开发中存在以下问题: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民俗文化同化现象。民俗特色旅游的发展,对地方民俗文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地方民俗文化可能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一种文化模仿现象,这样,会影响到民俗文化的本质,影响到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导致民俗文化庸俗化现象。民俗文化旅游之所以能发展起来,主要是其民俗文化具有神秘性,淳朴性和高雅性的特点,参与旅游的人,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观光旅游,了解参与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开阔眼界,感悟纯真的美。但在发展民俗旅游的过程中,会出现对淳朴民族风情的错读和歪曲,导致民俗文化出现庸俗化情况,这对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很不利的。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三)民俗文化商品化现象。目前,在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以现代艺术形式包装民俗文化的情况是很严重的,这种手段,能够有效刺激游客,增加民俗旅游的经济效益,但其致命弱点是,民俗文化的商品化后,民俗文化原有的精神内涵就散失了,这样,民俗文化之传承与发展的本质就失去了。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四)民俗旅游产品开发模仿情况严重,缺乏新意。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都有非常独特的民俗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素来都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这说明我国民族地区的民风民俗是存在差别的,地区民俗旅游要能在这种差别的基础上研发自己的民俗旅游产品。但在实际过程中,很多民族地区在旅游产品开发上面存在较大的问题,民俗旅游产品内容和形式都很类似,这种盲目模仿现象严重阻碍了民俗旅游产业的发展。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四、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策略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旅游产业在发展挖掘民俗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既要重视起经济利益,同时还要重视民风民俗的保护,能够对民俗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保护,这样,才能使民俗旅游成为旅游业的一大亮点,才能保证民俗特色旅游之路能够长久走下去。具体而言,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策略如下: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加大民俗旅游的宣传活动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旅游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宣传活动。因为,民俗旅游资源大多在比较偏僻的地方,要能够使这些资源发挥作用,吸引到游客,必须要进行宣传活动,没有宣传,民俗旅游很难真正的火起来。因此,地方政府要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宣传本地区的民俗旅游资源。地方旅游单位要能够根据市场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要能够成立民俗旅游开发专家组,对市场进行分析,通过多种途径,对地方民俗风情进行宣传,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地方民俗特色旅游文化的影响力,保障民俗旅游的有效发展。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旅游是以民俗文化开发为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这种民俗文化资源是稀少的,是宝贵的,如果过分开发,不进行民俗文化资源的保护,这种民俗文化资源就会枯竭甚至会消失,因此,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资源的保护,要能够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组织专家对民俗旅游资源环境进行评估,制定民俗文化、环境包括策略,能够把民俗文化与经济发展,文化保护,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进行民俗旅游的开发。另外,要能够积极做好游客思想教育工作,加强民族文化保护宣传,是游客能够树立保护民族文化的思想意识。另外,要引导民族地区人们辩证地看待自己的民族文化,引导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他们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防止民俗文化被同化、庸俗化或者是异化的情况发生。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三)因地制宜地进行民俗旅游产品开发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我国地域广泛,民族众多,民俗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如何使这些民族文化资源发挥作用,能够招来游客,是民俗旅游开发者需要积极研究的问题。民俗旅游开发要研究地方民俗文化特点,制定民族旅游资源开发计划,对民族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开发利用,对原有民俗旅游资源加强保护与建设,同时,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在产品开发中,要能够从地方资源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地方民俗旅游资源的优势,进行产品开发。比如,一些地方的建筑很有特点,就可以围绕建筑进行民俗资源的开发,进行产品设置,再比如,一些地方的民族服饰或者是饰品、歌舞等具有特色,就可围绕这些进行产品的开发,要能够扬长避短地进行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够通过产品把一些淳朴的,文明的,能够表现地方民主风情,积极的正面思想和精神展示给游客,满足游客精神方面的需求。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四)把自然风光和文物古迹及民俗文化结合起来进行旅游开发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旅游活动活动场所是灵活的,作为旅游活动的策划者,可以在本地区开展民俗旅游活动,同时,还可也把民俗旅游活动进行挪移,把民俗旅游活动,移动到具有绮丽自然风光的地方或者是移动到一些旅游城市。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域,有很多民风民俗是颇具吸引力的,民俗活动也是非常多的。因此,进行民俗旅游开发是很有资源的,如何提升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价值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相关旅游开发者要能够把民俗文化与自然风光和文物古迹进行结合,有效地提升民俗旅游的吸引力,可以将具有特色的民俗旅游活动放在著名的自然风景区,或者是放在名胜古迹之所,甚至可以移到国外的一些地方,开发固定或者是流动性的民俗旅项目,这样,才能有效满足顾客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才能使民俗文化与自然丰谷和文物古迹相得益彰,有效提升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提升民俗旅游的影响力。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五)通过立法保护民俗旅游资源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目前,我国针对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文物、民族乐器等大部分民族文化资源已经制定了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包括,但还有很多民族文化资源没有制定专门法律制度进行保护,这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在民族旅游过程中,如果民族旅游产品开发不当,或者是地区为了赢得短暂的经济效率,不对民族文化进行保护,就会对民族文化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甚至使民族文化发生变质。因此,通过立法保护民族旅游资源,保护民族文化是很重要的。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总之,我们要能够认识到民俗旅游开发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要能够认识民俗资源的价值,在对其进行保护的基础上,对民俗旅游文化进行适度科学的开发,坚决防止为了追求短暂的利益,而破坏民族文化的情况发生,要能够处理好民俗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既需要有效利用民俗文化资源搞好地方旅游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更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能够与时俱进,树立民俗文化保护意识,对地方民风民俗进行包括,对民俗旅游产品进行科学开发,以发挥民俗旅游的价值,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活力与动力。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化作用篇8

关键词:功能理论;民俗文化;翻译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功能理论概述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基于功能理论视野下的翻译论是在20世纪起源于德国的一种新型的翻译理论观念。它强调在翻译过程中不能只是注重对原文以及译文两者之间进行文章翻译的评价,而是强调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能够在对原文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功能翻译理论运用一定的翻译原则对文章进行翻译[1]。这种基于功能理论视角下的翻译方式与传统的那种强调文本等值的翻译原则相较而言具有明显的科学性。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民俗文化概述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民俗文化内涵概述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蕴含着那个时代、那个民族下丰富的精神生活以及物质生活状态。从这一视角我们可以看出,民俗文化是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基于时间方面的视角观察,民俗文化是在整个人类演进过程中逐渐积淀而成;基于空间方面的视角而言,民俗文化无论是在当下的现代社会,还是追溯到古代的传统社会,都是人类发展必不可少的产物;再次,从民俗文化关系的视角观察,民俗文化可以说是民间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民俗文化的社会作用分析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规范作用。民俗文化的规范作用指的是民俗文化在演变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民俗规范,这些规范对于当地的居民会起着一定的教育以及规范作用,同时,是当地居民得行为也受到一定的约束。诸如,民俗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成的一些道德规范对居民的道德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同时,这些民俗规范也形成了一个民族重要的对外民族特征。2.娱乐作用。民俗文化的娱乐作用主要指的是民俗文化中的一些传统民俗活动对人们身心健康的放松作用,这些娱乐作用可以使人们的身心得到极大的舒缓、放松,尤其是对于劳作一天的居民可以使其身心得到极大的享受与愉悦。3.维系作用。民俗文化的维系作用主要指的是有益身心健康、良好的民俗文化对于维系民族内部的安定和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纽带的联系下,民俗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向上的凝聚力可以使我国的社会以及国力得到迅猛的发展。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三)民俗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上文中提到民俗文化中的一条重要特征就是对外传播,对外传播对于民俗文化的继承以及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尤其是对于我国的海外侨胞更是如此,有的海外侨胞自幼便在外发展,没有机会接触到地道的民俗文化,而我国国力的日益昌盛,民族文化的影响力的逐步扩大,使其在国际上有着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就使得我国的海外侨胞进一步增强了对于我国民俗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同时,对于我国民族凝聚力的发展也极为重要,进一步的也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国立昌盛创造了良好的国内、国外环境。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三民俗文化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民俗文化在语境翻译层面存在的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语境是不同民族、国家在进行语言交际时的大背景前提,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下不同的词汇可能就会有不同的释义,同样的,反过来,译者也会根据语言社会教育大背景的不同而对词汇以及译法进行不同的抉择,使翻译尽可能贴切原文所要表达的意境。这就使得译者在进行翻译前要首先对语言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民俗文化所内含的深层意义进行挖掘,接着再对词汇进行一定的选择。但就当前的民俗文化翻译而言,许多译者还很难做到这一点,这就使得他们对于民俗文化的翻译漏洞百出,词不达意的现象常常发生。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民俗文化在文体翻译层面存在的问题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在进行翻译时的文体大致有书面文体以及口头文体两种主要的文体形式,不同的文体形式也体现出译者所翻译的译文的表现形式,同时也体现出译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翻译时译文首先要忠实于原味,只有这样,才能将传统民俗文化中的重要信息进行正确的传播,使读者了解到民俗文化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民俗文化翻译时要十分注重文体的选择,第一步就要对原文的文体进行合理有效的解读,进而再对其进行翻译[2]。但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很少有译者注重对于文体的选择,许多译者都只是注重对于民俗文化字面意义的理解,有些庄严的字眼却采用极为随意的词汇进行翻译。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三)民俗文化在文化翻译层面存在的问题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民俗文化的翻译说到底是一种民俗文化的对外交流、传播,正是因为世界各民族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民族文化差异以及语言差异才会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3]。因此,在进行民俗文化翻译工作时,最重要的还是把握住民俗文化在文化这一层面的翻译,这就要求译者要对所要翻译的民俗文化的文化内涵有着深入了解,通过斟酌语句,采用合适的译法以及词汇表达出文化的内涵。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留下了数不尽的民族文化瑰宝,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其中不乏许多晦涩难懂的语句,尤其是古代社会中的文言文,给翻译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前要做好充足的事前准备,但就目前的现状而言,许多译者在这一方面表现的明显不够。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四功能理论视野下民俗文化翻译的策略研究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一)功能理论视野下民俗文化的翻译原则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功能理论视野下翻译的目的性原则。在功能理论视野下对民俗文化进行翻译,其主要目的是希望民俗文化在异国他乡进行传播时,国外的民众或旅居我国的游客能够领会民俗文化的真正含义,并且通过译者对于民俗文化内涵以及深层次意义的解释、翻译,使国外的游客增强对我国民俗文化的理解,使他们能够更加认同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并且使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在世界广为流传。这就要求在功能理论视野下进行翻译时读者要能够对原文的真实含义有所解读,在对原文消化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使其达到原文翻译的最终目的。2.功能理论视野下翻译的忠诚性原则。忠实性原则是翻译在进行翻译工作时所必须要遵守的基本职业素养[4]。在功能理论视野下进行文章的翻译更是如此,译者在对民俗文化进行翻译时切忌只是对民俗文化的表面意义进行浅层翻译,而是要深入挖掘它的内在含义,采用合适的词汇以及译法对文章进行翻译,在这一过程中译者还要十分注意要准确的保留民俗文化的文化信息,不能只是为了翻译而翻译,失去民俗文化翻译本该有的意义。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二)功能理论视野下民俗文化的翻译技巧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对民俗文化进行音译。文章在对民俗文化翻译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曾经指出,在对民俗文化进行翻译时词汇是其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许多民俗文化中所含有的生僻字、词等,在翻译的词汇中根本很难找到对应的解释。如果强行进行翻译反而会使得读者一头雾水,而此时最好采用音译的办法,既能够使文章保留一定的文化信息,又能够使译文显得简洁易懂。2.对民俗文化进行直译。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入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国国力昌盛,民族凝聚力以及向心力进一步发展的当今,对外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国外的读者对于我国的民俗文化更感兴趣,他们渴求的也不再是简单的基础文化,而是更希望看到具有浓郁中国风俗翻译。这就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译者在进行文化翻译时尽可能将民俗文化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信息进行直译,但同时要注意,对其中一些直译但不能与原文对等的内容要注意加以注解,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3.对民俗文化进行意译。尽管在对民俗文化进行翻译时采用音译以及直译的方式能够更好的体现以及还原我国民俗文化的真实特色,但就实际而言,我们还要注意到读者并非我国传统地道的语言使用者以及民俗文化理解者,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注意对某些文字适当的采用意译的方式,使民俗文化中的某些释义能够最大程度的忠于其真实性含义。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参考文献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1]利•哈林,杨柳.民俗研究与翻译研究[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31-35.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2]于洁,田霞.关联理论观照下的民俗文化的预设凸显翻译方法探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05):61-65.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3]杨玲玲.认知文化图式观照下的民俗名称英译[J].怀化学院学报,2007,(12):95-97.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4]王红英.论杨宪益、戴乃迭和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节庆民俗词汇的文化传译[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94-99.3Vh万博士范文网-您身边的范文参考网站Vanbs.com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3173.html民俗文化作用范文8篇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相关文章:

英语教师面试自我介绍10-19

大学迎新生宣传标语08-31

京东物流实习报告11-14

学校信息技术工作计划11-19

有可能的夜晚作文11-26

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作文09-21

南京之旅的作文800字08-17

初三里约奥运会游泳作文08-01

2024年浙江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成绩公布、考后核查和证书制发10-20

高分子化学试题及答案08-16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翻译赏析11-23

文言文《木兰诗》全文翻译07-26